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学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禅房花木】千年庭院下的呼吸

精品 【禅房花木】千年庭院下的呼吸


作者:老狼 童生,818.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52发表时间:2008-12-12 08:12:47
摘要:坐在园内古朴的石凳上,蓦然间有一股神接千载,与文化古蕴的传承和感应蜂拥而至,屈贾的悲歌不已,苏辛的长啸不息,顷刻间已激起了心灵的阵阵共鸣,而冷寂多时的血脉又悸动起来。耳畔的鸟语,眼前古樟的沧桑、桂花的清幽早已将魏晋的风骨,汉唐的韵律,宋元的气度全部勾连起来,于一时间串通古今,豁然开朗,心明气和。莫名的悸动给心灵以巨大的慰藉,心底的断弦已经续上,连着远古的声音,呼吸着远古的气息。


   很喜欢余秋雨先生的那篇《千年庭院》。残灯夜下,清茗细品,奇文共析,迎着那古老而浓浓地人文气息,自当别有一番妙不可言的心境。
   “我们拥有一个庭院,像岳麓书院,又不完全是,别人能侵凌它,毁坏它,却夺不走它。很久很久,我们一直在那里,做着一场文化传代的游戏。至于游戏的结局,我们都不要问。”余秋雨先生在文章的结尾,给我们留下这么一段让人疑惑却又引人思考的话。
   我在想:“文化传代”是否真的是一场游戏呢?如果真的是一场游戏,那又是何种魔力让这个游戏在几千年的沉淀中而没有发散,相反的却散发出一种古老的青春活力。也许我们更愿意承认它是一场游戏,那样才会使人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来接受完成这项神圣而又似乎神秘的事业,不至于因为神圣或者神秘让我们感到沉重的压力或是莫名的惊恐。
   又想起米兰•昆德拉曾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写下了这么一段话:“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大地,越趋于真切和实在。相反完全没有负担,人变的比大气还轻,会高高地飞起,离别大地亦即离别真实的生活。他将变的似真非真,运动毫无意义。”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分析的话,我又不愿意承认文化的传代是一场游戏,在那样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在那样轻飘的氛围中,一些本质的东西也就不可避免的轻飘起来而失去了本元。在这里我也不想过多的探讨文化传代是否是游戏这个让谁也说不服谁的话题了。不管怎么样,不用管何种方式,文化传代还是以它固有的模式在进行着,这是谁都无法抹杀的事实。
   二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楚材之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岳麓书院对于文化的保存、吸收、发扬和传承。而书院之盛,又不能不依附一批大学者,大思想家。而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一种人格力量的灌注,这种人格力量是一种灵魂。如果没有这中力量,即使有一批人材,即使有大量的钱财,也势必不能跟随文化发展的步伐,更有甚者会成为文化的累赘,培养一批文化败类。
   岳麓书院的灵魂是超然,飘逸而又不乏激情的。正是在这种灵魂的陶冶下,湖湘文化愈见悠长,愈见清纯,不含一丝杂质,在时间的沉淀中,愈发古朴芬芳,又饱含时代气息。说到历史上对该书院有过重大贡献的就不得不提朱熹、张拭两位大师,他们的到来给书院增添了新的内涵和底蕴。但我又时常疑惑,到底是书院培养了大师,还是大师造就了书院,也许二者兼而有之。而将二者联系起来的唯悠远流长的湖湘文化而已,这是谁都无法否认的事实。
   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某些东西的伟大而停止转动。在这个充满铜臭,物欲横流的年代,我们散失了太多的东西,可有的东西毕竟还没散失它的真元,只是我们似乎无法找寻罢了。
   书院似乎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只是静静地的立在那里,等待我们这些后辈文化人去瞻仰,去聆听历史文化的呼吸。但我宁愿承认它是一种精神象征,或者说是一块精神慰藉的圣殿,它那古朴沧桑的灵魂,总能给这个浮躁的年华注入一些踏实清醒的东西。
   三
   尼采有一个神秘的“永劫回归”观:想想我们经历过的事情吧,想想他们重演加昨,甚至重演本身无休止地重演下去!这疯狂的幻念意味着什么?米兰•昆德拉又从反面给了我们一个阐释:永劫回归的幻念表明,曾经一次消失了的生活,像影子一样没分量,也就永远消失不复回归了。无论是否恐怖,是否美丽,是否崇高,它的恐怖、崇高以及美丽都预先已经死去,没有任何意义。
   书院的时代终究湮没在历史的黄土中。岳麓书院也开始沉寂了,谁来传接那个神圣的使命呢?它的一切能放心的交给谁?在心灵的感应下,六十多年前,它把接力棒传给了湖师大文学院。于是,韩少功,杨树达等一大批新生代的文化学者,在岳麓山那幽寂的林荫道下,多次看见许多书院教育家飘逸的身影,尽管是恍惚间,可精神的传达往往存在于恍惚的刹那间。于是他们终于聆听到了那些沉重的文化呼吸,他们又担当起了某种神秘的使命。
   而今他们的身影又恍惚起来……
   现在的大学对英语有一种超乎疯狂的重视,这又让我想起“语言是势力”的这句话,可只是有时想想,也没有什么反抗之举。岳麓山的林荫到下听到的也只是一些勤奋的学生大声的读着外语,文学院似乎同样没能逃过这一劫,开的外语课比专业课还多。我常常想,中文语言文学的魅力究竟能否抵挡外来文明利欲的诱惑,传统的文化的精髓果真能弥合日渐荒芜的心灵?书院的门,或许也被金钱之锁锁住了吧。这就是我上面说过的为什么宁愿把书院看成是精神的象征的理由。想痛哭,却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再看那些对传统文学无奈的叹息和无情的嗤笑,我更没有了痛哭的勇气。心寒了,传统文学心寒了吧,书院也应该心寒了吧,那我们的文学院呢?
   四
   那久违的文明气息究竟还存在否?难道真的烟消云散了,我不信,不信!
   一个周末黄昏,无意中走进文院前面寂静的樟园,或许是某种心灵的召唤吧。落日的余辉顽强的从参天的古樟叶中渗透下来,折射出喧嚣时代不可多得的一份静谧与平和。
   坐在园内古朴的石凳上,蓦然间有一股神接千载,与文化古蕴的传承和感应蜂拥而至,屈贾的悲歌不已,苏辛的长啸不息,顷刻间已激起了心灵的阵阵共鸣,而冷寂多时的血脉又悸动起来。耳畔的鸟语,眼前古樟的沧桑、桂花的清幽早已将魏晋的风骨,汉唐的韵律,宋元的气度全部勾连起来,于一时间串通古今,豁然开朗,心明气和。莫名的悸动给心灵以巨大的慰藉,心底的断弦已经续上,连着远古的声音,呼吸着远古的气息。
   它没有离开,真的没有离开,只是它那份超然飘逸,让它选择了悄然的躲避,躲避那些喧嚣与流俗,它只在适合它的时刻,适合它的地方,找一个适合的人叙叙旧。我知道它在默默的寻找新的接班人。回头正好看见杨树达先生的雕像,他正在向我微微的笑。
   五
   “我是个文化人,我生命的主干属于文化,我活在世上的一项重要的使命是接受文化和传递文化”,余秋雨先生的话。或许是自勉,可我更多的觉得是多我们的告戒。
   或许,我们在做的真的是一场文化传代的游戏。至于游戏的结局,我们最好不要问,也没有必要问。

共 244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无论何种方式,文化传代还是以它固有的模式在进行着,这是谁都无法抹杀的事实。一股隽永的文化力量的传承总是在你不经意间就能入心。写作思路与立意以及主旨都有着闪光。清新中有着凝重。只是最后作者的疑问,我们是否能够做得出对答?引人深思。 感谢作者来稿。【编辑:夜雨寂北】【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梧桐烟花        2008-12-12 09:16:27
  岳麓书院一个载体留给后世文人诸多思索,我有幸还去拜访过。
吾生于齐,长于鲁,壮游长安;踽踽独行中,我行我素,笑靥如花。
2 楼        文友:木子生火        2008-12-12 11:09:25
  这篇《千年庭院下的呼吸》讲的是文化,读了这篇文章它确实让我消化了许多“文”的内容。谢作者奉献!谢编辑慧眼!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乘胜前进!
3 楼        文友:燕麦乡人        2008-12-12 12:59:22
  读完此文,发现此文在竭尽全力要给世人留下点什么,阐释点什么,当我们的白话文日渐滥觞,于是就倒下了一个千年书院,只有残恒断瓦,又谁来记得我们文化人的血脉贲张呢?我就是湖南的,问好新朋友。
在祖国开花的季节里,有我放飞的思绪和风筝。
4 楼        文友:诸疑熟        2015-09-12 19:08:10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