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随笔:历史上的咏红诗谁解其中味

精品 随笔:历史上的咏红诗谁解其中味


作者:欣雨文萃 进士,10295.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609发表时间:2011-12-08 11:37:59

历史上对于《红楼梦》评点、索隐的人不计其数,但是,对于题咏《红楼梦》诗词有多少,知道的人就比较的少了。
   自从《红楼梦》问世,以作者呕心沥血和他的思想光辉与艺术魅力,使得二百多年以来的广大读者爱不释手。于是,近二百年以来,就出现了许多题咏《红楼梦》的诗作,数量之多,是任何古典文学著作不能比拟的,这部分诗作传世的不下三千余首。
   《红楼梦》开篇伊始的那首诗,写得真是有点预言家的味道: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正如历史上的许多诗词,或者延续到当代的许多诗歌作品一样,原本有着很深刻的意境内涵,却不被读者理解。开点玩笑,有的人自以为懂得诗歌,很有品尝能力,却也不懂得哪些是精品,在歪批戏说着。当然,逢场作戏、义气吹捧和有意贬低者除外,因为,文人相轻和治学不严,这个中国文学界一大顽症,本就应该受到唾弃的。题外话,打住。
   这些涉及到的《红楼梦》题咏诗,有的是感慨或者写给作者曹雪芹的,有的是写对于作品感想的,有的是寄语或者解读描写作品中人物的。而且,二百年来,大量女性作者的题咏诗也多达几百首,是前所未有的,显示了女性对于《红楼梦》情有独钟。
   记得偶翻阅藏书,在《庸闲斋笔记》卷八中,看到一段很有意思的文字,说的是作者陈其元小时候在杭州读书时听说:一位商人的女儿,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尤其是“酷嗜《红楼梦》”,而且“致成瘵疾”。在她因此致病卧床睡觉时,父母认为是读了《红楼梦》造成的祸害,把书扔进火中烧掉了。女儿在床上知道后,放声痛哭,大声叫道“奈何烧煞我宝玉”后,泪尽而亡。父母后悔不已,杭州人当作笑话传扬。当时我看到这里不由即兴吟诗一首,记在那篇文章书页的上眉,“有感痴情‘惜红女’:‘病虫偷咬此书寒,感慨痴女泪已干。宝黛空留葬花笔,雪芹哀叹情圣衔。’”悼念这位红楼的痴情者,也对当今不解其中味的人,寄语惋惜之意。可见这部巨著在二百年来的影响之大。
   哀悼作者曹雪芹的诗,我最看好的是永忠《因墨香得观砚红楼梦小说吊雪芹》,这首诗写道:
   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
   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
   诗中说“可恨同时不相识”,是因为永忠这篇诗稿写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而曹雪芹是在乾隆二十八年去世的,永忠所以道出了个人生于同时代而不相识的遗憾。永忠,字良辅,敬轩,号臞仙、蕖仙,是康熙十四子胤禵孙。题目上的“墨香”,原名额尔赫宜,是曹雪芹好友郭氏兄弟的幼叔,却没能认识曹雪芹,这就更加使得永忠遗憾了。
   郭氏兄弟是曹雪芹的好友,名叫郭敏、郭诚。曹雪芹“泪尽而逝”,郭诚痛心疾首,他写了一首哀悼诗:
   四十年华付杳冥,哀声一片阿谁铭?
   孤儿渺漠魂难返,新妇飘零目岂暝?
   牛鬼遗文悲李贺,路车荷锸葬刘伶。
   故人惟有青山泪,絮酒生刍上旧垌。
   这首诗让我们知道了曹雪芹的一些生活琐事和新婚遗妇与乡居境况。
   二百多年来,题咏《红楼梦》的诗人可谓包罗众多。既有王爷贵人、也有缙绅纨绔;既有青楼粉黛,也有大家闺秀;还有许多草野寒衣、失意文人,几乎包括了当时那个时代各个阶层的人。他们的题咏少则一二首,多则上百篇;短的数十字,长的有千言。有的分别对书中人物题咏,好像古书上的绣像图咏。还有一些则是区分事物、情节,有如佛经上的本生记事。较多的集中于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湘云眠石、妙玉听琴、晴雯补裘、小红遗帕、龄官画蔷、平儿藏发这些书中脍炙人口的故事情节。但是,纵观这近二千首诗词,真正佳作——说的是从小说的人物性格和作者意图上去咏颂的——很少。多是着重于悲欢离合寄托欣慰、哀怨或者借诗消愁的伤感、感慨。
   对于作品人物描写,显示了文学作品用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反映生活在读者群中的反响,这也说明任何文学作品单靠故事或者情节,没有对于人物细节描写是不能引起人们关注,也不能成为优秀的作品的。只有使细节一步步融化在作品的情节中,有如情节这个骨头包裹了很丰满的肌肉,那个人物才能亮丽地站立起来,通篇的故事才能打动读者。诗词如此,小说也愈加如此。清嘉庆、道光年以来,这类咏红、题咏渐渐多了起来,姜祺的《红楼梦诗》,对于小说人物的典型性格用诗词给予了诠释:
   如对贾母这个人物写道:
   祥呈五福画堂前,酷妇顽孙独见怜。
   慈爱有余明不足,无边欢笑乐年年。
   作为一个宗族大家庭的最高那个宝塔尖,贾母生来就是到这个世间享福的,代表着荣、宁二府的传统和权威,以她的威望支撑着这个渊源久远关系复杂的宗法家庭。没了她,这个大厦就会呼喇喇地倾倒。曹雪芹描写了贾母对于顽孙的酷爱和对于凤姐的信任,其实,这也是众多的中国家庭延续的一种礼制和道德。因此,纵容和包容引起下层庶子不满的高层那些不肖行为,成了一切这样的家庭甚至乃到国家的祸水,连绵不断的传承,这个怪物至今还在横行。那么,到了基础松垮动摇,老菩萨撒手西去,继承人物再也不能镇压那些贪污和偷盗、淫秽和乱权的时候,容忍部下胡作非为草菅人命的时候,宗法制的家庭甚至国家一定会倾倒,直到落得一片大地真干净。
   对于王夫人是这样解读的:
   家政操持理治赊,信馋溺爱享纷华。
   早知白玉床终毁,应悔心心祖母家。
   就像王夫人,这样一位未来的菩萨继承人,平日念佛、吃斋,一切只是寄托于宝玉一个人,那是她的全部。其实不是他的修养有多么好,而是逃避现实,其结果就是“早知白玉床终毁,应悔心心祖母家”了。
   对于王熙凤写道:
   司晨才调惹风狂,衣锦还乡路渺茫。
   此妇若除贪与诈,承欢理据胜姑嫜。
   关于薛宝钗的人物格调,则认为是深藏奸诡之人:
   绛芸轩里鸳鸯梦,滴翠亭前蛱蝶图。
   攘得月圆旋复缺,半生赢受绣帷孤。
   王熙凤,是典型的中国贵族权势家族中精强狠毒的少妇,是贾府式的门第结构中的支柱。在极其复杂的矛盾里,她凭借自己的权术机变、奇巧和野心,看风使舵、溜须拍马,掌握了贾府的财政大权,于是一阔脸就变,弄权铁槛寺、毒设相思局,一系列的权变,在大部分人看来是能人治理,其实是在腐蚀着家族的生命力,当大难临头震撼了贾府的屋顶,凤姐也就到了心血耗尽的末日了,于是被她自己所拉垮的这座大厦埋葬了。王熙凤是曹雪芹用最大的力量描写的一个典型人物,从她一出场就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曹雪芹凭着巨大如铁柱、纤细如金针的笔法,勾画出了这个贯穿于全书的人物,使读者目不暇接、耳不暇听,把一个凤辣椒表现得活龙活现,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那个时代大家族哪吒风云的妇女形象。同时对比的就是薛宝钗的潜伏,准备接管权力的心态。
   姜祺这首诗从人物身上看出了家族没落的原因,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在众多题咏中,多数女性作品是在欣赏风月繁华男欢女爱,但是也有认为《红楼梦》不是情幻色空的,潘德舆的《题词》说出了《红楼梦》作品真意:
   莫憎儿女十分愚,佛国仙山总幻途。
   参透情门无一是,情田请细用工夫。
   潘德舆(1785~1839)清代诗文家、文学评论家。字彦辅,号四农,别号艮庭居士、三录居士、念重学人、念石人,江苏山阳(今淮安)人。 诗文精深,为嘉、道间一诗词写手。
   而邹韬的诗里有两句更一语道破:“玉堂金马繁华梦,衰草枯肠好了歌。”“已将好梦破情关,细写孤悲见一斑。”
   女诗人的诗词大都微露怜悯之情,深存悲悼之意。有的讥讽世态炎凉,有的哀叹人情淡薄。如清代乾嘉才女熊琏写的《题十二金钗图(满庭芳)》词,写温柔乡的风月繁华:
   日暖花俏,香飘帘幙,十分春在红楼。传杯满酌,笑语不知愁。试问偎红倚翠,东风里,谁最温柔?都猜作,神仙谪降,笙鹤下瀛洲。
   赏心人已醉,栏杆倚遍,一片云头。任轻翻舞袂,慢啭歌喉。谁道书中有女,终输与,今古风流。多应是,明珠买艳,花月尽勾留。
   这首词名为“题图”,可能“十二金钗图”画的的场面就是如此,因而写出了贾府的“日暖花俏,香飘帘幙”,“ 传杯满酌,笑语不知愁”。
   另有女词人孙荪意写的词“贺新凉”《题红楼梦传奇》:
   情到深於此。竟甘心、為他腸斷,為他身死。夢醒紅樓人不見,簾影搖風驚起。漫贏得、新愁如水。為有前生因果在,伴今生、滴盡相思淚。憑喚取,顰兒字。
   瀟湘館外春餘幾。襯苔痕、殘英一片,斷紅零紫。飄泊東風憐薄命,多少惜花心事。攜鴨觜、為花深瘞。歸去瑤臺塵境杳,又爭知、此恨能消未。怕依舊,鎖蛾翠。
   吴藻的词“乳燕飞”《读红楼梦》哀叹女子命运:
   欲补天何用,尽销魂、红楼深处,翠围香拥。騃女痴儿愁不醒,日日苦将情种。问谁个、是真情种?顽石有灵仙有恨,只蚕丝、烛泪三生共。勾却了,太虚梦。
   喁喁话向苍苔空。似依依、玉钗头上,桐花小凤。黄土茜窗成语谶,消得美人心痛。何处吊、埋香故冢?花落花开人不见。哭春风、有泪和花恸。花不语,泪如涌。
   我偏重于喜欢词作,因为比较欢快,能引起心灵的共鸣。律诗绝句则死板呆滞,限制了思想的活动。
   上面的这几首词作,基本上把宝黛恋的喜怒哀乐表现出来了。也把书中那个冰雪聪明的晴雯和“三春”、湘云、妙玉等一群女儿生活和归宿写进了诗词中。
   女诗人们的词作不多,七律却是压倒的多数。金逸的的这首就很有特色:
   轻寒酿雪逼人寒,婉转香消玛瑙盘。
   待尔未来抛梦起,遗愁无计借书看。
   情唯一往深如许,魂不胜销死也拼。
   弹尽泪珠犹道少,细思于我甚相干。
   女诗人张问端诗《和次女采芝阅红楼梦偶作韵》:
   奇才有意惜风流,真假分明笔自由。
   色界原空终有尽,情魔不著本无愁。
   良缘仍照钗分股,妙谛应教石点头。
   梦短梦长浑是梦,几人如此读红楼。
   这是两位看透一切的诗人惊世之作。金逸是袁枚的女弟子,年仅二十五岁西去。前四句是有感于老公不归,闲暇找书看而发,后四句则读到深处感叹黛玉的悲惨结局,却猛一惊醒,告诫世人细思于我甚相干,什么事要拿得起放的下,何况书中的人物乎。
   还有莫惟贤一首七律《读红楼梦传奇偶感》:
   红楼一部特言情,情有可亲唤“可卿”。
   尤物从来为祸水,名花毕竟要倾城。
   湘江洒泪妃原死,杜宇思归婢借名。
   寄语聪明娇女子:莫将幻境认三生。
   虽然对于秦可卿的身世和归宿有着女人祸水这个历来对于女人不切实际的表述,但是,还是说出了要冷静面对自己的爱情和生活,“莫将幻境认三生”。
   满族女诗人扈斯哈里氏《观红楼梦有感》,是为真正的女人心情:
   真假何须辩论详,斯言渺渺又茫茫。
   繁华好是云频幻,富贵无非梦一场。
   仙草多情成怨女,石头有幸作才郎。
   红楼未卜今何处?荒址寒烟怅夕阳。
   红楼未卜今何处?荒址寒烟怅夕阳。
   一句“红楼未卜今何处?荒址寒烟怅夕阳。”真是说出了曹雪芹的忧虑:谁解其中味。
   文学作品,尤其是深刻地表现历史环境中复杂人物的作品,都带有一定的那个时代和所处在社会环境中的地位之代表性。从琐碎的事物和暗藏故事细节中的动机和表现,展现了历史的潮流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这些诗词的作品,虽然是几千首历史上咏红诗之拾零,但是作为红学研究却也是一个尚待很好开发的领域。不论是新红学还是旧红学,包括现在那些“大家”们的研究,其实,都陷入了一个不可离开的泥沼——繁琐考证书内外的关系和结局。而对于《红楼梦》这样一部现实主义的巨著,从文学角度、人物描写、情节和矛盾冲突的安排、人物和事物的细节描写等方面的研究,百年来成为“著作”、“理论”的不多,或者说还没有一个系统的论述。就是从这些诗词着手达到以上真正开创红学新领域深入研究,不是也可以自成一家么?看来,要呼唤能解其中味的研究作品尽快出现了。

共 45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字以专业的角度阐述了咏红诗的内涵,价值和意义,以部分咏红诗为例,分析了其文学性和思想性,论述了自己的观点,可读性强,给读者以思索的空间,并从中受益。【编辑:梅暗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11208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梅暗香        2011-12-08 11:39:50
  实话实说,还是第一次接触咏红诗,在欣雨老师的文字里,细细品味,受益匪浅。:)
爱哭爱笑,爱静爱闹。
2 楼        文友:夏冰        2011-12-08 23:02:10
  咏红诗,一个让人探索红楼的窗口。欣雨老师这文字写得够分量。赏读问候!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3 楼        文友:wuhoujun2011        2011-12-12 15:50:11
  拥有一份纯洁的友谊,如同拥有一份美好的祝福。让我们在友情路上, 天天都有好心情!让之涯的祝福,为朋友带去更多的开心。
新来的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