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菊韵☆文学评论】含泪的微笑

精品 【菊韵☆文学评论】含泪的微笑 ————评枕月江山绝品诗歌《人生,一列疾驰的火车》


作者:纪开芹 探花,15019.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53发表时间:2011-05-22 10:21:10

枕月是我所认识的诗人中最勤奋踏实的一位。或许他还不能算是一个诗人,但他具有诗人的潜质,和诗人一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和忧郁的气质。记得艾青在他的诗论中这样说:“诗常是一个诗人的全部知识的反映,从一首诗里可以看见一个诗人对于世界的最具体的见解。”
   枕月的这组诗便很好的诠释了艾青的诗论,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范本。
   人生是一曲《行路难》,是一列疾驰而过的火车,是一道流动的风景线。从出生到暮年,从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到老年,走过的路圈定一个广阔的舞台,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但隔了久远的时光来看,却都是值得珍藏的醇酒佳酿,成为我们老去时候的精神贮藏。
   “上帝都寂寞的夜晚,车轮碾压着路轨,发出亢奋的声音”,诗人在一开头便点明诗歌主题:人生如一列火车。作者避免了直白性的话语,采用非常恰当的比喻,对“人生”从某一个侧面做了解释。人生是什么?人生是我们身不由己地一次旅行,旅途中有泪水也有快乐,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无知和惊奇。谁也不知道下一秒钟究竟会发生什么。于是,带着惶恐不安与好奇,跟随列车,慢慢成熟长大,学会接受一些事物,同时放弃一些事物。诗歌第一小节其实对生活寄予了很高的幻想,充满着光明和希望。
   在车轮“哐当哐当”的交替声中,我们学会生活,与人相处。生活总是个人的具体经历。我们在游戏中长大,插上幻想的翅膀,把希望制成风筝的两翼。朱自清老先生曾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童年,是人生的初春,是一个粉嫩的开始。纯洁的心纤尘不染,在春日中徜徉,流连。于是,一切单纯的摹仿也由此而来。“过家家吧!那个蒙着盖头的五岁的新娘/用柳叶、沙粒烹制最可口的午餐”。这里只有纯净,温情,在以后的人生岁月中,童年无疑是最值得珍惜与记忆的时段。
   诗人把第二节写得灵动而充满童趣,正如《童年》歌词中所说:“阳光下蜻蜓飞过来,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水彩蜡笔和万花筒画不出天边那一条彩虹”。在诗人的笔下,童年充满活泼的色彩,清新的味道,同时,少年懵懂的情怀也在潜滋暗长。如今,回忆起来,在五月小麦拔节的日子里,将层层往事挂在心间,穿透层恋叠嶂,穿越浩淼无垠,只为找寻睡梦中的过往。可那些青涩的心事如今只能博取自我解嘲似的一笑了。
   我们注定要远行,为理想,为生活。或许也会找寻一份浪漫的爱情,“上帝!快给我那个诱人的苹果/来滋润我冒烟的喉头”。人都说,爱情让人美丽,身在爱情中的青年所分泌出的荷尔蒙足以抵抗所有的挫折。是的,从诗句中,我们分明感受到诗人浓郁的激情。“软卧上躺着老人,硬卧上放着孩童/你呢?像卫士一样笔直地站着?”人到中年,肩上的责任压弯了脊背,但压不弯挺立的脊梁。我们成了家庭的顶梁柱,为父母支撑行走的拐杖,为妻儿圈起温暖的港湾。带着爱,带着责任,让人生的列车穿越穷山恶岭,最终,在爱情的最高形式中守护家庭,完成生命的洗礼,完成由孩童到暮年的过渡。
   诗歌最后一节可以说对人生的留恋。诗人幻想日薄西山之时,当山野静谧,群鸟归林,我们是否依然可以停驻在年轻时站立的地方,“遥望海的方向……痴迷湛蓝的天空”,看经历的岁月如一幕幕胶卷,在眼前一页页翻过呢?
   “一根拐杖支撑所有的记忆/到站了,起点亦是终点……”自此,我们的诗歌之旅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我们仿佛看到一列火车疾驰而过,这列火车滋生一切美好的事物,旅行者心中装满的是期待和光明。总体上来说,这首诗可以说是诗人直面人生后对世界的认知与反映,对既定追求的淡定与从容。他所思考的生命逻辑得以完美展现。它使我想起徐志摩的一首关于生活的诗篇,“阴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生活逼成了一条甬道”。和徐诗相比,枕月的这首诗无疑带有明媚的成分,像五月的阳光,热情浓烈,和徐诗倒是反差极大,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整首诗用舒缓的说话语调,使诗歌体现出意态从容的风格——像电影中的长镜头那样浓重而深沉。所以我们读《人生,一列疾驰而过的火车》除了感受到诗人淡淡的惆怅外,作为心灵的艺术,其感人之处还在于它昭示了生命的艰难和短暂,感悟到白驹过隙的苍凉。那呼啸而过的风声为列车的远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2)
   《薄如蝉鸣》一首,诗人用小小的蝉儿自喻,说明虽然渺小仍奋斗不息。那些浅唱低吟透过古道一路洒来,现代与古典就此融为一体。其实,薄如蝉鸣的又何止是我们笔下的诗句,还有那些感情不能触碰,那些潜藏在生命核心的本真,都是不忍触碰的。
   诗歌的第一节,“蝉鸣,钻出黑暗和土地/只为稻花飘香的夏季/憋足气血,忘我不息地张扬”。虽然蝉儿渺小,如沧海之一粟,也可表心迹。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云:“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憋足气血,为的就是忘我不息的张扬生命本真。“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而蝉儿的生命也只是短短的一个夏天。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都微小得如尘土一粒,雨水一滴。尘土有尘土的价值,雨水有雨水的意义。历史可以忽略我们的存在,但我们自己不能因为渺小如草芥轻视了自己。蝉儿为生活辛苦嘶鸣实则是诗人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蝉所包含的文化内蕴在诗人笔下再次得以展现。
   其实薄如蝉鸣的又何止是生活的底色,那些朦朦胧胧的感情,都轻盈如朝阳下的云朵,如透明脆弱的羽翼。浑厚的唐诗中,婉约的宋词中亦或缠绵的元曲中,浪漫的爱情一直在演绎,千百年来感动了一代又一代迁客骚人。而诗人同样不忍触碰那些不被世俗污染的感情。第二、三节中最明显的特点是诗人化用各种典故,将古典文学的秀美糅合在现代诗歌中,极力营造一种清洁的氛围。虽然,“柳条柔密的心事该向谁倾诉”,虽然“秋的风声如兰舟的催语”,但在极度的悲伤中依然压抑情感,“不忍捅破薄如蝉鸣的纱儿”,用冰冷的理性将体内的炙热中和。从夏到秋,时间的更替,从一定程度上表现人生的苦短。柳永在《雨霖铃》中道:“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在季节的更替中,诗人自然想到柳永词中常有的离情别绪,风花雪月,花前月下,唧唧喔喔是温室中的花儿,经不得风雨,在现实面前定然要被撞击的支离破碎。离殇自古有之,无论内心怎样炽热,都会在秋意萧索中冷却,被寒蝉的鸣叫震醒,被潇潇秋雨淋湿。
   但任何外在表现形式都不能代表内心,有时恰恰相反。冰冷的理性思考抑制不住思想熔岩的奔突。于是,“在葱茏的森林中,回忆和青苔一样深厚。”这里,“青苔”或为时光,或为荒芜。时光是一把利剑,可以斩断完整的记忆,让它零碎成一地斑驳。时光亦是一粒沙子,疯长成一地荒芜。所以说,“生命是一张简谱,很薄很薄……”不管从心灵上,还是肉体上,都在负重,而又无法释怀。诗人既把自己融入在蝉体中,他的诗句也就完全融入在所写对象之中。物既是我,我亦为物,物我相融,交织在一起。
   关于《疏离》一首,整体基调显示出的是一种惆怅和无奈,间或淡淡的忧伤。这几节诗句表现出齐整的节奏,并且截取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入诗,从各个层面揭示疏离的存在。疏离是什么?表现为刻意的远离,和亲近对立,和温暖相反。因为疏离,所以美好的邂逅或者说缘起最终会以陌路的形式续接下去“。一个美好的缘起,一个无言的结局/行程中消弭,间以铺陈和伏笔”。人生中人类和人类,人类和异类都是缘分,可缘分能维持多久,需要我们的努力。记得余秋雨先生曾说过“来一次世间,容易吗?有一次相遇,容易吗?叫一声朋友,容易吗?仍然是那句话--学会珍惜,小心翼翼”。这里指朋友与朋友之间应该互相珍惜,那人类与自然,与异己之间呢?是否也应善待之?但在相遇过程中因各种利害关系渐渐疏离疏,故而,美好的缘起未必会有美好的结局。能做到“人生若只如初见”该是怎样不易!正如文章中的展开或者伏笔,其实每一步都有内在的含义,在含蓄中向我们昭示结局。读这些诗句,我们感受到诗人浓浓的惆怅,世间知音难觅。“如果心若比邻,请让时空在肝肠中位移”。诗人的思想已经游离于身体之外,回溯历史,与古人对语,体验“诗韵丰饶的唐朝”的无限魅力,拉近了我们和历史的距离,把读者的心也拉到那“风烟缭绕的五津”,拉到“夜郎西”。这可以说是把镜头平移,推向读者的视野。我们仿若看到一个孤独的人静坐敬亭山,面对苍茫太极,晚霞斜照,落日楼头,与自然为伍,和心灵低语,把对人世的疏离化为对自然的亲近。当然,那个于寂寂山林俯首低语者不是李白,而是诗人本身。
   先前我们看到一个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独行者戚戚然默坐,享受自然的青睐,与红尘琐事疏离,到了第三节,诗人笔锋一转,向我们展示的又全是热闹人生的滴滴点点了。
   “奔忙在冰冷的石块和争高直指的森林”,这里诗人撷取两个意象,“石块”和“森林”。“石块”的修饰语为“冰冷”,暗含人情淡漠,“森林”的修饰语为“争高直指”,诗人的用意显而易见。在日益浮躁,物欲横流的尘世中,金钱,权势逐渐凸现出前所未有的蛊惑。争高拥挤,用排他性为阶梯,“蹭蹭”向高处爬,谁还有精力,还愿意敞开心扉剖析自己?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成为必然。每个人都如“套中人”一样,严严实实地包裹自己,与外界隔绝,“同行无语”是必然结果。山肴野蔌也好,推杯换盏也罢,日常的交际应酬,谁又能在意酒桌上有几份真情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各自名利也!那么,作为思想单纯的诗人,在热闹后的冷清中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
   诗歌最后一节可以说是诗人思索后的从容。“活着和空气不会疏离”。争一口气,出一口气乃是呼吸,呼吸乃是活着。从这个角度说,此时的诗人已明确了追求的方向,与文字为朋,和鸟儿为伴。文字未必能尽善尽美表达思想,甚至文字可以和思想貌合神离。纵然心中有千般悲悯,万般善良,疏离依然存在。“蹀躞于岁月的小径,被裹挟,被撞击/终将羽化,还于泥土或者植被”,很多时候人是被时光拖着走,在随波逐流中迷失自我,在世事洪流中被湮灭。唯一能做的,或许只能是和大自然亲近,消融于此而不再感到孤独了。
   好的诗歌一定是蕴藏着诗人最本真的情感,是诗人艰苦劳作的结果。整组诗歌表现诗人在理性的思考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人事,感情,零零总总,在我们的生命中如此琐碎,又如此如影随形。品读枕月这组诗歌,《人生》溢满深挚的感情,情感流泻在叙事和抒怀之间,成为一种朦胧的,有意味的叙事。而《蝉鸣》和《疏离》两首在风格上则大体相近,表现出一唱三叹的音乐美,也恰到好处地使诗情具有撩人心魄的力量,诗句中流露出的缠绵哀伤的情调更是打动读者心扉,其凄清孤单的韵味里蕴含着更深的生命体验,让读者在含泪中微笑,微笑着含泪。
  
  
   附枕月原玉:
  
  
  
   ◆人生一列疾驰的火车
  
   上帝都寂寞的夜晚
   车轮碾压着路轨,发出亢奋的声音
   蜷缩在温润的月台,和着旗笛
   呱呱……开始你不由自主地旅行
   茫然中更多惊奇
  
   小皮球在草地上划着年轮,
   纸鸢掠过桃花枝,飞出三月
   把梦幻绣制在两翼
   过家家吧!那个蒙着盖头的五岁的新娘
   用柳叶、沙粒烹制最可口的午餐
  
   小麦在雨里拔高希望,我的目光透过秀枝
   停留到可以触摸故乡的地方
   列车呼啸而过。阳光下鼓胀的痘子
   将青涩的心事堆积,三八线的课桌里
   一摞日记,漫漶着萌动的记忆
  
   上帝!快给我那个诱人的苹果
   来滋润我冒烟的喉头
   司炉长!别再添煤火,哐哐当当的
   一站,又一站,没来得及思索
   车轮在路轨上再一次次亢奋而过
  
   平川,山坡,隧洞,悬崖……
   列车在光明与黑暗,幽深与险峻中穿梭
   软卧上躺着老人,硬卧上放着孩童
   你呢?像卫士一样笔直地站着?
  
   我们是点点水滴,遥望海的方向
   我们是细碎的云朵,痴迷湛蓝的天空
   列车以365迈的速度前进,请容我多滞留片刻
   那一卷卷胶片在窗外掠过
  
   一根拐杖支撑所有的记忆
   到站了,起点亦是终点……
  
   ◆薄如蝉鸣
  
   蝉鸣,钻出黑暗和土地
   只为稻花飘香的夏季
   憋足气血,忘我不息地张扬
   一声声绝唱,关于渺小
   在昼夜轮回中震颤
  
   蝉鸣,拂过长亭和古道
   霖铃细雨浇透骨髓
   拌着浊酒将词人灌醉
   柳条柔密的心事该向谁倾诉
   明月悬不起颗颗泪滴,遗落一地词韵
  
   秋的风声如兰舟的催语
   呢喃,呢喃,只是绵绵不绝的殇离
   不忍捅破薄如蝉鸣的纱儿,
   冰冷的理性打劫了一场炙热
  
   思想的熔岩让我无法保持缄默
   在葱茏的森林中,回忆和青苔一样深厚
   做一只鸣蝉,吟唱自己的音符
   生命是一张简谱,很薄很薄……
  
   ◆疏离
  
   疏离,亲密的发语
   温暖,漠然的一个逆命题
   一个美好的缘起,一个无言的结局
   行程中消弭,间以铺陈和伏笔
  
   如果心若比邻,请让时空在肝肠中位移
   回不了诗韵丰饶的唐朝
   我的眼眸望不穿风烟缭绕的五津
   明月难到夜郎西,枕一席残根败叶
   看:鸟儿飞尽,孤云独伴敬亭
  
   奔忙在冰冷的石块和争高直指的森林
   同行无语。味蕾在杯盏里麻醉
   山肴野蔌缺失了阳光、雨露的本真
   手机、电脑,谁能和心一样的频率
   那些巧言令色被剥去了外衣,腻渍残存……
  
   活着,和空气不会疏离
   思维和文字一直存在罅隙,长不出一株忘忧草
   蹀躞于岁月的小径,被裹挟,被撞击
   终将羽化,还于泥土或者植被

共 537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含泪的微笑,此篇文学评论是对原文作者枕月及其作品进行了解读,语境凝炼且生动,解读贴切到位,欣赏客观真切,剖析精辟深刻,让我们对作者及其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读。首先,对原文作者具备的素质和作品的总体风格特征进行了概括和肯定,展现出作者枕月是“我”所认识的诗人中最勤奋踏实的一位,或许他还不能算是一个诗人,但他具有诗人的潜质,和诗人一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和忧郁的气质,更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范本。其次,从其典型代表作品进行精心独道的欣赏和深刻解读,对枕月组诗进行了唯美的诠释,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他的作品风格,或是心灵的艺术,其感人之处还在于它昭示了生命的艰难和短暂,诗人直面人生后对世界的认知与反映,对既定追求的淡定与从容。他所思考的生命逻辑得以完美展现。或是生活的底色,不管从心灵上,还是肉体上,都在负重,而又无法释怀。诗人把自己融入在物中,他的诗句也就完全融入在所写对象之中。物既是我,我亦为物,物我相融,交织在一起。或是作为思想单纯的诗人,在热闹后的冷清中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感知诗人思索后的从容。最后,整体概括了作品的迥异风格,其诗歌表现了诗人在理性的思考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品论出其诗情具有撩人心魄的力量,诗句中流露出的缠绵哀伤的情调更是打动读者心扉,其凄清孤单的韵味里蕴含着更深的生命体验,让读者在含泪中微笑,微笑着含泪。结尾呼应标题,点明主题,语感流畅凝重,入情入理,我们在作者提供的欣赏氛围中,感动作品中蕴藏着诗人最本真的情感,佩服诗人艰苦劳作的勤奋,钦佩作者所具备的优良诗人素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很值得借鉴和学习的文学评论,语言中肯,提高了欣赏水平和审美观,受益匪浅。赞,问候作者。【沙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10522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沙砾        2011-05-22 10:22:36
  含泪的微笑,此篇文学评论是对原文作者枕月及其作品进行了解读,语境凝炼且生动,解读贴切到位,欣赏客观真切,剖析精辟深刻,让我们对作者及其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读。语感流畅凝重,入情入理,我们在作者提供的欣赏氛围中,感动作品中蕴藏着诗人最本真的情感,佩服诗人艰苦劳作的勤奋,钦佩作者所具备的优良诗人素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很值得借鉴和学习的文学评论,语言中肯,提高了欣赏水平和审美观,受益匪浅。
清新淡雅,云水环绕,世界万物,一切自然
回复1 楼        文友:纪开芹        2011-05-22 13:10:54
  谢谢姐姐辛苦编辑,问候姐姐!
2 楼        文友:沙砾        2011-05-22 10:24:35
  很唯美的诗歌诠释,精致而全面,典型而代表性强.欣赏学习了.问候澜澜,祝好!
清新淡雅,云水环绕,世界万物,一切自然
回复2 楼        文友:纪开芹        2011-05-22 13:12:59
  谢谢姐姐鼓励,对你的关心,澜澜唯有深记……
3 楼        文友:沙砾        2011-05-22 10:27:29
  枕月优美的诗歌,让我们再次深入学习了,感受哲理人生的内涵,触动心绪,可读性强,你的勤奋和才华,值得我们学习.
清新淡雅,云水环绕,世界万物,一切自然
回复3 楼        文友:纪开芹        2011-05-22 13:14:07
  枕月确实勤奋而踏实。
4 楼        文友:雨萌        2011-05-22 11:45:19
  谢谢澜澜!谢谢沙砾!你们辛苦了!读你们的评论和按语让我进一步反思了自己的写作,从中受益很多!祝万事如意!
回复4 楼        文友:纪开芹        2011-05-22 13:14:48
  也谢谢枕月,带给我们夏日的清凉,唯美的享受。
5 楼        文友:阮海霞        2011-05-22 12:59:25
  对我来说,诗歌是那么美好,写下是人心中的秘密。作者解读救治将这份秘密偷偷挖掘,让诗人能够含蓄的倾诉。欣赏作者的解读,诗歌有味道,作者的解读也非常到位……
坚持!
回复5 楼        文友:纪开芹        2011-05-22 13:15:21
  谢谢海霞的一直关注,问候你,握握。
6 楼        文友:梅园星语        2011-05-22 19:08:59
  一首美诗竟然蕴涵了如此大的信息量,让我唏嘘不已。也许这正是触摸到了诗歌的魂灵吧。好好地学习,揣摩。谢谢枕月,谢谢澜澜。
一个爱做梦的女子,喜欢自由洒脱。
回复6 楼        文友:纪开芹        2011-05-22 22:12:03
  谢谢梅梅关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的。呵呵……
7 楼        文友:※疏影※        2011-05-22 21:11:23
  枕月是我所认识的诗人中最勤奋踏实的一位。……严重赞同这句话!问好枕月和澜澜姐姐!
回复7 楼        文友:纪开芹        2011-05-22 22:12:22
  嗯。一直觉得是这样。抱抱俺妹子。
8 楼        文友:逝者如斯        2011-05-23 08:37:54
  诗作、按语、点评三位一体,绝妙的组合,为才子才女喝彩!
爱好文学,坚持写作,广交朋友
回复8 楼        文友:纪开芹        2011-05-23 12:28:41
  谢如斯一直关注和鼓励。才女可不敢当哦!呵呵……
9 楼        文友:宛在水中央        2011-05-23 10:06:57
  美诗,美评,美按!再一次来欣赏,体悟文字背后的一份隽永和哲思……
一颗沉浮在凡尘的小小尘埃, 坚守着一方属于自己的净土,一颗属于自己的、不愿被人打扰的心,安静尚好,岁月静好。
回复9 楼        文友:纪开芹        2011-05-23 12:31:12
  谢宛儿姐姐,你在,或者不在那里,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10 楼        文友:吉晓武        2011-05-25 06:25:57
  澜澜的评论写的真好。深刻又不失文采,学习啊。问好澜澜。握
热爱文学,勤于书画,也在平时练一下剑,算是杂家吧
回复10 楼        文友:纪开芹        2011-05-25 20:01:45
  谢谢晓武一直鼓励澜澜,问候晓武老师!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