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学书三思

编辑推荐 学书三思


作者:叶超英 秀才,2485.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84发表时间:2011-09-30 23:30:39
摘要: 学书亦然。尤其是行、草的学习临摹更是如此。此中的“意”既是“笔意”“笔势”“气韵”等,又是“意在笔先”之“意”,是“胸中之竹”。临摹行草,在“形”上无法达到完全的“形似”,只能大部分达到“神似”。由此可知,学习和临摹行草,最重要的是悟其“意”以达到“师其意”的目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句有名的哲语说明了事物的差异性和变化性。即使“一娘生九子”也“十人十个样”,同卵双胞胎都有不同之处。临帖时要想把字临得与原帖上的字一样是完全不可能的。临帖是一种继承,继承中必须有发展,这个发展就是创新。完全一样就扼杀了创新。临帖只能做到大致相似或最大程度地相似。

儿子报名参加一个书法培训班,为监督他学习,自己也拾起了丢掉多年的毛笔。没成想,这一练还上了瘾,甚觉书法学习是一件怡情养性、锻炼身体、有益身心的大好事。临摹中颇有所感,兹录于下。
   一、不拘成法
   韩愈曾提出读书写作“师意不师辞”的说法,意思是读书写作不必太拘泥于原文原作的词语、修辞等形式上的东西,重要的是掌握其意旨。
   学书亦然。尤其是行、草的学习临摹更是如此。此中的“意”既是“笔意”“笔势”“气韵”等,又是“意在笔先”之“意”,是“胸中之竹”。临摹行草,在“形”上无法达到完全的“形似”,只能大部分达到“神似”。由此可知,学习和临摹行草,最重要的是悟其“意”以达到“师其意”的目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句有名的哲语说明了事物的差异性和变化性。即使“一娘生九子”也“十人十个样”,同卵双胞胎都有不同之处。临帖时要想把字临得与原帖上的字一样是完全不可能的。临帖是一种继承,继承中必须有发展,这个发展就是创新。完全一样就扼杀了创新。临帖只能做到大致相似或最大程度地相似。
   当临帖中碰到某些字怎么写也无法与原帖相似,甚至有很大距离时,不妨换一种思路:名家名帖中也不一定个个字都写得那么好,那么不可移易。何必一定要相似呢?用其他帖上的字代替难道不可以?看到那些不顺眼、不喜欢的字,不妨毫不犹豫地“毙之”,或以他帖之字代之,或干脆创造新的形象,怎么好看就怎么写。创意一多,久之则可自成一家。
   二、意在笔先
   初次临帖者,最容易看一笔写一笔。此法作为启蒙之时的临法未尝不可。当熟悉了字帖之后,再看一笔写一笔,则易陷入高耗低效的误区,很难有进步。何也?没有做到“意在笔先”。也就是说,看一笔写一笔临出来的字是局部零件的拼凑,仅是单个笔画之美的堆叠,笔画之间是割裂的,把一个字的整体风味和气韵肢解了。没有整体的计划和安排,就难以做到一个字之内笔画的全盘布局和彼此呼应。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意在笔先”:先看帖中整个字是怎么写的,其精彩之笔或点睛之笔是什么;帖中字与自己脑中笔法的区别是什么,力争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整体印象,亦即“读帖”。然后,下笔之前要思忖如何将脑中之字变为手中之字,此之谓“背帖”。字写出来之后,再与帖中字比较,找出差距并记住差距,以备下次书写时改正,此为“校帖”。
   如此经常地“以意为帅”“意在笔先”临写,反复地“读”“背”“校”,自然能不断进步。
   三、日练一字
   书法学习中有“日练一字”的说法。意思是一天集中某一个时间,重点练某一个字,把这一个字在法帖中的写法彻底掌握,直达到自己满意为止。这就是集中练。这种集中练应为书法练习中的重中之重。
   其实细细思之,一天掌握一个字都是有难度的。不然的话,一年掌握365个字,两三年就可完全掌握一本法帖的写法了。而事实上,某种法帖需要一辈子的练习和浸淫。有的耗费毕生精力都未必能达到理想的境界。足见一天练一个字都不容易。
   “一日一字”的集中练于学书者而言,最大的弊病还在于有难以克服的枯燥乏味之感。单调,重复,往往会心生厌烦,失去练习的乐趣。这时,可以考虑练练其他字,权当休息,消除专练某一个字的“审美疲劳”。这就必须要用“集中练”和“分散练”相结合的方法。
   (2011、9、18)

共 13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十分有益的三思。作者说的是书法感悟体会,我倒觉得不妨放宽一些思路,读者自觉琢磨其中适合自己的东西。欣赏推荐阅读。【编辑:夏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夏冰        2011-09-30 23:33:14
  这三点体会,恰切,明晰,用心读来,收获颇丰。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