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二十年的重量

  二十年的重量 ——冷水江师范133班毕业二十年同学聚会小记


作者:叶超英 秀才,2485.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87发表时间:2011-08-16 22:54:10
摘要:岁月沧桑,人世代谢,实属人生之常。在“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无情规律中,每一个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这一本本难念的经堆叠起来,就码成了人生的重量。人,在这种重压之下,有如蜗牛之负重而行。有时,不妨在同学面前,晒一晒自己的苦乐年华,减轻一些重量,也是一件赏心乐事。   人,就这么一辈子,该珍惜的还是应当好好珍惜。“百年修得同船渡”,惜缘,应是每一个同学的共同心愿。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毛泽东重游井冈山时,发出如此感慨。千言万语,尽在其中。岁月易逝,容颜易老;桑海沧田,物是人非。如今,师范毕业二十年过去,与昔日同学聚首,不经意间,脑海中蹦出的也是这么一句:二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第一道考题
   每个人见面时的第一个考题就是相认:看能否叫出对方的名字。大多数情况下,大家都能认出对方。即使一时不能叫出名字的,往往在短暂的回忆之后,还是能从记忆中重现当年的身影。只有极少数同学,因为当年接触比较少,难以认出对方。
   虽然早在QQ群中彼此已有联系,但真正见面时,还是不免惊讶于对方的变化:岁月之刀在每个人的脸上都刻下了或明或暗的痕迹。毕业之时刚刚十八岁,正当风华正茂的妙龄,一切都像是刚刚开始。如今三十八岁,转眼即将进入四十岁的不惑之年,说没有什么变化,只能是自己宽慰自己。恍然间,觉得时间也是有重量的:人之一生其实就如树上结的一枚果实,沉甸甸的;时间愈长,愈是沉坠得厉害。
  
   挣脱命运缰绳的人
   师范毕业,大多数同学都是当老师。也有少数几个不甘平庸、挣脱了命运缰绳的同学,他们实在令人敬佩。
   戚宗海,先后完成英语专业的自考专科、本科,考取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如今在南方医科大学教外语;刘桂东,考取数学专业的研究生,在武汉纺织大学教数学;刘爱芝,考取政治专业的研究生,在吉首大学教政治;侯资江,考取法律专业的研究生,在昆明市司法局工作,成了国家公务员;申立军,在书法上颇有造诣,成为一家拥有千万资产的公司副总;曹正华,当年的班长,旅行社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姜续旺,一个具有异质思维的怪才,是一个儒商;梁明平,有点玩世不恭,却是赚钱的能人;朱丽辉,谭丽君,奉黎明等成了东南飞的孔雀……
   大多数守在中小学这块清贫土地上的同学,有不少成了校长、副校长,更多的是教学上的骨干和中坚。
   然而,无论非凡还是平庸,都在“同学”这一声称呼中平起平坐。“人各有志”,各人自有各人所认可的快乐。身无长物的渔夫和腰缠万贯的富翁晒的都是同一个太阳。富翁也许认为渔夫很“惨”,但渔夫也有渔夫的快乐。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见到昔日老师
   在巍峨高耸的师范校门口,与昔日的老师重逢。
   禹孝祥老师,一、二年级的班主任,梳着一个大背头,几许白发掺杂于黑发中,两鬓几乎全白了。这个五十多岁的双峰人,当年教化学,一口夹着双峰腔的普通话让我们适应了好长一段时间。杨润吾老师,三年级时的班主任,教数学。他上课时为了给我们提神,常会在讲课过程中插入几个笑话。最有印象的是他形容写字不能成行,称之为“一行白鹭上青天”。现在六十多岁,一双眼睛虽然活力四射,但脸上的笑容却是有些沧桑,显得有几分僵硬和老态;梁仙超老师,教政治,给我们另外开了“爱情课”,虽然喜欢用眼睛斜着看人,但为人极平易,常与我们扯谈,曾代过我们一个月的班主任;伍华松老师,七十多岁了,精神十足,一举手一投足矫健自如,和当年没有什么两样。杜钊老师,教《教育学》,一堂课一般以“这个教——育——学”的口头禅开头,嗓音尖利宏亮,自有一番“振聋发聩”的效果。宋徽老师,教历史,讲课时带着浓重的鼻音,似乎每一个字都有胸腔的共鸣,课讲得平平板板,让人昏昏欲睡。教地理的邹老师,名字已然模糊,印象淡然。
   “老师,你还记得我吗?”
   “二十年,这么大的变化,怎么还记得这么多?”
   这很自然。我们自己也是当老师的,非常清楚:几十年过去,即使是当班主任的,又能喊得出几个学生?
   那些没来的老师,印象深的有很多:张国贤,生物学老师,以渊博的生物学知识著称,带着我们认了不少植物;彭炼红,教文选与写作,古诗文造诣颇高,讲解古诗时引经据典,不少古诗词脱口而出;李果新,小语研究专家,拄着一条拐杖,讲课条分缕析,让人觉得教语文是一种享受;邹友湖,教语文基础知识,散文写得好,后调入市政府;胡学桂,顶级普通话教师,梳着一条长长的大辫子,从脑后直垂到腰际;成雪敏,美术老师,披头散发,形如嬉皮士,常练沙包,据说武功很高。其它还能记得名字的有:颜清清、陆升高、赵曙光,教文选与写作;李再清,教音乐;李萍,教心理学,刘劲松,教物理。
  
   重游校园
   在教学楼前高高的台阶上合完影后,几位老师领着我们重游校园。校园最显著的特色就是绿化搞得好,真正的园林式学校。我们进校时,搞了不少劳动和卫生:挖坑,担土,栽树;教室里的每一张桌子每一块玻璃都擦得能照出人影。当年载的树已长成了碗口粗细的大树,枝繁叶茂,到处一派阴凉。
   我们一起来到当年的教室,在教室里坐下来。不少同学还记得当年坐在几组几号,自己的前后左右坐着的是谁。谢燕有一个绝活:能按当年的学号顺序叫出每一个同学的名字来。坐下后,由姜续旺和谭丽君主持,开了一个简单的座谈会,到会的同学大概有四十个左右,还有十多个因故未能来。几位老师都讲了话。由于时间关系,又加之没有精心准备,座谈会开得极为匆促。
   老师带着我们重游校园。
   冷水江师范的前身是新化师范,1987年从新化搬迁到冷水江。建校五十周年时,师范停办,改办高中,校名也更名为“娄底外国语学校”。这个校名改得让人费解:明明招的是高中生,教的是高中课程,为什么要说是一个“外国语”学校?改名后,学校招生困难,生存得异常艰难。杜老师说,幸亏当年教的我们这些学生不断宣传招生。否则,处境当更加艰难。禹老师告诉我们,这所学校又将于三年内整体搬迁到娄底去,办成一个大专性质的职业学校。
   看着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不断升起抚今追昔之感。二十年过去,物是人非。不,不仅仅是“人非”,物,也同样“非”。草木变了,学校变了,人也老了,还不是“物非人非”?
   人面桃花,何处寻刘郎?
  
   “二十年后,我们再来聚会!”不少同学提议。
   到那时,人已到六十岁的“耳顺”之年,都成了爷爷奶奶,额前堆叠的,除了岁月的风霜,还是岁月的风霜。岁月沧桑,人世代谢,实属人生之常。在“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无情规律中,每一个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这一本本难念的经堆叠起来,就码成了人生的重量。人,在这种重压之下,有如蜗牛之负重而行。有时,不妨在同学面前,晒一晒自己的苦乐年华,减轻一些重量,也是一件赏心乐事。
   人,就这么一辈子,该珍惜的还是应当好好珍惜。“百年修得同船渡”,惜缘,应是每一个同学的共同心愿。
   (2011、8、16)
  
   附记
   8月12日报到,晚餐后到“钱柜会所”歌舞;13日上午重游师范校园,下午去油溪河漂流,顺道转大熊山举行篝火晚会叙旧;14日登大熊山,晚上到“一品香”土菜馆吃饭,饭后去“梦幻神话”歌舞厅娱乐。15日早晨话别,各奔前程。这是聚会的日程安排。
   参加聚会的同学每人交600元活动经费。少了的,又由由经济实力的同学添补。活动的热情组织者和操持者是戚宗海、曹正华、姜续旺、张专红、李建武、朱芝萍、江国清、谭丽君等。

共 279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毕业之时我们都喜欢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二十年后我们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二十年后同学再相聚,改变的是容颜,不变的是同学之间真挚的情谊。【编辑:月下笛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月下笛声        2011-08-16 22:57:21
  读作者文章,不由地把笛声带入到了去年,去年高中同学聚会,笛声没有去,网络中,笛声不停地看同学改变没有,哈哈,真是张冠李戴,我们毕业十六年了,十六年,许多人发福了,胖得认不出来了。
让文字融入生活!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