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少年的盛宴

精品 少年的盛宴


作者:谭水寒 童生,600.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38发表时间:2011-10-03 22:09:19
摘要:少年时…

父亲自金华归,尚未落座安稳,便急急从挎包里取出一本书,兴奋地说:“龙,我买了本好书,《古今书法真迹大全》。”一闻这话,心底便“切”了一声:十六开的纸有古今书法真迹?不扫父亲的兴:“最后一位是谁?”“曾国藩。”父亲摸挲着崭新的书面回答。我心里更淡然:“不就是那个湘军头儿,踩着太平天国义士的头颅才登堂入室。”父亲有些不高兴,说曾国藩的家书不错;那书法也能与沈尹默,谭廷铠一拚,各有章法。显然这次谈话不和谐,父亲便托词到小叔那里回月子礼。望着父亲下楼的背影,有些莫名的伤感,竟想起少年时家中的那场盛宴。
   上初中时开始寄校,逢礼拜五才回家一次。那回刚走到桥边,便望见母亲和阿姐在河头忙得不亦乐乎,河滩上摆着各种菜蔬和鸡鸭鱼肉。尽管周五是家中菜肴丰盛的日子,却也不曾如此奢侈。和母亲打个招呼遂过了木桥。
   门庭前已坐着许多人。二丈多高的芭蕉遮住落日的余晖,投下大片的繁阴,晒场扫得干净且早泼了数桶井水。晚风轻拂着倒显得十分清凉。
   父亲唤住我一一介绍,年长较瘦者唤张伯;高大体胖者唤程伯;尚有一位大腿上架着二胡者唤陈伯。其余的一是南洋先生;一是小谭老师,一是海子的父亲大堂爷。我一一鞠了躬,便跑进家中,洗过手脸,开始做作业。却不能静心,窃听他们的对话,时时朗笑声起,必是愉悦的谈话。相关的话题多已忘却,唯“王献之练书法”事倒记忆犹新:王献之练字时,他父亲往往会自他身后捉住笔尾突然一提,那王献之沾了一手墨不说,还遭他父亲教训。渐而渐好,常取字与其父比,颇自诩。一次,其母唤他,一字唯剩一点未书,乃去。其父恰入室中,辄将那一点点去。须臾,其邀着母亲来欣赏他的字,母亲观望一番道:“吾儿大有长进,唯此一点得父神传。”献之望之大愧,自此再不骄傲。那时听着,仿佛就是影射我一般,心中忐忑。
   酒桌摆在晒场,却巧余一空位。张伯便唤我坐。父亲使眼,我自不敢。张伯说:“向来后生可畏,前途不可限量,况尔将来还是门户的顶梁柱哩。”父亲要我坐在末位,张伯却拉我坐于其旁,我惶恐的坐下,十分拘谨。姐侍酒,临我时,程伯说:“今日一聚,小友不可不饮。”我大惊,直望着父亲。程伯笑着说:“莫怕,你以茶代酒既可。”我大喜,姐为我斟一小杯茶。因父是东道主,张伯先敬,另几位也先后敬酒,长幼有序,不分贵贱。那满满一桌菜馔,吃罢也没投几箸,而我似乎却被什么灌饱了。
   吃毕晚饭,大家要张程二伯献艺。父亲说三位旅途劳顿,今日暂息,明天挥墨。却教小谭老师露一手。小谭老师并不客气,便进了堂里,笔墨纸砚早侍候,拿起笔来作画,一开笔,张伯的脸就变了,大家耐着性子等他画完一幅山水画。小谭老师请赐教。张伯道:“兄台,不客气说,此画尚未入道,若猜得没错,兄台或摹习于《介子园画谱》不到两年。”小谭老师吃惊:“以前学过,后校务繁忙,再不曾习,惭愧。”便退到一边,额出汗来。父亲又请大堂爷献字,大堂爷抵挡不过去,说声献丑,走到桌前,见他脚微微动了动,深吸一口丹田气,提笔疾书,须臾一幅对联既就。张程二伯倾身细观,鼓掌道:“好字,好字!”程伯又道:“望先生字颇有章法,自颜体里出来,雍容华贵,至少有七、八年的道行。”大堂伯一味说献丑献丑。父亲说大堂爷当年可是要准备考举人的,因世道大变,满肚子八股作废,唯那字尚可以被求去作春联。南洋先生未等父亲请,遂自袋掏出张纸来,展开献艺,书的是刘禹锡的“陋室铭”。程伯展在桌前观瞻少时,道:“兄台此幅字可谓勤习良久,师近柳公权,疏落有致,且具险锋。只是兄台近有不适。”南洋先生说:“近抱胃痛病。”众皆惊,我更是张大了嘴巴瞠呆了眼:看字还能看出病来。父亲愿闻其详。程伯说:“前二十余字,尽心竭力,后字虚脱近敷衍,先生不是抱恙而书以为应付,断不会献此作。”南洋先生于是说了父亲登访的事,以字会友,不得不来。最后程伯说:“败笔就是败笔,且不要纠正涂改,越改越败。”大家均认至理。此时陈伯道:“切磋毕,且听我拉一回二胡曲。”
   大家遂纷纷坐于晒场芭蕉下。此时正是将近中秋时,月光如水,村庄的轮廓清晰可辨;母亲早烧起辣草堆,乳白的浓烟翻涌三丈余高,渐渐散开。蚊虫之类逃之夭夭。我躺在竹床上,仰望天汉,耳际响起忧伤的二胡声,便慢慢睡去。长大后,才知道那拉的二胡曲是阿炳的“二泉映月”。
   次日清早,已有许多人携着宣纸到我家来,门庭若市。且互说着宣纸贵不好买,倒让我想起洛阳纸贵的典故。
   张伯年高,只应承为我画一幅画,余者拒绝,便专在厢房里动笔。而程伯先为我家书了两幅大中堂兼对联。那二字为“龙”为“虎”,俱一米高大,且一笔而下且反手而书,至今仍挂在老家堂屋间,增添了不少书香古气。又为我书“艺海”二字,款“某某俊才”,下款程伯的大号及印钤。我有一回考砸了,望着“俊才”二字生气,便将“俊”字铰掉置于抽屉,后来也不知丢哪儿了,至今没有人能填上那个字。当时程伯豪兴贯云,淋漓而书,须臾一幅,不吝墨宝。近二小时面不红,不喘。因墨迹未干,众人均将字幅置于晒场晾干,直过了河,晒到了路。满堂里挤着村中求字人,父亲挥汗如雨地维持秩序。终于程伯累坏了,歇了笔,尚有未求得字者,咬回牙,又书了几幅,已不能挥毫舞墨,便向大家鞠躬作揖连说抱歉。父亲无奈地驱散了求字者。
   张伯为我画的是一幅《八哥图》,惟妙惟肖,似与人语。二位伯伯休息个把小时,与父亲辞别,父亲挽留不住送至三叉路口,我也跟送着,望着他们,一把二胡,三条人影,绝尘而去。

共 21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对少年时代一场文化盛宴的回忆,读来叫人顿生身临其境之感。文本呈现一种十分高远的境界。文笔练达圆熟,意趣皆然,在氤氲的文化氛围中,让人深深获益。【编辑:梅暗香 夏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梅暗香        2011-10-03 22:16:26
  如此盛宴,一生受益。:)
爱哭爱笑,爱静爱闹。
回复1 楼        文友:谭水寒        2011-10-04 09:39:02
  谢暗香编辑留评,献茶。
2 楼        文友:夏冰        2011-11-24 22:06:59
  文笔练达,叙述流畅,境界高远,让人获益。书家文人之间的相交相惜令人无限欣慰。“我”置身其中,耳濡目染,说是人生的盛宴,一点也不夸张。读至倒数第二段程伯豪兴贯云、淋漓而书的场面,不禁想起《棋王》中棋呆子一人大战九人的情形,那种氛围,令人遐想,叹赏。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回复2 楼        文友:谭水寒        2011-12-03 13:20:30
  谢夏编精彩点评。遥握问候。
3 楼        文友:司药        2011-11-30 00:12:40
  好一场文化盛宴,对少年的影响延及一生。所谓潜移默化,家有儒雅父亲,儿子当然也承袭其文化之脉。传神的描述,把一群喜好书画的文化人刻画得生动而现场。但药个人感觉,夹着“古韵”的“半白话”,影响了阅读的流畅。再,如果结尾段能与首段长大后的“我”呼应些内容,整篇文字会显得更为完整。现在这样结尾,感觉有些突兀。
   好文好意境,药拜读学习。个人之见的不妥之处,还请作者见谅。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回复3 楼        文友:谭水寒        2011-12-03 13:22:07
  司兄说得不错,十分赞同。遥握问好。
4 楼        文友:晋忻李        2011-11-30 16:14:57
  平实朴素,不事雕琢,颇有文化底蕴的作品。品读欣赏啦。
晋忻李
回复4 楼        文友:谭水寒        2011-12-03 13:24:47
  谢晋兄精评。遥握问候。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