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江南散文】秋风秋雨大成巷

精品 【江南散文】秋风秋雨大成巷


作者:江凤鸣 探花,16378.5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364发表时间:2011-08-23 07:59:00
摘要:秋到江南,天空开始澄净,乳白的云开始随意堆积,阳光不再暴烈,凉爽的风慢慢吹起。中元节过后,天空中不时地开始飘起细雨。江南秋天的雨,不同于春雨的润物无声,它下的很急、很密,虽然也是牛毛细雨,却有扑面而来的感觉,打在街头的梧桐或香樟树上,像是情人的窃窃私语。   我就在这样的一个雨天,走进城中心的大成巷,走进一段烟雨迷蒙的历史。微微的风,轻轻吹起,不时有落叶悄然飘落,贴在行人的布伞、塑料伞和油纸伞上,像是一只只俏皮的蝴蝶,悄悄告诉人们,秋天来啦。巷子两边的路灯杆、人家五颜六色的遮雨棚、还有高高低低的屋檐和树木都不时滴滴答答的砸下雨滴,整个巷子湿漉漉的。

【江南散文】秋风秋雨大成巷 秋到江南,天空开始澄净,乳白的云开始随意堆积,阳光不再暴烈,凉爽的风慢慢吹起。中元节过后,天空中不时地开始飘起细雨。江南秋天的雨,不同于春雨的润物无声,它下得很急、很密,虽然也是牛毛细雨,却有扑面而来的感觉,打在街头的梧桐或香樟树上,像是情人的窃窃私语。
   我就在这样的一个雨天,走进城中心的大成巷,走进一段烟雨迷蒙的历史。微微的风,轻轻吹起,不时有落叶悄然飘落,贴在行人的布伞、塑料伞和油纸伞上,像是一只只俏皮的蝴蝶,悄悄告诉人们,秋天来啦。巷子两边的路灯杆、人家五颜六色的遮雨棚、还有高高低低的屋檐和树木都不时滴滴答答的砸下雨滴,整个巷子湿漉漉的。
   大成巷是旧时小城几条有声望的人家居住的街巷之一,位于城中连元街和姚宝巷之间。在清代,这里名为“打绳巷”。“文革”时,改名为“革命巷”。后人谐音“打绳巷”,名为大成巷。巷子到底始于何时,现在已无据可考。小巷古旧幽深,有我国近代工商业者、政治活动家薛明剑故居、毛泽东老师王立庵儿媳吴启瑞旧居,清末状元张謇的老师赵菊泉故居。还有许多其他名人故居。看似寻常巷陌,井沿柳下,却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走进大成巷,我原本想的是发现攀沿在老巷黑瓦白墙上长春藤般的典故、去聆听青石板路上“呱嗒、呱嗒”的历史回声,却不料,迎面而来的是现代化的喧嚣。
   今日大成巷,当街而立的是创意街具――感应屏、哈哈镜、创意魔方,其时髦的妆扮犹如美国的曼哈顿。小巷中的“心语心愿广场”,街道两边是时尚的精品店、个性咖啡屋、甜品店、手工DIY坊、淘宝实体店……这哪里还有江南小巷的影子?如果说我心中的江南小巷是个典雅羞涩撑着油纸伞的古装美女,我眼前的大成巷就是一位浓妆艳抹穿着超短裙披着斗篷的现代艳妇。
   看着眼前的大成巷,不禁让我想起一位老先生讲的故事。在我们的小城里,住着一位老妪,她手上戴着一枚她的老祖母的老祖母传下来的戒指。一天一位古董商发现了这枚戒指,愿意出50万元收购。老妪答应了。若干天后,商人带了钱来取戒指。老妪拿出一个新崭崭的戒指给商人,说:这个100万。商人说:新的我不要。老妪告诉他,这个就是那枚旧的化了重做的。商人说我要的是古董,不是戒指。新的不值钱,你这枚新戒指,只值5000块。老妪听了,目瞪口呆,欲哭无泪。是啊,大成巷,我要的是古巷,不是新街。没有了历史的承重,它不值钱!唉,我怎么对你说,无知的现代官员!你怎么和老妪一样蠢。
   好在历史不是一匹绸缎可以随意剪断,历史也不是自来水管可以随意拧上开关。大成巷的老人还在,大成巷的故事还在老住户中口口相传。于是,我携了同伴,走进巷子一侧的茶馆,一边品茗,一边听老者讲述大成巷的典故与传说。
   巷子的近处,原是薛明剑故居,是一座民国式样建筑,五开间门面,三造进深。薛明剑生于1895年,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原名薛萼果)的同胞大哥,曾任国民党国大代表,国民政府参议员,立法委员,江南著名儒商。他致力于民族工商业,历三十余年,先后创建大中企业60多个。难能可贵的是,他亦儒亦商,由商入儒,热心教育,曾创办自治初中、图书馆。民国12年,创立无锡杂志社。他还应聘无锡县教育会主任编辑。1952年担任苏南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1956年任上海文史馆馆员。晚年潜心著述,出版了《黎元洪年谱》、《中国辞书目录提要》、《月季花栽培法》、《誊写印刷技术手册》、《鹌鹑的饲养方法》等书籍。卓有建树,著作颇丰。解放后,薛公常住沪上,将故居献给国家后,地方上一直用做经租房,租给寻常百姓居住。
   大成巷还有一处名人建筑,是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恩师赵菊泉故居。故居原在大成巷20号。坐北朝南、建于清代同治年间。赵菊泉名彭渊,生于嘉庆11年,卒于光绪8年。道光二十九年举人。时年24岁。他曾在大成巷设“教仁堂”学塾,后任无锡训导,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局长。同治七年,赵菊泉调任海门训导,三年后,19岁的南通人张謇慕名拜师,赵菊泉见张謇衣衫破旧,却才华不俗。他爱才心切,当即收为弟子,不仅免其全部学费,并提供三年膳食。1878年春,赵菊泉72岁告老还乡,26岁的张謇亲自护送老师回锡,并留在大成巷求学一年。大成巷由此留下“张謇读书处”。赵菊泉旧宅原为六扇竹丝板门,有房屋四进,每进面阔三间。第二进为大厅,面宽五间,门上有张謇手书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赵家书房的房门上也曾有一副对联:“开径望三益,高谈玩四时。”也为张謇当年求学时手书。
   名师出高徒。张謇赴京会试前,专程到大成巷张菊泉家中总复习。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张謇刻苦攻读,苦练策论和八股文。光绪二十九年,张謇进京赴试,高中状元,授翰林院编修。发达后他不忘师恩,多次到大成巷拜访恩师。恩师故去,他连年到坟上磕头。张謇一生实践“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主张,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和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大成巷还留有张謇纪念壁,上面刻有张謇的一段话:“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这人生的感悟,放在今天依然褶褶生辉,耀人眼目。他们师徒二人的佳话,也在小城,传为美谈。
   大成巷里,不让张謇尊师独美的,还有伟人毛泽东的故事。原大成巷九号,住着锡师附小教员吴启瑞。她是个寡妇,独自抚养8个孩子。1950年5月22日,因为家庭生活实在困苦,她不由得想起1948年年底,,丈夫王人路的临终嘱咐:“天快亮了,毛泽东与吾父交厚,现在我不幸早卒,我们的八个孩子全靠你了,将来如有危难之事,你可去找毛大哥。”于是她拿起笔来,直接致信毛泽东,请求他的帮助。
   原来,吴启瑞的公公王立庵先生是湖南名流,是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数学教师。王先生十分看重毛泽东的才华,只是感到他读书偏科,文史哲门门高分,数学等自然科学只有60分,甚至会开红灯笼。而一心要报国救国的青年毛泽东却不以为然。于是他诚恳的对毛泽东说:“润之,你想过没有,现在已进入20世纪了,这是科学的时代,是蒸汽机和来复枪的时代。研究社会科学的人,不懂自然科学,也是不行的呀!”
   毛泽东被他说服了。于是这年暑假,他邀毛泽东在自己家中住了一个夏天,为他补课。由此毛泽东与老师的儿子、吴启瑞的丈夫王人路也成了好朋友。这次补课,让毛泽东终身受用。1920年7月,毛泽东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创办新民学会,并发起筹办文化书社,王立庵等大力支持,集资500元大洋,给予资助。1921年“新民学会”成员举行新年大会。毛泽东订下“三十岁以内设法补足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的基础科学的知识”的自学计划;1964年,他首次提出“基本粒子可分”的思想,1977年——毛泽东辞世已近一年,在第七届世界粒子物理学讨论会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格拉肖提议,“把构成物质的所有这些假设的组成部分命名为‘毛粒子’(Maons),以纪念已故的毛主席,因为他一贯主张自然界有更深的统一。”早已作古的王立庵先生,有理由为自己当年对毛泽东的教育感到宽慰。
   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开国领袖,对待家人的此类信件,一概采取婉拒的态度,但接到吴老师的来信后,他却非常重视。他是个重感情的人,难忘师恩。于是在当年7月18日,他亲笔写信给苏南区书记陈丕显:“请陈丕显同志酌办。写信者是有八个孩子的母亲,在锡师附小当教员,请求将她三个孩子加入苏南干部子弟班。”
   7月19日,毛泽东又拿起笔来,给吴启瑞回信:恭敬地称这位恩师的儿媳为启瑞先生。信中写道:“五月末信收到,困难情形,甚为系念。所请准予你的三个孩子加入苏南干部子弟班,减轻你的困难一事,请持此信,与当地机关的负责同志商量一下……如有必要可去找苏南区党委书记陈丕显同志一商。……你是八个孩子的母亲,望珍重保重,并代我问候你的孩子们。”信中充满深情关怀之意。
   1960年,毛泽东视察上海时,抽空接见了吴启瑞,并与之合影留念。同年7月19日,毛泽东再次回信给吴启瑞:“启瑞同志,七月十九日的来信收到,甚为高兴,《选集》及照片已寄去,收到时请告。祝你健康!”岁月流逝,斯人已去。虽然恩师与自己青年时的好友早已作古,但毛泽东对他们的家属,依然关怀有加。在成为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之时,依然不忘师恩。毛泽东不愧是个重情重义的伟人。
   可惜的是有着毛泽东亲笔所书大成巷九号这几个大字的古巷今已荡然无存。如今唯有十九世纪末建立的俟实学堂,还有一个孤零零的门楼躲在大成巷现代高楼的的一个角落。这所小学,曾出过江泽民的老师顾毓琇,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等著名人物;人们从工商银行储蓄所所占的那栋飞檐翘角的小楼上的半截女墙,还能找到一丝当年古巷的影子。上世纪90年代末,伴随着城市的大拆大建,大成巷被整体拆迁改造,这条狭长的小巷两边那些粉墙黛瓦的传统民居,和那些门高进深的名人故居一起消失了。
   现在的大成巷,已是小城中心商务区内一条融集市、休闲为一体的步行摩登街区。作为文化载体的大成巷,悄悄湮灭在一片市声中。巷子宽度由原来的不足3米拓展至15米。小巷的地面,已由青石板换成了褚红色的毛面花岗岩。路面中间布置了“设施带”,有座椅、售货亭、遮阳棚架、树池……巷子两边是精品店、咖啡馆、茶座、酒吧、休闲屋……我步出那座叫做“梦里水乡”的茶馆时,天空已垂下夜幕。小巷里,已灯笼高悬,霓虹闪烁,流连在街上雨丝里的多是西装革履的男儿和短裙薄纱的女孩,坐在店里休闲的多是牵手的情侣。大成巷已经丝毫没有了古巷的韵律,倒像是小城街心浓妆艳抹的当街舞女。
   秋天的雨,在晚风中,渐渐大了起来,空地上飘飞、旋转着更多的落叶。正当我在细雨中,一边发着思古幽情,一边感到惋惜、郁闷的时候,不知是哪家的店铺,忽然飘出一阵阵怀旧的摇滚:“脚下的地在走身边的水在流,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一无所有……一无所有……”哦,是崔健的成名曲,《一无所有》。是啊,我们这三十年盖了多少高楼大厦,又拆掉了多少历史文化古迹?拆了建,建了拆,不停的胡折腾。到头来真的会一无所有!
   城市的父母官们,拥有博士、硕士头衔的现代文盲们,我求求你们了,不要再乱挖乱拆了。如果说中华文明是一棵参天大树,这些古街古巷就是她的根系啊,留住我们的根吧!你看那秋雨中屋檐、树木、灯柱、栅栏……她们垂下的雨滴,分明是怨恨的泪啊。不要等到老百姓垂泪……到了那一天,你们都将是历史的罪人。
   江凤鸣写于2011年8月22日秋雨中。

共 419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充满忧思的游记散文,是一篇有浓郁感情和深刻思想的散文!大成巷这座历史古城完全抛弃了历史文化和精神,抱着今天的浮华沾沾自喜,古城的建设究竟应该走什么路?文章处处充满着作者的忧思,句句敲打者领导们的思维神经。文章情景交融,特别是文章开篇和结尾的景物描写,很好地体现了作者游览前后的心情,有力地表达着作者的主题。开篇的秋景是凉爽宜人的,这是作者走进仰慕的大成巷的喜悦心情的写照;结尾的秋风是是落叶的凄凉,他作者沉重郁闷心情的表现,引发出了作者更深沉的思考。文章又充满着作者的深刻思想。文章主题,讲述了三个故事,薛明剑、赵菊泉、毛泽东,这三个故事揭示了大成巷深厚的文化价值和巨大的精神内涵;故事前后,作者描述了大成巷的完全“现代化”景象;二者对比,深刻地指出了大成巷的领导在建设中的短视和愚蠢,他们拥有了现代的浮躁,却抛弃了历史的厚重文化和思想精髓。文章结尾更是一个响雷:“你们都将是历史罪人!”散文语言优美流畅,思想深刻。好文!推荐!【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10823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1-08-23 16:20:53
  祝贺凤鸣,加精了!盼望凤鸣更多精彩文章。
语文教师
回复1 楼        文友:江凤鸣        2011-08-23 17:22:13
  谢谢,靳力。你的按语十分精彩。
2 楼        文友:水浣蝶儿        2011-08-23 17:47:58
  拜读老师文字,顺致日安!
一个款款莲行,妩媚于文字之上的女子。
回复2 楼        文友:江凤鸣        2011-08-23 20:13:17
  谢谢蝶儿,感谢关注。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