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教育与生活

编辑推荐 教育与生活


作者:杨伯恒 秀才,1501.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12发表时间:2011-07-11 03:36:24

生活的本质即生性的激活,教育生活是新知识、新观念、新能力的演练基地,对人的自由个性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把教育与生活融合,教育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是当今教育引导学生的正确生存方式,生命的呵护,生长的过程,生涯的持续。生活即教育,教育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科学的闲暇生活态度、观念,提高学生的闲暇生活质量,促进其健康成长给生命以支撑,彰显人的生命价值的教育。
   如果教学不能满足学生作为“人”的生活或人生需要,不具有生活意义,那教学不过是徒劳。没有生活意义的创造,就没有生活意义的自觉;没有生活意义的自觉,也没有生活意义的创造。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合作、创造和交流的快乐,享受学习的喜悦和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想象力,提高教学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教育课程不能把学生与生活割裂开来,而应使学生与生活有机融合。
   笔者认为,教育源于生活,人们的现实生活为教育提供了富饶的土壤,教育深深地根植于生活世界之中。生活经验即人的经历,是人一种认识活动,是人类认识的一种结果,经验即体验,生活经验的生成过程,是学习经验,是学习的背景和条件,生活经验是一种动态的课程,而教育与生活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缠绕,具有割不断,理不乱的内在关联,它是具有主体性、主观性、实践性、多样性和连续性。
   生活危机的实质是教育中人文价值的失落,它是教育被彻底工具化的必然后果,是教育生活本体的危机。教育与生活世界的断裂,导致教育生活意义的丧失,当今的教育生活在制造和加剧人性的异化,教育与生活无关,教材、教育方法、分数、作业、管理都成了教育的目的。学生对生活世界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只是为学习间接经验作准备,或是为了巩固间接经验的学习。比如,人们将孩子上学学习称为“读书”,教师的职业称为“教书”,即为典型的例证。使教师困惑,学生痛苦,师生心理压力巨大,教育生活已很难做到“照料人的心魄”。由于我国课程体系中至今仍以学科课程为主导,认为课程无非是各种知识的系统表达。在课程设计、设置、评价上,人们习惯以知识性学科为中心,教师备课、上课、评课主要是围绕学科知识进行。教育评价上重记忆力考核,重书面考试,也主要检测的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澄清工具理性对教育理念的束缚,这种教育生活危机的实质是教育中人文价值的失落,它是教育被彻底工具化的必然后果,是教育生活本体的危机。
   现有课堂存在的弊端主要是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和静态化,并从教学理论、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分析了课堂教学失败的真实原因是脱离现实生活。现代人的痛苦,从表象上看源于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源于生存的困境,根本上却源于生活意义的失落。伴随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劳动方式的改变、需要层次的提升,当代人类生活世界的主要矛盾将得以解决。教育要回归真实的生活,生活的意义内涵是丰富无比的,而最美的是在追求中生成有意义的生活。
   今天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依然体现出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特征,并顽固地左右着教师的行为。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全球正进入一个高度交往的社会。这种变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就是,走出适应工业文明的教育模式,迈向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新阶段。知识的掌握作为教育的唯一追求,忽视教师、学生的生命性;追求统一要求,忽视学生的差异性、潜在发展性;强调线性的、静态的控制,忽视动态的非线性的动态生成性和综合渗透性;强调单向度的主体一客体,忽视教育交往中主体—客体—主体结构中主体的多极性、社会交往性以及双向建构和双重整合性。
   课程作为学生在学校范围内的求知活动,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知识,即所求的内容。二是求知,即获求知识的过程;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学习的社会意义主要从学生要反思生活世界,参与民主生活,学会理解,在交往和对话中重构意义等方面来阐述。生活有两种基本形式:超验和经验。超验有哲学上的超验与宗教上的超验。经验有个体理性经验、个体感性经验与社会道德经验。在历史观上表现为非连续性、在语言观上表现为不确定性、在知识观上表现为实践性、在权力观上表现为微观性、在主体观上表现为非中心化。这些观点为我们理解课程与生活的关系提供了崭新的视角。课程与生活的关系具有不同的特点。从不确定性的语言观上说,课程中的语言不应该视为学生求知过程中的不可动摇的、惟一的知识来源,它同样具有丰富的课程意义。这种语言观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学生在课程中求知,充满了各种权力关系,其中表现最明显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这意味着学生在诞生之后逐渐从本体论的生活转向了认识论的生活。对于走进学校从事求知活动的学生来说,课程与生活是相互蕴涵的,课程在生活中,同时生活也在课程中。生活只是一个过程,惟有生活着的学生才可能察觉、意识到自己的生活。
   基于上述对现代教育意义失落的反思,结合时代和人发展的实践,笔者认为首先提出了现代教育寻求意义的发展走向是;回归生命本源的教育、走向生活世界的教育、体现终极关怀的教育、倡导科学与人文的教育、建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启发学生自觉,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实行、体验。进而分析了这种现代教育转型所应具备的人性观、发展观和知识观。其次,提出建构这种现代教育转型的目标在于提升学生自我反思意识和培养学生天人和谐的自然观、群己统一的社会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和谐的价值观和理性与非理性统一的人性观;课程实现从关注知识的课程形态向重视生命意义的课程形态转变;师生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控制关系,而是建构一种基于民主、平等的交往关系。教学过程的本质即是交往实践,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以教学内容为中介的有目的的交往而实现的学生自我建构的一种实践活动。
   在现代社会中,物质文明日益提高,人们的欲望不断膨胀,人终日被物质、名利奴役,失去感受精神寄托,在不断的物质追求中人性开始异化扭曲,造成严重的精神危机。社会生活多元化的角度应当承认制度公正的多元性,但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一定要发生各种复杂的社会联系,开展多种层面上的社会交往,这就意味着人们总是要在制度公正问题上产生各种形式的对话与交流,能否就制度公正原则达成共识是实现和谐交往的前提。因此,重建新教育制度,就是要把阻碍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制度进行改造,使其发挥积极的引领、促进作用,从而自觉地维护生命存在,提升师生生命质量。通过教育生活之不断改造,把人引向美好生活的关注,让人更好地生活,教师快乐是教师幸福的应有之义,教师创造是教师幸福的最高境界。
   因此,人与社会要持续发展的核心关键是教育,而人的健康状况又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基础。如何应对社会发展的快节奏生活,首先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进而提高学生健康生活水平。人类健康的杀手是与心理因素的疾病。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会造成很大伤害,学习压力的之多因素使学生产生消极的生理、心理、情绪及行为变化,对教育也会产生消极影响。
   笔者认为,要破解教育生活之危机,首先让教育生活带来新的人性,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活动,生命生长、生活幸福、知识探索、审美追求的过程,是发展学生个性、引发学生潜能的理想的教育生活。另外,教育制度保障着教育生活,又制约着教育生活。教育如何关注人,关注人的生活,是所有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必须回答的最重要的问题,生活意义综合的向题,是一个“永恒的问题”。处理好教育与生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寻求一种健康的和谐教育与生活,指明了一条出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育生活救赎的一切思想和理论,从以下三个维度切入,首先,教师生活之救赎,让教育获得生活的意义。其次,学生生活之救赎,让教育在儿童生活中展开。再次,师生共同生活之救赎,让教育生活幸福而完整。重构学生生活是教育生活的核心,包括重建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课程,以及道德生活、自然地生活、科学地生活、阅读生活、智能生活和综合化的生活,改进教育实践,提升教育思想,启发教育智慧,润泽教育生活发展。
   当今生活世界中科学主义的泛滥、享乐主义的风靡、利己主义的猖狂,揭示生活世界正日益远离道德教育。而道德教育桎梏于传统、意识形态化的事实,也使道德教育远离了生活世界这一源泉。现实生活中德教育的不谐音,是由于道德教育日益远离人们的生活,作为价值基础和意义源泉的生活世界却被科学世界所遮蔽而成为生活的背景世界,现代人陷于孤寂无依的漂泊和孤独之中。作为人生意义的阐释者、人类精神家园的守护者,道德教育应当走上回归生活世界的寻根之路。
   道德教育在生活世界中人的以生命、幸福、人格为人的核心。以生命作为道德教育的本真追求、以幸福作为道德教育的最终归宿、以人格的塑造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以对生活的融入作为道德教育的基石。道德作为人生意义的阐释者、人类精神家园的守护者,道德教育应当走上回归生活世界的寻根之路。现实生活中的地位,赋予道德教育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成为了当今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道德教育应当是为着人的生活,是生活的需要,从教育生活的角度诠释“人”,只有回归生活的教学,还原生活本身的真实面目,才可以促使主体多元智能的有效生成,展现生活自身丰富多彩、不断变化前进的发展过程。
   我们倡导的一系列的教育行动,对现在的教育生活进行改造,引导师生通过新教育走向新生活,把教师与学生从封闭的书本和经典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并放飞到新的生活中,让他们在充满现实感、生活感的活动中,在处理与自然世界、社会世界的活动中逐步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使“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内核得到合理的融通,使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种生活就是新生活,这样的教育也就是新生活教育。通过对这些抗拒行为的分析和解读,折射出学校生活的学生对其生存状态的竞争和对人生命意识的体认,这是一种人生成长的历练,是一种生命权利的争取,是一种幸福生活的实现。
   生活是一种享受的教育,让师生一起享受新生活,创造新生活,是一种幸福的教育,如果对人的压抑和遮蔽使教育迷失了正确的方向,它带来的是生命本能的衰竭,精神文化的贫乏,它封闭了学生通往精神圣殿的大门,使真正的教育沦为虚妄和幻想。因此,使人在积极参与对话的过程中唤起个体的精神意识和个体的生命尊严,最终实现人的精神的自我创造、充盈与生成。把教育与生活融合,教育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让师生一起体验生命的活力,提升生命的质量,是一种理想的教育,让师生一起实现今日的理想生活,走向明天的理想生活。

共 428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教育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赞同这样的理念。教育与生活,教育与生命质量,在作者笔下有着理性的认知,对于现实中教育存在的缺陷,作者有着客观的分析和明朗的建议。专业的理论,明晰的文字,读来受益。【编辑:梅暗香】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梅暗香        2011-07-11 03:38:52
  “生活是一种享受的教育”,“把教育与生活融合,教育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受教。:)
爱哭爱笑,爱静爱闹。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