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山后曲剧团

编辑推荐 山后曲剧团


作者:蓝色月光美 秀才,2226.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87发表时间:2011-09-23 22:31:38

说起“山后曲剧团”,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曾记的,那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春节来临之际,大章乡山后村黄家村村民组,几个农民群众黄万娃、李忠典、李谦娃、黄家臣等为庆祝抗战胜利,热闹春节气氛,无法表达。从而取以办“故事”形式。即用担粪箩头倒放当马身,前面绑一个蔴堂蓝做马头,人站在倒放的箩头中,似骑马的样子,后边一人手拿鞭子,作赶驴架势,前边骑马者扮女状,边扭边唱,后边赶驴者活蹦乱跳,做出各种花样动作。同时,会拉坠子的黄永福给做乐器伴奏,联合起来热闹非常,加上晚上灯光映射,显得新颖好看。他们唱遍了四周各村,搞得年味浓浓。
   以此项活动为起点,次春又引来邻村的娃娃黄银忠、乔银生、李桂兰、李秀、李顿、李军、邢六翠等十几个年轻爱好者积极参与,他们利用闲天或晚上集在一起,能者为师,好着为徒,边拉边唱,练得多了,越唱越合板,越唱越想唱,越唱越会唱。好听好看戏者,也不约而同往这里云集。后来他们就在村边打起个小舞台,让唱者登台练功。到第二年冬农闲了,他们自动筹集粮款,请来有名气的老戏子王福堂当老师,借用民间的长袍、马褂作戏箱,真枪实干了一个冬天,排了“二进宫”、“崔子杀妻”、“张仓讨账”等五六场戏。到过春节时,就正儿八经打起舞台正式唱起戏来,有时各周边小村还轮换演出,把春节搞得其乐融融,热闹非凡。
   1947年解放后,随着党对文化宣传工作的重视,大队出款买了许多戏箱,添置了文武场道具,剧团就更加成型,其影响逐步扩大,这时,韩梦娟、周凤祥、李银娃、周捞子、武铁玲、武会娟、赵会敏、阎玉现、范松旗、黄学旦等又一批新秀纷纷登台演出,给剧团又输入了新的活力,山后村委会于七几年在大队所在地盖了“大阅楼”时称“民艺舞台”专供剧团排练和演出用。
   随形势的发展,七十年代演了“红灯记”、“沙家滨”等现代剧目,到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显得格外活跃,演了“铡美案”、“胡四娘”、“赵氏孤儿”、“唐太宗游春”、“老包下陈州”、“八件衣”、“寇准背靴”、“包公辞朝”、“攀龙附凤”等十多个剧目,极大地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山后村在周边的影响。
   山后剧团在长期的排练中,没有从外地请专门导演,而是采用自摸、自练,能者为师,好者为徒,互帮互学的办法。尽管如此,时长见识长,多练出真功,经长时间磨练也唱出了一批拔尖人才,他们是:顶台男角乔银生团长兼导演,在包公辞朝中演包大人,八件衣中扮演讨饭叫花子,寇准背靴中演寇准,各种角色都演的很成功,周凤祥在赵氏孤儿中扮程英,在“唐太宗游春中”演李世民,一腔好嗓音,道字清晰,表演到位。周捞子是个好奸生。李军是个文生料子,出场好的架式讨人喜欢。李银娃一派好嗓子、好架式也很受人赞许。女顶台主角李桂兰演胡四娘声情并茂,“八件衣”中扮巧姐,干净利索,绘声绘色引人入胜。韩梦娟在铡美案中演秦香莲,在唐太宗游春中演杨八姐均演的很成功。武铁玲是后起之秀,男角女角都扮的很出色到位。
   山后剧团,每年春节,总是活跃在龙河、赵玲、水沟、蛮峪之间,同时还两次被德停乡孙元村邀请演出,八十年代多次去大章支持乡级三级干部会,都取得了很好的演出效果。
   总之,山后剧团,在大章是小有名气的一支队伍,过去在活跃地区文化生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上起到应有的作用,我们坚信今后在构建和谐社会快速奔小康的进程中将更能扮演不可多得的要角,发挥更为出色的作用。

共 138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组采用自摸、自练、自编、自演的剧团,跨越了半个世纪,逐渐完善的表演队伍同步走向专业化,为人民带来不少的乐趣,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也是旧年里唯一的娱乐活动,对社会曾有着巨大的贡献,值得宣传,希望继续发扬,能在今后取得更好的成绩。【编辑:冰煌雪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1-09-23 22:56:53
  自组的剧团,为他人带来快乐,传承了中华文明,值得宣传关注,祝福剧团以后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