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谁,动了他们的“奶酪”?

编辑推荐 谁,动了他们的“奶酪”?


作者:巴蜀山人 探花,12651.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13发表时间:2011-05-27 20:41:06

昨日看一则网络新闻:15年前,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第一毛纺厂家属区的公厕内,一名女子被强奸杀害。一名叫呼格吉勒图的18岁青年被认定为此案的凶犯,随后被枪决。9年后,另一名叫赵志红的人主动坦白凶案是其所为……
   不看不知道,看完我无语。十八岁,多么年轻的生命,花一样的年华,就这样被“错案”而失却生命。倘若呼格吉勒图现在还活着,不曾卷入那“杀人案”中。如今已是二十七岁青年,正谈着恋爱,或者,有了儿女,享受着平凡人家的快乐。
   可是,这一切皆是假设。生命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世界上最荒谬的事就是假设,吃“后悔药”,找借口。正如一歌曲道,明知是自己的错,却说是“月亮惹的祸”。
   想起了湖北佘祥林“杀妻案”,想起了河南赵作海“杀人案”。古人云: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原本就如此天经地义。既然你无故剥夺了别人的生命,法律自然就让你失却生命,这理走到哪里都行得端,走得直。
   世事就如此滑稽而可笑,上帝总在无意之间撞了人们的腰。伴随着一个个“亡魂归来”,让人如此不可思,不可议,于是乎佘祥林、赵作海背负的罪名自然就水落石出,一切的一切,原来皆是“莫须有”之罪。
   法律,这把正义之剑,其目的就是扬善除恶,保一方平安。佘祥林、赵作海、呼格吉勒图都定罪了,从道理上应该证据确凿,铁证如山,勿容置疑的。否则又何来最后的“定罪”?随着时间的推移,事实又真实的告诉我们,曾经的所谓的依据、铁证、罪名,皆不过是空穴来风,子虚乌有。
   请问,法律的公平、公正又在哪里呢?案件调查与执行相关人员,他们到底又是怎么个“结案”呢?一个个冤案,一条条生命,就在如此所谓的公正、公平中或消失,或受牢狱之重,或抬不起头一年、五年、十年……原来应该属于他们的那块奶酪,又是谁动了?
   我相信,无论佘祥林也好,赵作海也罢,更或许是年轻的呼格吉勒图。他们作为嫌疑人被送进司法机关配合调查时,他们应该是坦白的,也是诚实的。毕竟此地原本无银三百两,凭啥非说自己偷了呢?我原本没有杀人,我凭什么说是自己杀的呢?疯子也不会如此作,更何况是健康的人,他们也知道“生命诚可贵,一生只一次。”
   恍然大悟,不会是他们不想活了吧?感觉活得不烦恼了吧?非要胡编乱造些谎言,以更好的配合给自己“定罪”?就算他们编造谎言,强把罪名向自己靠近。可法律是公平的,不是说你说杀了人就杀了人,这可开不得玩笑的,法律的威严就是以事实说话,一切以依据作为判定准绳。
   一说到冤案,自然不得不说千古奇冤——窦娥案。想窦娥上法场上,天地悲哀,六月飘雪纷纷,以示冤之深,冤之重。我不知道,当呼格吉勒图被执行枪决时,天空是否依然也飘着雪,但我相信,他的心空一直飘着雪……
   事实胜于雄辩,佘祥林、赵作海是冤案,而如今又出来一个冤案——呼格吉勒图。一个个滑稽而悲哀的冤案,谁又知道还会不会延续、重演?
   多少案,看似理所当然的结了。可这些冤案的出现,又不得不告诉我们,一些案,是否结得太轻率?一些案,是否真正结得有理有据?一些案,是否真正尊重过依据与现实?否也,否也,太多时候,因为急功近利、限时破案、内外界因素的缠绕下,不出冤案、错案,倒感觉不正常了。
   动什么都可以,千万别轻易、草率、随便的动那块属于我们的“生命的奶酪”。

共 132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曾几何时,“谁动了我的奶酪”风行一时,几成一种文化现象。本篇所说却是“生命的奶酪”,作者的义愤直欲破“纸”而出。立论清晰、论证充分,固然是本文的好处,但这些技术层面的优点却不能保证文章有境界。作者是以一腔热诚和浩然之气,以及一份独到的眼光和灵敏的触觉,使杂文生色,出气势,出境界,这是内质的胜利。【编辑:ran.t】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阮海霞        2011-05-28 08:58:16
  真是有够可悲,为什么法律的正义如此草率,希望我们都能认真的对待我们的生命……
坚持!
2 楼        文友:阮海霞        2011-05-28 09:00:16
  作者有感而发,社会的一种无语的滑稽实在可悲,我们做的只能是期盼吗?社会,请民主公道吧!
坚持!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