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陕西是个好地方

  陕西是个好地方


作者:hf8241122 布衣,10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79发表时间:2011-11-04 19:57:01

陕西是个好地方。这么说,是有根据的。如果说“秦中自古帝王都”是宣传噱头,那13个王朝的政治中心、71个皇帝在这里登上权力的颠峰却是用事实说话。这还不算,这些封建王朝的“老大”死也不愿离开陕西的关中地区——50多座帝王陵寝耸立在八百里秦川。看看,不是好地方,这些人中之龙能把自己的生前死后托付给这片黄土地?
  
   西安城墙
   古城墙我是见过的,我所在的赣州市就有环城数公里的城墙,建于北宋,当地叫宋城墙。西安城墙建于明洪武年间,比赣州城墙晚了300年,差了好几个辈份。尽管宋城墙辈份高,身板却没法和西安的明城墙相比,一个高5米,厚6.5米,一个高12米,厚15米。要是给她们量身定做一套衣服,恐怕得一个是小号,一个是加大号。
   在冷兵器时代,城墙是极其重要的防御设施。因此,历朝历代都热衷于筑城。正楼、箭楼、闸楼、瓮城、马道、角楼、垛墙无不服从并服务于战争。统一六国的秦始皇气魄非凡,为了抵御北方外族的入侵,把整个国家都用城墙圈起来。朱元璋听从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全国统一后,更是命令各府县筑城,据说西安城墙就是这一热潮下的产物。聪明的赣南、闽南客家人把城墙异化成围屋,一大家族在里面吃喝拉撒,俨然自成体系的小王国。
   古时候,城墙是闲人免入的军事重地,可不像现在游人如织,人头攒动。我站在西安东城门青灰的墙头,眼前这些陈旧的木制守城、攻城器械,在冷雨里木然而立,是在怀念战火纷飞里酣畅淋漓的搏杀,还是在洗刷战争的罪孽。高悬在东门上的“长乐”匾额,什么时候见证过老百姓的欢乐,痛苦倒下的一片片躯体,换来的只是帝王的长乐罢了。
   一段城墙,千年岁月。古人走进了历史的深处,曾经鲜活的生命已经模糊,定格的是一个个历史事件。我们站在这里回望,是缅怀,更是关切,因为我们也将走进历史,只是方式不同而已!
  
   兵马俑
   走进兵马俑坑,你就走进了秦始皇的军阵,战争的风云席卷而来:金戈挥舞、战马嘶鸣、军士奔跑、黄尘扑面……这些凝固的身影,或许就是从八百里秦川血战归来。他们手断了,腿折了,征衣破碎,却依然站立千年,守护着自己的君王。拂去2000多年的积尘,你仿佛看到这些无名的秦军兵士雄赳赳东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函谷关,行走在征伐六国的路上,汗水、泪水、血水和脚印洒满征程。这些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真正缔造者的名字叫秦军,他们的统帅叫秦始皇。
   兵马俑、灵渠(大运河)、长城、阿房宫……秦始皇在创造这些奇迹的同时,竟然也能造出誉为青铜之冠的铜车马,不由得不让人佩服秦人的聪明和高超技艺。两驾按原车二分之一比例铸造的铜车马静静地立在展馆里,泛出古旧的青铜色,吸引无数惊奇的目光。摆放在前面的是立车,后面是安车。立车是开道车,相当于眼下的警车,安车即銮舆,就是领导坐驾了。四马并立,端庄向前,双目有神。车上的驭手双手紧握辔绳,正襟危坐,神情专注,随时听候主人的命令。如此精美,如此富丽堂皇的铜车马,谁不为能驾御这样的铜车马而喜悦,谁不想坐着这样的豪车巡游天下。
   据说当年年轻的刘邦和项羽见到秦始皇南巡的车队仪仗万千、威风凛凛,就分别发出了“大丈夫生当如此”和“彼可取而代之”的慨叹。刘项二人后来果然成就了楚汉霸业。“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伟人毛泽东的宣言。说到做到,真英雄也。不说,没有志向。说了,做不到,那是吹牛,遭人笑话。说还是不说,的确纠结。
  
   黄土高原
   出西安城,北上,去延安。
   很惭愧,我要去延安,是因为我想看黄土高原。导游说,沿途都是黄土高原。路上,《我家住在黄土高坡》的旋律在心中流淌。歌中描述的在坡上走过的日头、牛羊,还有窑洞透过车窗都在眼前飘过,相信四季风也一定会掠过这片高原。眼下这深秋的风就一阵阵吹过,抚摩得那些草啊、树啊笑得前仰后合。
   歌词里的黄土高坡却没有出现,反倒是满眼绿色。内心里大大的问号憋不住,不由得追问导游:黄土高坡在哪里?导游说,这就是啊。想象中的苍凉被掩盖在连绵不断的植被下,更有细碎的黄花、红花和紫色的花点缀其间,哪里还有黄土高坡的影子,俨然植被略差的江南山冈。
   倒是那些流水,好像染了色,一律的黄,飘带一样挂在山谷间。到了黄河,这飘带就阔大雄浑就起来。在壶口又突然绾一个结,然后纵身一跃,浊浪排空,惊涛拍岸……
   离开黄河壶口瀑布,继续向北,汽车载着我们沿黄土高坡盘旋而上,到达山顶后,豁然开朗。绵延的黄土平台,竟然是满眼的苹果树和庄稼,还有些房屋、窑洞散落其间,一派别样的田园风光。看着鲜红的挂满枝头的苹果,车厢里顿时躁动起来,一声声惊叹撒落在高原之上。
  
   延安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
   延安,我终于踏上了这片贫瘠而神奇的土地。
   延安,有枣园、杨家岭和土窑洞。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的窑洞先后迎来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在这里工作、生活、生产,还忙里偷闲地下下棋。接着,一批批热血青年冲破层层封锁,从四面八方奔赴延安。那时侯,延安是一块磁铁,吸引着他们。“我要去延安”是他们心中的夙愿。对此,我一直不解。那么贫瘠的一块土地,究竟有什么魔力?
   当时的民主人士、著名学者、哲学家、思想家梁漱溟对此也很好奇,先后去了两次。从他对于延安的赞美之辞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他这样描述他在延安的见闻:在极苦的物质环境中,那里的气氛确是活跃,精神确是发扬。政府、党部、机关、学校都是散在城外四郊,傍山掘洞穴以成。满街满谷,除乡下人以外,男男女女皆穿制服,稀见长袍与洋装。人都很忙!他对延安人际关系的平等、融洽倍加赞赏:一般看去,各项人等,生活水准都差不多。没有享受优厚的人。是一种好风气。人人喜欢研究,喜欢学习,不仅学生,或者说人人都像学生,这又是一种好风气。爱唱歌,爱开会,亦是他们的一种风气。天色微明,从被窝中坐起,便口中哼啊抑扬,此唱彼和,仿佛一切劳苦都由此而忘却!人与人之间情趣增加,精神上互为感召。
   今天,当我走进这些阴暗潮湿的土窑洞,看着窑洞内简陋的生活用具,破旧的办公桌,看着中央大礼堂里简单的桌凳以及礼堂后面开垦的那块小菜地,再回味一下梁漱溟的欣喜,我找到了答案——谁不想呼吸自由的空气,享受平等的生活和拥有丰富的精神呢?
   共产党人真应该去延安用心走走、看看,了解一下那段艰苦的岁月,重温一下毛主席的著作——《新民主主义论》、《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战争和战略问题》、《论新阶段》等等,学习一下延安精神。
   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民为邦本,自古而然。
   不能忘记延安啊。忘记,意味着背叛!
  
   后记
   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走在黄河东岸,回望陕北高原,情不自禁地说道:“陕北是个好地方”。
   2011年10月14日,我坐在从西安开往深圳的列车上,想起秦始皇陵、大雁塔、黄帝陵、华清池和羊肉泡馍、羊蹄子……回望八百里秦川,感慨万千:“陕西是个好地方”。

共 28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陕西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历史上较长时期一直简称为“秦”。文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景点,穿今越古,体会千年文明沉积下来的财富,感叹秦之风,体会人类智慧的结晶,悟红色经典,并对革命的实质意义大力赞赏。全文层次分明,结构完整,语言流畅,一片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溢于字里行间,对读者也起着引导作用。【编辑:冰煌雪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1-11-04 20:01:12
  陕西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从古至今,都有政权的起源地,特别是近代的红色政权,是为人民争取自由民主的向征,延安精神,值得学习;古文化与建筑,值得珍藏!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