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年?花木早』契合与冲突(杂文)

编辑推荐 『流年?花木早』契合与冲突(杂文)


作者:花木 秀才,2078.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204发表时间:2011-10-10 13:27:05

人的思绪有些外化为语言行动,有些内化为幻觉梦境。作为文学艺术,对两者表现都须精选凝炼。言行重在必然、偶然之间的契合:必然由人物个性所决定,偶然以事物意外而促成,当个性在意外中充分显示时便达到了契合,契合能使言行表现本质特征。幻梦重在客观、主观之间的冲突:客观指现实的困难,主观指内心的渴求,当这一对矛盾激化时便产生了冲突,冲突能使幻梦揭示潜在意识。
   《红楼梦》第八回“宝、黛、钗共饮”时有段出色的描绘:当宝钗说了一番劝戒宝玉喝冷酒的话之后,这时,黛玉磕着瓜子儿,只管抿着嘴笑。可巧黛玉的丫环雪雁走来给黛玉送小手炉儿,黛玉含笑向她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她费心——哪里就冷死我了呢?”雪雁道:“紫娟姐姐怕姑娘冷,叫我送来的。”黛玉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了你倒听她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边风;怎么她说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
   这段对话之所以出色,就在于必然和偶然的契合。必然,是黛玉对爱情的专注和观察事物的精细及舌锋的敏锐;偶然,是宝钗劝戒宝玉喝冷酒和雪雁为黛玉送来手炉儿。开始,“黛玉磕着瓜子儿,只管抿着嘴笑”,如果说这动作已露出端倪但还不算很精彩,这是因为偶然的“巧”度还不够高。接下来就真够巧的了,作者不是写道“可巧黛玉的丫环雪雁走来给黛玉送小手炉儿”吗?也正由于这一意外,黛玉那几句含沙射影旁敲侧击的话才有机会说出来,她心多口巧的个性与劝酒送炉的意外达到了契合。对比之下,宝钗的劝说之辞就相形见绌了,因为宝钗的必然未能巧遇与之相契合的偶然。反之,假若宝钗的个性与意外契合了,她的言行会同样出彩,表现本质特征。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描写了“宝钗谈金钏之死”的对话,王夫人问宝钗“你可知道一件奇事》……金钏儿忽然投井死了!”宝钗听说,答道:“怎么好好儿的投井?这也奇了!”王夫人道:“原是前日她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她两下子,撵了下去。我只说气她几天,还叫她上来,谁知她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宝钗笑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是这么想;据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她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玩,失了脚掉下去的。她在上头拘束久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玩玩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可惜。”王夫人点头叹道:“虽然如此,到底我心里不安!”宝钗笑道:“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了。”
   王夫人虽多少有点内疚,但更多的是想减轻心灵的负荷;宝钗对丫环有无怜悯姑且不论,她对王夫人的阿谀逢迎讨好卖乖则是再明显不过了。这段话在表现宝钗的本质特征上可谓入木三分,是个性必然与情况偶然契合的又一例证。
   如前所述,当个性在意外中充分显示时便达到了契合。意外属偶然,偶然不仅是必然的一种形式,而且是特殊的——尤其对文学而言——极富表现力的形式。必然在通常情况下固然也能表现人或事物的特征,但其效力远比在偶然中微弱。在通常情况下,比如黛玉和宝钗,她们与周围的人物关系都必然呈现某些个性色彩,然而只有在特殊——也就是偶然情况下,其本质特征才能显现得非比寻常之强烈和鲜活。也只有达到了这种效果我们才称其为契合。
   忽视了必然、偶然之间的契合,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的言行便无意义或无深意。我们不能苛求所有言行都表现本质特征,这在实际上也不可能。但可以要求表现本质特征的言行占较大比重,而将那些有它无益无它无害的套话和过场删除。
   再看《红楼梦》第八十二回“病潇湘痴魂惊恶梦”,则是描写幻梦的典型篇章。这个梦相当长,说的是黛玉梦见南京有人来接她回去,要把她许给继母的什么亲戚续弦,凤姐、刑夫人、王夫人和宝钗都来送行。黛玉死活不依,跪求贾母,而贾母却无动于衷。把整个梦境录于此难免累赘,实际上也无必要,为了理解幻梦的实质和描写的重点,这里只录最后一节就足够了。
   黛玉恍惚又象果真许过宝玉的,心内忽又转悲作喜,问宝玉道:“我是死活打定主意的了,你到底叫我去不去?”宝玉道:“我说叫你住下。你不信我的话,你就瞧瞧我的心!”说着,就拿着一把小刀子往胸口上一划,只见鲜血直流。黛玉吓得魂飞魄散,忙用手握住宝玉的心窝,哭道:“你怎么做出这个事来?你先来杀了我吧!”宝玉道:“不怕,我拿我的心给你瞧。”还把手在划开的地方乱抓。黛玉又颤又哭,又怕人撞破,抱住宝玉痛哭。宝玉道:“不好了!我的心没有了,活不得了!”说着,眼睛往上一翻,“咕咚”就倒了。
   不难看出:幻梦描写了人物内心渴求与忧虑、希望与绝望的冲突,也就揭示了人物的潜在意识。一个人无论在白昼产生的幻觉或是在夜晚坠入梦境,其缘故多半在于有所渴求而又难于求得的主、客观矛盾态势。只有揭示矛盾心理,才有助于潜在意识的挖掘,使形象具有深度。而一般的动机和愿望,尤其是这种动机愿望不存在冲突之对立面时,是无须也不值得用幻梦显示的。
   综上所述,人的思绪既能以描写言行表现,又能以幻梦揭示。此外,将两者结合的情形也屡见不鲜。
   《卖火柴的小女孩》“除夕之死”便属成功的运用。安徒生是这样描写的: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也会对她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暖和暖和手吗?她抽出一根火柴。哧!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多么温暖明亮的火焰啊,简直象一支小蜡烛,她就把手笼上去。——是的,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装着铜脚铜手的大火炉面前。火炉里的火烧得亮光光的,暖烘烘的,她觉得多么舒服啊!但是——怎么回事呢?——她刚刚伸出脚去,想把脚也暖一下,火焰灭了,火炉也不见了。她只拿着一根烧过了的火柴,坐在那儿。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烧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就变得象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从那儿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碗,填满了苹果和葡萄干的烧鹅正冒着热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一直向可怜的女孩走来——这时候,火柴就灭了,面前没有别的,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不知道世界上还能有几个象安徒生这样伟大这样慈悲的童话家!这段描写之所以如此凄切动人除了作者对儿童深沉博大的爱心之外,难道不是他成功地将动作和幻觉描写并用的结果么?这儿没有任何肖像和服饰刻画,然而有谁会觉得女孩的形象模糊或肤浅呢?
   言行描写和幻梦描写都是文学艺术的主要课题和手段,其意义和功能远在肖像和服饰之上,这样说只是从人物性格着眼,并非排斥或否定肖像及服饰描写。它们在表现人物出身、教养、生活状况和展现地域特征、时代风貌和历史氛围等方面,都有不容抹杀的作用。

共 26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学区别于其它艺术种类的一个显著特征,就在于它是用语言这种材料来完成对艺术形象的创造。所以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语言把我们的一切印象、感情和思想固定下来,它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文学就是用语言来表达的造型艺术。”文学的创作实践表明,语言是作家物化审美意识的唯一材料。这篇文章论述在文学创作上如何运用语言艺术进行言行描写和幻梦描写,以达到丰满人物、表达思想、丰富情节、增加作品生命力等效果。文章一开篇就点明了主旨,随后引用《红楼梦》及《卖火柴的女孩》等名家名作,论证“言行重在必然、偶然之间的契合及幻梦重在客观、主观之间的冲突”的观点,显得论据充分,说服力强。富有专业理论的文字,有助于提高读者的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及创作能力,别具意义。推荐欣赏!【编辑:喜有此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喜有此李        2011-10-10 13:31:40
  下行花木老师的创作,受益匪浅!
回复1 楼        文友:喜有此李        2011-10-10 13:32:45
  是谢谢,不是下行,致歉!
2 楼        文友:喜有此李        2011-10-10 13:34:16
  花木老师的作品总是很有专业的高度,令人敬佩!
3 楼        文友:喜有此李        2011-10-10 13:35:49
  本文足见花木老师的学识,佩服!学习!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