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江南杂文】郑板桥民间轶事

编辑推荐 【江南杂文】郑板桥民间轶事


作者:潇男 进士,7695.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29发表时间:2011-09-11 16:38:45

郑板桥民间轶事
   郑板桥,清朝著名书画家,江苏兴化人士。为“扬州八怪”之一,自幼工诗词、善书画,其诗、书、画世称“三绝”。中年时靠卖画为生,四十四岁中进士,先后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他为官清廉,体恤民情,深得百姓拥戴。但居官十余年,他洞察了官场种种黑暗和险恶,早有告老还乡的想法。后来,他因为民请赈得罪了上级而去官。离任时竟身无分文,带着长年为伴的一条黄尾巴狗和三盆亲手种植的兰花,回到了故乡江苏兴化。
   郑板桥归乡后,在当地的官吏中不少是他同时及第的文友,纷纷邀请他去官府当幕僚,他都一概拒绝。每天除了走街串巷卖画,就是会友饮酒对诗,过起了无官一身轻、悠然自得的布衣生活。
   一天傍晚,下着小雨,他外出会友后回家。刚走近土院墙柴门,黄尾巴狗便冲他狂叫起来。郑板桥感觉有点蹊跷,以往狗见到主人,都是摇头摆尾地亲近一番,今天为何这样反常。当他走到住房门口掏出钥匙准备开门时,却大吃一惊!锁头没有了,而门还严实地关着。郑板桥是何等聪明之人?不用问,家里有小偷光顾啦。这时老人家想:如果我大声吆喝,可能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小偷为了自身安全,狗急跳墙,和我拼命,我年老体弱,那吃亏的是我;二是小偷夺路而逃,躲过这一劫,以后还会故伎重演。倒不如教育感化他,争取他以后改邪归正,做个好人。于是,老人家轻轻推开房门,进屋后又把房门掩上,然后点上油灯,坐到床边看起书来。再说那小偷,听到有人进来,反应相当灵敏。说时迟那时快,一粗溜就钻进了床底,心想你老头总得睡觉,等你睡着了我再下手。郑老若无其事地看了一会书,便轻声朗诵道:“阴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小偷被吓了一跳,这老头怎么会知道我进来了呢?心想:今天就别想满載而归了,来个顺手牵羊、小打小闹就行了。过了不到半袋烟的功夫,郑老又吟了两句:“腹内诗经存万卷,床头纹银无半分。”小偷一听心里凉了半截,这老头是个穷光蛋呀!于是,他悄悄爬出床底,蹑手蹑脚地想溜之大吉。这时,郑老又诵道:“出门休惊黄尾犬,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心领神会,暗暗答道:“我会注意的。”他摸到门边,轻轻拉开门,出门后又把门给带上。郑老看小偷有回心转意之意,意味深长地又欢送两句:“天寒不及披衣送,还望君子多自尊。”小偷听了感动不已,深感羞惭地离开了郑板桥家。
   这小偷回家之后,彻夜侧转难眠。多好的老人呀,我去他家里行窃,他一不抓我现行,二不送我去官府,还劝我要自尊自爱。我再不学好,对得起老人家吗?后来,小偷果然痛改前非,革心洗面,变“梁上君子”为正人君子,变“游手好闲”为勤劳奋进,成了一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古人云:“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郑板桥老人堪称典范也。

共 109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郑板桥是一代传奇人物,他的一句“难得糊涂”不知感化了多少人的心态。今天再看作者这篇郑先生的故事,更是与人为善的典范,遇上小偷,在今天的人看来自然是不打不成器,而在于大智大慧的先生,他只是用一首诗就轻松地让他洗心革面,既做到了保护自身生命的安全,又做到了顾人颜面与尊严,一个真正的仁者,是博爱天下的宽容。他的善才是大善,他的智也是大智,读来身受其益。故事虽短小,但其义自有深度,文笔老辣,厚实妥帖,好文字,好故事,从中得到做人的大智慧。问候朋友,安好!推荐!编辑:九品幽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九品幽莲        2011-09-11 16:44:57
  审核到你的文字,很是高兴,故事虽小,其义深远啊。
2 楼        文友:潇男        2011-09-11 17:10:24
  谢谢编辑深刻、独到的点评!对作者的用心了如指掌!无愧良师益友也!!
文学是生命,朋友是天地,淡泊名和利,贵在情和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