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江南杂文】光照千古

编辑推荐 【江南杂文】光照千古 ——评百家争鸣之儒家三巨匠孔子、孟子、荀子


作者:江边一碗水 举人,4766.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92发表时间:2011-11-22 17:04:24

说实话,我的感觉,在百家诸子中,以评论孔子、孟子、荀子为最难。作为儒家巨子,千年思想传承,后世评论者太多了,不论我怎么努力,似乎也跳不出这个窠臼。但是,如果撇开他们,又觉得很遗憾。因此,我将儒家的三位巨匠放在一起,聊发一管之见。
   关于孔子,他活着的时候,虽然曾任鲁国司寇,时间并不长,因为诛杀少正卯,还引起全国震动。从这以后,孔子再未担任过诸侯国的官职,甚至一度颠沛流离,带领弟子们到处“推销”自己的学说,尽管所到之处,也受到了有些诸侯的尊敬,但尊敬归尊敬,对他的学说却是“婉言谢绝”,直到经过几代人努力,汉朝尊了儒术之后,这位儒家创始人才迈出了踏上圣坛的第一步。
   客观地说,等到后世儒家思想大兴的时候,已经远非孔子当初创立儒学的本来面目了。至于儒家思想之所以兴于后世,究其根本原因,个人以为,有这么几点原因。其一,儒学是一门兼收并蓄的学说,这一点从孔子的经历就可以得出结论。有史记载,孔子先后拜过包括老子在内的多位老师,这些老师分属于不同的学派,正因为吸收了各个学派学说的精华,才使得儒学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其二,儒家的门徒众多,史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贤者,这些弟子对于儒学的传承、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曾子这一脉,曾子被后世尊为宗圣,他的再传弟子孟子被尊为亚圣。从传承上来看,春秋战国时期百家学说,无一家可以与儒家相比拟。众多的门徒广泛传播儒家的学说,这也是儒学大兴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其三,儒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说。儒家弟子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对儒学进行补益,逐渐适应、满足了各个朝代皇权治理国家的需求。尤其是自宋朝程朱理学的兴起,更是从此打牢了儒学主流思想的正统根基。
   至于起初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巨子们,连番努力,始终没有让儒学成为核心学说的原因,还是要从其学说本身来寻找。与法家、道家等诸家学说相比,儒学注重的是长远的利益和效果,短时间内效果并不突出,尽管孔子曾经很苦闷地说过:“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矣”,实际上,这只是孔子的牢骚话而已,因为形势逼迫所致,当时的各诸侯国君主大多注重短期的实效,在一番取舍之下,儒家的学说就被舍弃了。因此,不能说儒学不好,而是当时的形势没有给各诸侯国以更长时间推行而已。我认为,这也符合客观规律,大凡一门学说在创建之初,毕竟还不够完善,从初创到大兴,要有一个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只是儒学的创始人,儒学的发展壮大要靠他众多再传弟子的努力。
   关于孟子,后世虽然赋予他极高的历史地位,但是就当时来讲,孟子与孔子的遭遇差不多,甚至单从学说而言,孟子更注重于“说”,相比于孔子,孟子更象个学者、思想家,而不是政治家。经过孟子的发展,儒学增加了“忠君”“治民”的内容,但在那个战火纷乱、“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时代,仍然找不到扩大儒学的“市场”,甚至这个思想本身还招致了很多的非议。直到清朝,还有反对者就孟子的学说发表过意见:“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得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必纷纷说魏齐?”这首诗的前两句就是拿孟子游说诸侯君主时所讲的故事说事儿,后两句又是拿“忠君”思想进行反驳,指出:既然儒家学说注重君主正统,当时周朝尚在,为什么不去辅佐周天子,反而去游说诸侯?不能不说,纵观儒学发展的过程,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巨子们,转圜于诸侯之间的行为,恰恰是儒学的硬伤。幸运的是,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天下一统之后,当政者就发现了儒学的好处,于是,儒家学说至此正式进入朝堂,孔孟正式踏上了圣坛。大清朝顺治年间,为了弱化汉人对满人的仇视心理,朝廷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康熙即位后,曾经到曲阜专门祭孔,行的是祭天时才可以行的“三跪九叩”大礼,可见当时儒学的威力。
   关于荀子,他实际上是儒家巨子里面的一个另类,用现代的话说:多少有点儿超级“愤青”的意思。其实,这个人的才华一点儿也不比孟子差多少,甚至成就还要高于孟子。之所以这样说,有四个原因。其一,荀子是儒家巨子中又一个成功的教育家,他曾经三次主持稷下学宫,培养了很多人才,比如韩非、李斯等等都是他的学生。更关键的,荀子作为教育家,比孔子更加包容,他本人是儒家思想的继承者,但是学生中,却是各家各派的都有,这一点,如果没有一个宽阔的胸怀和包容的心态,是无论如何做不到的。其二,荀子针对孟子“性善论”的学说,开创了儒家“性恶论”的理论分支。我分析,很多法家弟子以荀子为师,恐怕正是由于“性恶论”的缘故。因为,“性恶论”思想体系正好为法家学说的推行提供了更多的理论根据。其三,荀子是中国文学大系中“赋”这种文体的开创者之一,他的所有文章几乎都有“赋”的身影,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更容易让人接受。其四,说荀子是“愤青”,是因为孟子、墨子、庄子等诸子都是他批判的对象,而且批得痛快淋漓。
   就我本人来讲,似乎喜欢荀子多一些,也许是他的一些言论更能引起我的共鸣。比如:
   在做人方面,他说:“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详也。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穷也;乡则不若,背则谩之,是人之二必穷也;知行浅薄,曲直有相县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人有此三数行者,以为上则必危,为下则必灭。”意思是:年轻人不愿意帮助年长的做事,地位低的不愿意为地位高的做事,能力差的不愿意为能力强的做事,这是人的三不祥。做上级的不能爱护下级,做下级的喜欢非议上级;当面唯唯,背后辱骂;知行浅薄,不通是非曲直。这是人的三必穷。如果人有这几种情况,当了君主必然被推翻,处于被领导的地位,则必然遭杀身之祸。
   在刑罚的施行方面,他说:“罪至重而刑至轻,庸人不知恶矣,乱莫大焉。刑称罪责治,不称罪则乱。”意思是:如果重罪轻判,很多无知的人就会无所忌惮,国家必然大乱。刑罚与罪责相符,国家则治,如果不相符,社会秩序就会混乱。可以说,荀子的这些话,正是我们现代刑法所崇尚的“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发端。
   荀子尽管才华横溢,尽管桃李众多,但由于他的性格,以及采取的包容教育模式,却使得后世能够继承衣钵的弟子少之又少,所以,哪怕是后世儒学成为了主流思想,荀子一脉却依然是一个另类,不见容于世,殊为可惜。

共 25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评百家争鸣之儒家三巨匠孔子、孟子、荀子,冷静的语言,透着哲思与智慧,作者就三位大家侃侃而谈,轻描淡写中,一番风景依旧光彩夺目。无论是孔子、孟子、荀子,都是儒家最精典的人物,他们的人生经历与智慧是历来被史学家所精心评述的,而本文的作者用他的热情与喜爱,为这一段历史人物留下他灿烂的解读,是非常厚实醇香的。虽然是个人见解,但他的理论与观点,却颇有道理,更是泛着别样的光华与精致。千古风流人物,人人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与思维,本文作者亦是杂文一大家,读来让我深深的震动,欣赏之余,是非常的佩服。推荐问好!编辑:九品幽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露若水        2011-11-22 17:15:34
  真知灼见,果真不俗!
2 楼        文友:清露若水        2011-11-22 17:16:04
  问好水哥哥,久闻大名。
回复2 楼        文友:江边一碗水        2011-11-22 17:47:46
  絮儿妹子,彼此彼此,大驾当前,有失远迎,呵呵。
3 楼        文友:九品幽莲        2011-11-22 18:23:29
  江边哥哥的杂文让我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4 楼        文友:九品幽莲        2011-11-22 18:24:09
  真是累絮儿了,感动你的情义,抱抱好絮儿……
回复4 楼        文友:江边一碗水        2011-11-22 18:34:25
  就是就是,坚决支持!
5 楼        文友:九品幽莲        2011-11-22 18:24:49
  多多创作,把你的宝藏全部挖掘出来,嘻嘻……
回复5 楼        文友:江边一碗水        2011-11-22 18:36:45
  呵呵,我就是一个拾煤渣的,就遇见那么点儿火苗,还烫手,哪有宝藏啊。
6 楼        文友:虚幻        2012-10-11 10:57:31
  儒家学术一直在我心中,小的时候单纯地想着儒家是儒雅的代言,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儒家所承载的思想非常浑厚。只是佛与道家的思想理念被植入太深了。儒家便被慢慢冷落。佛道儒外还有一个法,对于法家,不知道笔哥哥如何看?期待!
凡尘中的一砂砾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