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大庑下的老鼠与汨罗江边的鸾凤

精品 大庑下的老鼠与汨罗江边的鸾凤


作者:郭军平 进士,8669.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10发表时间:2011-11-23 15:47:56
摘要:大庑下的老鼠与汨罗江边的鸾凤

寒冬里,李斯的墓在萧萧的寒风中兀立着,好似在诉说着那一段辉煌而凄惨的故事。夕阳把最后一抹余晖投洒在凄凄荒草里,我的思绪飞越到了那个苍黄的岁月。
   当看到李斯被秦二世腰斩于咸阳时,我再一次想到了李斯年轻时的一段“仓鼠论”——“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李斯的这种愚蠢的“环境论”论断一个人的“贤”与“不肖”的哲学观,我敢断定注定了他一生的悲剧。
   当他饱学结束西说秦王之前,在向老师荀卿辞别时,讲了一番很有意味的话,“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
   倘若说青年时期的李斯急于建功立业,驰竟才华,以建不世之业的宏伟蓝图的话,那的确无可厚非,然而他的这一番话却是赤裸裸的流露,流露出他建功立业的目的,不过就是要实现做一只“摆脱卑贱和贫穷,拥有功名利禄”的“大庑下的老鼠”的愿望而已。
   于是,愚蠢思想就决定愚蠢行动,可悲性格就决定了可悲的命运。他确不乏才华,曾一度协助始皇统一天下,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了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等,功不可没。他的一番努力也相应地获得了一定的人生回报,乃至位极人臣,享有了荣华富贵,他的人生辉煌到了人生的顶峰。史载:“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
   在如此大红大紫的情形下,他似乎也并不是忘乎所以,得意忘形,他也确曾有一点醒悟,史载:“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骛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这可谓智者的清醒,道家的睿智,然而倘若他能够坚持这一点清醒,坚守住人生的大义,铭记住先贤“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良言,牢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的箴语,那么,他的历史也许就该另外书写了。然而他的这一点点醒悟还是被那愚蠢的“仓鼠论“的人生哲学所吞没。他的哲学观过于现实,过于追求利益,他把权位富贵看得太重,在这样错误的哲学观的支配下,任何人一定都会利令智昏,从而走向与道义抗衡的反面。
   于是,他在“仓鼠论”人生哲学的指导下愈走愈远,我看到他滑到了一个罪恶的深渊,终于直至沦为胡亥赵高的帮凶,一切正义良知泯灭了,一切光明道义沉下去了,而此时,他心中浮起的是什么?是蝇营狗苟,趋炎附势,为虎作伥。可惜啊!一个曾经令人仰慕的政治明星,一个曾经才华卓绝的千古一相,就这样,覆灭在在了“仓鼠论”的哲学观下,覆灭在了人生最辉煌的时刻!这真是人生的一大败笔啊!然而这正是他酷嗜“仓鼠论”人生哲学的必然结果!
   接着,一场阴谋开始了,我看到了秦国的最后的一丝残喘,西去的太阳落下了最后一丝余晖。这黑暗的一幕的上演就发生在始皇驾崩之时,史载:“始皇崩。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余群臣皆莫知也。李斯以为上在外崩,无真太子,故秘之。置始皇居辒辌车中,百官奏事上食如故,官者辄从辒辌可诸奏事。”
   在这个决定秦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在这个决定是正义战胜黑暗还是黑暗战胜胜利的关键时刻,赵高从浓黑的幕后走来,他说了利诱李斯的一段精彩言论,史书载高言“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于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高的这一番问话,可谓步步紧逼,极为精彩,在封建君主专制的时代,“一朝天子一朝臣”规律使他始终抓住了李斯唯恐失去眼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尊位的心理,使他抓住李斯贪慕权势自私自利的心理,高强烈的语言压力句句打在李斯的心间上。在此生死抉择的关键时刻,我看到李斯的眼前迅速的闪现出两幅画面,一幅是惶惶食厕中不洁之物,见人犬俱皆惊恐的老鼠;一幅是坐在大庑下优哉游哉品尝富贵的大老鼠。于是,他断然作出了选择,西天幕最后一丝余晖也被乌云遮断,可笑的是在做出选择的同时,他却还要做出一番表演,说:“嗟乎!独道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一场苟合就开始了,一场罪恶的交易也上演了,一场血腥也都闻到了,秦朝最黑暗的一页掀开了。就这样,一个可能能够挽救秦国命运的机会也被扼杀了,我看到秦国的这艘大船驶向了风雨飘摇的岁月。史载:“斯乃听高。于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
   如果说这是他人生的唯一的一个败笔的话,那还有情可谅。然而,在他迈向了罪恶深渊的第一步的时候,他的步子就再也无法收拢了。在他儿子李由镇压农民起义不利时,在大将章邯要追查李由的责任时,在赵高时时刻刻的倾轧的情况下,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为了家族的富贵,为了得到二世胡亥的信任,变本加厉的提出的一套“督责之术”,“督责之术”的实行更加荒诞,也更加使秦二世奢侈腐化,胡作非为 ,秦朝的苛律已升华到了极点,荒诞的一幕也上演到了极点,杀人多者为“忠臣”,残忍者为“明吏”,天下怨声载道。而秦国在数代帝王努力下的千秋基业自然就摇摇可坠了。
   “仓鼠论”的人生哲学使一个本来可以在历史上彪炳千秋的杰出人物毁于一旦,李斯的人格,给我的感觉是始终定格在大庑下的老鼠的形象上。他后期的所作所为也成为的他人生历程中极为不光彩的一页。司马迁批评还算中肯: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诚哉斯言!
   望着凄凄凉凉的李斯墓,我又不由得将目光投入到了与之人格相对的另一个人——屈原。是的,同大庑下的老鼠的形象相比,我正感觉屈原是汨罗江边的鸾凤。在战国争雄各国延揽人才的大混乱时代,处士横议,谋士论道,纵横捭阖,各为其主,各谋其利的情况下,屈原却能够始终坚定地站在楚国的土地上,哀叹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忧虑这块土地的前途。凭借他的才华,他本也可以像其他士子一样为了富贵到其他诸侯国担任要职,谋取功名利禄,摆脱被贬的不利环境,然而,他却没有选择离开,而是处处心系家国,即使在流放之时,也不忘国家的振兴,人民的安危。这种品格与李斯“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的“仓鼠论”哲学有着多么大的差别!屈原的流放,不仅没有贬低他人格的高度,反而是他人格的升华和纯净,在这最困难的时刻里我们看到了一个赤子的衷心和热诚,看到了“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而固然”的高尚情操,这岂能与那些蝇营狗苟,趋炎附势之徒相提并论。
   萧萧寒风中,瑟瑟枯草声,我的耳边传来汨罗江畔的潮水声,蓦然,一个巨大的问号出现在我的眼前:如果要论屈原和李斯在传统文化品格里的价值,那么你怎么来看呢?那么,我只能说屈原就如那巍巍昆仑上的明月,照亮了从古到今士人的价值走向。我听见了范仲淹响亮的回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听见了陆游的回声“位卑不敢忘忧国”,我听见了顾炎武的回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听见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铮铮之言,而这些远不是“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的回声。夕阳下,李斯墓沦为一个醒目的“戒”字,发出一声无奈的叹息。

共 306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李斯的“仓鼠论”,决定了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利益和权力面前,他的人生哲学,是造成他人生悲剧的起因。而屈原伟大的人格,高尚的情操,是一种不屈的精神,激励着我们。文字主题鲜明,内涵深厚,文末一个“戒”字,给人警示。【编辑:梅暗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111232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梅暗香        2011-11-23 16:11:48
  “仓鼠论”的人生哲学,作者给出了深刻的诠释,历史不可忘,“戒”字刻心头。
爱哭爱笑,爱静爱闹。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