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作者:杨伯恒 秀才,1501.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355发表时间:2011-09-28 16:47:13

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领导干部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领导干部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必须用于人民、造福于人民。针对我国目前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实行适度的权力分解,增强权力之间的制衡功能,建立一种配置科学、结构合理、相互制约的权力约束机制:建立党的代表大会的常任制,健全党内监督,发挥各级党的代表大会的领导和监督作用;提升纪检监察专门监督机构的地位,实行垂直领导体制,强化其在权力监督中的权威;完善预防和治理权力蜕变和腐败的法律,制定一部全国性的、有权威的、集党纪国法于一体的权力监督法典,使权力监督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我国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主体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职责界限不清,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运行方向单一,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组织结构设计缺陷等。造成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直觉的思维模式和呈现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也有宗法一体的伦理道德和人性假设的认知误区。要想真正提高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实效,就需要理顺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运行机制,通过权力、权利、道德、法治和社会来制约权力;通过健全民主决策、完善政务公开和巡视制度,加大审计监督、建立财产申报制度等来加强制度建设;深刻认识组织结构缺陷的弊端,实行垂直领导和向下两级提名任命来变革既有的组织结构。
   社会转型期官民之间的矛盾激化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社会矛盾的根源并不是经济的飞速发展,恰是利益的分配失衡所导致的急剧的贫富分化。因此仅仅纠结于权力作恶而加强对政府的权力制衡也许还只是治标不治本的疗法。探讨执政党权力的党外监督问题,为建立完善领导干部权力监督机制、体制和制度,其中包括人大对执政党权力的监督、民主党派对执政党权力的监督和新闻舆论对执政党权力的监督,这是中国执政党权力监督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服务。
   中国共产党作为当代中国唯一合法执政党,来自党外政治力量的监督还比较薄弱,其权力监督主要来自党内。当前,在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的同时,建立健全党内和党外政治力量共同构成的执政党权力监督体系,关系到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和生死存亡,因而是当前执政党建设面临的极端迫切的战略任务。
   当前党内权力架构的弊端基础上,提出要改革目前党内权力架构和配置,使党内权力专门监督领导体制具有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同时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关键是要制定党内权力标准和规范,以便为党内权力运行和监督提供可操作性的制度依据。中国执政党权力监督恰恰存在党外监督不足和缺失的问题,而能否搞好非竞争性政党体制下的执政党权力监督,关键要看执政党的主观态度和实际行动。只有这样才可以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真正提高对执政党权力监督的有效性。
   以党治国、一党专政窒息了监督权利的发展空间。因此“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制度,党的改革是中共为发展党内民主所作的一项制度创新。提高全体党员民主意识的基础上,以民主选举制度安排为核心,通过制衡机制的建立,把党内权力配置为决策、执行、监督三个层次,遵循权力制衡的原理,把它作为改革与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取向,理顺党内权力授受关系,并建立相应的组织架构,健全制度运行的保障机制,赋予中国共产党党以更大的生命力。
   当前,我们党和国家正处于并且还将长期处于腐败高发易发期,党和国家政权时刻面临着严峻的权力考验,权力腐败现象严重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侵蚀着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威胁着社会的长治久安。
   我国无论在立法还是司法实践上都处于滞后状态。在立法上,没有从整体、系统的角度进行权力分配。对权力进行制衡是现代法治国目标实现的必经步骤,而对权力进行合理分配则是权力制衡的基础性前提,在权力制衡上,则需要建立起事前制衡、事后制衡的完整的程序制衡方式。在权力对权力的制衡方面。首先,在事前制衡上,两大法系对于强制处分权的法律控制也已经基本上达成一致,都采取了法定原则与司法令状原则相结合的方法。其次,在事后制衡上,两大法系也普遍确立了以程序性制裁为主,以司法救济式制衡为辅的事后制衡体系。
   在权力实质上,必须认识到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各级领导干部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坚决破除“官本位”思想,使权力真正体现人民的意志和愿望。在权力责任上,必须保证权力与责任的统一,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意克服庸俗的权力观念。在权力价值上,必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我们权力的价值取向,时时处处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牢记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
   笔者认为法治国家是权力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人民是国家的统治阶级,政治权力包括人民的权力、代表人民利益的共产党的权力、成为人民实现利益工具的国家的权力,分别简称人民权力、共产党权力和国家权力。国家权力又可以分为中央权力和地方权力。所以,政治权力关系包括人民权力、共产党权力、国家权力以及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之间的关系。
   一:人民权力与国家权力关系。
   1、人民权力通过人民权利、共产党权力支配和制约国家权力。首先,人民通过选举权创制国家、授予国家行使国家权力的权利,通过监督权监督国家行使国家权力。
   2、人民通过共产党权力支配和制约国家权力,使国家权力按照人民的政治代表共产党的意愿行使。
   3、国家权力通过支配人民行使权利、支配共产党行使权力,对人民权力起反作用。国家制定人民行使权利、共产党行使权力的法律法规,并监督人民群众和共产党执行。
   二:人民权力与共产党权力的关系。
   1、共产党权力通过支配人民权利、支配国家权力而支配人民权力。首先,共产党依靠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形成的吸引力支配人民行使权利,使其在国家的选举和重大事项的表决中投票支持共产党的提名提案。
   2、共产党权力通过执政权支配国家权力,而后通过国家权力支配人民。
   3、人民权力通过人民权利、国家权力支配和监督共产党权力。首先,人民利用选举权和监督权等权利通过否决共产党的提名提案,制约共产党权力。
   4、人民利用国家权力制定有关共产党权力运行的法律,监督共产党权力的行使。
   三:共产党权力与国家权力的关系。
   1、共产党权力通过支配人民权利而支配国家权力。共产党权力通过吸引力支配人民,使人民按照共产党的意志行使权利,从而支配国家权力。
   2、国家权力通过制定法律、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制约共产党权力。国家权力是人民权力的法律表现形式,对包括共产党在内的一切社会主体具有效力,共产党领导人民创制国家、制定法律,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接受国家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四: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关系。
   1、中央合理向地方分权,中央权力制约和监督地方权力。在全国权力统一于中央权力机关的前提下,中央权力机关将管理地方事务的地方权力授予地方人民,再由地方人民授予地方权力机关行使。中央权力机关监督、制约地方人民和地方权力机关行使地方权力。
   2、地方在中央授权范围内行使地方权力,不受中央随意干预。地方人民和地方权力机关的权力一经中央授予和法律确定,不受中央的随意干预和更改。
   权力运行和权力制衡结构的变迁是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的,权力制衡结构发展、变化也有其自身规律。如果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国家,其权力内部结构失去合理分工、配置和制衡,就很难科学运用权力自身规律和权力最佳资源的配置力量推动社会进步,反而会导致社会发展失序、失衡和腐败。权力监督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
   权力制约和监督是人类政治生活的永恒主题,当前,我们党和国家正处于并且还将长期处于腐败高发易发期,党和国家政权时刻面临着严峻的权力考验,权力腐败现象严重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侵蚀着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威胁着社会的长治久安。当代中国权力制衡结构存在的缺位现象是导致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政治不稳定、权力腐败、分配不公、市场秩序失衡的主要原因之一。
   权力失去制约和监督会导致蜕变和腐败。权力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其基本特征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换。权力腐败极具腐蚀性和危害性,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权力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领导干部权力监督是指监督的主体依照一定规则和程序,对领导者行使权力进行监察、约束、督促和控制,防止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现象的行为。权力监督的目的是矫正权力运行的偏差,保证权力在法定的程序和职权范围内行使。
   笔者认为,监督权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是防止权力滥用和官僚主义的重要武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势在必行。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缺乏对监督权力的监督,也将导致腐败,并会带来阻碍反腐倡廉进程、损害党和政府形象、进而消弱人民群众对党的事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信心、破坏影响执政根基的严重危害。监督权力之所以容易异化并导致腐败,根本原因在于制裁结果的不平衡性、监督体制不完善以及监督权力的寻租收益远远超乎普通的寻租行为。而要加强对监督权力的监督,当从加强监督权力法治化、设立对监督权实施监督的专门机构、创新对监督权实施监督的有效机制、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等几个方面做起。其途径和办法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权力制约机制。适度分解权力,构建合理的权力结构,使权力之间形成一种分立、制约、平衡关系。实行以权力制约权力、以市场规范制约权力、以法律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的架构,防止权力异化。
   二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权力监督体系。加强共产党内部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政协及民主党派监督、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等,形成多元化的监督系统。建立预防和惩处并举的权力监督体制和机制,重点是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规范行政权力,严格依法行政,从经济源头治理腐败,铲除权力腐败的土壤和条件。同时,根据权力运行的规律和特点,加强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用制度规范权力的运行。
   三是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加强权力资源配置的监督。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坚持人民公认的原则,落实人民对选人用人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建立领导干部的选拔、考察、考核、交流、辞职、惩处机制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使人民的权力始终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德才兼备的领导者手中。
   四是坚持以德律权与依法治权的统一,通过道德的自律和法律的他律,推进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保障领导干部自觉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在法律责任追究机制上,要建立司法审查制度,强化司法追究机制。
   五是党政体制的民主化改革与规范市场经济、建立系统的权力监督机制、科学界定政府的职能、改革工资和人事制度使从政行为制度化以及创造司法相对独立。
   六是在权力道德上,必须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勤政为民,扎实工作,清正廉洁,严于律己,心胸宽广,容人容事。在权力制衡上,必须懂得人民权力应当受到人民的监督,广集民智以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不断扩大党员和群众对千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确保各级干部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发展民主法治是改革解决问题的惟一出路。形成合理的权力制衡框架结构,必须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体制,理顺党政关系,完善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落实司法独立的制度。难点是推进党内民主,改进党与人大的关系。突破点应在个别省、市、县建立改革试验区。改革后建立的权力制衡框架结构,就是在发挥中国共产党政党制度优越性的前提下,合理构建执政党的权力、全国人大和政协的权力、政府的权力和两院的权力关系,在理顺党政权力关系后,实行人大常委会立法权、政府行政权和两院司法权的科学分配置、合理分工、权力制衡的权力框架结构,实行中央和地方的合理分权的权力分工关系。实行国家、社会、市场相互分立和制约的关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部分明确指出:“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权力监督和权力的制约要相互匹配;中央与地方分权要适度;监督权力主体必须要有独立性和权威性;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制度要靠法律作保障;对监督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不可或缺。民主制度建立是监督权利的重要保障,而监督权利的实现又是民主制度的重要一环。监督权利因民主而生,民主离不开监督权利的行使。监督权利的发展史是一部民主政治史的缩影。只有将监督权利作为人民固有的当家作主的权利对待,还监督权利本来面目,监督权利才能成其为权利,最终为人民所享有。

共 519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心系国计民生,深得党的机制、政权要领,并有着一套完善我国基本政治、实现真正民主的思路和方法,对如何协调权力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有着独到的见解,客观理性,罗列详细、周全,言辞真切,值得关注、参考。【编辑:冰煌雪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1-09-28 21:09:49
  文本见解独到,道出了大多数百姓的心声,值得借鉴。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2 楼        文友:男人山        2011-10-01 06:31:00
  真诚的朋友,是人生路上的知音,是心灵的共鸣。人生就像是一次浪漫的旅游,每一站都会和不同的人擦肩,有的渐行渐远、有的从此结缘,我珍惜每一个有“缘”人!很欣赏你的文笔!希望您能在百忙中光顾《江南文苑》http://www.jnwy.net/并注册投稿,期待您在这儿留下人生路途上一片幸福的笑声!谢谢您的参与!
3 楼        文友:木子生火        2011-10-15 19:17:08
  表达好细腻的散文啊。欢迎杨伯恒向江山视角文艺社团投稿。http://www.vsread.com/assnview.php?asID=90木子生火在此问候杨伯恒了。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乘胜前进!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