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江南散文】故乡的水,故乡的山

精品 【江南散文】故乡的水,故乡的山


作者:苍生1 进士,7783.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97发表时间:2008-12-18 12:14:49


   老家地名叫龙尾,又作仑尾,那个时候叫做南坪公社牛运大队龙尾小队,地处当时南坪、霞关、澄海、沿浦四乡镇交界处。直到92年撤区并镇,南坪、澄海乡都并入霞关镇了,这里才隶属于霞关。龙尾又分为两个小聚居点,相距也有一两里路。我们这边聚居在北面半山上,小地名又叫后面厝,聚居在南面半山与我们迎面相对的叫隔溪。两座山的山脚隔着一条溪,就是龙尾溪。龙尾(后面厝)清一色姓吴,隔溪清一色姓王。
   我们家位于半山上,座北朝南,四面环山,只一条小山路从村口出去。朝南方向走下去约百多米远,沿山角向右拐了一个弯,再下去不多长路便是村里的宫,宫边附近也住着一两户人家。宫称双龙宫,依山而建,宫不大,占地面积约一百多平方。虽不那么华丽,但很有典雅气派。雕栏画栋,粉白壁上祥云缭绕,巨龙腾飞。宫前沿着石阶下去,到最前面平地上有戏台。台前场地不大,但也可容数十上百人。
   这里一带俗语说“龙尾黄瓜鱼呒称重”,意思是龙尾偏僻贫穷,没多大份量,然而双龙宫里供奉的却是据说这一带最大的神——伍子胥和忠懿侯王。伍子胥是春秋时吴国的大臣,助吴王阖闾、夫差伐楚破越,成就霸业。后吴王听信奸臣伯噽谗言,子胥被迫自杀。而忠懿侯王,我查了一些史料,疑即五代十国时吴越国末代国王忠懿王钱弘俶。钱弘俶又名钱俶,天性仁慈,崇信佛教,深得民心,后归降北宋。
   龙尾宫每年要向庙神“进贡”,糊了好多纸人纸马,百十来人吹吹打打的,热热闹闹地送到南面大坪头冈上,然后点燃大火烧为灰烬。村里的小伙伴们都去扛彩旗了,而我却因家里信仰基督教而不能参加,这一直让我羡慕。
   双龙宫往右拐,下去便是龙尾溪了。溪由三条更小的溪沟汇合而成。其中一条,水自西北三茆村山上流下,经我爷爷屋边,沿着山路旁一直往下。另一条源自北面山上牛运内水库,水自溢洪道流下,一直到双龙宫附近注入龙尾溪。曾经有女人因与丈夫吵了架,寻不开跳进这个水库死了,所以平时我们一般不敢独自经过那里。还有一条则自东南方向天王寺山那边流来。这三条小溪汇合一起,俗称龙尾溪。三条溪初汇合处有一个不大的水潭,可容数人嬉戏。每逢夏天,我们这班野孩子便会在潭里游泳戏水。由于这里水源充足,长流不断,听说以后要在这里拦溪谷建水库,以供一镇人饮水用。
   沿着溪岸往外走,过了三同桥,便是一片平垟,属于马站平原向南延伸的一部分了。平垟外面便是海港,这个港面自霞关港口往内一直到沿浦,一般称沿浦湾。杨奔先生《苍南岛礁志》及一些地方志则将这一带也归入霞关港。
   在溪里玩腻了,觉得没意思。进泼说海水浮力大,到海里游好一些。于是我们一起沿着河堤到海里去。进泼他们时而踏水而行,时而仰浮水上,时而狗刨,时而蛙游,在海面上各显神通,让我羡慕万分。
   六七岁时有一次,随我哥和一班伙伴又去海里游泳。我不会游,只在水边玩。不小心,左脚趾被一块石头割了一块,鲜血顿时将周围海面都染红了。伙伴们吓死了,去唤我哥哥,我哥哥却半天才游回来,用泥土帮我止了血。后来许是挨了他的骂,我赌气独自回去,一路走一路哭。
   到了家里,邻居大妈看见吓坏了,慌忙拿出珍藏着的药粉给我撒上,一边心疼地用嘴吹着。
   一直到现在,左脚的拇指上还留着一个大大的伤疤。
  
  
   二
  
   三同桥是一座石拱桥,建于清光绪二年,至今石碑尚存。以前这里是个小港,船可通过河道从海里直接进来停靠在桥下,后来随着溪水冲激,日积月累,河床变浅,以致不能通航。据说好久好久以前,有位富商在今桥下溪滩某处埋下大量黄金,临走时只留下一句谒语:“一盖锅,两船载”,多年来人们对此猜测纷纭。有人以为“一盖锅”指埋银地形,“两船载”言白银之多,可谁也不知道具体埋在哪里。听说有人夜里在港边船里歇息时,抬头曾发现这里一带有“银火”闪闪。桥南首石壁上还有摩刻,人们说是对宝藏更详细的解说,以前常有人主动清洗。听我爷爷说,以前我曾祖父、高祖父常常去清洗的。自曾祖父逝世后,我爷爷腿脚不方便,便不再有人理睬,加上时间久远,现在连字迹都已模糊不清了。
   三同桥原来有“三洞”,这里是第一洞,为石垒拱桥。第二洞为平面桥,石板筑成。第三洞是一座木桥,在龙尾溪出海处,听说是让大水冲走的。
   龙尾地名起源:据说从前有一条孽龙在这里一带兴风作浪,为害一方,后来来了个子胥公,利用雌雄双剑将孽龙镇压住,使它造福百姓。现在龙尾东边的一条山脊由粗渐细,自东往西横卧,就是被镇压着的孽龙。龙尾就是龙的尾巴之意。
   至今那三同桥下还埋有子胥公雌雄双剑。据说双剑在,风水在。双剑不在,灵气便泄,孽龙飞走了,这个地方就不再兴旺。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这里暴发数十年罕见的台风,到处在漫大水。午夜时分,三同桥崩了,据说有人看见一股白光自桥下旋出直向海外飞去。乡人谈起这件事,脸上都有一种莫名的不祥的神情:龙飞走了!
   当然,自然灾害与这些是没有关系的,然而此后龙尾村的人口便因种种原因逐渐往外迁移了。至今整个龙尾只剩下了两户人家:一户便是我爷爷,因为恋着老家,倔强地不肯搬走。另一家是因儿媳与新邻居打架了,老两口赌气也不肯下山。
  
   自龙尾溪往东南,沿着小溪进去不远处的一个小村叫天王寺,也清一色姓王,我的一个姑婆(我爷爷的妹妹)便住在那里。
   据说,这里倒曾出过一个真龙天子的。这起源于一个民间传说:
   老早这里有间寺院,寺旁住着一户人家。孩子他爸早逝,母子二人相依为命。这孩子平时爱独自玩耍,从未听他讲过一句话。时日一久,大家都以为他是个天生哑巴。
   有一天,这个哑巴娃娃忽然开口了,对他母亲说:“阿姆,我要做皇帝了。明日五更鸡啼时节,你一定要记得叫我!”
   母亲见哑巴儿子突然说话了,万分惊喜。第二天天还没亮,她便到鸡窝里察看。结果,鸡受惊,不到五更便啼叫起来。
   哑巴娃娃闻母亲唤他,不慌不忙,翻身起床。
   那娃娃洗好脸,全身披挂,取出一张弓,一支箭。
   摆好架式,弯弓搭箭,望京城方向射去。
   这一箭,本来是射向皇帝的。不料,此时五更没到,皇帝尚未早朝。
   这一箭,只将皇帝龙椅射碎。皇帝来早朝,见状大惊失色。
   有一位大臣奏道:大事不好!这箭来自东南方向,东南有人称帝了!
   皇帝大怒,便派钦差大臣去东南一带调查。
   钦差骑马一路明察暗访,一日来到天王寺这个地方。见到哑巴娃娃的母亲在田里插秧,便笑她道:“播田农播田农,田头田尾多少株?”
   母亲是老实人,不知如何回答。回来后,心里不乐,便对儿子说了。
   儿子说:不怕,明天你如此如此回答他。
   第二天,钦差又骑马经过这里,照样问他母亲:“播田农播田农,田头田尾多少株?”
   母亲回答:“骑马郎骑马郎,马头马尾多少毛?”
   钦差大臣听了一惊,暗道:“这里有异人,看来真龙天子要在此出世。”
   于是不敢回言,便快马加鞭,赶回京城报告去了。
   皇帝一听,便派出大军前来捉拿哑巴娃娃母子。
   娃娃见母亲回来,掐指一算,便说:“不好,这回问倒钦差,他猜到这里有能人出世,必派官兵来犯。”
   于是他准备了两个缸,一个缸专装稻谷,另一个缸专装米。吩咐他母亲:“有官兵打来,你要先将米缸打开,再将谷缸打开,我自有办法对付。”他母亲答应了。
   果然没多久,官兵杀来了。娃娃全身披挂,挥舞长剑,嘴里念念有词。官兵气势汹汹,杀进村子。母亲见人多,慌了手脚,竟忘了儿子的交代,先将谷缸打开。只听一阵呐喊,一队戴金盔披金甲的武士从缸内冲出,往官兵阵中杀去。母亲这时才又记起儿子原先的话,赶忙打开米缸。只听又是一阵呐喊,一队赤身裸体、缺胳膊断腿瞎眼睛的武士从缸内冲出,却不分己方敌方,只顾往前乱砍乱杀。结果前面金甲武士措手不及,被后来赶来的这班缺胳膊断腿瞎眼睛的武士杀了个精光。
   原来,如果先打开米缸,缺胳膊断腿瞎眼睛的只会勇往直前,乱砍乱杀,官兵不及阻挡。后来再来一队顶盔披甲、健壮剽悍的武士,官兵必败无疑——不料却被他母亲坏了大事!
   结果官兵坐收渔翁之利,将这个村子杀了个鸡犬不留,血流成河,连他母亲也被抓去砍了头。那哑童见大势已去,长叹一声,亡命江湖,自此不知所终。
   后来,这个地方便叫天王寺。天王寺出来的山中,有些石头是赭红色的,鲜血浸成的模样。小时我常去那里找红色石子来学画画。
  
  
   三
  
   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中国人大多好山水,即使生长农村,也对看惯了的山水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我们这里的山不高,大都海拔一两百米,最高的霞关烟墩山才365米。每年夏天,山上长满了野蔷薇、茅莓、山楂等等野果。蔷薇在我们这里土话又叫交兄树,有刺,摘果子时要注意用小刀削去果蒂,刮净果皮,还要将里面的果籽去净,然后再用水洗净,才可以吃。我嫌麻烦,所以更喜欢茅莓。这是与草莓差不多的果子,用清水洗干净后就可以吃,味道甜甜的。
   五岁时与姐姐到山上玩,摘了好多的野花。经过一个小水沟,沟下两三米深是一个已经快干涸了的水潭。姐姐吩咐我,不要踩那沟边油滑的地方。我一时好奇,故意踩了一下,结果当场从沟边摔到潭里,摔成重伤,害得我爸花了好几百元药费——要知道在那时几百元可不是个小数目呢。
   稍大后常和一班伙伴在晚上到溪边、坑内捕螃蟹。带着电筒,卷起裤脚,去溪边,扒开草丛,搬开石头,常可以捉到来不及逃走的螃蟹。还有一种比一般螃蟹小些的,土话叫金钱蟹,味道也很鲜美。
   偶尔还会在龙尾溪里碰到鳖。据说鳖会咬人很狠的,如果一不小心手指头被它衔住,就是将它的头砍掉也不会松开。但它最但怕雷鸣,如果天有响雷,它便会赶快松开。
   倘若在夏秋,便约三五伙伴,带着脸盆、水桶,去山坑内捕溪鱼。先找一个水坑,探知里面有鱼蟹,便用石块与泥土断了水源,再在坑前筑了一个岸。然后,便卷了裤脚,脱了上衣,几个人一起站到坑内,拿着脸盆舀水往外泼。一两个时辰,坑里的水都泼得差不多了,这时不管是活蹦乱跳的泥鳅、草鱼、黄鳝,还是螃蟹、金钱蟹、溪鳗,便都成了瓮中之鳖了。曾有一次碰到水蛇,我还以为是鳗呢。大人们告诉我:蛇的尾巴是尖的,鳗的尾巴却是扁的。
  
   出了家门前这块大平地,沿着小山路便可到我父亲搞农业试验的那块田园。父亲常从外地引进些很新鲜的农业新品种,如高梁蔗、佛手瓜、蛇豆及太阳牌西瓜等等。有时得防小动物或是小鸟偷吃,因此每到夏天我们还得搭起帐蓬在那里看管。于是带着一两本书,边乘凉边看书,这时已经是十来岁时的事了。
   我家在门前门后田边地里都种有梨树、柿树、桃树、杨梅树以及香蕉树,还有乌桕树、樟树、桉树、棕树、苦楝树及榛树等等。柿树有甜柿、咸柿,还有很小很小的一种、土话叫做鸟柿的。甜柿要在蒂子的周围用小竹尖挖几个小洞,藏在米糠中闷个若干天,等成熟后才可以吃,不然会涩得叫你张不开嘴。咸柿要放在盐水中浸,味道甜中略带点咸。每年十月,我们便忙着摘柿子,摘了一筐又一筐,然后拿到镇里去卖,也常常有人主动来收购柿子的。
   每当柿子红了,也得防小鸟偷吃。我就在老柿树下用麻绳或草绳平行系在两枝粗大树枝上,中间用绳子缠来缠去做成一个吊床。每当放学,便捧了书本,边看书边荡着秋千,嘴里悠然哼着歌谣。残阳西斜,嘴馋的小鸟趁我不备,又偷偷袭来,叽叽喳喳地呼朋引伴,将那红通通的柿子正啄得高兴。被看书看到高兴处的我猛地大喊一声,吓得扑楞楞四散飞去。
   田里有可怕的蚂蟥,会吸人血。它常在不知不觉中钻入你赤裸着的脚,当你发觉后要及时摆脱,否则一旦被它钻入,顺着血液循环流到体内就完了。听说曾经有一个不幸的女人,在田边走路不慎被蚂蟥钻入体内,直流到头上,在头壳里面繁衍子孙。蚂蟥们吸着她头上的血,让她时常感到头痒难忍。于是等丈夫一外出,她就马上烧开水来烫。丈夫发觉几次,以为她是乘他外出时煮东西偷吃,于是便留了神。有一次他假装外出,实际没走远,果然不多久便发现了自家烟囱冒起了烟。他怒不可遏,一把冲入屋内,扯住老婆的头发便骂她贪吃婆。不料这一扯竟一下子将她本已腐烂的头皮扯下,但见满头都是游动着的小蚂蟥。
   这个故事,大人们说出是为了要我们别玩水,但一直让我听得头皮发麻。
   蚂蟥是杀不死斩不绝的,用锄头一斩,它随即变成两条,还能在水里游来游去。最有效的办法是用旱烟筒的水去浇它,它便死了。
   还有一种叫牛尾钻的,很小很小的一条虫,据说附在牛的尾巴上,能将牛尾巴绞断。所以我见到它一般都有点怕,避得远远地。
   当然见得最多的便是青蛙与蛇了。有时常会见到蛇叼着青蛙往蛇洞游去,而我们往往束手无策,只能呆看着蛙儿的惨叫声。所以我们一直怕蛇,也恨蛇。
   尽管有这么多的可怕事,仍旧阻止不了我们爱玩水的习惯。于是,山沟旁,溪水边,不时留下了我们造“水库”、筑“长堤”的身影。晚上回来,常常将双脚浸得白白肿肿的。
   从老屋门前的庭院出去,是一块大平地,是儿时我们经常玩耍的地方。这块大平地,平时也用作晒谷场,后边堆着草垛。有一次,两个小伙伴在草垛后面玩火引起火灾。大家慌了手脚,纷纷拿水桶来泼,父亲甚至将水缸从屋里搬出来。平息之后乡亲们议论起征服火灾的经过,常常提起这件事。
   那时整个龙尾约住着数十户人家。其中后面厝更少,才十来户人家。但孩子特多,几乎每户都有三四个兄弟姐妹。每当放学,暖风阵阵。屋前晒谷场中、村边梯田里,小伙伴们跳的叫的闹成一团,清脆的笑声传遍了整个小山村。伴随着犬吠鸡唤,家家屋顶起了炊烟,整个小村显得分外热闹繁忙。
   夕阳西下,宿鸟归窝,黄昏到来,门前响起了母亲们唤儿吃饭的声音。于是一片杂乱的脚步声中,大家顿作鸟兽散,小伙伴们一边应着一边飞回家去。不安分地、歪来扭去地坐在桌旁,嘴里叼着饭粒,耳旁听着母亲慈爱的数落,心里却还久久地回味在刚才的兴奋中。
   时代在变化。自农业社会向工业、商业社会的飞跃发展,使中国农民由农村小聚居大分散的居住迅速向中心城镇靠拢。而今乡间田野上冷清清地,不见一个人影。
   秋风萧瑟中,漫步走在干旱龟裂的田野上,总会想起令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当年十数个小孩子围在一起嬉戏的热闹情景。

共 560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故乡总是承载着我们关于儿时的记忆与快乐,当身在异地之时,才能深切的体会到那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念怀之感。编辑——黑色忧郁【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锦恒        2008-12-20 23:06:08
  故乡的山山水水,永远都是风景优美的图画,永远篆刻在我们的生命印痕中,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渐渐清晰,渐渐浓郁,感受着故乡带给心灵的馨香.
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滨海新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微信公众号:锦书恒言。
2 楼        文友:爱你聪明宝贝儿        2008-12-27 18:23:58
  随着作者的文字,很形象的在我们的脑海里展现了故乡的山、故乡的水,还有那些故乡的人、故乡的事,总是亲切的难以忘怀!
3 楼        文友:谈需旨        2015-09-12 19:21:00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4 楼        文友:杨敏        2023-08-21 10:39:07
  做为苍南故乡人,我们都有同一颗爱家乡的心,也愿家乡越来越美!!!
看世间繁华,写人间沧桑。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