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诗部落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故乡的星空专栏□散文〗红叶记行

编辑推荐 〖故乡的星空专栏□散文〗红叶记行


作者:故乡的星空 进士,9379.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01发表时间:2011-11-05 13:57:28

〖故乡的星空专栏□散文〗红叶记行 固执的守望一种信念让我变得短视,我忽略了思维也有翅膀,直到远眺的那一刻,我想翱翔,却又无奈的发现,自己因为束缚得太久,心已经变得陈旧……
   ——题记
  
   〖一〗
  
   天高气爽秋枫艳,峰峻连绵。
   河谷盘旋,一目红烧涂满山
  
   趋车向往飞湖里,幽谷蜿蜒。
   逝水潺潺,此处桃源隐大贤。
   枫叶做为山城本溪的重要标志,在我的心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实质上,这种感受一直是思想层面的,并没有太多的实践体会。或者环境因素,或者时间因素,或者生理因素(我的眼睛有很严重的“色弱”问题),也或者是心理因素,即便枫叶节过了好几个,我也没有太刻骨的“红叶”体验。可我还有脑,还能思考,尽量让自己的思维翱翔,把红叶,把家乡,把亲人,也把我自己涂抹得五彩斑斓。
   2011年10月5日,我终于能够心无旁骛的体验了一下红叶的热烈与快意。路途上与以往的秋之旅并没有什么两样,依旧浓重与震撼,再加上红色斑驳的点缀;我醉得很深。
   车速很快,颇有挣脱山的连绵之意。飞逝的硅石林又一次证明,本溪经济的转型已经提速。我沉浸在色泽的冲击中,并试图理顺自己的思维,全然没有注意到,秋意越来越重,红色的主调越来越强烈。是我麻木了么,还是我的心失去了以往的敏锐,什么时候进入了一个山谷居然都没有注意到。或许生理因素作祟吧,对同车游客们的惊叹竟也分外的疑惑。也许人生的磨砺对我更为深刻吧,真的很难让我心动了。我平静着,探究着,延伸着,也不断在所有思维与情感的牵引下,衡量着……
   湖里位于一个河谷内,我们停留在湖里的河滩上了。毕竟是团队的形式,我的时间并不充沛,我只能用内心和思想仔细的捕捉在湖里的每时每刻。
   由于处于枯水期,河滩接近干涸。游客们都在满是卵石的河滩上逡巡,讶然之声不绝于耳。其实严格来说,一个河滩没有太多的闪亮之处;所以,我对更多的感慨抱有怀疑。直到在一个摄影者的身后观察时,才忽然顿悟;这河滩的妙处全在于局部,要把自己的心思限制在一个狭隘里才行。也许那些惊叹来自于一石、一叶、一树,或者一个身姿的婀娜吧!相比那些惊叹,我更愿意在秋风里散步。脚下卵石的圆润,头上秋阳的耀目,天边流云的闲逸,身侧红颜的依偎,所有这些才是我内心深处的渴求。
   河风飒爽,秋叶纷飞。秋天的热烈与欢畅,落在我的头上、肩上,也滞留在了我的心上。
   举目远眺,一处仙境撞入了我的内心。云雾缥缈之中,一座秀峰隐隐约约。环顾一下,天啊!原来不是一处仙境,而是处处仙境。此时我再也不顾河谷内人们的喧哗了,把眼界放在远处与高处,也许这才是我的世界。我奇怪游客们痴迷于在近处的浓重与火热,哪怕把视线放到两侧的青山,也能体会到不一样的世界。从绿到红,从红到绿,层层叠叠……
  
   〖二〗
  
   天高气爽流云淡,秋枫如火烧两岸。
   一望灼红铺满目,无日依旧溪山暖。
   相偕魅影一处处,男儿有情不妄谈。
   涛声阵阵彻河谷,痴心难忘石湖畔。
   也许投入得更深一些,我更希望离所有的同伴远一些。于是,我并没有在围拢“枫后”取景的人群中滞留,而是顺着河滩缓缓向深处漫步。从两岸滩涂的痕迹上可以看出,在雨季,这里会是一片碧波东逝。我和唯一的伙伴在圆润的卵石上跳跃着,又避开一处处小水洼。我想,如果在雨季,这里肯定是不一样的美景了。当然,在雨季同样也失去红叶的美妙了。看来美景是不可兼得的……
   我沉浸在秋韵里慢慢的痴了,全然忘记了导游的约定。一阵《云水禅心》的音乐把我惊醒,忽然发现,我已经离开人群很远了,同车的人早已登车准备奔往下一个目标了。我很不舍,这样的热烈,这样的冲击在我的记忆中是不多见的。
   急急忙忙的找到自己的旅游车,满车的人就等我和同伴了。我只能厚着脸皮,全然不顾同车游客的焦虑和导游的白眼。
   由于我们这些游客是两个方向的,所以时间仓促了。不过并不吃亏,毕竟路上的秋色同样渲染着我思想中的每一个空间。一路上仍然是强烈的红,象着了火。
   这时强烈的药物作用慢慢牵引了我的精力,我只好闭目养神。说是养神,其实思维活泛着那。由于有了先前强烈的感受,这时即使不用眼睛看,用心也可又欣赏这溪山秋色。
   车速忽然加快,头晕的刹那,感觉自己好像是骑在奔马上在火里穿行。那种炙热的情怀,不断的烧灼着我的心灵,也烧灼着我的思想。
   车一转弯,眩晕更加的强烈,有了呕吐的冲击。这时感觉自己好像进入了炼狱,在这炼狱里,我变得卑微,卑微得无法比得上红枫的大胆、奔放。
   车一停下,这时我已经无法用思想和精神来挽救自己了。虽然表面上还是稳健得很,其实非常希望冲下车去,重新投入自然的怀抱。
   由于旅游车需要送另一拨游客去景区,我们这些人就给扔在景区大门前等候。
   在这等候的短暂里,我抓紧时间感觉秋韵的冲击。悬崖峭壁如刀斫斧削般锐利,山风如鸢如隼般啸叫;在秋色里的每一处好像都发生着痛快淋漓般的快意。
   在景区的门口挂着几张照片,一看便知是专业摄影师的杰作。我也爱好摄影,却没有这样的水平。但是,即使这样高水平的摄影技术,还是不能全面反应秋的气息。看来,真正的景色是无法用科技和技术留存的。当然,留存在心里和记忆中还是很好的。
  
   〖三〗
  
   曲径连绵,逐溪残叶迷人眼。
   游鱼嬉戏触心弦,谷水相依恋。
  
   几处清湖路远。
   跨深涧,魂魄散乱。
   劲风啸叫,醉痴泓潭,漫山红遍。
   送完游客后,旅游车就带着我们这些贪婪秋色的人飞快的赶往目的地——大石湖。
   大石湖位于鹰嘴山幽深的山谷里。大石湖的水源是从香水岭的小凹里淌下来的。流到山下转弯处,突然被河床截断,一下子跌落四五米深,就成了第一条瀑布。下面被一个不到二十平方米的水潭里。接着落入第三个潭里,就这样依次跌落,构成了五条飞龙连接五个深潭,汹涌澎湃,声震山谷,蔚为壮观。
   由于时间比较紧,给我们游览的时间大约二个多小时。所以,我走得略快一些。
   刚一入山口就看到一条小河,从幽谷的深处蜿蜒曲折的流淌出来。水质甘甜清冽,时常有小鱼游弋其中。我们沿着山谷间的小路慢慢的往幽谷的深处走去。我是比较贪恋自然的那种人,很快的就和别人失散了。不过这也好,正好我不太喜欢人群。
   进了山谷之后,我们便发现,红色是山谷的主色调。难道这个山谷里面全是枫树么?仔细一看,更吃了一惊。原来山谷内不仅枫树叶是红的,其它树种的叶子也是红色的。这出乎我的预料,也是我根本没有想到的。
   我们穿梭在幽谷的树林中,浏览着秋色中火红的韵律,贪婪吞噬自然的清新。游客们不时的采撷枫叶,以留纪念。我顿时又有了错觉,难道我眼睛(色弱)的问题?便拿了两种树叶和红枫的叶子进行了比较,没错,是红色的,只是相对于枫叶的深红,这两种树叶的红稍显淡薄。可能是人们接受了太多红色枫叶的强调,所以忽略了其它树种叶子的色泽。
   幽谷的路基本上是围绕着那条小河修建的,时不时的通过小桥横跨河溪。这时人没那么多了,但摄影的人多了起来,而且其中有许多是很专业的摄影师。我绕到这些专业人员的后面仔细观察,终于发现了一些秘密。原来高超的摄影师,景是装在心里面的,取景不一定需要特定的环境,只要环境中有个一局部甚至有一个点足够完美就可以了。想想也是,在很多摄影作品里面,那些美丽的画面其实都是虚假的,因为在这一处完美之外到底是什么全给掩盖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专业摄影师的内心是追求完美的,哪怕恶劣之中,也要寻出一个美妙天地来。
   在接近五龙潭的地方有一座寺庙。从建筑上看,显然是后来翻修的,至于里面有没有出家在修行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我想,清修的人是讨厌人群的。
   在庙的前面是一个晃悠得非常厉害的铁桥。众多游客在上面大呼小叫;有因恐惧而惨呼的,有嬉戏笑闹的。另人奇怪的是,那些害怕的人都是成年人;嬉戏笑闹的则都是幼小的人。或许人们的心理已经变得超出我的想象了。我和同伴都不是外向的人,要么沉默,要么窃窃私语。
   到了五龙潭,因道路变窄,人显得非常多。原本雷鸣般的轰隆声已经掩盖不住人们的叫声了。到了这里,人们最大的愿望是留影纪念。所以,想到这里和离开都不是轻易做得到的。
   这时我已经无心仔细看这个吸引了所有眼光的五龙潭了。只好拉了同伴上山,准备从山的另一个角度来观察。
   鹰嘴山虽然不高,但很陡,走起来非常吃力。在山上我看到了五龙潭的全貌,还真如介绍中的那样。五潭四瀑,错落有致。清澈的泉水奔涌而下,还颇有气势。当然,对比诸如“尼亚加拉大瀑布”、“维多利亚瀑布”和“伊瓜苏瀑布”,这里显得太袖珍了。
   我和同伴在五龙潭的最上游滞留了很久。虽然五龙潭景色奇异,让人流连忘返,但在上游的尽头,景色却很糟糕。不可否认,即使再丑陋的地方,它也孕育出了五龙潭这样的奇景。就好你人一样,即使大字的不识的父母,同样可以培养出高素质、高知识和高能力的人才。然而时间太少,我不能对这里过多的滞留。
   回程显得轻松多了,不过我和同伴依然成了最散漫的人。在游客们的感叹和议论中,我随着车的摇曳,慢慢的回到了人间世俗……
  
   2011年10月——11月间
   ——故乡的星空于本溪

共 364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三段内容,都是以诗词为引题,颇有新颖之感。作者将一路见闻,所欣赏到的美景俱一一道来,如同一个导游在向读者讲述这一路的风光,顺带着把这一路的秋韵描摹得引人入胜,那种亲近和随和的语言,一点点地深入内心,颇有几分向往之心。作者行文流畅,既有说明性很强的概述,也有细节性的描写,提升了整篇文章的艺术性和可读性。欢迎继续投稿新诗部落,问好。【编辑:李锦恒】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锦恒        2011-11-05 13:57:56
  三段内容,都是以诗词为引题,颇有新颖之感。作者将一路见闻,所欣赏到的美景俱一一道来,如同一个导游在向读者讲述这一路的风光,顺带着把这一路的秋韵描摹得引人入胜,那种亲近和随和的语言,一点点地深入内心,颇有几分向往之心。作者行文流畅,既有说明性很强的概述,也有细节性的描写,提升了整篇文章的艺术性和可读性。欢迎继续投稿新诗部落,问好
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滨海新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微信公众号:锦书恒言。
2 楼        文友:李锦恒        2012-02-24 22:32:51
  感谢您投稿到新诗部落社团,特意为您的作品送上元宝,请在未来的日子里多多支持和关注新诗部落,多多参与,共同发展,今天您送来一首诗歌,以后我们还您一份美好而温暖的回忆和纪念。新诗部落社团所有同仁期待您的佳作前来投稿,并借此机会向您致以诚挚永久的问候和祝愿。愿大家在诗歌的国度里幸福快乐!
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滨海新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微信公众号:锦书恒言。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