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闲品三国之:从曹操焚书学恕道

编辑推荐 闲品三国之:从曹操焚书学恕道


作者:残剑 秀才,1589.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27发表时间:2011-10-13 19:28:06

毫无疑问,在《三国演义》里面,曹操给人的印象很残暴,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让人记忆深刻,犹似蒋介石的“宁可错杀一千,决不放走一个”。这似乎与儒家的“恕道”格格不入。然而,曹操官渡破袁绍一节里,大获全胜之后“焚书”一节所体现的恕道却让人深思。
   且看第三十回《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有这么一段:“操获全胜,将所得金宝缎匹,给赏军士。于图书中检出书信一束,皆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左右曰:“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操曰:“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遂命尽焚之,更不再问。”连带标点符号,区区一百零个五个字,把个曹操精于权谋心机却精准的盗用恕道为己所用演绎得淋漓尽致。细细玩味,恕,亦有道。
   所谓恕道,宽仁之道也。作为一种儒家思想,其基本依据是孔子之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庸亦有语: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究其根本,这是儒家思想体系最朴素的换位思考理论体现。意在教导人们学会宽恕别人的过错,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也许对方也并没有主管犯错的动机,考量一个人或者一件事,要多从几个角度去思考分析。和谐的局面,成功的追求,都需要恕道来支撑。学会宽恕,方成大道。
   再回头看看曹操焚书。其时,曹军绝处逢生,得许攸之助大破袁绍于官渡,此时的曹操虽挟天子以令天下,但无论曹军阵营还是曹操本人都很清楚,天子不过一件摆设,天下群雄并立,个个拥兵自重,莫不对大好江山垂涎三尺。而欲取天下,首先得靠人,靠人心,尤其是良臣猛将,忠勇之士。曹操一代枭雄,当然深谙其道。是以在大获全胜可以赏功罚过的时候,对私通敌方的书信看都不看,并且非常体谅,“遂命尽焚之,更不再问。”其恕道精髓拿捏的时分、火候恰到好处,效果也毋庸至言了。
   值得探究的是,曾经因为一点点疑心杀害吕伯奢一家八口,借报父仇欲图徐州下令“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屠戮”的曹操,为何在声威日壮的时候大行恕道呢?不妨这么看,孟德献刀被识破仓皇出逃之际,可谓毫无根基,惶惶如丧家之犬,彼一时,保命第一;其父被反贼杀害,兴兵雪恨之际,陶谦谦恭君子,而他初得天子,正欲在天下群雄面前杀鸡给猴看,树立江湖威望,是以无所不用其极。而到了他大败袁绍的时候,他实际上消灭了一个最为强劲的对手,一个曹氏天下正在扩张,势不可挡,下一步,他将继续扫除袁绍余党,此时,收心才是枭雄第一选择。因而,曹操在众多手下面前把个恕道玩弄的淋漓尽致。其实,他玩的不仅是恕,更多的是道。
   权谋,权谋,还是权谋。整部《三国演义》,实际上就是一整部络绎不绝的权谋大戏。儒家思想起于先秦,恕道只是其中一个思想而已。表面上,我们通过焚书看到了曹操宽仁的一面,但更应该看到曹操“道”的一面。以恕为道,以道御恕,犯而不校,曹操自己少了烦恼,手下多了忠心,难怪曹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于诸雄之中,实非偶然啊。
   恕者,宽也。道,法也。人欲成事,需从恕道,心怀宽恕知心,同时也要讲究行恕之道。“恕”“道”结合,方成大事。姑妄品之,姑妄看之。

共 12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曹操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体现一种霸气,而他焚书的怒道,又有一番韵味,所谓恕道,宽仁之道也。曹操在众多手下面前把个恕道玩弄的淋漓尽致。其实,他玩的不仅是恕,更多的是道。表面上,我们通过焚书看到了曹操宽仁的一面,但更应该看到曹操“道”的一面。以恕为道,以道御恕,犯而不校,曹操自己少了烦恼,手下多了忠心,难怪曹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于诸雄之中。从作者细致精彩的解析之中,感知曹操的军事才能,感受那段特定的历史,的确回味悠长。【编辑:菊梦悠悠】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菊梦悠悠        2011-10-13 19:29:24
  读这样厚重的解析,能够让人明智,同时也能感知历史带来的蕴涵。祝好。
怒江大峡谷一所乡村中学的英语教师
2 楼        文友:木子生火        2011-10-15 19:11:59
  表达好细腻的散文啊。欢迎残剑向江山视角文艺社团投稿。http://www.vsread.com/assnview.php?asID=90木子生火在此问候残剑了。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乘胜前进!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