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平民散文】穿越平遥

精品 【平民散文】穿越平遥


作者:万之 秀才,2515.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03发表时间:2008-12-18 17:28:47
摘要:穿越平遥

平遥就屹立在晋中大地上,高高的城墙,矗立的谯楼透着神秘和遐想。
  
   当我驻足仰视这从2700年前走来的古城墙时,一派凛然的威严之气倏然从心底升腾而起。面对敦厚高耸的城墙,我感到了自己的浅薄和渺小。就象我第一次面对大海时产生过惶恐和冲动,对这座文化积淀深厚的古城,我有一种肃然和迫切。我庆幸我终于能穿越她的躯体,感受她的气息,聆听由她带来的历史深处的回音。
  
   占地2平方多公里的平遥生活着3万多的居民。一踏入古城,亘古醇朴的气息就迎面而来。青砖铺就的街面凹凹凸凸,吟唱着陈年的歌谣。民居都为一层二层,泛着令人遐想的青色。不少宅院,中间是一个窑洞式的圆拱门,厚重而古朴。瞧进去两边一直溜是砖木结构的平顶瓦房。在经历了数百年风侵雨蚀后,砖墙坑坑洼洼、斑斑驳驳,就如面部沟壑纵横的老人在喃喃诉说曾经的辉煌。那不是用钢筋水泥刻意经营造就的赝品式的伪古老,那是时间用柔软的手经年累月轻轻地抚摸所留下的印记,那是风雨用尖利的嘴长年不舍细细地雕琢的杰作。穿行在风尘仆仆的街巷,仿佛置身于百年前,幽远而惶恐,只有偶尔从身边驶过的自行车在告诉我,现代物质文明早已经渗透了小小的古城。
  
   首先,我穿越了平遥古县衙。这是一个保存得很完备很完善的古迹。对于衙门只在电影、电视中见识过。当站在它门前审视时,厚重朱漆的大门,高逾一尺的门槛,呲牙裂嘴的石狮,青白方正的照壁,这些一组合就产生了森严和威武,让人不寒而栗。跨进衙门,两边是一长排窑洞式的厢房,穿过正北仪门就是大堂。大堂是县官专门审理刑事案子的所在,正中明镜高悬的匾额高挂,两边肃静回避的牌子矗立,一张月牙公案居中摆放。那阵势让被告未跪下心就会发虚。
  
   大堂门前有付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用词直白纯朴,但却言简意赅,道出了民心不可违,为官得造福一方廉洁勤政的大义。对当今大大小小的为官者又何尝不是一番诤言。在官吏的管理上,明、清时期有这么一条,本地人得功名做知县不能在本地任职,须得到320里外任职,并不能带家眷,每年农历12月到正月放假一个月探亲。其用意很明显就是为了防止为官不正一人得道家中鸡犬升天。看看现实,那些当“县官”的鲜有不牵家带口的,也鲜有不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是几百前的落后还是现在的先进?真让人雾里看花。
  
   在一条并不宽阔的支街上,我邂逅了日升昌票号。临街5间门面,中间为通道,两边是铺面。整个院落墙高宅深,防盗设施齐备。眼下游人如织,人声鼎沸,想当年应该是没有如此盛况的,进出来往的都应是长袍马褂的商人,或步履匆匆或心事重重。但就是这样一座不见辉煌也不显恢宏的院落,却孕育了中国民族银行业的雏形,并一度操纵了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
  
   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精英和先进的理念,一个企业也同样。1824年就有一个精英走进了日升昌,他就是雷履泰,日升昌票号的创始经理人。他少年家贫,遂入商贾,不全是天赋,更多的是勤奋好学,在“西成裕号”历任汉口、京师分号掌柜。过不惑之年因经营有方被东家调回总号升任大掌柜。在道光四年雷履泰审时度势提议建立了日升昌票号。从此,首创中国票号一业。以后25年间,雷履泰确立经营方略,选派得力伙友,广设分号码头。在管理上创设了人身顶股制,即员工可以用自己的劳力作股份一起参与票号分红。把员工和票号的命运紧紧栓在了一起。在用人上任人唯贤不拘一格。日升昌的汇兑、存、放款业务日日升年年昌,分号遍及全国30余个城市,还在欧美、东南亚拓展了业务。难怪,余秋雨在《抱愧山西》中如此赞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那些比较象样的金融机构,最高的总部大抵都在平遥、太谷几条寻常的街道间,这些大城市不过是腰缠万贯的山西商人小试身手的码头而已。”日升昌展示的是晋商昔日的辉煌,开的是中国民族银行业的先河。
  
   在平遥明清一条街品尝了色泽红润、浓香扑鼻的平遥牛肉,见识了流光溢彩,源远流长的推光漆器后,我登上了北门城楼。
  
   据记载,平遥的古城墙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727),由大将尹吉甫夯土城垣。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西周旧城基础上扩建到现在的砖石城墙。北门城楼高耸巍娥,虎视城外一马平川。城墙外挖有护城壕,壕上设吊桥。从吊桥进门,是一方四面高墙的空地,取名瓮城。百姓、兵卒要通过瓮城才能抵达城内。这个瓮城很有战术价值,一是迫使敌军通过瓮城可以延缓攻势,二是如果两头的城门一关,攻入的敌军就成了瓮中之鳖,城墙上守军就居高临下以擂石、箭矢可以聚歼。
  
   站在古城墙上眺望,城墙宽阔逶迤,堞垛绵延,楼阁耸峙,每隔60米筑有烽火台般的观敌楼一座。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北风猎猎,战旗招展,迎风伫立,耳边似隐隐有战马嘶鸣、金戈铮铮,杀声四起。想千百年来,在这城头一定演绎过惊心动魄的血战场面,涌现过可歌可泣的英雄汉子。大浪淘沙,铅华洗尽,现在只有这高高的城墙和青青的城砖也许还存有点滴的记忆,于我们已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了。

共 205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笔中透着历史的厚重感。平遥县,经作者的介绍后,我有了立体感。文笔老道,叙述凝炼!推荐了。——杨忆军】【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杨忆军        2008-12-18 17:31:36
  通过作者结合史料的叙述,我对古城有了立体的了解。
一个人静静地走进写作的氛围,这样的孤独不会寂寞。
2 楼        文友:微蓝空间        2008-12-19 18:41:05
  好文,学习!
我的世界又窄又小,但属于我的空间呈现微蓝,那是生命的颜色。
3 楼        文友:谈需旨        2015-09-12 19:21:37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