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江南杂文】“三公经费”:掀起你的盖头来

精品 【江南杂文】“三公经费”:掀起你的盖头来 ————从“三公经费”需要先公开后审计说开去


作者:梦客啸天 进士,6107.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36发表时间:2011-07-29 17:01:59

读到了陈健敏的《“三公经费”需要先审计后公开》一文后,颇爱启发。
   文章分析了“三公经费”公开的一些乱象,让人读了颇有同感。作者认为:“大多数部门公开的三公经费账单并无具体的明细帐目以及相应的使用理由注释等,因此社会民众很难理解、监督,大大降低了公开三公经费的意义,远远没能达到让公众满意的地步。社会民众是十分想知道办公经费是不是都花到了正地方,有无胡花乱花现象的”。文章还谈到:“让各部门自行主动公开三公经费的结果是让人失望的……”并在最后提出了“三公经费或许更宜先审计后公开”的观点,这样,就便于中央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再根据审计部门、社会民众等的整改意见,制定公开新的预算等。作者还认为:这样先审计后公开的做法将有助于避免目前这种“三公经费”公开乱象,更好地保证三公经费的透明度,从而最终有助于减少三公消费。
   的确,先审计后公开,肯定会给民众一个规范而标准的结果,这对规范“三公经费”的支出无疑是件大好事,而我却认为,这样做未必就能够显现出真正的透明,达到让人民参与监督让人民满意的结果。
   笔者看来,按照国务院制定的时间表,“三公经费”采用“先公开后审计”的办法,让各部门主动掀起自己的盖头来,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
   其一、主动掀起自己的盖头来,便于晒出自己真实的账单。
   国务院要求中央各部门公开“三公经费”支出,说白了就是让大家晒一晒自己的账单,接受社会与民众的公开监督。其目的就是要取信于民,加强执政为民的理念,增强政府各职能部门在百姓心目中的公信度,便于党中央国务院更好作出相关决策,从而更好地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就中央政府和老百姓初衷而言,要求各部门对“三公经费”的公开,其实只是想得到各部门的一个真实的开支情况,了解哪些费用可以削减,哪些费用可以节约,哪些费用可以避免或减少……进一步达到全局调控的目的。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来说,虽然我们的国际地位与形象已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百姓生活质量已经得到了质的改善,经济实力也大大地加强了,但来自人口、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压力还是很大的,我们的综合国力、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等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差距,许多地方还是经不起咱们内部胡乱地穷折腾的。因此,每个部门和个体都必须认清当前的形势,必须树立起高度的主人翁姿态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兢兢业业地建设好自己的祖国,让老百姓过上真正幸福的日子。所以,只有在充分掌握“家底”的情况下,才能制定具有实效的相关措施,指明国家今后发展的方向。
   其二、主动掀起自己的盖头来,便于晒出自己真正的诚信。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诚信之于个人、社会团体、国家都是十分重要的。“三公经费”的公开也不应该忽视诚信这一环节。我认为,如今的社会,把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公开”诚信度纳入到任用、选拔、考核等方面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在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诚信一直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孔子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墨子的“言不信者,行不果”,孟子的“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这些都是古代大师对诚信重要阐述,这些都足以体现诚信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政府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如果在“三公经费”的公开中都要藏头缩尾遮遮掩掩的话,那么其中的问题应该是不言而喻。因此,中央应该加大对这些部门“三公经费”公开的时间表和诚信度的督促、查处、问责的力度,对那些存在问题的部门不应该姑息迁就。对于那些在公开中不够诚信或有弄虚作假嫌疑的“问题”部门或个人,以及百姓高度不满的“问题”单位或责任人,应该责成审计部门对其公开的账务进行严格的审计,该查处的就严格查处,该整改的就加强整改,该追究责任的就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这样才不至于让政府的公信度失信于民,才利于一个国家的繁荣与富强。
   其三、主动掀起自己的盖头来,便于降低审计工作的成本。
   “三公经费”的公开,关键在于社会与民众的监督,重点应该放在经费使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上。除了特殊情况外,一定要严格各部门的预决算制度。关于支出费用的高与低与否,该不该与否,不应该由公开的部门用简单的“算术题”加减乘除的方式来处理,要根据各部门的工作性质进行区别对待。即便是公开的费用偏高,但只要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的事情,该花的还得花,该用的还得用。“三公经费”公开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要查处那些打着幌子中饱私囊,想方设法侵吞国家财产,对国家法令置若罔闻贪赃枉法的蛀虫。因此,中央应该加快对各部门费用支出标准规范化力度的建设,做到有章可循,彻底解决“三公经费”公开的黑洞,还百姓一个公正透明的结果。
   这样,无疑会给审计部门增加不少的工作量,从而造成审计成本的攀升。只要求审计部门要组织精兵强将加大审计工作力度,指导相关部门规范支出的标准化、制度化建设,“三公经费”的公开就会走向正规化。采用先公开后审计的办法,有利于降低面面俱到的审计成本,到那时,不需要审计部门天天盯着看着,公开的水分、乱象等就会自然减少,从而就能够更好地保证三公经费的透明度,公信度,并最终能够减少三公消费不必要的支出。

共 206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是一篇随笔读后感,作者从理论到实际针对“三公经费需要先审计后公开”存在一些现实乱相——“三公经费”公开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要查处那些打着幌子中饱私囊,想方设法侵吞国家财产,对国家法令置若罔闻贪赃枉法的蛀虫,分析了三公经费公开的现实意义——提高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公信度、透明度;便于社会与民众的监督,最终在源头堵住公开的黑洞,减少政府的不必要支出,应该是杜绝腐败的有效途径!行文思路清晰,理论性极强!推荐!【编辑,水浣蝶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107292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