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说扇

  说扇 ——杂说系列


作者:箬茗 举人,3006.0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045发表时间:2011-11-12 21:54:26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月明,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闲着翻翻书,恰巧翻到班婕妤的这首《怨歌行》,看她以秋扇自喻遭弃,也不由得叹息了几声,只是我转而在扇子上动起了脑筋。“秋扇见捐”这个成语因为班婕妤这首《怨歌行》诞生了,从此,扇子这个意象在女子所写之诗中也就常用来比喻遭到抛弃。
   其实扇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与佛教文化、竹文化又是紧密相关的。我对扇子的兴趣恐怕还是因为武侠小说引发的。武侠小说中常常有风流倜傥的坏家伙是拿扇子的,只是我猜,拿的恐怕是“春宫扇”了,这非我有意调侃,试想想,那些坏家伙如果拿一把扇面只是山水竹石组成的扇子,那是不是也太风雅了些?像欧阳克一类的人本也多半是好色之徒。而在古代有一种三开扇面,就是专门为“春宫画”扇配制的,可以左右撒开。向左撒,即显“春宫图”,向右撒开,出现的是另一幅画面,用以隐蔽。拿折扇的人显出一种风度,而扇面又往往体现出一个人的个性,文人的扇子的扇面多以山水竹石为主,用纸或丝绸绢帛之类的东西制成。而扇骨的文化内涵最为丰富,形制古朴优美,幽雅别致;用材奇珍异宝,五光十色;装饰素净淡雅,赏心悦目;雕工巧夺天工,独辟蹊径,和扇面艺术交相辉映。谓之“红花绿叶”。折扇的扇骨取材宽广,据《野获编》载:在明代,“吴中折扇,凡紫檀、象牙、乌木俱日为俗制;堆以棕竹,毛竹为者,称怀袖雅物”。武侠小说里的扇子往往是作兵器用的,并且都是刀枪不入、水火不侵,可见扇面扇骨的材质都十分特殊。
   扇子的种类很多,所谓什么样的人扇什么样的扇子,比如折扇,一般是风雅的男士扇,纨扇就是女子的闺中物了。还有其它类型的扇子,比如说:以竹篾、铅丝为骨架,并以素绢等丝绸绷裱于骨架之上,大多形似满月的绢扇;还有由蒲葵的叶、柄制成,质轻,价廉的葵扇,也就是蒲扇;又还有以篾丝编织成扇面的篾丝扇等等。而我们在说到某些扇子的时候又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某些人,比如说到羽扇就想到诸葛亮,说到芭蕉扇就想起《西游记》里的铁扇公主,说到桃花扇就想起李香君侯方域。当然你还可以想象一下晴雯撕的扇子是啥样的。
   什么样的人扇什么样的扇,并且他们还有不同的扇扇子的方式。在昆曲里就有这么一种程式,那就是不同的人扇扇子的动作不同,以不同的扇扇子的方式表现人的身份与性格。昆曲里“文扇胸,武扇腰,媒扇肩,丑扇肚,僧扇手心道扇袖”,想想这些多有趣呀,这就是艺术,艺术就是这么简单,他们都在扇扇子,但是不同的扇法就表现出人物不同的身份与性格。
   扇子也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史传上最初称为“五明扇”。相传舜为广开视听求贤自辅,曾制作五明扇。殷周时期已出现了一种“翟扇”,那是用五光十色的野鸡尾羽做成的,故有“羽扇”之说。《尔雅》中谈道:“以木曰扉,以苇曰扇。”从这可推测,早期的扇子可能是长方形的苇编物。早期的扇子并非用来纳凉,而是用作统治者礼仪之具,所以又叫“仪仗扇”。我国秦汉以后,扇子的形制主要有方、圆、六角等形,扇子的面料采用丝织的绢素,由于宫中用得多,故又称“宫扇”,隋唐两代,盛行于世的主要是纨扇和羽扇,以及少量的纸扇。宋以后,折扇渐渐流行。明清时期,浙江、苏州、四川等地盛产折扇,题字作画亦兴于此。像文徵明、“扬州八怪”画的扇面就很出名。
   明代是折扇流行的开始,这或许是由于永乐时期明成祖的倡导。折扇制作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分布,以地名人名著称的就有杭扇、曹扇、川扇、歙扇、弋扇、潘扇、方扇、黄扇、青阳扇、溧阳歌扇、丰润画扇、武陵夹纱扇、金陵柳氏扇、尹氏纸麦扇、吴扇等繁多的名目,也有以功能用途分的春扇、秋扇和靴扇等品种。扇股扇面的制作日趋精良,且各有名家;扇面书画广泛流行,在文人雅士中得到认可。如果说折扇源于日本的话,此时已真正汉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清代是我国折扇大发展的时期。扇子在文人官员间的使用更加频繁。扇子不仅是用以生风凉的工具,也不仅是一种艺术品,它成为一种身份地位趣味的象征,成为他们社会角色的道具。不仅是夏天,就是在天气凉爽的季节,手执一扇,打开收拢,或佩挂在身,或藏于袖中,都具有人格表露、情绪交流的意义。不仅是文人,不仅是男性使用折扇。从文人书画扇这一主流,分出以黑纸扇、游鉴图扇和戏画扇为典型的工艺扇,以及女用的米扇。从扇本身出发,又有了扇袋、扇坠和扇盒等附属的工艺品。
   说到扇子,也许不少人还会想起中国的四大名扇,即苏州檀香扇、广东火画扇、四川竹丝扇、浙江绫绢扇。但关于扇子的趣闻又何止这些?与之相关联的文化也太多了。一把小小的扇子都有如此深的内涵,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了,实在也应该没有理由不爱中国了。
   2009年11月

共 192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林林总总,娓娓道来,让人领略到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部分的扇子之不同凡响的魅力,也分享了一份雅趣。中国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小小的扇子里,也蕴含着无尽的知识和隽永的意味。【编辑:夏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夏冰        2011-11-12 21:58:26
  一把扇子里,给人多少收获。读之思之,受益。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