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语义的模糊性

编辑推荐 语义的模糊性


作者:杨伯恒 秀才,1501.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527发表时间:2011-09-27 14:20:34

事物之间都有两面性,语言也不例外,既有精确的一面,又有模糊的一面。语言既是社会现象,又是文化现象。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模糊语言广义上是指语言中的模糊性,而狭义模糊语言则指具体的模糊词语或结构。语言学者指出语言的模糊性并不是无足轻重、制造交际障碍的因素,相反它保证了交际的有效进行。模糊语言的交际功能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语言的模糊性及其在言语交际中的有效运用途径;模糊策略和使用模糊策略的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跨文化交际中模糊策略的研究。
   模糊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开始只是一门研究语义的学科,主要关照对象是作为概念的语言范畴,属于语义学的一个分支(QuantitativeFuzzySemantics)。人们经常使用许多模糊概念和表达模糊概念的词语来传情达意。语言中的模糊现象开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些不同层面上的模糊虽然都具有模糊性的特点,但是其产生的根源是不同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就语音模糊来说,它主要来源于发音器官的细微变化以及相邻或相近音之间的相互影响,人为确定的音只是一种近似于精确的模糊音。
   语法的模糊,简单来说,就是源于有限的语法规则和无限的语言运用之间的矛盾。语义模糊则来自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范畴化。虽然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但是从其特点来看模糊现象还是具有精确性的一面,即其核心区域的确定性。同世界上的一切矛盾对立的双方无不在一定条件下向它的对立面转化一样,语言的模糊性和精确性这一对矛盾中的双方也在一定的条件下向它的对立面转化。模糊性的三个基本特点为转化提供了前提、基础。当然,这种转化也只是一种相对的转化,因为模糊与精确本身就是相对的。
   一方面,精确思维和模糊思维是人脑处理信息的两种不同方式。思维科学证明,除精确性思维之外,人的大脑还具有模糊化思维机制,能够运用模糊概念、进行模糊判断和模糊推理,反映到语言当中来,也就形成精确表达的词语和模糊性词语。语言的模糊性反映了思维的模糊性,而要把模糊思维的结果表达出来,就要运用模糊语言。
   另一方面,语义的模糊的显著的特征在于其外延边界不明,模糊性是语言的固有特征,不能在语境中消除。相反,含糊,概括,和歧异可由语境来消除。这说明含糊,概括,和歧异与模糊比较,后者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要突出的多。语义模糊的语义边界不是确定的,而是模糊和延续的。同时,语义模糊的核心部分可以确定。另外,模糊的变异性表现在模糊与精确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笔者认为模糊语言有如下几方面;一;模糊性的消除需要非语言性语境考虑在内。二;模糊语言与模糊言语属于模糊语言学范畴,而对诸如委婉语、夸张等修辞手法的研究应归入模糊修辞学。三;模糊语言在日常会话中合理使用具有积极作用。四;言语交际中梭糊语言的运用只有考虑了当时的语用语境各因素及语言运用者的交际意图,才可以被称之为合理的,才有助于听话人正确理解说话人的意思。
   模糊性在语言的各个方面,例如语音,语义,语法等方面有充分的体现。愈来愈多的学者对语言的模糊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模糊性究竟指什么,不同学者间还存在着分歧。本文阐述的语义模糊是指语义外延的不确定。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语言的模糊性不但不会影响人与人的信息交流,恰恰相反,正是词和句子的模糊性在交际中起了积极作用,才使得自然语言更具有表现力。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灵活伸缩功能、委婉含蓄功能、礼貌功能、自我保护功能、文学审美功能。
   模糊语言的表达模糊语言无论是在口语还是在书面语中,都是普遍存在的。促成表达择取模糊语言的因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模糊语言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粗略来分,主要有这样几种;利用模糊词、利用模糊限制语和创建非理性语言。日常言语交际中,有时需要精确,有时需要模糊。例如,中国在外交上经常性使用模糊语言,在联合表决前的语言都包含模糊的两面性;又如南海诸岛问题上也是模糊不清,这是我们外交上一种极高明的一种手法。南海诸岛问题,搁置争议最好,因为未来的中国肯定是世界超级大国,话语权是我们说了算;收复南海是一个长期的国力提升问题,并不是短期内的占领。地是中国的,果实归中国所有。这就说明了模糊语言只有在应该模糊时才能发挥其独有的效力,如果模糊不当,就达不到正常的交际目的。
   模糊语言表达不当也会带来的弊端,对此予以了举例分析。例如tall,heap,good和包含诸如此类词汇的句子在理解过程中都会产生语义模糊。人们偏爱精确的知识,但是也意识到他们的确无法摆脱模糊。通常人们认为语言中内在的语义模糊亵渎了语言,尤其是意义的精确性。
   模糊语言运用的是模糊思维,而精确语言运用的是精确思维。模糊语言有效接受的依据有;语言的相对确定性、原型性、语境限制和模糊思维与语用容忍。在很多情况下,主体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以及语体等因素影响了模糊语言的有效接受。很多人们习焉不察的语言现象,随着心理语言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深入发展,这些方面的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
   模糊语言运用合理与否的一个重要判断标准是语用语境,并指出语境在交际中有两大作用:过滤和解释。语言模糊性消除有赖于语用语境。只有根据具体的语境因素,遵从过滤作用,并考虑其实际意图来选择模糊语言,这时模糊语言才可被看作是运用恰当的模糊语言;而听话人只有根据具体的语境因素,遵守并利用语境的解释作用,尽量理解说话人的实际意图,才可正确理解说话人的话语。语义的模糊性产生于人类的认识过程,人的认知心理对语义模糊性的产生和识别起重要作用。
   现代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语言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也是认知活动的工具。语言符号的意义形成是人类对其所处的世界进行范畴化、概念化的结果。语义的模糊性产生于范畴化过程。人类的认知活动又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受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通过对人的认知活动的分析,从语言符号及其意义的生成过程,可以窥见语言与文化的内在、有机联系。本文从人类高级认知活动中最基本的一种——范畴化入手,揭示语义的模糊性与民族文化之间的深层渊源关系。从语义的产生和发展规律看,语言范畴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过程(层面):基本语义范畴的形成过程和复杂语义范畴的形成(通过语义范畴转化)过程。语义的模糊性和民族性同时产生于这两个过程。
   笔者从语言学,心理学和哲学的角度解释了语义模糊的概念,区别了与模糊容易混淆的概念,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提供了界定语义模糊的相对标准。语义模糊的理解是一项智力活动,范畴和原型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该理解过程。范畴在人类认知过程和语言学研究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本文在阐述范畴的经典理论,家族相似性和原型理论过程中,对语义模糊提供了认知更深层次的解释;通过探讨语义模糊的来源,更全面地揭示了语义模糊现象。模糊限制语也可以挑战语义的精确度。心理语言学模型概括了心理词汇中语义模糊和记忆的关系。语义模糊与精确的相互转化模型表明了语义模糊在语言使用中的重要性。
   一方面,从语义范畴转化以联想为基础,运用隐喻、转喻认知机制,将新认识的抽象概念与已知事物相联系,用己知事物表达新概念。联想大多是由事物间所具有的相似性而引起的,由相布以性而产生模糊性。同时,联想的使用离不开主体所处的文化环境,新范畴与己知范畴中的哪个范畴发生联系,取决于不同民族的联想机制。由此,由语义范畴转化而产生的词的转义也就具有了模糊性和民族性。例如;英语语言本身的模糊,也会遇到英汉两种语言由于在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及文化等各方面缺乏完全对等而产生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学习者要吸收和处理大量的信息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模糊容忍度。
   另一方面,从语义角度看,它所显示的语义不确定性为说话人和听话人提供了更多的解释空间,同时也可以使话语更符合实际;从语用角度看,模糊语言能使话语在遵守或违反合作原则上有很大的灵活性,同时它可以使话语变得间接从而在遵守礼貌原则和保护听话人面子上起到很好的作用。这些独特的交际功能使模糊语言能满足人们运用交际策略的两个基本特征:最佳语境效果或语言使用的经济性。模糊语言的使用往往能使两者达到一种最佳的平衡。模糊策略的概念及其语言表现形式。言语交际策略有多种语言形式,模糊语言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模糊策略主要由模糊语言来实现,而主要的模糊语言形式有:模糊限制语、模糊类型标记、模糊替代词、模糊整数和模糊词缀。
   由于模糊语言对某些事情没有明确说明,粗略地概括或掩饰某些重要事实,淡化了矛盾,有可能使公众不能对外交语言的真值做出判断,或对潜在的危机缺乏了解,有可能使外交活动陷于被动,因此,对外交语言中的语用模糊进行分析,研究它的功效,有助于正确了解和表达思想,提高语言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信度。模糊不但不是语言的缺陷,而是语言灵活性的展现。
   模糊语言也是一种有用的表意手段。合理地使用模糊语言,不仅能使语言表达更自然、得体,也更能表情达意,有效地传载人们的思想和感情。模糊语一言的使用和理解受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个体作为一定语言文化共同体的成员,其成长过程是一个社会化过程。他的精神世界是在文化影响下,受一定社会团体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的作用而逐渐发展、形成的,他在言语交际中会流露出本民族的性格和心理特征。模糊限制语的使用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交际;正确地使用模糊限制语能使人们的语言更加得体、礼貌;囚为“礼貌原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人们在交际中喜欢用模糊限制语来间接表达会话意图,而“合作原则”不能清楚地说明这一问题。因此,需用“礼貌原则”来补救它的不足,作为对它的必要补充。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可以根据自己的各种需要和目的,有意识地使用各种模糊修辞手段来处理大量的语言信息,更灵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帮助交际者顺利达到交际目的。

共 401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从语言学,心理学和哲学的角度解释了语义模糊的概念,区别了与模糊容易混淆的概念,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提供了界定语义模糊的相对标准。行文条理,层次明晰,是一篇专业性的文字,具有借鉴意义。【编辑:夏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夏冰        2011-09-27 14:22:57
  文本体现了作者良好扎实的学识素养。问候!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