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司药品文】一方水土一方人

绝品 【司药品文】一方水土一方人 ————《风雨马颊河》郑家旺和他的乡亲们


作者:司药 探花,22016.3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204发表时间:2011-06-02 21:14:00
摘要:鲁西北的夏家窝棚,如果上地图,可能不及米粒大,可就是这么个不起眼的地儿,那人、那事、那年岁的“小村杂事”令作者沉浸——只见他眯了双眼,轻咬烟斗,袅袅或厚或薄的青雾中,马颊河风雨、夏家窝棚故事,水墨般砚开。

【司药品文】一方水土一方人 【引子】
   鲁西北的夏家窝棚,如果上地图,可能不及米粒大,可就是这么个不起眼的地儿,那人、那事、那年岁的“小村杂事”令作者沉浸——只见他眯了双眼,轻咬烟斗,袅袅或厚或薄的青雾中,马颊河风雨、夏家窝棚故事,水墨般砚开。
   《风雨马颊河》以无名高地阻击战开篇。无名高地战役,其残酷、其惨烈、其血腥,与茫茫雪地中火红的金达莱相映衬,显得格外扎眼,格外夺人心魄。这样不寻常的“前奏”,于之后作者呈现给我们的马颊河风雨、夏家窝棚故事,大有意味。折叠意味,是作者用笔之长,是好的“说书人”之基本素养。有了这些前提铺垫,注定这部纪实般讲述五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特定历史时段中,众多人物命运随时势起伏的长篇力作《风雨马颊河》,声色纷呈,注定氤氲于浓郁鲁西北风土人情的夏家窝棚故事,绝非“小村杂事”而琐碎无奇。
  
   【核心人物,当浓墨重彩】
   无名高地战役,一个连的战士几乎全部被硝烟吞没,唯郑家旺九死一生。脑袋里虽残留着美国鬼子的弹片,但毕竟郑家旺活了下来。英雄郑家旺,活着回到了夏家窝棚。因“创伤性癫痫”发作时几近废人,郑家旺拒绝了组织为他安排的“要职”,回到他的家乡,出任夏家窝棚的村书记。英雄荣归故里,另一个“战场”在等着郑家旺亮剑。那么,这个抗美援朝的老兵,这个九死一生的英雄,将以怎样不寻常的英雄本色,联动夏家窝棚“小村杂事”的寻常故事?
   不过是一个村庄,不过是家长里短,还需要什么英雄本色?还需要什么英雄支撑?哎,你还别说,还就是这个郑家旺,为不起眼的夏家窝棚带来了英雄的正性风气,成就了“逆潮流而动”的“马颊河风雨”——郑家旺做村支书,无论时局如何变幻,夏家窝棚还就是相对地民生安定,民众幸福指数卓然。
   被美国鬼子的弹片折磨的郑家旺经常犯迷糊,人送外号“郑迷糊”。郑家旺也乐得迷糊。与连长、与长眠于朝鲜战场的战友们比,自己这命是白捡回来的,还较什么真呢,不如迷糊着,自己乐得开心、他人也乐得开心。于是,回乡后的郑迷糊在一段时间内,甘于沉溺温柔乡,享受老婆孩子热炕头的闲逸。也是!一个战功卓越的英雄,靠着抚恤金,独享安乐,本无可指责。却在某日,老兵郑家旺遭遇“阻击”:“记着,你小子只要在咱英雄连呆过,走到哪,哪就是战场,这辈子就永远是咱英雄连的兵哩。”郑家旺被连长吼得“一下惊醒了,羞愧地四下望望,额角冒出汗来。自己如今还像个兵吗?自己当支书多年,夏家窝棚依然一穷二白,怎样才能在现有基础上更进一步地,让大家过上报所上说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安康日子?”英雄醒来。醒来的郑家旺仍旧时不时地犯迷糊,但此时的他,已是该迷糊时迷糊,不该迷糊时坚决不迷糊。
   对那个年代瘟疫般流行的大话、白话、浮夸,郑家旺从不迷糊,“操!弄这虚头巴脑的东西干嘛?那奖旗顶吃还是顶喝?”经历过战火洗礼的郑家旺容不得“虚家伙”。战场上,玩虚的要掉脑袋,和平建设年代,好日子经不起浮夸糟贱。于是,郑家旺在夏家窝棚,英雄亮剑,人情、事务,桩桩件件,该迷糊时迷糊,该清醒时清醒——郑家旺做支书,眼睛紧紧瞅着的是乡亲们的“灶台”,满心满意装着的是咋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想办法、用能人、打政策的擦边球……群众的生产热情调动了起来,各家各户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集体积累明显增加。建扬水站、成立机械队、对上高中的孩子学费全包、五保户军烈属生活得到空前的悉心照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被郑家旺这个志愿军老兵予以最大化、最可视化的显现。“说实话,我从没从农民脸上看到过如此灿烂的笑容,那是从心底里散发出来的真正满足和幸福的笑容。”郑迷糊笑了。满足了。弥留之际,往事并不如烟,反倒清晰如电影胶片,一幕一幕让他欣慰,让他终于可以问心无愧地去与他“无名高地”长眠的连长和战友们汇合了。
   五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我们的大环境动荡飘浮,人鬼难辩。时势风云莫测,今日之英雄极可能是明天之“牛鬼蛇神”。顺势地迷糊着、随波逐流地迷糊着,本来是郑家旺最安全、最保险的选择,他却偏偏在节骨眼上不迷糊了。郑家旺的不迷糊确实不识实务。要知道,倚仗着英雄的资本,他完全可以躲进温柔窝独享安逸,完全不必“顶风做浪”,而极有可能给自己、给家人带来灭顶之灾,但郑家旺还就清醒地迷糊着了。唉。老兵脾性,拗!
   迷糊着的郑家旺,带领乡亲们迂回策略地搞发家致富;办起了方圆最好的学校;对大话、白话、浮夸坚决说“不”;“以毒攻毒”地护下被造反派打翻在地的武县长;撮合了一双双对眉对眼的有情人;出头露脸子的事让给他人,自己隐在一边乐得清闲……迷糊之人是否是大贵之人?当然。郑家旺必须要大富大贵,这是自然的冥冥之力,更是我的宿命论——好人好报,善人天年。果然,从朝鲜战场九死一生回来的郑家旺,为夏家窝棚带来了勃勃生机。大事做得漂亮,家常小事呢?你还别说,老兵郑家旺还真不只是做大事的机器,由他而起的生活同样声色俱全。娶妻生子,把一个少了女人的清苦的家,盘得水润瓷实。老兵郑家旺“不按规矩出牌”,脱开那个时代薄情寡爱的英雄定式,女人缘也旺,不仅有秋枝,有凤凰,还有朝鲜女子……丰盈情事,让郑家旺这个英雄,丰满威武。英雄嘛,首先是人,然后才是角色。有人味的英雄,才不空洞,才不乏味。
   英雄就是英雄,从朝鲜战场归来的老兵,到哪儿都是战士,把哪儿都当作战场,郑家旺在夏家窝棚的亮剑,一招一式都辉映着他英雄的本色。
   相比之下,清醒无比的唐僧就可悲、可恨、可怜、可叹了。白白净净、眉目清朗,这个唐僧般面善的人,却当面人背后鬼、官迷嘴脸、贪婪成性、自私阴损……这个被大话、白话、浮夸时代风潮浸染的人,除了丢魂少魄地满嘴跑马,别无一用。“这说明嘛?说明政治斗争,残酷无情;说明阶级敌人就在咱们身边,时时刻刻在想着颠覆咱们党的政权哩!不搞阶级斗争,放松革命警惕,行吗?”这个活在“阶级斗争新动向”中乐此不疲的人,这个玩手段老是惦记女人脐下三寸的人,说他虚伪吧,不准确,说他没人味吧,好像也冤枉他。唉,对于这样一个与人性不靠谱的人,咱还真不好定性,且一句“时代的牺牲品”替他了断吧。但可悲的是,什么年代,都有这样把命运拴在他人他事、独独丢了自我的主儿。如此活着,自己累、被他惦记的他人,也累。何苦呢这是。好好的日子不要,偏要跳梁小丑般活得辛苦,活成一具毫无幸福感的空皮囊。
   “政治斗争,残酷无情。”不懂政治的我,看不懂政治的风起云涌,只能远远地看着唐僧之流,在那个是非颠倒、人妖难辨、人性磨灭的无常年代,随波沉浮,自生自灭。好在,作者心存怜惜,手下留情,最终赏给了唐僧一个“正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唐僧)像只独孤的小蛐蛐,赎罪般干得风风火火,规规矩矩按时按量上交应交的提留和公粮,年底参加大队的分红,东家不亲,西家不近,肃肃静静悠然自在,感到这辈子从没如此心净舒坦。”弄潮于他这个小人物无法把控的政治、玩弄损人不利己的权术,唐僧浪子回头,我甚感安慰——咱农民嘛、百姓嘛,唯土地最亲、乡党最亲,干嘛玩那些花俏?踏实过日子才是咱平民最大的政治。
  
   【无常年代难回首,举重若轻叙旧事】
   黑白混淆、是非颠倒、人妖难辨、人性磨灭……我们曾经有过的无常年代,不堪回首。迷乱的蛊惑、狂热的愚忠,一切都脱了轨、乱了套。是的,“忘记过去是可耻的”,但我还就想彻底地忘记,或,再回首,烟消云散的朗朗晴空,沉寂着的,只是一场从未真实存在过的噩梦。我是六0后,对于那个无常年代,有着浸入灵魂的记忆。八十年代中后期,相当一段时间,我泡在“伤痕文学”里,心意沉沉,神情黯然。然后,再有的时段,我本能地排斥有关那个年代所有的信息,小说不看、故事不听、电视换台,只想闷了脑袋、闭了眼睛,让“过去的过去”。过去的已过去,多说无宜,咱只需向前看、向前走。
   《风雨马颊河》“谨以此书献给那些从朝鲜战场归来继续战斗的老兵们”的副标题,让一向有军人情结的我,毫无“抵抗力”地再次走进那个年代。还好,还好,作者文字并未附加那个年代过来人的惯性,既不是满嘴口号、激昂高调,也并非哀怨牢骚、自暴自弃。坦白地说,初始切入品读时,我有这个担心。但随着“剧情”展开,家常里短、嬉笑怒骂间,那个沉重的、深重的年代,人间喜剧般,淡了阴郁,淡了伤痕感。我为作者举重若轻的叙事手法和态度,折服——怨气、偏激,于事无补,不如从容地面对生活、面对人性、面对爱情,以世事换警醒。
   《风雨马颊河》,六十余万字,人物众多,事件错综交织……作者气定神闲地主线明晰、点面结合,一一塑(述)来,得益于他集文字、漫画于一身的功底。优秀的漫画师,极其擅长捕捉人物、事件最为突出的特征,往往寥寥几笔,便具传神之力。具我所知,作者并非文字科班出身,文字的修为纯属后天努力之自学成材。文字需要天分,更需要有心人。生活的有心人,细节的有心人,文字的有心人。“有心人”作者,时而旁观,时而亲历,不同角度、不同感受,使得《风雨马颊河》各色人等,角色卡位妥帖契合,情节铺陈如临现场,人物心理、事件纹理丝丝入扣,让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读者,会心感触,没有经历过的,如目睹了一场荒诞剧,匪夷所思之余,也有所思虑。《风雨马颊河》,作者不寻常事寻常写,如一位饱经世事的长者,登高回望,百感交集。又如一个慧眼独具的雕刻师,刀起刀落间,经年往事,浮雕耸立。
   ——老老老夏家、鱼阎王、郑家旺、唐僧……“一村人不是沾亲带故,就是一脉同宗,不仅延续着千百年来源源流长的血脉,同时也继承着世世代代难以释怀的恩怨情仇。”马颊河脉脉流动,不动声色地包容着夏家窝棚的世世代代和男男女女。
   ——看到老兵郑家旺,我们就看到了最可爱的人;看到夏家窝棚,我们就看到了纯朴的乡亲;看到逐步殷实起来的百姓,我们就看到了我们的国家是怎样从艰难曲折中一步步地走向文明富强。
   ——“我想,真正的英雄并非只在战场,更多却是在平平淡淡的工作中,鸡零狗碎的生活里。”我所理解到的“英雄”,并非一种特殊符号,只是非常态的普通人。只是普通人一旦具有这种“非常态”,便能够生发出特有的品质、特殊的感染力,从思想到行为,引导并影响常态的普通人。本质上,英雄与普通人在气势和气质上,注定有所不同。战场上、硝烟中的郑家旺是高大的、威慑的,夏家窝棚小村杂事里的郑家旺,更因了流年、因了乡情,多了一层洗去铅华、素面朝天的人性魅力。贴近人性,这样的英雄,更令我们感觉到亲近,感觉到自己努力一下,也可以成为英雄的跃跃一试的信心。
  
   【在文言文,文字内外百味生】
   《风雨马颊河》文骨里附着的,是那个时代延承不灭的正性印记——无论经历多少艰难困苦,终会拨开乌云见太阳,终会从晦暗中透视光明。可不是嘛,即使老兵郑家旺弥留之际,本应一团哀伤的氛围,我们却跟着他忽明忽暗的目光,欣慰感受“好起来”的一切。也许是人活一口气吧。对于那个时代,我总是感慨深深。物质匮乏、食不裹腹,人活得却乐观、简单——听党的话,跟着党走,党叫干啥就干啥。这些品质在今天看来,是政府愚民的悲哀,是民众失却个性的盲从,但只要你用心观察,你会发现,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骨子里都有一种气势——不服输,认死理,情意笃定。一如认准了乡亲们需要富裕生活、社会主义需要共同致富的郑家旺,一旦目标确立,十头牛都拉不住地勇往直前。
   语言构筑文本的个性。浓郁的鲁西北方言,为人物间的对话、神情涂抹了纯色正宗的地域色彩。鱼阎王、高粱秸、太岁、小娃娃、大筢子、王二能、王麻子、小喷壶、几乎儿、小飞鸽、满囤、白大虫、二巴子、臭粪、假貂蝉、大钻石、烂菜花、王大肚子、喇叭花、猪八、蚂蚱、文哈哈、麦苗儿、麦穗儿……这些土得掉渣儿却叫着顺嘴、叫着透亲的名儿,让每一个走进《风雨马颊河》的读者,深度受感于鲁西北人幽默、爽气的人文气场。
   对时势、对历史、对土地、对庄稼、对家常里短、对乡情民意,甚至对约定俗成的红白喜事,如数家珍般地谙熟,所以,一部《风雨马颊河》,夏家窝棚的那人、那事、那年岁,被作者以漫画师的精准、写作者的透彻制成长卷,入木三分、活灵活现。
   与人物赋予的地域个性相呼应,千篇一律的样板戏、吵架似的革命歌曲,展示的是《风雨马颊河》时代特质的个性。而作者大段大段的“张口即来”,又让我意外到如遇知音般地欣喜。看来,“音乐”于那个时代政治高压下的流行,其渗透力“空前绝后”。什么是流行音乐?我曾与儿子讨论过。儿子说,“流行音乐就是能流行得起来、大家乐于接受的艺术。”“嗯,那我看现在没有歌曲能超过我们那个年代的流行力度。”我一本正经的推理让儿子怔楞,一时失语,随即激惹抗议:“你那是什么呀,妈。那叫音乐嘛,简直就是声嘶力竭的暴力。”“咋地了,流行就是硬道理。全国人民同唱一首歌,这样的流行效力,你哪朝哪代去找?”我笑呵呵地歪理正批,自然换来儿子无数白眼。好在,这样的人间闹剧,已随时代的湮灭,成为过眼烟云。悲哀?不。我更愿意把这视作时代的幸事、我们的幸事——历史总是在偏差中甄别真伪,时代总是在失误中踽踽前行。如果再有男女老少齐跳“忠字舞”的荒诞和滑稽呢?仅是一闪念,我已头皮发麻,心尖一悸。
  

共 720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我是最佩服能够把杂文写得一针见血的女子的,真难想象,这样的女子会有怎样的理性,这也一直是自己所欠缺的,或许内心也柔软了些,缺乏理智的指引和敏锐的社会触觉。而药就是其中的一位让我敬仰的女子。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评析一起走进《风雨马颊河》丰富多彩的人物内心世界,无论是这个村庄独特的民风民情,还是那个时代独特的历史内涵,亦或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深厚蕴涵,都在作者的笔端自由穿梭,更别说是丰满的人物解析,还是饱满的情感在灵活自如的文字里淋漓尽致地展现,都使得评和文相得益彰,理性和感性完美交融,时代感和文学艺术性自然交融,让我们深深地赞叹和感慨文字的魅力无穷,读完此评,原著里深藏的那些精髓也变得鲜活起来。给人无尽的回味和震撼。【编辑:菊梦悠悠】【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10603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菊梦悠悠        2011-06-02 21:16:06
  问候药,真无法想象你该是怎样的一位奇女子。无论是人或文,都让人感慨。希望你幸福永远。
怒江大峡谷一所乡村中学的英语教师
回复1 楼        文友:司药        2011-06-05 19:37:28
  得菊梦编辑,药之幸。感谢。同祝安好。
2 楼        文友:夏冰        2011-06-02 22:29:31
  人物,主旨,语言,有条不紊,明晰畅达,显示了药不凡的评析功力,是对原著很有见地的理解。药用心了。我常常想,文友之间这样的交流,探讨,沟通,是多么珍贵的事情啊。但愿大家能够都动起手来,一起营建良好的互动平台。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3 楼        文友:冰蝴蝶        2011-06-03 10:26:59
  没有冷静的思考,没有丰盈的内心,很难有如此卓越的评析
中专语文老师,喜欢歌舞,迷恋写作,追求纯美事物.QQ号993884000
4 楼        文友:ran.t        2011-06-03 17:44:27
  药药写得真好。因为看过原著,格外感到不容易,外加不简单。
5 楼        文友:浅泠        2011-06-03 19:31:28
  药姐将古老师洋洋六十万言跨度几十载的小说,做全面而富于层次的解读,这样的解读也将更好的引领读者,全面的了解这部小说的内涵,一部作品的艺术属性的丰富,就在于其可以多重解读内涵。
   《风雨》既是英雄郑家旺一生的传奇,又绝计不止步于传奇,作者在英雄人物传奇之外,还原出的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智者,一个偶尔迷糊的曾经的英雄人物饱满有血有肉,真实切近的一生。
   换一种角度,这部小说又是马颊河的风雨变迁史,夏家窝棚的一段民风民俗切面展示,更是人性在时代变迁中的真实展现,作品在复杂里呈现出生活态的逼真与统一,正因为切近生活的真实,富于生活的厚重,作品才呈现出丰富的可供读者掘取的不同方向的内涵。
   药姐的解读,从原作涉猎的种种文化因素,艺术源流,以及地方特色,甚至行文技巧上分门别类的对小说做了归纳和总结,并给予了自己独特而深入的解读和品评,这既是对原作的熟稔,也是对于作品内蕴把握的精准,通篇评述从不同的侧面对作品作了深入而中肯的赏鉴,欣赏
6 楼        文友:六月竹子        2011-06-03 19:59:01
  药对原作的品评,让我们感受到了原作具有如此的艺术魅力,对人物不仅从历史角度,而且从风土人情方面都作了深刻的评析,作者如此高的见地是深厚的文学功底的体现。钦佩药较高的文学素养,更赞叹药的治学态度。欣赏问好!
爱好文学发烧友
7 楼        文友:古渡        2011-06-04 19:49:04
  谢谢药的评论,惭愧!
8 楼        文友:晋忻李        2011-06-05 17:21:43
  我也有幸拜读过古总的这部大作,也有过分析评论,可比起药的这篇来,却不由得自叹弗如。十分钦佩药条分缕析﹑鞭辟入里且切中肯綮的美评。人间有此识家,我替古总骄傲。纵然暂时未能出版,又如何?相信终有识家出版的一天。期待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晋忻李
9 楼        文友:司药        2011-06-05 19:40:16
  药有幸先睹《风雨马颊河》风采,但药力清浅,只能随性随感如是,却得到众友认同、欣赏。药唯以文字言谢。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10 楼        文友:秋梧飘絮        2011-06-05 22:30:46
  古老师的小说我拜读过几篇,他小说作品的主题比较丰富、多义,叙述逼真形象,总给读者呈现“生活的画卷”,使人产生“这就是我们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身边的情,作者只是真实地描画出来”之感。抛开篇幅长短,仅就这部小说而言,它具有广阔的生活面,主题鲜明,人物典型,思想深邃,语言张力十足,既有古典的凝炼美,又有俗语的淋漓肆意,对风土的展示,对人性的揭露只眼独具,使得故事里的言外之声纵然飘渺,却也隐约可感,相信每一个读者皆能领略到不一样的意味。古老师谋篇布局的从容和技巧铺陈的把握值得我学习。
  
   而逐字逐句看完药姐的评论,我脑海里出现了“钻进去,跳出来”的字样——老太太看文章就是这样的,她总是设身处地,将自己的感情、感受、感触投射于文本,结合自己的经历、知识和修养去进行品味、评析,既热烈感性地“钻进去”,又冷静理性地“跳出来”,于【引子】开始,分别从《风雨马颊河》的人物形象的塑造、特殊时代的典型事件的撷取,再到丰赡内蕴的展露,其间颇具匠心地对古老师文本的语言风格、行文架构、世俗人情涵盖等多有提炼和点染,宏观和微观的掌控兼而有之,大开大合中不乏细腻精微,这是评论者用心为文的最佳体现。
  
   问好二位,这番文字的契合共振,使人感动。
共 25 条 3 页 首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