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武侠小说关键词:壮志难酬

编辑推荐 武侠小说关键词:壮志难酬


作者:宇の航 进士,6719.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47发表时间:2011-05-15 00:01:19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这是壮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难酬。本来想把这篇文章的话题叫做“英雄气短”,但转念又想到“儿女情长”,只有相思无尽处,温柔乡是英雄冢,那不是我要谈的,但这个话题谈起也来对我个人来说是饱含热血,也难免是以虚谈虚。
   在烽烟四起的乱世,在民族相争的年代,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尘封的历史在笔端与武侠入情入理的融合,也构成了一种新的江湖叙事风格。
   历史的武侠小说毕竟是根据真实的历史格局来重新演绎的,王朝的更替都是早已预知的事情。在生灵涂炭的末世,单骑塞北,舟行江南,本身就有一种历史早已注定的宿命感。丘处机和郭啸天、杨铁心的壮怀激烈,七剑下天山背后的那种对家国的赤子之心,从执于笔端的开始,他们命运的就是注定是一种悲剧。这种“悲剧”不是如“鲁迅”先生说的“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是历史的进程决定的,那不是小说家制造的悲剧,那是历史上的真实悲剧。
   “壮志难酬”可能本身就是一种乡愿,洒悲天悯人之血,流亡国忧民之泪。“拍遍栏干,敲遍栏干”,远的不说,中国的这段近代史有多少耻与辱,难怪武侠小说家郁结在心头造就出了霍元甲、大刀王五,英雄可以暂缓的抚慰人心,但是对于时局也是无可奈何。距离抗日胜利不足百年,这亡国之音,失地之恨前接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读者又从纸上的江湖引申出多少民族的泪与恨,然后付之东流,与流年长逝,这也多少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
   武侠的主题一旦碰到了“壮志难酬”,注定有一种补天无数,徒然兴叹的感伤。我们预先知道的悲剧结局,那也就谈不上是一种悬念,以《射雕英雄传》来说南宋后来灭亡了那是早晚的事儿。不过要是单纯的把一段风花雪月的故事用文字讲一遍,那么读着的感觉会就大打折扣。我不是一个喜欢制造悲剧的人,但是欣赏一种悲剧的艺术,它击中我的心灵,让我感到震撼。
   由历史贯穿的武侠小说,读着既可以在怀旧中咏史,又可以在婉约里谈情,几度兴亡中的所感所怒,儿女情长中的所痴所怨,也可以当成一种享受。
   时代不同了,我们需要的主题也就不同,当年还是外敌的蛮族,如今我们已经成为兄弟。《射雕英雄传》、《碧血剑》的主题已经不合时宜了,壮志难酬可以,但不要在强调民族英雄了。前人在历史上的贡献,能决定后人是否能够幸福;后人却以当代人的意识,去苛求古人。呜呼武穆!哀哉袁公!我的感性很无奈,我的理性也无奈。
   理性告诉我,“壮志难酬”应该从“大历史观”着眼,更应该先学会如何思考。要知道耶律阿保机、完颜阿骨打、成吉思汗、努尔哈赤,他们同样是大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各自在不同的区域和历史中都有不同的贡献,要在不同民族中换位的思考;不过在感性里在读到“怒发冲冠”这样的句子,不得不在历史的细缝里生出一种淡淡的愤恨。每次读到心所系之的朝代,江山倾覆之后,自己在小说里就成为他们的遗老,莫名的感伤,莫名的惆怅,莫名的懊恼,最后望一眼弯月,只能怪那是月亮惹的祸。
   对于袁承志与陈家洛,他们的“壮志难酬”,更多是一种金庸先生对角色本身就保持的一种悲观的情调。看不到背后的悲壮,而且很消极,很颓废。从袁承志来说,为了迎合真实的历史,刺杀皇太极不得不被动的选择失败。袁承志的刺杀尚可自圆其说,但是电影《英雄》无名刺杀秦始皇,实在是以当代的视角来干扰历史的常识。那个时代各路诸侯国并起,统一天下到底是谁还是一个未知数,怎么就知道秦始皇一定能统一,而且把秦始皇当成一种拯救天下的圣人。无名与残剑通过自我的“壮志免酬”,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实在是让我有些费解。这就是融合真实的历史事件后,有了一个宏大的叙事主题,却也同样对创作造成了一种束缚。
   文学里应该提倡的悲剧,不是一种陷入悲苦而不能自拔的哀鸣,好比那潜水龙,困在沙滩不停的迷路;好比那关云长,败走麦城愧对了兄长;好比那楚霸王,垓下悲歌无颜回江东。
   真正的悲剧应该如电影《大兵小将》的结尾一样,梁国大兵千山万水九死一生地回到的大梁,但当他换上风光的战甲,高举梁国的战旗,结果梁国已经被秦国灭亡,死在秦国军队的乱箭下。他在历史里就是可有可无的小角色,完全可以活下了。这样透着辛酸的喜剧电影,却在结尾变成了彻底的悲剧。
   比《大兵小将》的悲剧更有分量是《叶问》里李钊的悲剧,他给做日本人当翻译也是为生存,从本质来讲他不是汉奸。他用自己的方式尽量的在保护叶问这个从电影的角度来看的英雄。如果不是他抢夺日本军官的手枪,叶问早就毙命在日本军官的枪下,可是围观群众以为是他向叶问开枪,把他殴打致死。当导演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时,广电就偏偏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了。
   还有一个悲剧同样是壮志难酬,虽然它不是来自武侠元素,但文学对悲剧的审美应该是相通的。就是《可可西里》日泰的死。这样一个魁梧的英雄,却被一个不起眼而且很邋遢瘦弱的盗猎者一枪打死了,没有如郭靖那样能成为江湖的传说,也没有如李慕白那样还有一段儿女情长,死的没有什么意义,似乎死了就死了。
   “壮志难酬”,对于我来说,就是想在那残破的土地上,寻找一些难以释怀的记忆。在诗歌中,在史志中,同样在这个武侠小说中。
   2011年5月12日

共 209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看得出,作者对武侠小说情有独钟,壮志难酬,本身就带有一种独特的悲壮和苍凉,而作者通过丰富的材料,论证和解析小说以及电源对壮志难酬的处理,达到一种别致的效果,欣赏作者丰富的学识,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表达自己对壮志难酬的理解,或许在那残破的土地上,寻找一些难以释怀的记忆,会永远浸入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激发永久的思索。【编辑:菊梦悠悠】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菊梦悠悠        2011-05-15 00:02:34
  欣赏你的理解力。就是排版不敢恭维,每次都是段落空行。祝好。
怒江大峡谷一所乡村中学的英语教师
2 楼        文友:木行之        2011-05-15 00:08:36
  欣赏作者丰富的学识,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表达自己对壮志难酬的理解,或许在那残破的土地上,寻找一些难以释怀的记忆,会永远浸入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激发永久的思索。
一位实力派诗人,新诗部落社团编辑。
3 楼        文友:阮海霞        2011-05-15 12:11:46
  武侠小说,英雄气概……在作者心中留下很多情结。从英雄身上,这种壮志难酬的悲剧令人惋惜,不过不也正是在这种难酬里,他们才这样深入人心吗?
坚持!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