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竹林文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美文共赏】药写微博(三)(微博)

编辑推荐 【美文共赏】药写微博(三)(微博)


作者:司药 探花,22016.3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46发表时间:2011-10-26 14:48:41

【美文共赏】药写微博(三)(微博) 【引言】
   是情绪,是心境,是态度,是个人取向。没有散文的悠扬,却神聚意凝;没有小说的跌宕,却洞天自知;没有诗词的合韵,却字字珠玑;更接近杂文的品质,虽没有旁征博引的“寻证论证”,却寥寥数语,思辩明晰。微博,是对快餐文化的迎合?还是网络时代,对于世态人情,我们需要一种方式,快捷明了地互通感思?药非文字专家,更非文学理论家,不能为微博辨析清楚一个合适的“文体”,药只是把受感于生活、情感、时事,瞬间生发的“心电图、脑地图”,以非虚构的姿态,真切纪实。
   (http://t.qq.com/xjltyy/profile?ptlang=2052司药之微博) />  
   ◆◇没有教练、没有同伴,伊拉克剑客孤独的身影;刚果乒乓球运动员连一副像样的球拍也拿不出……对于运动员个体,他们凭着对体育运动的爱好,一步一步走到“大运会”这样国际高端的体育赛事,在我看来,至少这点比我们的体育理念纯正,但对于运动员归属的国家,他们代表的是这个国家的综合形象。一个不在意形象的国家,难。
  
   ◆◇说起痛苦,做中国男足球迷是真痛苦。遇强不强,遇弱也不强,临门一脚永远诡异荒诞地难以“显灵”,唉,中国男足,貌似总在一种怪圈中难以自拔。男足痛苦,球迷痛苦,但我希望最痛的,是我们的足协官员——体制的禁锢才是中国男足真正的“裹脚布”。
  
   ◆◇西班牙名帅何塞?安东尼奥?卡马乔出任中国男足国家队主教练一职。“职”这个字,我觉得挺悬:但愿卡马乔看重的不只是这个职位,而是真的能潜下心来看透摸准中国男足之真病症,而把中国男足带出去,带得离足球这项体育的本质近一些。
  
   ◆◇深圳世界大运会开幕。大学生高层次的赛事,感想颇多:在所有参赛队中,我们的队伍是最庞大的。数量上的庞大其实只能说明一个现象:我们很重视体育,这种重视对于我们目前的体育来说,更多的意义来自于政治需求。而我更愿意看到,体育运动在我国的民众化,体育赛事的职业化。具体镜像应该是:参加健身的,不只是老人。
  
   ◆◇伦敦骚乱事件以及近期英国对十八岁以下青年的“宵禁”,让我心意沉沉:在世界上一向以文明优雅著称的英国绅士,这次因为怎样深层次的社会根源,变了形象,换了门庭?这次骚乱,在我看来,相当严重。因为,任何时候,当青年成为事件的“主力”时,这个事件就有了别样的意味——青年是未来,是趋势。
  
   ◆◇我所理解的慈善机构是什么,是一个社会的良心和道义。红十字会千呼万唤的“账户公开”顺应“民意”倒是出来了,却捐款款项记录被质疑。一波未平,又爆出“郭美美晒富事件”……且用省略号吧。说的已太多,等哪天说到我们的民众都麻木到以非为是、是损为荣时,我们恐怕连再谈良心、道义的资格也没了。
  
   ◆◇暑假到了,孩子们的“节目”多了起来。坦白地说,我不喜欢孩子们过多地炫于舞台类的文娱场所,总觉得这些场所,前台看似是孩子,实则是成人角度、成人品味的文艺与商业。孩子们在这样的氛围里,很容易童真迷失、变形。我还是那句话,十四岁的孩子就应该是十四岁的状态。适合的年龄段做适合的事。
  
   ◆◇今天是中国的情人节。小年轻是见到节就开心,今天也不例外,早早便可见彼此的问候和惦念,但我们“老家伙”却显得茫然,显得淡然——不过是又一个“吃一顿”的理由,说,今儿咱吃什么、去哪儿吃……
  
   ◆◇测试最不愿去的场所,如果有“医院”选项,估计百分百的人会勾“不”。人吃五谷杂粮,不病不可能,但病了到医院就想说“不”,但,又不能说“不”。矛盾、纠结,其实不过是,面对医生,最让人不爽的,不只是他们强势姿态的专业知识,更有对病着的这个人,见怪不怪、漠而不视。
  
   ◆◇瘦肉精、火锅底油、增塑剂、造假洋家具、扶梯事件……我们的管理部门围着这些“事件”忙得不亦乐乎,亡羊补牢似乎是我们的长项,那么,源头呢,谁在关注?经常感觉是我们的好些做法可笑,明明知道症结在哪儿,却偏偏求末舍本,更乐于做些修修补补的事。
   政府的态度,决定了我们市场,危机四伏。
  
   ◆◇中国红十字会终于公示“资金使用清单”了,但那“账”做得……唉,当慈善机构也为利是图、暗箱操作时,我们个人的善意、社会的良心,只好去流亡。
  
   ◆◇四五十岁才想起离婚,是对长久以来婚姻状态的顿悟,还是另有佳人要抓住“爱情”的尾巴?说不好。倒是离婚的理由让我侧目:一是对年老体衰需要照料的父母的嫌弃,一是对孩子择偶不满,对其实行经济制裁,夫妻一方以“离”抗议。前者,我觉得有关善和德行,可以行之,后者,则是一时兴起,闹闹也就罢了。
  
   ◆◇世间本无爱,庸人自扰之。那么,那些牵心扯肺的挂念呢,那些萦绕于怀久不散去的情结呢?爱很甜,爱很苦,爱的同向行程里,庸人很多,他们无法像圣明的神,把为与不为、是与不是,分得很清。
  
   ◆◇等待高考录取回复的黑色五日……这样的苦痛有太多相似的故事,不说也罢。
  
   ◆◇恐怖暴力、高铁倾覆……近期,国内国外“血的故事”此起彼伏。平素里,处处以强势自居的人,生命却脆弱到如此不堪一击,所以,我们不是蜘蛛侠,不是变形金刚,我们只需在有限的时空里,活出温暖、温情的自我。相对于天灾,人为的流血事件更让我震惊,感觉到冷意浸骨。
  
   ◆◇曾经的体操运动员“流落街头”“秀托马斯”献技,引来各路言词。小小年纪就全职“体育”,在我,一直是抵触的。体育什么时候回归到健身强体的“职能”,我们的体育运动才能是一种爱好、一种生活方式,而显现体育精神之本质。
  
   ◆◇日本女足“点杀”美国,亚洲球队历史性地首捧世界杯。日本精神彻底制约了美国技术,传说变传奇。而另一方的美洲杯,巴阿双雄无缘四强,颠覆性的足球革命简直让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这就是足球,这就是真实。绿茵场上,没有“豪门”一说,只有皮球演绎的超出任何经验主义的神话。
  
   ◆◇是不是因为我们是一般百姓,就可以活得一般、爱得一般呢?做自己很容易,活自己,却并非易事:太多参照,貌似都有道理,但消蚀了自己的特质,活着如何,爱着又如何?
  
   ◆◇喜欢与爱,在词义上容易辨析,在情感中呢,喜欢是爱的前提,还是爱是喜欢的延伸?
  
   ◆◇建党九十周年庆祝大会上,胡锦涛书记其它话我记不真切,只一个词一下子钻进了我的耳朵,驻扎下来:不折腾。折腾,这个极老百姓、极口语的词,出自一个元首之口,意味着什么?我们的国家,是经不起折腾了,还是不想折腾了?与人一样,没有吃不了的苦,但我还是暗自揣摩,元首是不想我们的国家再折腾受苦了。
  
   ◆◇定力,于成人真的是太难的事——难在诱惑太多,诱惑还那么庞大。难不成真的是,人世间没有绝对,只看诱惑够不够大?不是问号,只有句号。诱惑可以终结一切,是绝对实力的终结者。
  
   ◆◇早些年、这些年与我在一起的相当有文采的人,后来几乎都是同一个轨迹——归于繁杂的生活,归于文字的沉寂。要说的是,归于沉寂的,可以是文字,但一定不要是精神的无所皈依。
  
   ◆◇人,最大的悲哀是不愿意做自己。——不愿意做自己的人,在纷呈嘈杂的人世间,怎么可能拥有自己独一份的痛苦、快乐,而痛并快乐地活出自我?
  
   ◆◇面对经年的爱,我们经常词不达意,因为普通,因为细碎,因为弥散入血么?
  
   ◆◇好害怕。遮天蔽日的丛林,光感魅惑。浅一脚深一脚地走着,一会儿,又不见了你。丛林深不可测。心无所依地悬着。大声喊你。你“哎”一声,让我稍安心。再走,又不见你,又怕得喊起你来。你露出半张脸,斑驳的光让你的脸有些变形,一只比脸还硕大的蘑菇从树边伸出。
  
   ◆◇法网公开赛,李娜夺冠,这个“舞台”有了黄皮肤的亚洲人,有了新的面孔和风姿。一项体育赛事,如果长期被某国某片区把持,那么,这项运动本身势必因局限性而失去公众意义。
  
   ◆◇景致两则。饭店餐桌上,一个女孩子,把吃不下的最后一牙西瓜,临走咬了一口,然后,抹抹嘴闪人。一个平时毛毛乍乍,看似浅薄、浮躁的女孩子,突然有一天捧了《文化苦旅》,在看。
  
   ◆◇你多大了,还讲爱情——有人惊异。我笑了。因为,对我来说,爱情早已具体为一片面包、一盘土豆丝,没有爱情,你说,我能活不?呵呵,所以,我八十岁也要讲爱情,活着,咱就得讲爱情。
  
   ◆◇生活永远是第一位的,在生活的绝对面前,其它均为相对。
  
   ◆◇人之所以活得平淡还很有感觉,就是因为一场场经历,让我们疼,让我们伤,让我们感,最终化作温暖的记忆,无需白底黑字,却永久性地保存。
  
   ◆◇老人不是无所事事地躺在沙发上,就是百无聊赖地自己玩牌,这样的境况很刺激我:如果七十岁的我也是如此状态地活着,我真是活不成了。没有生活质量,没有生命波澜,活的意义在哪儿?但,我又知道,如果不幸活成这样,我也还是会活着。黯然。
  
   ◆◇纯粹不存。无论被培训多少次,撞多少次南墙,伤多少次心,我都相信纯粹,坚持纯粹,尤其在与文字有关的所有中。
  
   ◆◇有爱做底,什么情我都能安然接受,无论是他人的还是自己的;反之,缺失爱的情,我的胃就总是抵触,不是消化不良,压根就是厌恶和排斥。
  
   ◆◇妈妈遭到我的表扬,满脸的皱纹都溢满了笑。是的,妈妈最有资格大笑。几十年前,妈妈是校长,我是小学生。鱼讯来了,妈妈亮一嗓子:下课,抓鱼,于是,全校师生出动,河道里,水花和着欢笑翻跳。蘑菇长了,妈妈一声令下:今天带学生去开门办学。于是,博湖深处,芦苇丛中,人声朗朗,欢声笑语。
  
   ◆◇什么是教育,妈妈早在几十年前,就已做出了最好的诠释。所以,妈妈是最懂教育、最称职的老师。妈妈的教育,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做自己喜欢的事,按自己的怪念头生活。所以,我所认同的教育,一定不只是学生坐在板凳上,捧了书本,按标准答案做题。教育,是融入人一生的过程,而不是局限的那十二年。

【编者按】生活的点滴,瞬间的感思,凝聚为一朵朵小小浪花,那跃在浪花顶上的鱼,便是生活的精彩瞬间!----累了请抽支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司药        2011-10-26 19:14:00
  成为那跃在浪花顶上的鱼,药期待:)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