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今日杂谈】“八旗”之鉴

精品 【菊韵☆今日杂谈】“八旗”之鉴


作者:厚土逍遥 举人,3811.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47发表时间:2011-05-14 15:44:09

“从龙入关”的历史尚未久远,“八旗”的兴衰却渐已被人们淡忘。或许重温一下对我们有些许好处。
  
   如果说“从龙入关”的传说只是后金统治者为其南下歼灭大明王朝所做的“舆论鼓动”,或者说就是一种蛊惑。那么,“八旗”制度呢?它确确实实为大清帝国的建立和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八旗”制度是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制度。以旗为号,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它们是大清立国的原始资本,也是大清中兴的顶梁支柱,至少在清王朝的前期为其稳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此时的八旗子民得皇恩之浩荡、享圣宠之华隆,应该是没有多大争议的。只是那些凭借祖宗福荫、领着“月钱”、游手好闲、好逸恶劳、沾染恶习、腐化沉沦的后代“八旗子弟”们,却是不敢让人恭维了。他们非常会享乐,十分怕劳动。男的打茶围,蓄画眉,玩票,赌博,斗蟋蟀,放风筝,玩乐器,一天到晚尽忙些吃喝玩乐的事情;女的也各有各的闲混过日的法门。到了家道日渐中落,越来越入不敷出的时候,恃着特殊的身份和机灵的口舌,就干上巧取豪夺、诓诓骗骗的事儿了。
  
   广州曾经是“旗人”聚居的城市之一,至今市区还留下“八旗二马路”这么一个名称。这里流传着一个故事:早年有个“旗人”到茶馆喝茶,当堂倌取来冲茶用的盖盅,还没有冲水的时候,他就把一只小鸟放在盅里,加上盖子。当堂倌揭开盖子的时候,小鸟“呼”的一声飞走了。于是这旗人就撕开颜面,缠着堂倌索取赔偿,狠狠敲了一笔之后,才扬长而去。直到今天,广州的茶馆里,服务员为茶客泡好茶,如果茶客饮后自己不揭开盖子的话,服务员是不会主动来冲水的。据说这种习惯就和这个故事有关。姑不论这是真是假,直到现在仍有这样的故事流传,可见当年“八旗子弟”给人的印象如何了。
  
   二百多年积下的历史尘垢,使一般的“旗人”既忘了自谴,也忘了自励。他们创造了一种独具风格的生活方式: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他们的生命就这么浮沉在“有讲究”的一汪死水里,对天下大事漠不关心、一无所知。他们的一生像作着个细巧的、明白而又有点糊涂的梦。
  
   重温“八旗”历史,我们可以见到,一个人不是凭真才实学,凭艰苦奋斗,而是凭血统关系,躺在祖先的福荫之下,享受特权,闲逸度生,是终究非衰颓腐败下去不可的。这样的结果,也许是顺治、康熙们始料不及的!因为,早期的“八旗”将领们往往过的是相当艰苦的生活。今天如果到沈阳的故宫参观,我们可以看到金銮殿下的广场上,两旁分列着八座小殿宇似的建筑,那是“八旗”主帅进见努尔哈赤、入朝议事时的驻宿之处。那些房屋并不大,大概只相当于现代旅馆每天十块钱的房间的大小。那就是早期“主帅”们的生活标准,较之后期的王侯公卿的生活水平,也相去甚远。
  
   凭血统关系,凭祖宗福荫过骄奢闲逸的生活,可以使人日渐腐朽,终至于烂得不成样子。这种事情,实际上并不独“八旗子弟”为然,可以说历朝历代,都有无数这样的事例。《水浒传》中的“高衙内”是大家熟知的人物,他就是一个非常近似的典型(何况他爹高俅还并不是呕过心、沥过血的英雄)!
  
   那么,我们就不能不思考一下了:为什么“高衙内”一般的“八旗子弟”在我们的社会中会层出不穷?也许还是俗话说得好:“前面乌龟爬泥路,后面乌龟照样爬”。最终导致“前车虽覆,后车不鉴”的结果。有些父母教育子女自命高人一等,对儿女千依百顺,处处让他们得到非分享受,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也摘下来给他们玩耍;子女干了坏事,也百般包庇,肆意纵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些严重存在的封建习气也许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吧。
  
   当然,这不只是教育孩子的问题,对于某些大人来讲,也许同样重要。因为,人是会变的。一个人可以从革命者变成老爷和蛀虫,这在历史上、在现实中,也是常见的。自命特殊,高人一等,自以为置身于法律之上,吃喝玩乐,逍遥度日,以至于利欲熏心,巧取豪夺,肆意横行,违法乱纪,因而落得个众人摇头、身败名裂的事,难道很罕见吗?
  
   杜牧有句话很经典:“秦人无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共 16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杂文,八旗之鉴,“从龙入关”“八旗”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制度说起,在肯定了八旗前辈为清王朝的建国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之后,作者笔锋一转,以史鉴今,开始了主题的论述。为强调八旗子弟的没落,作者穿插了一段“八旗二马路”传说,躺在祖先的福荫之下,享受特权,闲逸度生,是终究非衰颓腐败下去不可的。清朝的覆灭,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最后几段,作者发出了疑问?为什么“高衙内”一般的“八旗子弟”在我们的社会中会层出不穷?“前面乌龟爬泥路,后面乌龟照样爬”。最终导致“前车虽覆,后车不鉴”的结果。是啊!这是一个很令人深思的问题,反腐倡廉,任重道远。一篇很好的杂文,笔锋犀利,发人深醒。推荐阅读。 【编辑 钟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105142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钟声sqz        2011-05-14 15:45:58
  一篇杂文,八旗之鉴,“从龙入关”“八旗”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制度说起,在肯定了八旗前辈为清王朝的建国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之后,作者笔锋一转,以史鉴今,开始了主题的论述。为强调八旗子弟的没落,作者穿插了一段“八旗二马路”传说,躺在祖先的福荫之下,享受特权,闲逸度生,是终究非衰颓腐败下去不可的。清朝的覆灭,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最后几段,作者发出了疑问?为什么“高衙内”一般的“八旗子弟”在我们的社会中会层出不穷?“前面乌龟爬泥路,后面乌龟照样爬”。最终导致“前车虽覆,后车不鉴”的结果。是啊!这是一个很令人深思的问题,反腐倡廉,任重道远。一篇很好的杂文,笔锋犀利,发人深醒。推荐阅读。
2 楼        文友:钟声sqz        2011-05-14 15:49:49
  欢迎朋友赐稿支持秋月菊韵。问好朋友!
3 楼        文友:叶雨        2011-05-14 20:33:07
  非常欣赏逍遥这样的作品,读后受益匪浅。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4 楼        文友:木行之        2011-05-15 00:41:56
  篇很好的杂文,笔锋犀利,发人深醒。
一位实力派诗人,新诗部落社团编辑。
5 楼        文友:※疏影※        2011-05-16 13:07:22
  呵呵,我也有旗人的血统,算是半个旗人后裔吧……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