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学做“二手”诗人

编辑推荐 学做“二手”诗人


作者:江边一碗水 举人,4766.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68发表时间:2011-10-25 21:31:01

记不得是谁说过,中国传统文化很大程度上是诗酒文化,一个人假如不喝酒,似乎成不了大才子,倘若不会作诗,那就无论如何称不上才情如海了。
   对于这个结论,说实话,让我接受起来很有些勉强。因为,虽然诗与酒两样我都不怎么沾边儿,但多年以来,潜意识里始终有一种才子情结,如今让人这么一说,岂不是终生注定与才情无缘?
   知耻而后勇,虽然酒量练不出来,偶尔喝一点也无妨,关键是要努力学习作诗,不是有句话,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赋诗也会吟”,哪怕作不出名传千古的佳作,诌出几句打油也能遮遮颜面不是?历史上第一首打油诗,到现在还有人记得: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读起来,感觉似乎也不错。据传这首打油诗的作者姓张,从古到今,那么多才华横溢的文化人,都湮没在了千秋岁月之中,相比之下,就因为一首打油诗能让后人记着,谁有才谁没才,还真不好说。其实,不仅仅是张打油,有很多帝王将相也是如此。不读书的刘邦、项羽,都有所谓的诗歌传世,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我们总不能把这两个人也称为才子。
   也许有才子情结的人,不单单是我一个,估计很多人都有。近代有两位军阀出身的草莽,居然也学文人作诗。这两位都与山东有关系,一位是曾任山东督军的张宗昌,另一位是韩复榘。张督军作过一首咏闪电的诗:“忽然天空一火链,难道玉帝想抽烟?如果不是想抽烟,怎么又是一火链?”而那位韩将军呢,则是另一种风格:“趵突泉里常开锅,就是不能蒸馍馍。”且不论张、韩二位人品、才情究竟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所作的打油诗起码老百姓听得懂。
   当然,以老百姓懂与不懂来衡量诗的好坏,不仅仅是有失偏颇的问题,而是让诸多文化人难以接受。有人说了,古今那么多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可不是给老百姓看的。再说,其中还有人作的诗,连众多才气逼人的才子都读不懂,更何况没有文化的老百姓?李商隐的一首《锦瑟》,至今无人能解真意,但绝不能说它不好。说起这首诗,我曾经虚心向人请教,当时教我《大学语文》的教授先生是这么告诉我的:之所以《锦瑟》能传千古,根本的原因是它的诗味儿浓。原来如此。
   那么,撇开李商隐这个特例不提,我又有了新的疑问。为什么我所喜欢的诗,大多都是“通俗易懂”的?而且它们都被列为千古名篇?比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骆宾王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等等,很多很多。有人给我解疑:既能让人懂,又蕴涵诗味,这是作诗的最高境界。老天!原来诗里面还有这么多道道。
   既然学不来古诗,学学现代诗又如何?台湾余光中先生的一首《乡愁》,闻者无人不起故园情,既没有那么多古诗格律限制,偏又诗味浓郁,最主要的,是能让人很容易地明白诗的意思。然而,等我读了很多现代诗人的作品之后,终于无法再忍耐下去,原因无他,实在是看不懂,翻来覆去吟诵多遍,仍然觉得只能用两句古诗来表达我的心情: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越看越远。
   如今看来,我是真的无甚才情,不论古诗,还是现代诗,都注定作不成了。既然如此,我还是学学打油,争取做一个“二手”的诗人罢。

共 13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是一种圆熟大气的风格,不乏妙趣,娓娓道来,让人在会心中获益,思索,幸甚。【编辑:夏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夏冰        2011-10-25 21:33:45
  读先生文章,十分的惬意。问候!
   另,“台湾林清玄先生的一首《乡愁》”,当为“台湾余光中先生的一首《乡愁》”之误。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回复1 楼        文友:江边一碗水        2011-10-25 23:22:20
  对对对,是我把他们两个人搞混了,呵呵,也好,正好说明我不懂。谢谢您!
2 楼        文友:虚幻        2012-10-02 12:14:32
  于是就出来了一位“江打油”?!
   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越看越远!这个倒蛮别致的耶,初看有意境,再看越发想笑,最后顿悟在哲思中。
凡尘中的一砂砾
回复2 楼        文友:江边一碗水        2012-10-05 09:36:06
  我是二手的打油诗人呐。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