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从《道德经》看中华民族的延续

精品 从《道德经》看中华民族的延续


作者:庞世磊 秀才,1450.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14发表时间:2008-12-08 01:43:17

看当前很长一段时期的历史舞台,崇洋媚外,西方思想唯美论成为文学的主流,西方文化大有席卷世界东方之势,这里并非笔者信口雌黄、危言耸听,“文化回归”、“国学热”、“寻根文化”都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回望世界历史,我们也许能从中得到某些启示。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至今唯一的幸存者,像一条奔腾不息、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如今依旧流水汤汤。而可与之媲美的其他三大文明古国却中道崩蹙,早已断流,只剩下一道干枯的河床。两种完全相反的历史结局,能留给我们什么思考呢?值得每一个国人的深刻反思。
   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国学的发展史,民族的延续离不开文化的继承这一命脉。可以说国学的发展和传承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的根基。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国学的含义,它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清末时期。目前学术界对它还没有统一的界定,有两种普遍的观点,一种是国粹派代表邓实,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另一种是《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对“国学”的解释为: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这两种观点基本上得到人们的认同。
   胡适的解释是“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国故就是国学的意思,按照胡适的说法,国学便是所有历史文化的总和。这是广义的文化范畴,包括的内涵很广。相对于广义的国学定义,人们似乎更容易接受狭义的国学范畴,即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与学术,包括古代诸子百家。这个说法看似狭隘,其实范围也不是很小,只是由于每个人知识的层次决定了其认识的高度,思想条件的不同形成了大小不同的思维圈子。
   有一个不自觉的现象,一提起国学,人们总是习惯性的把广义的国学缩小为狭义的继而缩至为一部似乎无需争论的传统文化经典——《论语》。的确,《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著作,自汉董仲舒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到明朱熹理学的成熟,几千年的不断实践与发展,坐上第一把交椅自然无可非议。但从另一个方面,或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恰恰束缚了这些人的思考,把国学这一认识畸形的以为就是《论语》。
   大多数人对国学的定义停留在了《论语》,但大多数终究不是全部,代表不了所有人,无论历史如何发展,精典终不会被埋葬,是金子就会发光。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永远有一块金子在熠熠闪光,那就是《道德经》。
   《道德经》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上下两篇,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内容十分之丰富。书的作者老子以其独特的视角,纵观宇宙奥秘、万物本源,探求治理国家之道等等众多前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哲学问题和政治问题。“自然”、“道”、“无为”成为后人一直长时期探索的不老课题,至今仍充满活力,吸引着人们不断的探知和求索。
   《道德经》最核心的部分是“道”,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非常高深的非语言可阐述但又确实存在的东西,是万物的始源和根本。老子还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宇宙是从“有”到“无”,是无产生了天地,天地产生了万物。在物质文明还很落后的条件下,“道”在人们生活中是不能够被认同的,作为一种超前的文化现象在当时被架空。但他给人类提出了一个深邃奥秘的问题,触发了世世代代的人对宇宙、万物本源进行探求,引领着世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我们可以说这种超前将失去一个时间界限,将成为人类永远追求的话题。
   “自然”是与“道”相辅而成的,也是老子思想的三大内容之一。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最终结果是人类生活的满足与生态环境的损害。老子的思想是超越时代的,他的预见性让我们折服,他早已料到几千年后的今天满目疮痍的世界,需要为后人准备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于是,老子讲到“损有余而补不足”,把自然生态与人从矛盾对立转化为和睦相处的平衡关系,这一观点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一直到当今社会,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正需要人们思想的回归。对自然的思考换个角度就是人类社会,老子于是又讲到“损有余而奉天下”,这涉及到了财富的平均化与人平等的社会机制。而想想今天我们的终极价值目标“共产主义社会”,不就是老子所设想的吗?我们可以说《道德经》所设想的蓝图是人类社会最终的目标,一部中国历史就是老子《道德经》的实践录,如今仍在往这一目标前进。
   《道德经》的三大内容之一也是影响颇为广泛的哲学观点是“无为”,这是老子的政治观。与儒家思想相互补充在汉初居于正统地位,并且一坐就是两千年。老子认为“无为”是治理天下所应遵循的最高准则,其“无为”并非“无所为”,而是不妄为,要求君王顺乎自然发展,具体就是不扰民和顺民心。对黎民百姓则是无欲无求,在这一点上,可以说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妨碍了社会的进步。但就封建体制来讲,在社会经济形态和意识形态未改变的前提下,这中思想是必要的,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封建制度的完善使社会发展有了稳定的节奏,让整个社会在一种固定的模式下慢慢的前行。而这似乎恰巧是社会历史没有断流的本因,中华民族的延续在一定程度上根源于此。
   我们翻看古代史,道家思想发展的历程是曲折的,从先秦时代到汉前期道家思想备受推崇,占据时代的霸主地位,享受了社会的最高评价。但自汉武帝起道家思想完全被取代,并且退居主流,也是那个时期以后,道家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在表象上一直抬不起头。因此即使是道家思想在魏晋时期全面复兴和明代理学的大发展,也很少有人注意。一方面是由于道家思想与封建制度出现分歧,不能与儒家一样服务于统治阶级,使其发展空间日益艰难;另一方面,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儒家思想强大的影响范围和独一的社会地位,是道家处在了历史的边缘,作用似乎只在于对儒家思想的补充。
   然而,当我们手捧《道德经》一书时,如何审视其思想的价值和在历史长河中的作用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很艰巨的责任。于我们了解这本书和书的思想以及把握民族思想的延续对民族命脉的延续之间的关系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所在,国学是文化的象征和主体,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部分。中国是一个千年古国,文化的根茎从来没有中断过,构成了完整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系。国学像一条从未断流的河,包容着每一个时代文化发展的细节,承载着千年民族的灵魂。
   《道德经》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与众多文化现象一起构成了最精典的国学体系。在今天文学“寻根热”的大背景下,和社会制度早已变革的历史环境中,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和新的视角去反观国学经典,把《道德经》与《论语》放在同等的位置上去研究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解放人们被《论语》遮挡的视野,给《道德经》一个新的价值定位,去发现那些被历史掩埋的精华。
   当然,我们讲给它一个价值定位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评价和肯定,而是要我们去深刻挖掘老子思想的精髓,思考其对种族繁衍的历史性贡献,更重要的是研究其在今天的作用,怎样服务于社会。我们相信重新对国学做出审视必将使中华民族的根扎得更稳,更好的在国学奏出的乐章中世世代代的延续。

共 28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道德经》的智慧是超前的,无为而无不为的理念,是一种和谐的思想动机,因此,中华民族才得以生生不息站延续下去。【编辑:邬海波】【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邬海波        2008-12-09 17:19:00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所在,国学是文化的象征和主体,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部分。中国是一个千年古国,文化的根茎从来没有中断过,构成了完整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系。国学像一条从未断流的河,包容着每一个时代文化发展的细节,承载着千年民族的灵魂。
   说得好。
以真情打动读者,用灵魂感知世界。
2 楼        文友:溪洋        2012-10-04 02:06:14
  佳作欣赏,问好,祝福!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回复2 楼        文友:庞世磊        2012-10-14 17:23:35
  多谢!敬礼!
3 楼        文友:经孟伟        2015-09-12 19:00:54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