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漫话江南乞巧节

精品 漫话江南乞巧节


作者:江凤鸣 探花,16378.5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53发表时间:2011-08-08 05:14:35
摘要:小时候,家住北方滨海城市青岛。每年的七夕之夜,多是晴朗的日子。那时候,天海澄净,没有污染。坐在老槐树下,看天上繁星闪烁,犹如少女调皮的眨眼。午夜时分,月明星稀,会清晰的看到晶莹闪耀的银河横贯南北,在这天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老人们说,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老奶奶一年一度,总会给孩子们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末了,老奶奶会发一声叹息:唉,王母娘娘这个老东西真是不通人情啊,把好好的一对小冤家,生生隔在了西东。 久居江南,我不可能再回到北国的海滨。流年似水,岁月轮回,现在轮到我坐在水杉树下,给孩子们讲七夕的故事了。今日,老夫在这里絮絮叨叨的漫话江南乞巧节,不会是给这个节日,写最后的悼词吧。想到这,我的眼睛湖要涨潮了。乞巧节上了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名录”了吗?   今年的七夕夜,被台风“梅花”给搅了。没有月亮,没有星光,没有银河,也没有织女和牛郎。但愿到下一个七夕,一切都会有。包括乞巧节。

漫话江南乞巧节 小时候,家住北方滨海城市青岛。每年的七夕之夜,多是晴朗的日子。那时候,天海澄净,没有污染。坐在老槐树下,看天上繁星闪烁,犹如少女调皮的眨眼。午夜时分,月明星稀,会清晰的看到晶莹闪耀的银河横贯南北,在这天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老人们说,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老奶奶一年一度,总会给孩子们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末了,老奶奶会发一声叹息:唉,王母娘娘这个老东西真是不通人情啊,把好好的一对小冤家,生生隔在了西东。
   今年,我在江南。七夕之夜,台风“梅花”过境。一阵阵的风,挟着急雨横扫城乡。天空暗云低垂,地上水流如注。远山、近树、溪河、建筑全都罩在夜幕中。月亮和星星都被乌云和暴雨遮蔽了,或许天街也在下着雨,天上银河没有了一点踪影。今年七夕,江南是个看不见牛郎织女的节日。不过,我想就算今夜,天街上也暴雨如注,牛郎和织女也是要跨过鹊桥去相会的。试想,有什么力量能隔断缠绵的情思,能浇灭炽热的爱情之火?
   一年一度鹊桥会,千秋万载一夜情。牛郎、织女该是怎样的心情?我们不由得见,也不好妄加猜测。但是,当我还是一个青年军人时,却见证了那些跨过长江、渡过黄河,千里寻夫的江南女子是一种怎样的情景。一到军营,她们总是笑脸盈盈,如沐春风。那双深情端详丈夫的明眸,似乎能把我们坦克车的钢甲洞穿。可是,到了离别的时刻,你会看到那不舍的相抱相拥,含蓄的江南女子,会丢开一切羞涩,在相对的泪眼迷离里,大声唤出:阿哥,我爱你!此情此景,总是让一旁的战友们也感动的流泪。牛郎织女一年一相会。而那时,戍边的军人和远在江南的妻子,要三四年才能见上一面。和平时期的军人,说不上生离死别,但彼此的思念,也是望眼欲穿啊。他们的相思之苦,更甚于牛郎织女。
   北宋词人秦观有一首《鹊桥仙》,我以为是所有描写七夕神话传说中最好的诗词。词曰:“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乌鹊桥成上界通,千年灵会此宵同。”千百年来,关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有无数个版本。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也展现着男女间忠贞不渝的美丽。牛郎织女的故事,源于何时?据神话专家袁珂先生考证,二千多年前的《诗经》上就有:“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的诗句。这或许就是牛郎织女故事的雏形。而至汉末传世的《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牛郎织女的故事,已渐趋丰满。到了南朝《月令广义》则言之凿凿的说:“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至此,牛郎织女的故事,已经在诗文中完备了。不过到此为止,我们知道的是天帝先是爱怜女儿辛苦独处,主动将她嫁给了河西牛郎。然后又因她沉溺爱情不履行职责,又将她与牛郎拆散,惩罚她与丈夫一年一相会。总得来说还是个好父亲的形象。这里,根本就不关那个狠心的王母娘娘什么事儿。
   当然民间的传说,远比官方的说法生动的多。故事的梗概是:孤儿牛郎,少小被逐,后由老牛做媒,偷衣娶得织女,生下一双儿女,终被王母娘娘隔于银汉两岸。这个故事大江南北尽人皆知。就不用我笨嘴拙舌的来复述了。问题是,与北方把牛郎织女单纯的看成一个爱情悲剧,进而演绎为情人节不同,江南民间把七夕日,叫做乞巧节。这一日的活动更多环绕的是乞巧。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钰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江南的姑娘们,为什么要在七夕这一日向织女“乞巧”呢?这是因为织女不是个普通的民间女子,她是天帝的小女儿,不仅天生丽质,而且聪明能干,心灵手巧,工于衽织。她在天上织云锦,从来就没有瑕疵。所谓天衣无缝一词,就是从这里来的。因而每当七夕牛郎织女相会日,江南的年轻女子,要趁着织女开心,“且拜且祈”向织女乞巧。因此,在江南,七夕多被称为乞巧节,也称作“少女节”或“女儿节”,它是年轻姑娘们的节日。
   江南七月七日乞巧的风俗,据说起于南朝,盛于宋朝,一直流传至今。在江左的苏锡常地区,七月七日这天,姑娘们“穿针乞巧,至夜分不寐,候盼彩云”。盼彩云,现在叫做“看巧云”。据老阿婆们说,七夕夜的云彩,在月光星辉的照耀下,会有千姿百态的变化。会幻化出亭台楼阁、仙童玉女、象狮虎豹、道姑菩萨……看罢归来,从此心灵手巧。如果天生聪颖的姑娘,还可以看到巧云形状的占卜命运,找个好婆家。相传,只要在七夕这个浪漫的夜晚,姑娘对着天空的明月乞求爱情姻缘,愿望就可以实现。
   乞巧节,南京的女孩子最是迫不及待,她们在初六日,即取来净水一碗,摆在阳光下曝晒,放在露天里过夜,初七日一早,折一些草棒浮在碗水中,然后,姐妹们嘻嘻哈哈开始嬉闹,指认草棒的影子像什么来定巧拙。而苏州的小姊妹们,则用碗盛了河水、井水搅拌,称作鸳鸯水,待其生膜,投绣花针于其上,来看水底针影,若是云龙花草状视为“得巧”,若如椎似轴状则为“拙兆”。上海姑娘比较有竞争意识,她们会举行“穿针赛巧“活动,以红绿丝线穿九尾针,先穿完者为“得巧”。太湖对岸的湖州,年轻女子们会在白天采槿树叶洗头。晚上,少女们聚在一起,于露天陈设瓜果,在月下比赛以线穿针,凡线头一次穿过者,即被称作“巧手”。这些都是女孩儿在乞巧节的有趣游戏。
   和所有的节日一样,人们在高兴之时,总忘不了吃食。江南女子,多是巧手。“乞巧节”自然要露一手。这一天,苏州人家的姑娘会做“巧果”,那是用糯米粉加糖后,捏成连环型用油炸,炸脆后的成品又叫“粉花”。镇江姑娘的“巧果”是用面粉和油糖制成菱形,慢火烘烤。常州妹妹的“巧果”其形状如大拇指,而且还印成人像,称作“油炸人酥”。上海人不吃“巧果”,她们用面粉加糖,擀成薄片,切成长方小条,入油煎烤,称为“吃烤”,方言谐音为“乞巧”。而浙江地区的女子则蒸制“七层糕”、“桃色团子”。
   爱美是姑娘的天性。乞巧节当天,无锡女子会用各种杂花浸泡在水中,露放在庭院里,第二天清晨用来搽面,据说搽过之后,可以使面部肤色娇嫩白净。她们还用凤仙花瓣捣汁,涂染无名指和小指甲,称作“红指甲”,以向人炫耀。
   旧时,江南过乞巧节,远比现在要热闹的多。现在年轻人,越来越西化了。七夕日,也就互相发发短信,年轻夫妻或小情人间送送花。弄的越来越像西方的情人节。老祖宗的习俗,基本上丢光了。
   旧时,农历七月七日,太湖西岸的嘉兴地区,乡间会举办“香桥会”。是日,人们用裹头香搭建一座45米长,60厘米宽的“三星桥”,用双枝粗香搭成桥栏杆,桥顶用檀香制成桥亭。桥亭两侧,挂出对联:“一年一度七夕会,依依难舍话别离;云影当空两水平,箫声何处玉人来”。各家各户把做好的纸质金元宝堆放桥上,至夜半时分,将香桥焚化,祈祝牛郎、织女在敬献的香桥上相会。故称“香桥会”。
   七夕夜,江南各地还有“拜干娘”的习俗。苏州、无锡地区叫做“寄娘”。是夜,年轻的母亲们,摆下香案,设立供桌,摆上果品,祭拜织女,请她收自家的小孩为“义子”,母亲扶小孩朝天叩拜,谓之“拜巧干娘”。据说拜了巧干娘,痴呆儿也会变聪明。
   乞巧节,天神主角是织女,不过,她的丈夫牛郎也能沾上些光。乞巧节当天,江南地方的养牛户要给劳作了一年的牛更换牛索。还要给牧童们改善伙食——打牙祭。人们还要恭恭敬敬的祭拜牛郎神,祈祷“人畜两旺”。
   唉,十年动乱,砸烂捣毁,牛鬼蛇神还剩个尾巴。现如今,改革开放又是三十年,西风渐进,民俗流失。千百年来流传的民俗元素,一点点的不见了。乞巧节就要演变成西方式的情人节了。没有了文化载体,今天的乞巧节只剩下一副骨架。走出江南核心区,恐怕知道这幅骨架的人也不多了。就是江南核心区的小妹妹们也不晓得七夕夜要用五色丝带,串上稻穗,抛上屋顶,去做“鹊桥渡”,因为现在的楼房高耸入云,不用直升机,没人能抛得上去了。
   久居江南,我不可能再回到北国的海滨。流年似水,岁月轮回,现在轮到我坐在水杉树下,给孩子们讲七夕的故事了。今日,老夫在这里絮絮叨叨的漫话江南乞巧节,不会是给这个节日,写最后的悼词吧。想到这,我的眼睛湖要涨潮了。乞巧节上了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名录”了吗?
   今年的七夕夜,被台风“梅花”给搅了。没有月亮,没有星光,没有银河,也没有织女和牛郎。但愿到下一个七夕,一切都会有。包括乞巧节。
   江凤鸣写于2011年七夕

共 349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江南乞巧节的传说故事,民俗风情,在作者笔下犹如一幅水彩画,色彩缤纷,浓淡相宜,给人视觉及感观愉悦的同时,在其中遐想,着实美妙。而文末所写到的,又如同色彩的突然暗淡,给人心情的转换,可感作者的惋惜之情,其心可叹。【编辑:梅暗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10808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梅暗香        2011-08-08 05:19:48
  文字笔力丰健,质感饱满,可读性强。欣赏学习!:)
爱哭爱笑,爱静爱闹。
回复1 楼        文友:江凤鸣        2011-08-08 09:48:51
  暗香谢谢了。谢谢你的欣赏和美好的按语。您取梅暗香笔名,是否有暗香盈袖的寓意啊。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