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天涯杂文】谁都有“魅力”吗?

  【天涯杂文】谁都有“魅力”吗?


作者:马贵毅 探花,16467.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01发表时间:2011-07-11 09:13:32

作为前四川人民出版社《西部旅游.魅力城市》杂志特刊的主编,我曾成功地“包装”过四川省的一些“魅力城市”,如:重庆市(当时,重庆市尚未直辖)、绵阳市、德阳市、广元市、内江市、安岳县、大足县等等。
   但,一阵风,到如今,全中国几乎每个城市及至县、区、乡、镇、村,都在争先恐后地打“魅力”牌,且“风起云涌”,“方兴未艾”,弄去弄来,最后,就是一片“天昏地暗”。
   中国人就是善于跟风!
   但跟风的整体效果呢?
   却不然。甚至很不然,
   钱倒是花了不少。但,有什么用呢?
   而中央电视台的“魅力XX”(还有“同一首歌”等)系列节目,毫无疑问地就是其推波助澜的罪魁祸首!
   道理很简单:大家都“魅力”了,也就意味着大家都不“魅力”了,或者说都没有魅力了。更进一步地说,就是把各地原本的魅力给淹没和抹杀掉了!
   这是铁一样的事实。
   有一个词组,叫“千人一面”的,很有意思。其所指,大抵是概括各式各样的创作中的种种雷同现象。
   犹如写文章一样,如果没有独特的立意和构思;没有独特的思想和见地;没有自然、从容的行文风度;没有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没有独特的、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的语言,其文注定不会好。更不会“好”到哪里去。
   而盛行目下中国的十八级“魅力疯(风)”,众所周知,那家伙,就真的是货真价实的“千人一面”的劳什子举动!
   社会要进步,经济要发展,贫困要致富,落后要先进——这些,当然都是天大的理由。但我们在实现进步、发展、致富和先进的时候,是不是除了“魅力法”,就别无其它的路子可供选择了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思考再三,追根寻源的结果,我发现:导致这种“一窝蜂”,进而搞得“一团糟”局面的“魅力陷阱”,其真正的“动力”,乃是源于中国当今各级在职官员们的“政绩忧患意识”:唯恐自己的王国不“魅力”!
   而这种愈演愈烈的“政绩忧患意识”,比流行感冒还易于传播,于是就日趋变得太深、太浓、太“务实”了。
   “魅力”,应当是、并且实际上从来就是天然的,原生态的。魅力,绝不可能被“包装”出来。而“包装”出来的魅力,终究不过是“包装出来的魅力”。毫无意趣可言的。
   因为,这其间涉及到一个“度”和“总量”的问题。
   这个“度”和“总量”,是应当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政府来切实进行宏观调控的。
   窃以为:国家发改委、各级招商局、宣传部等,在“魅力”问题上,许还是以“计划经济”时期的“调控观念”和“调控模式”而取为好。
   比如:每一个省不超过XX个地、市级“魅力城市”;每个县不超过X个“魅力乡/镇”,那魅力或许就真有魅力了也说不准的!
  
   马贵毅11-07-04
   审定在成都月光书屋

共 110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个人的魅力在于他自身的修养与底蕴;一座城市的魅力在于它的文化与特色。这些“魅力”不仅仅能看得见,还能感知得到,那是隐循在深处的“魅力”,可以“打造”,但不可以“包装”。诚如作者所言:中国人喜欢跟风!魅力城市,如果遍地开花,比比皆是,怎能体会到“物以稀为贵”的效应,又怎能让那些“落后者”有足够的前行动力。包装出来的魅力,终究逃不过“包装”二字的束缚。文章视角犀利,立意明确,借助包装“魅力城市”这一孔眼,看到更广远的触角,便是“魅力陷阱”——千人一面以及一窝蜂现象。拜读作者的深度文字,荐赏。问候,文安笔祺。【一朵怜幽】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学民        2011-07-11 10:19:37
  先生难道不知道吗?为了政绩而劳民伤财的是难道不是屡见不鲜吗?
发表文章近百篇
2 楼        文友:灵馨        2011-07-11 18:34:45
  文章视角独特,语句犀利,观点鲜明,作者总是很有思想,佩服!
善良,爱好文学,音乐,大自然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