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苑趣话

精品 文苑趣话 ——1造化为师2探头圈外


作者: 白丁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43发表时间:2008-12-15 10:44:47

1造化为师
  
   宋代的苏东坡,是名扬中外的大诗人。有一次,他进京谒见当朝丞相王安石。这王安石也是一位有名的诗人。恰巧当时王安石有别的事物缠身,不能马上会见苏东坡,门官就把苏东坡请到书房稍候。
   等了一会儿,苏东坡有点不耐烦了,信手翻翻桌上的书稿,见一张稿笺上写着一首未完成的诗,道是:“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一读之后不仅大笑起来:原来菊花十分耐寒,总是枯死在枝头也不落地,哪儿会有黄色的花瓣铺满大地,呈现一片金色的事呢?想到这儿,苏东坡忍不住拿起笔就在王安石的原稿后面续了两句诗:“秋花不似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题罢,也不再等丞相接见,扔下笔就回去了。
   一会儿,王安石到书房来,见诗已被改过了,知道是苏东坡所为。为了戒一戒苏的持才狂傲,王决定要给他一点实际教训。于是,就报请皇帝批准,将苏东坡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东坡接到调令,满心委屈,也不知道什么原因,稀里糊涂就被降了好几级,但又不敢公开反对,只好勉强赴任,终日闷闷不乐,只是游山逛景,借酒浇愁。
   光阴似箭,不觉又是一年。后花园菊花怒放,苏东坡决定第二日请朋友赏菊赋诗。这夜里刮起了西北风,第二天早上他到后花园一看,竟铺上厚厚的一地“黄金”,不觉大惊失色,原来天下有的菊花品种也要罗瓣的!这才猛然醒悟到王安石把他贬官黄州的原因,急忙写了深刻的检查,向丞相请罪。
   一代文豪如苏东坡者,竟也会因不熟悉生活而载跟斗,受惩罚!那么,王安石是否就一定高明呢?也不是,他也有犯错误,闹笑话的时候。
   有一次,一个南方诗人,带着诗稿去见王安石。王读了以后觉得很好,但其中有两句:“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心。”王安石大不以为然:“明月”怎么会叫呢?难道月亮活起来了?黄狗卧在花心里,这花得有多大呀?于是就提笔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自己觉得改得很好。
   不料那位南方诗人不服,对他说:“这儿的‘明月’并非是天上的月亮,而是南方的一种鸟儿,鸣声非常优美动听;‘黄犬’也不是指黄狗,而是一种昆虫,喜闻花香,常飞舞于花间草丛中。”任凭你再高明的作家,只要不了解生活,也会碰得头破血流。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中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中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桃树不根深叶茂,不会有花蕾怒放;竹林缺修竹长鞭,不会有笋尖破土;岩下无充沛水源,不会有水珠喷射。
   世界名著《死魂灵》的作者,苏俄大作家果戈里的桌子抽屉里,有一本四百九十页的大型笔记本,是专门从家乡涅仁带到彼得堡的,封面上亲笔题辞:“万宝全书或日用百科全书编者:果戈里一八二六年".里边记的,有名家的思想,有史地知识,有自己的随感,但绝大部分是关于俄罗斯人及乌克兰民族的生活记录,如传说、风俗、俗语、谚语和民谣等等。
   清代诗、书、画三绝的著名文人郑板桥为了画好竹子,特地饶着住宅种了许多竹,并且一有空就跑到竹林去观察,晚上还躺在竹林睡觉。
   近代大画家徐悲鸿以画马驰名于世,他曾对马用过长时间的功,速写稿不下千幅,详审其动态及神情,又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之骨架和肌肉组织。“天地大舞台,舞台小天地。”,常在旧戏台柱上出现的这幅对联,道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真理。我们的古代文艺家十分重视文艺源于生活,努力提倡作家向社会学习,向大自然学习,并将其总结成一句简明扼要的话:“造化为师”。
   假如你是一个认真负责的文艺家,那么,对于自己不熟悉的东西,你就不要轻易动笔去写。一次,老舍先生出了一个题目,叫《芭蕉叶卷抱秋花》,请齐白石作画。当时齐白石年事已高,记不得蕉叶新拔时,是向左还是向右卷着了,而北京有没有多少芭蕉可供参观。于是,老人家含着笑说:“只好不要卷叶了,不能随便画呀!”这个小故事令人深思,白石老人对创作的严肃态度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2探头圈外
  
   相传在五代时期,某地乡村中,出了一个很有名气的道士,名叫厉归真,是自学成才的美术家。最擅长于画牛,能把牛的各种神情动态,描绘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远近求他作画的人,多得挤成疙瘩。
   一天,来了位老汉求画。他不要画牛,却要求厉归真给画一幅老虎,想挂在新房子的正墙上,壮壮威风,求个吉利。
   厉归真觉得有点为难,因为他最拿手的是画牛,画虎却没有把握,既然老人家开了口,自己又是窗户眼里吹喇叭——鸣(名)声在外,不画就显得不带劲儿了。可是,他驻地附近,只有成群的牛羊,并无老虎可看。一千五百年前的中国,也没有办个动物园让他参观;皇帝的御花园里倒是有老虎、大象之类的珍贵禽兽,但又不许平常老百姓进去看。万般无赖,他就找一些老虎的画片看,凑凑合合画成一幅,自己觉得比画牛费神多了。
   当这幅画交到那老汉手上时,老人家竟迟迟不愿意接。旁边的观众窃窃私语,这个说:“是只死老虎!”那个说:“看来看去还是像条牛!”
   这件事对厉归真的刺激太大了。他是个有志气的人,决心要画好老虎。于是带上干粮和画具,深入丛山峻岭之中,在大树上搭个棚子住了下来。单等黄昏时老虎出没之际,暗暗观察虎在坐、卧、跑、跳、捕捉小动物和发怒时的种种神态。深山密林之中,巨树怪石,毒蛇猛兽,风吼雷鸣,虎啸狼嚎,他都不在意,只是全神贯注地观察,画下了许多素描。经过这一段锻炼,打下了画虎的基础。
   返家后,特买一张完整的虎皮,披在自己身上,学着老虎的跳、卧、跑等动作,细心揣摩其神情动态。直至对老虎对老虎完全了解,才一挥而就,画出了威武雄壮的“活老虎”。他把老虎给那老汉送去,老汉很高兴地接受了,并赞叹不止!从此,厉归真不但善画牛,又善画虎了。技艺大进,名声更响。
   这个故事发人深省,告诉我们:文艺创作必须以生活为源泉,作家应该去写自己熟悉的东西,才能取得成功;如果勉强去表现自己所不熟悉的东西,那就难免出丑。厉归真生长在乡村,出家当道士后仍然在乡村。几十年,朝朝夕夕,都与牛为邻,十分熟悉牛的形态体态、性格脾气、神情动作,所以,画起牛来得心应手,甚至于画虎时也带出了牛气;但画虎就不怎么样了,因为他对老虎不熟悉。
   故事启示我们:对于不熟悉的生活内容,可以通过主观的艰苦努力,去了解它,熟悉它,使矛盾得以转化,获得充分的自由。厉归真不是十分不了解老虎吗?他没有气馁,采取了大胆的行动,深入到老虎生活的第一线去体验一番,终于变变熟悉为熟悉,画出了栩栩如生的“活老虎”。
   故事还告诉我们:当你不满足已熟悉的生活圈子,探头到不熟悉的生活领域,开拓了新的视野,并获得成功之后,你的本事就增大了,相应的创作水平也就提高了。厉归真不是通过进山观察老虎生活的锻炼,扩大了他所熟悉的生活领域,由只能画牛的单一画家,变成了既能画牛又能画虎的全才了吗?
   本世纪的三十年代,鲁迅先生就曾明确指出:“现在能写什么,就写什么,不必趋时,自然更不必硬造一个突变式的革命英雄,自称’革命文学‘;但也不可苛安于这一点,没有改革,以致沉默了自己——也就是消灭了对于时代的助力和贡献。”
   “能写什么,就写什么”,是提倡写作家所熟悉的生活,“不必趋时”,去“硬造”“革命英雄”;但是,又“不可苛安于这一点”,以熟悉的生活为满足,不去巩固已经熟悉的,认识未被熟悉的,开拓新的生活领域,以致没有改革、发展,“沉默了自己”。

共 306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两个故事都颇有哲理,生活的事理与超越的灵性交合,也就有了故事外的故事了。【编辑:邬海波】【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邬海波        2008-12-15 10:46:20
  “能写什么,就写什么”,是提倡写作家所熟悉的生活,“不必趋时”,去“硬造”“革命英雄”;但是,又“不可苛安于这一点”,以熟悉的生活为满足,不去巩固已经熟悉的,认识未被熟悉的,开拓新的生活领域,以致没有改革、发展,“沉默了自己”。
   精辟。
以真情打动读者,用灵魂感知世界。
2 楼        文友:东方鹰        2008-12-15 11:04:19
  这两个故事都颇有哲理,生活的事理与超越的灵性交合,也就有了故事外的故事了。【编辑:邬海波】东方谢谢编辑点评。
让心灵亲近文学,以文学清净心灵。追求“淡雅”,醉心美丽的文字。
3 楼        文友:东方鹰        2008-12-15 21:56:20
  “能写什么,就写什么”,是提倡写作家所熟悉的生活,“不必趋时”,去“硬造”“革命英雄”;但是,又“不可苛安于这一点”,以熟悉的生活为满足,不去巩固已经熟悉的,认识未被熟悉的,开拓新的生活领域,以致没有改革、发展,“沉默了自己”。
让心灵亲近文学,以文学清净心灵。追求“淡雅”,醉心美丽的文字。
4 楼        文友:田缰喇        2015-09-12 19:13:57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