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芙蓉外史》之《荒年记》(十五)

  《芙蓉外史》之《荒年记》(十五) ——第三十四卷 徐岩生


作者:陈晓江 进士,6337.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983发表时间:2011-05-23 15:41:23

《芙蓉外史》之《荒年记》(十五) 岩生说:“民以食为天,农民赖以生存的是土地。自古以来,土地基本上由官方控制。俗话说,强家人的山,世家人的业。通常,强大的家族兼并了软弱人家的土地成为富人财主,没有能力的人不能耕种本来属于自己的田地,只好外出流浪、逃荒。历朝励精图治的皇帝都恭俭爱民,尽可能减轻老百姓的田租,劝导老百姓以农为本,不要游手好闲,不要干些下三烂的职业,同时尽可能使老百姓有田种。可是,以前的所谓的私田,其实是捏在官僚手中的,当官的各自以势力范围划了自己管辖的疆界,这样,农民连田地的契券也捏在官僚的手中,田租征多少是当官的说了算。自从唐朝开始,农民可以买卖私田,税收征敛却日益加重。像咱们孤山这些地方,可以想象,以前是森林茂密、野兽成群的地方,咱们的祖先为了避战乱,为了避免苛捐杂税,躲到这些山底角,首先要披荆斩棘开荒种田,要防豺狼吃牛羊,要防虎豹吃人,还要防猴子、野猪等糟蹋庄稼,每天起早开门、摸黑关门,都要烧毛竹发出噼啪声驱赶山鬼的骚扰。我们的祖先好不容易才能在这里扎根,繁衍后代,可是人多了,麻烦就来了,外面世界的一切坏风气坏习惯就随之滋生起来,强横的人强占产业,放眼之地,山林土地都是强家人的,穷人没有立足之地。新中国成立,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宣布,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们通过土地改革,农民得到土地,农民翻身做主人了,农民似乎看到了希望。可是,我们刚刚得到的土地又要重新打拢。都说国民党的吓(hè),当今的骗。也许,我今天所讲的许多话,有人会在背后告我说反动话,可是大家想想,中央的政策被基层干部变相地实施了,老百姓也晓得说,毛主席很辛苦,都是下面的脚手不好。建立初级社、高级社,不为人民大众服务,却要为盘剥我们粮食的少数人服务,要为剥削我们血汗钱的少数人服务,我们肯吗?我们答应吗?”
   “不肯,坚决不答应。”台下的人一齐高喊。
   “好,我们都不肯,我们也不答应。所以古人讲,不怕财产少,只怕财产不平均;不怕贫穷,只怕不平安。任何一个朝代的统治者,领导干部,都以民为重,使肚子饿的得到吃的,使受冻的得到衣服穿,使辛劳的得到休息。历代统治者,领导干部,都首先实施富民政策,民不富有,就难治。我们提倡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今天寿西为我们带了一个头,带了一个好头。我们既不能坐等幸福,要争取,争取人人幸福,又要保护争取幸福的带头人,保护好潘寿西,因为他是我们的榜样。有的人做法是不人道的,灭绝人性的,没有人权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是孟子提倡的仁爱。事事皆有因,寿西杀人,也是有原因的,是迫不得已的。死的已经死了,我们要保活的。这是我们楠溪人一贯的仁爱与宽容。寿西保住了,是我们孤山人的自豪,自家栏里的猪干吗要拉出来给别人宰割呢?”
   台下有人问:“岩生,你不怕死吗?”
   岩生答:“生,是我所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所希望得到的,二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就象鱼与熊掌不能同时得到一样,我宁可选择义。话说回来,今天我们还用不着谈生死。前些天,永嘉县人民法院对枫林镇带头闹包产闹散社的徐存权、徐贤远被判了一次还不过瘾,重新改判重刑。我想这也没什么可怕的,为人民大众谋利益就要有点牺牲,或者说要有作好牺牲的准备。大家相信我一句话,我们中国人是有希望的,面包会有的,我们是有出路的,前途是光明的。其实上头中央的领导人大都是好人,一般来讲,官越当大越爱民,大官头碰到咱老百姓更客气,更热情。人就是这些害人的村官最坏,忘乎所以,胡作非为,把人民大众给他的权力看为作威作福的本钱。不要以为三代贫农出身的人就是好人,有些人越是出身贫穷,当了官以后欺压老百姓越是变本加厉。再看看基层干部滥杀无辜的历史事件:枫林徐毓秀给镇压了,徐毓秀当时在吴万玉手下当翻译官的,那个位置坐起来有点像汉奸,可是毕竟他也救了不少人的。枫林端甫先生的儿子,从田垟里被抓走的,裤脚还卷得高高的,却硬要拉去枪毙。他知道自己死数难逃,临走时对儿子说,娒呀,阿爸先走了。这一天枫林黄桥头一气毙了23个。那几天岩头枫树坟也天天毙几十个,有个人一枪未着穴,家属向当官的要尸体,结果把这个躲在棺材下的人重新拉出来毙掉。”
   有人插嘴说:“到底还是岩头那个地主聪明,一枪未毙命,他妻子跪在身边哭时,他叫她拿些稻草来遮身……”
   岩生证实说:“我都亲眼所见的,一个人拉下台去毙,马上就有人把他的帽子脱了,待毙了之后讨饭人就过来把死人的衣服扒走,扒得只剩一条短裤。”
   有人说:“最倒运要算咱们孤山的潘赤奶了。”
   岩生说:“是啊,潘赤奶是个天才,也同样白荒鸡当鹅,被当做坏人毙了,真可惜呵。他心灵手巧,什么机器他都是见眼不得的,别人都说他发明煤气灯,他造的小船柴油倒进去就可以开,一生有过不少发明,可是孤山的村官为了公报私仇,却硬说他个人地主,要枪毙他。公文从前门带县里批,却随即把赤奶从后门拉出来毙了。毙错了,政府赔他十石谷。端甫先生的儿子走了,赤奶走了,下一个轮到的是寿西。当然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我村有个人,解放前当土匪的,政府要镇压他,在岩头开了公审大会以后就要就地枪毙,家属把白木棺材都抬过去了。临刑前,他说自己对政府有功劳,说出以前曾经将国民党军队一军车的财物劫来交给游击队的事实。这个事实清楚,有人作证,这个人当场被改判为无期徒刑。现在,村官们这样胡作非为,省里、中央都还蒙在鼓里,所以今天有必要向上级领导打报告,讲难听一点就是联名告状,现在,有种的都给我签上名字!”
   岩生讲一天一夜几乎没有一句相同的话。听了岩生的报告,孤山有许多人要跟岩生干,因为岩生给大众指明了一条道路,大家一致要求田地分了自己耕种。同时,许多人在岩生当场拟好的报告上签了字,要求保潘寿西,说潘寿西是为大众谋利益,是英雄。而岩生的威信更高了,大家都说他是孤山人的毛主席、大救星、红太阳。
  
   第五章批捕
   岩生的演讲惹怒了所有合作社干部,尤其是汤岙高级农业合作社的社长徐象溪,对他恨之入骨。岩生不管徐象溪怎么想,还好几次冲到他家门口发表演说,揭露合作社的肮脏勾当。在汤岙造险岩坑水库的时候,岩生站在继潭口的巨石上发表演说:“造险岩坑水库是劳民伤财,风景也被破坏了,还留下安全隐患。险岩坑水库若是塌了,汤岙地方就会被铲锅巴一样冲得溜光,几百户人家的生命财产就没了。”
   象溪说:“岩生故意把事实夸大了,还搞资产阶级文人这一套酸臭的东西来吓唬人,什么风景,徐士麟在世的时候画了多少家乡的风景,有用吗?你岩生真不知天高地厚!”
   于是,他给岩生罗列了闹社的罪行,报上级政府批。上级政府随即批准抓捕岩生。
   岩生被抓走以后,家里人就遭了殃。父亲徐文星是个教书先生,当包岙小学校长,二哥之远在岩坦教书。全县教师集中头陀寺开会,父亲被跪在台上斗,说他“养子不教,本身又是伪政府文职人员,可见你文星有多反动,毫无疑问你徐文星就是现行反革命分子。”
   之远吓坏了,根本不知如何应对时局。他娶芙蓉陈岩襄(颜松弟)的女儿陈淑琼为妻,生一儿名叫剑坪。他躲在芙蓉等候被处理的坏消息,没几天就有人抓到他并通知他已被划成右派了。他似乎没有别的可去之处,在芙蓉挂靠老婆舅陈时海户参加生产劳动。
   在时海所属的第三生产队里干活,之远虽然也非常卖力了,无奈体力不支,顶多也只评给他妇女工分或者孩子工分,也即正式劳力不到一半的工分。他饥寒交迫,生病了,背脊生疮,有人看他无法维持生活,安排到溪南小学代课。之远袈着外衣,疮口非常痛,肩胛头一抽一抽的,说话还有点口吃。溪南的干部说:“他不会教书的,这断种末的人既大舌拉拉,又满身癞疮疤,叫他教尿(书),还教屎呢。”
   他被溪南人炒了鱿鱼,教书教不成了,沦为讨饭人。淑琼带着剑坪仍待在芙蓉娘家生活,再次陷入困境。娘家的口粮有限,根本没法解决她母子俩吃饭问题,她只好撇下儿子剑坪离家出走。
   岩生的弟弟之连远避他乡,名义上说是到乐清做桐油生意,实际上因没本钱没什么生意可做,陷于穷困。
   由此看来,岩生即使被放回家,人身安全和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丧失了。
   永嘉县人民法院内定,判岩生15年的有期徒刑。不知哪个环节未衔接好,有说老革命胡国洲要对岩生重新判重刑的,也有说胡国洲要对岩生从宽处理的,最后岩生被暂且当作社会不纯分子送到四海山集中劳动。
  

共 334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岩生的思想是超前的,他的一番理论令人心悦诚服。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敢于说真话,这的确需要有一种不怕死的精神。所以当有人问他:“岩生,你不怕死吗?”他对生死的观点,可真是令人在佩服的同时,为之叫绝。【编辑:幻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六月竹子        2011-05-23 19:05:44
  岩生的报告,给大众指明了一条道路,孤山的许多人在报告上签字,准备保潘寿西。岩生的报告惹恼了徐象溪,后来岩生被捕,岩生的家人也受到了牵连。然而岩生的那种人生观值得人们敬佩。欣赏问好!
爱好文学发烧友
2 楼        文友:陈晓江        2011-05-24 10:02:02
  岩生一家父母及兄弟几个都不得善终,他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作家、书画家,《辞海》纠错专家。微信chen4401
3 楼        文友:陈晓江        2011-05-24 10:12:29
  永嘉县人民法院内定,判岩生15年的有期徒刑。不知哪个环节未衔接好,有说老革命胡国洲要对岩生重新判重刑的,也有说胡国洲要对岩生从宽处理的……
   采访相关人员,都是这样说的,这些都是原话,定稿时照着不确定性写,看看当时的情形还真是那么一回事。
作家、书画家,《辞海》纠错专家。微信chen4401
4 楼        文友:陈晓江        2011-05-24 12:27:09
  那时,法律成为个人意志的表现,判不判都是一念之差。
作家、书画家,《辞海》纠错专家。微信chen4401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