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同化与异化

编辑推荐 同化与异化


作者:杨伯恒 秀才,1501.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832发表时间:2011-12-11 11:51:57

人类的“同化与异化”亦称“组成代谢与分解代谢”。生物新陈代谢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同化与异化是密切关联的,没有同化的物质合成,就不会有异化的物质分解。同样,没有异化使物质分解而释放出能量,也就不可能进行同化。同化作用所需的能量是由异化作用所提供,异化作用分解的物质是由同化作用所准备,同化和异化相互对立统一,而二者又互为条件。构成生命的同化与异化的矛盾运动,是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这种过程中是相对的基本矛盾。这种新陈代谢,从自然方面看,是由支配各种物质过程的自然规律支配的;从社会方面看,是由支配劳动分工和财富分配的制度化规范支配的。前者支配因素可归于生态学方面,后者支配因素则可以归于政治学方面,而两者的结合力及其相互作用就构成了政治生态学的“组成代谢与分解代谢”即,同化与异化。这种旧的传统文化社会制度与新的多元文化社会制度的新陈代谢过程失调,就会产生人对社会不适应的精神疾病,而精神同化意识是将新的意识内容吸收并融合到原有的精神意识结构之间同化,这就是现代人的精神找不到寄托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化”是指不同的民族、团体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风俗习惯等方式。同化的作用在于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但不会融动社会的根本制度。同化个体,在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时,将外界事物摄取过来,纳人个体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具有不同文化特质的个人接触后,溶合成新的同质文化单位的社会过程。从智慧论的观点来看,同化是适应的一种机能,而人的智慧乃是最高形式的适应。在智力活动中,顺应是主体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因而引起图式的质的变化,促进调整原有图式或创立新图式去同化新事物。顺应与同化是两个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补充。一般说来,同化起了促进民族团结,加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融和,加强民族文化的同化力的积极作用。同化有利于人类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发展生产、科学和教育,从而有利于整个社会。
   “同化”原为生理学概念,指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同化速度开始比较缓慢,被同化群体一旦意识到所接受的文化优于原来的主体文化,就主动放弃自己的文化模式与传统,积极学习同化者的文化,整个同化进程。同化多见于存在社会文化不适应的场合。例如,“被同化的往往是移民或至今仍处于孤立落后状态的群体,而施行同化者则往往是占支配地位或较为先进的社会力量”。同化可分为强制同化和自然同化两类,前者指依靠强制的手段迫使某一文化接受强迫者的文化,后者往往指随着两文化间的自然交往,两文化中的一方的全部或部分自然同化。
   民族同化,是一个民族或其一部分丧失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另一个民族的现象。它是从民族产生以来,在社会中一个民族(或其中的一部分)被另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强烈感染,这种同化是民族压迫的一种表现形式。自然同化,是政治上平等的民族,和其他民族长期交往过程中,经济、文化处于落后的民族,受到先进民族的影响,逐步地自然改变本民族的同化。民族同化可分为自然同化与强迫同化两种。自然同化是进步现象,而强迫同化则是一种民族歧视、压迫行为,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例如,“生产活动、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审美意识等等都极其自然的发生变化”。甚至改变了本民族的特征,在自愿选择、自然适应的过程中变成了另一个民族的现象。
   自然同化与强制同化截然不同,它是各民族密切往来、互相学习的结果,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进步的社会现象。强化同化和自然同化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它是以被同化民族遭受很大的痛苦和牺牲作代价的,是民族压迫的一种表现,是反动的,因而必然激起被压迫民族的反抗。这时民族同化就告完成。同化是自然自觉的地实现的,不具有强迫性。强制同化是统治民族的统治阶级出于统治及其他需要而采用强制措施改变被压迫民族或落后民族民族特点的做法。这种同化的强制性比较隐蔽,通常看不见暴力的痕迹。例如,“美国的“民主”模式输出就是强加给别国的一种强制模式”。
   文化同化,不同文化特质的个体、群体相互接触融合为同质文化的过程。一种文化在与另一种文化接触中同化。是两种文化接触过程中,各自改变自身,导入对方文化要素与本文化相应要素发生融合、借鉴。文化同化可分为两类:强制同化依靠强制性手段如武力和战争而实现的;自然同化则是两种文化长期的自然的交往而逐步实现的。一类是依靠强制性手段甚至武力而实现的文化同化,属强制性的;另一类是指通过自然的接触交往而逐步实现的文化同化,属自然性的。同化不借助于暴力、特权和强制的手段,是演进式的、单向的,即被同化的民族或其一部分虽然消失,但影响它的民族依然存在。
   局部同化,是文化惰性的一种表现。文化全面同化。即“民族同化”。在文化融合或文化同化的过程中,语言符号的作用是十分突出的。例如,汉族文化之所以具有较强的同化作用,是与汉语语言文学的特点有密切关系的。由于同化他文化或被他文化同化,一种文化就会全部或部分地取代另一种文化,或被另一种文化所取代。例如,有两种文化体系分别为CAB和CMN,如果CAB同化了CMN,就可能出现CA取代另一种元素的过程。它是一种文化变迁的过程。语言是人类交际极重要的工具,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以达到互相了解融合,语言有巨大的稳固性和对强迫同化的极大的抵抗性。语言的稳固性是由于它的语法构造和基本词汇的稳固性所造成的。
   中国因悠久历史积累起来的文化优势,在回应西方衝击时却成了负担。长久以来就已经优势而定型的文化,抑制了任何局部更新成功的可能,同时,局部更新的失败又造成了文化非整体更新不可的局面。所以,中国历史上的成功反导致中国回应西方衝击的失败,而此前回应的失败,反又孕育了中国最终回应的胜利。历史上中国危弱的原因是制度的弊端。因而我们不仅仅是局部修改旧的制度,所变之法都是一些现行的制度。对这些具体制度的改革又是从机构(官制)改革著手。旧的制度文化和人本要素,都无法使中国回应西方的挑战;综观美国的发展历史,其文化制度得益于多元文化聚合。因此,我们要吸收多元文化的精华结合传统文化形成更加比西方文化制度和科学制度更优胜、思想更高明。所以,加快制度的改革是发展的唯一道路。从而使中国逐步向更为超强的方向前进。
   “异化”是哲学和法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概念。异化是由主体产生而成为外在于主体的力量反过来控制、支配、统治主体。异化已不再是精神主体的异化,而是作为感性实体的人的本质异化;异化不再是积极的创造性力量,而是消极的破坏性力量。异化决不等于或归结于对象化与物化。对象化与物化指人把自己的属性和力量转化为独立于人甚至对立于人并支配人的对象或物的属性力量。
   “异化”又称疏远化。原词含有转让、疏远、分离等等意思。所谓人的异化指人完全成了技术与工具的奴隶,在精神、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从生理、心理、道德、技术等方面找原因,异化就是用以表达本质向存在、主体向客体转化的关系。人通过自我活动创造出一个对象世界,人才证实自身是一种有意识的类的存在物。总之,通过异化的、外化的劳动,工人生产出一个跟劳动格格不入的、站在劳动之外的人同私有财产只有发展到最后的、最高的阶段,它的这个秘密才重新暴露出来,私有财产一方面是外化劳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劳动借以外化的手段,是这一外化的实现。
   人性的异化,又称“劳动者同自己的类生活和类本质的异化”,是异化劳动的表现形式之一。人通过对产品异化、劳动异化、人的类本质同人相异化的具体分析指出,这些异化的直接结果是人同人异化,人本身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人是什么?人就是能动之物;因为人类是从物梯次进化而来,所以必以物性互通,因此,物质的、直接感性的私有财产,是异化了人的生命的物质、感性的表现。人与异类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就在于人的能动。一方面,能动具有明确的目的,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有着明确的目标导向。另一方面,能动是一种创造性精神。(如主观、客观能动,自发、自觉能动,实践、认识能动,主体、精神能动,意志能动,等等),能动就是一种具有创造因子的精神,一种精神创造力,一种涵盖认知、情感、意志、思维等各种意识活动的精神。
   人性和人的真正本质在于劳动,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劳动不仅是使猿转变为人的决定力量,而且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决定力量。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同时也创造了世界;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本身,也是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劳动是人类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根本关键在于社会革命,改变社会制度。教育在改变人性异化工作中,可以起促进作用,特别是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能对克服人性的异化作出积极贡献。
   人的异化,人性异化是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存在的现象,实际上发生作用的不是人,而是人给社会历史的异化。历史要素都是能动的,而能动要素之间必然是互动的。就是说,没有一个历史要素是纯粹的受动者,每个要素的行爲都施加於它要素,而每个受动的要素都以能动的方式,来回应施加者的行爲。对於单一文明而言,外部的作用构成了其当下生存的挑战。挑战可能导致:提升自我(超越当下的存在),从而自我更新;或是未能改变自我,从而自我衰亡。其结果取决於回应文化的态度(自由意志),所以,不是预定的,而是开放的。挑战是积极的,激发被挑战文明的创造;文明是在挑战与回应中生长,挑战与回应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人是能动性的之动物、有目的的、有意识的生产劳动变成动物般的活动。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持相异化这一事实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凡是适用于人同自己的劳动、自己的劳动产品和自身的关系的东西,也都适用于人同他人、同他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的关系。人类通过自觉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创造出来的产品,却和创造者的主观来安排,而是听从别人的意志,劳动的成果不再归劳动者自己所有,而是被别人占有。马克思说:“这使生产活动变成对人说来仅仅是维持肉体的动物般生存的手段,只有消除人与自己的本质的异化才能实现人的本质的复归。异化劳动使人同自己的身体,以及自身之外的自然界,使他的精神本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异化劳动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生产的对象,也就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类生活,即他的现实的类对象性,把人对动物所具有的优点变成缺点,因为,从人那里夺走了他的无机的身体即自然界。同样,异化劳动把自主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把人的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因此,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异化劳动的根源,而劳动异化则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生产行为中,表现在生产活动本身中。工资是异化劳动的直接结果,而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直接原因。
   金钱作用异化,钱是从人异化出来的劳动和存在的本质;这个外在本质却统治了人,人却向它膜拜。在金钱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人丧失了自身价值、处在异己力量奴役之下,私有财产的丧失了自身的、异化的本质,是在自身之外的、外化的私有财产,自身异化、同时也异化了的自然界、异化了的人变成正在异化的对象,变成奴隶般地屈从于利己主义的需要的对象。
   物的异化,是人的自我异化的实践,人只有使自己的产品和活动处于金钱这一外来本质的支配之下,才能实际进行活动和创造出物品来。因为,我们国家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由于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结构的变动、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再加上国外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异化现象在我国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激化着人民内部矛盾,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发展。如在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分配不公,两极分化,权力滥用,人情冷漠。现阶段出现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
   异化消费,异化消费的前提是异化劳动,但它反过来又刺激了异化劳动,消除了人们对异化劳动的不满,麻痹了人们的斗志,延续了资本主义的寿命。异化消费助长了异化生产,使资本增值得以延续。这样,无节制地生产,无节制地消费,再无节制地生产,如此循环往复,就必然污染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平衡,浪费自然资源。阿格尔指出,资本主义在科技的推动下,导致了两大严重问题,即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并以过度消费来补偿人们在异化劳动中所遭受的痛苦。这种过度消费实际上是一种“异化消费”,是人性的扭曲,也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它不仅加剧了人的异化现象,而且极大地污染了环境,破坏了自然的和谐与平衡,从而造成了生态危机。
   由于消费的社会条件建立在阶级对抗的基础上,使得人的再生产过程的消费异化为对抗阶级的再生产过程,使工人的消费,从而劳动力商品的再生产,因为人的需要无穷尽,而无穷尽只能在精神王国里实现,在物质王国里永远不能实现。这种“异化消费”,既不反映人的真正需要,又加重了自然界的负担。因此,不消灭这种异化消费,人的需要就得不到真正的表达与满足,也不可能有效地制止生态危机。比如可以耗尽地力发展农业,大量砍伐森林作为原料生产产品,排放废物损害自然的净化能力等,从而严重破坏自然环境。经济理性把自然与非人类生命当作环境资源,用工具性术语来进行解释,经济在榨取环境中增长,导致当下的生态危机。随着全球范围废物库的增加,全球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
   人类作为生命的主体,其本身来源于自然,和自然是一体相依的。要想摆脱人类的异化状态,就必须以一种理性的方式控制与自然的物质代谢,因此,人类应当以系统整体的思维方式确立“异化消费”转化为生态理性消费的指导理念,在把握生态科学规律的前提下,确立合理适度与自我节制的生态价值观,在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中把握人和自然的关系。因而,对于人类来说,不仅应当以统一整体的理念考察人和自然的关系,同样也应当以统一整体的方式处理人和社会的关系,这是“异化消费”转化为生态理性消费的内在价值所在。因此,只有从制度上进行约束,才能外化为每一个人的实践行为,才能真正实现:以代内生存公正与代际生存公正为基本内容的公正原则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进与繁荣发展。
   现代工业文明作为人的实践活动的发达形态,人类社会的进步总是以人类与自然的物质交换来满足人类需要的方式来实现的。如果实行“无增长”的经济,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恐怕连生存都成问题,发展就更无从谈起。因此,经济发展是实践活动的前提,发展实践,吸收借鉴多元发展先进经验的科学发展观。完善体制机制,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自然规律。一方面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人的各种创造力的极大发展;另一方面也由于技术理性和人本精神的某种张力或者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某种冲突,导致了人际交往关系的破缺物对人的统治、人的本质的异化等等。但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庞大的失业大军、严重的资源短缺及人口爆炸等问题早已超出了一国范围,根本无法将其分割为一个个独立的部分。让人类生产与消费的合理性服从生态的合理性。实现经济和自然、经济和社会、人和自然的和谐、均衡与稳定的发展,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从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找到了异化劳动是导致私有制、阶级产生的根源,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物异化的根源,人的本质的异化是劳动异化的结果,使人的满足最终在于生产活动而转向合理性的适度消费活动。

共 614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本对同化与异化的概念做了专业性的阐述,并结合社会本身加以具体的分析,探讨,让人感受到“让人类生产与消费的合理性服从生态的合理性。实现经济和自然、经济和社会、人和自然的和谐、均衡与稳定的发展,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的重大意义。文章理性客观,具有很深远的借鉴作用。【编辑:夏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夏冰        2011-12-11 11:56:16
  如何有益于国家,有益于民族,有益于人类,追求生态意义上更大的合理性,实现和谐性的发展,值得深思。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