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张看张小波

精品 张看张小波


作者:ran.t 榜眼,28155.7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187发表时间:2011-12-16 14:27:20

《采藤张花集》是四位作家的合集,第三部分是属于散文家张小波的。张小波的自我介绍是“喜好纯净文字,植物性的女子。天天阅读,偶尔写作。”翻到张小波的那一辑,植物的清气果然扑面而来。光看题目,将近三分之一篇什与花有关。
   作者对花着实偏爱有加。《一朵花,叫醒春天》,写迎春;《缤纷桃花二三事》,字里行间点染着俏丽的桃红;《独语蔷薇》体悟蔷薇的心思;《薄醉梅花》把喜爱与赞颂给了傲雪寒梅。除了这些一章一花的具体,还有笼统写花事的文章,比如《二十四番花信风》、《古城,花事延绵》等,真是花雨遍落,花光满路。
   作者写花,有个特点,是把花与季节结合起来写,有时竟是打成了一片。我们从篇目的安排上,能隐约看出这方面的意图:借不同的花卉代表不同的季节,发掘不同的况味,勾勒出岁月流逝的轨迹。因为有了姹紫嫣红、各领风骚的花语,每个季节都仿佛会说话,都变得生动、可感、鲜灵。又因为有四季作底子,作衬托,作背景,笔下的花类就显得有了依托,有了归结,有了表层之外的指涉和象征。
   因有这样敏感浓稠的时间意识,虽然赤橙黄绿在眼前,总还是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哀愁。那是对“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婉叹。即使在最轻快佻达、起落无迹的段落里,仍然有人世沧桑躲在文字背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北宋晏殊的感慨,张小波也有(张小波对宋词的喜爱会在下文说到),晏殊的含蓄蕴藉,在张小波这里则褪去过重的士大夫气息,多一份入世的随性,和盐城作家张晓惠的笔法,在气质上相当接近。
   走出花国,张小波的眼界向过去和现在两个方向延伸。写过去,有《童年的经典游戏》、《一个70后的童年零食史》、《纸键子和万花筒》等,写现在的较少,仅有《心疼你,才真爱》等寥寥数篇,以数量而言,是不成比例的。这种“失衡”,是不是缘于作者在潜意识里更愿意品咂往事,对“如今”有些微妙的疏离呢?
   回望童稚时期的单纯的快乐,简单的游戏,匮乏的零食,那情形另有一番味道;细观而今身边触动心灵的种种,则把至真至善至美,悄然演绎出来。在时空的座标上分别往前、往后延伸,支持这做法的,还是对时间的感悟,与前面所提到的作者写花的心境可以相通。而如果稍作对比,则不难发现,作者写过去的几篇,情感的蕴含,思想的灌注,以及一种“张小波式”的个性化的“腔调”,都要胜过写现在的。这里面有“中年心态”的作用,像张爱玲说的,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其实从美学效果上看,倒更近于苍凉。苍凉产生美,产生类似于某些日本俳句的“哀静”,同时还产生在安全距离外审视的相对客观,与经过沉淀后的感情的深沉,那是一种收敛的浓酽。返观写当下的几篇,明明是身边诸事,发生不久的,我们却会觉得灵动有余,淳厚不足;细腻有余,犀利不足;娇俏有余,端凝不足。有些地方,作者创作上的局限,如过度依赖感性、流丽但少风骨等,难免要着迹露相。娇嫩而又单薄,如同花瓣,是这少数几篇散文的共同缺陷。
   “张小波辑”的末三篇文章值得注意。它们自成一体,无关时间,也远离俗事。不是余秋雨式的长篇大论,格局却隐然有阔大的趋向。作者涉猎的丰富,素养的全面和化用各类典藉的灵活,以及一腔文人情怀、一身文人风采,在这三篇短文中最是熠熠生辉。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对宋词词牌的研究令人刮目相看。许多时候,那甚至不是学究式的爬剔研讨,更是一种巧妙的联想和生发,透着女性作家独有的纤细与慧黠。《夜遇狄金森》显示作者对美国著名女诗人狄金森的痴迷与浸淫非止一日,作者对狄金森的推崇是建立在对狄氏其人其作全方位的了解上的。想来张小波在阅读时能与狄氏的诗一同呼吸。《越剧,心头一汪春水》从越剧的由来、发展、艺术风格,直谈到服饰、唱腔、唱词,中间还夹杂着作者儿时有关看戏的回忆,有些“流言体”的意思。如此庞杂的内容,只用了一千多字,精练简洁的后面实在是有着对戏剧的深切理解与会心的,故而也就特别耐得住反复的品位和咀嚼。
   张小波自述她是“天天阅读,偶尔写作”,这八个字大可理解为多读少写,厚积薄发。从上面说到的三篇散文中就能体现她所言非虚,能看到她较为完备的知识结构。私下里,作为朋友,我是盼望她能多写这一类的作品。篇幅不拘长短,行于其当行,止于其不得不止,活泼泼的心灵里有活泼泼的感触,信手拈来,皆有文化的馨香;回旋往复之间,进退自如,一派腹有诗书的从容与自在。这时的张小波最为潇洒。
   采藤张花,蔡炜得一“采”字,正合她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滕建锋得一“藤”字,暗喻他随分随缘的豁达性格;花蕾得一“花”字,就像她言谈举止间自然逸出的优雅韵致。张小波独得一“张”字,张看,张望,对现实世界和文化海洋充满了关切与好奇,又有持久的考察与思索。这“张看”有轻松调皮的成分在内,亦有来自生活的智慧闪现,用来形容张小波的散文,恰如量体裁衣,天造地设。
   张小波张看世间百态,我就冒昧张看一回张小波。由此叫人想起信息时代的一大特色:作家、艺术家通过作品探看着社会、人生、人性,自身却又不得不被动地成为别人窥看的对象,隐私、轶事,概莫能外。以这样的方式印证了卞之琳的《断章》,也许是诗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吧。
  

共 20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陶兄张看张小波,我呢,却忘情地欣赏着风景中你。不由自主将心灵放逐,将意念浸淫于陶兄所称道的那纯美的文字里,跟随着陶兄的感觉去细细打量在你笔下鲜活起来行走着的那位哼着吴侬软语歌谣的清纯女子。读着读着,文字间弥散的花香正扑鼻而来,张小波纤细妙指间演绎的花语正悄然袭入耳鼓。慢慢了闭了眼,静静地感受着那生花妙笔下母亲的古道热肠,曾祖母的俏刮麻利,伯母的顽强坚毅,爷爷的乐善好施,同学的纯朴善良……静静地品味字里行间弥散的血脉相连的亲情,魂牵梦萦的乡情,纯洁浪漫的爱情,和谐美好的人间真情……放飞心绪,一幅水墨风俗画卷依偎着江南的山水正在我心幕上徐徐铺展,让我的心灵得以净化,情操得以陶冶。真好!如此美文,想不倾情推荐都不可以。【编辑:心花一瓣】【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11225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心花一瓣        2011-12-16 14:31:34
  陶兄弟张看张小波,既是以读者的身份,也是以朋友的身份,静静的欣赏,冷静的透视。因此陶兄所呈现给读者的文字自然也是多维的,是激情的,也是热烈的,是冷静的,也是客观的。怀喜悦之心,揣鉴赏之情,既与读者分享了他本人欣赏美文时滋生的心理上的快感,也让读者聆听了到他对张小波散文逆耳的批评。一篇赏文,从张小波散文的命题到选材,从构思到立意,从主旨到情感,全方位透视,多角度赏析,细嚼慢品,品出了鉴赏者的真知灼见,品出了张小波清丽的文风,品出了江南女子的书香情怀,品出了这位值物性女子的独物风采。小波的美文,能得到如此厚重的赏析,是文字之幸。性情中人能得到朋友如此赤诚的情怀,当属小波之幸。冥冥之中,路过的我却品得了如此上乘的鉴赏美文,又何尝不是心花之幸?!拜读,学习。问安,祝福!
但愿意绽放成一瓣心花,长成一棵小草,愉悦心境,点缀江山。
2 楼        文友:轩程        2011-12-16 16:17:20
  问好陶兄,独特的领悟,欣赏!
卖文字的人
3 楼        文友:随心飞翔        2011-12-16 16:20:34
  非常精美的鉴赏美文,欣赏拜读,学习加学习!
公务员,至今从事业余创作20余年,发表诗歌、小说近200篇,原省级散文诗协会会员
4 楼        文友:ran.t        2011-12-16 19:36:36
  谢谢花姐的精彩编按,作者之幸。谢谢各位朋友光临:)
5 楼        文友:浅泠        2011-12-16 20:19:06
  解读一个作家的性情,文字是最好的桥段,而解读一个作家的文字风格,作家本身习惯与性情又无疑是最佳的切入点。
   张小波的“植物性”,造就的是字里行间花雨缤纷的灵动,作者敏锐的捕捉到这一点,并解读出灵动背后的深刻感怀,那是属于时光与阅历的懂得。
   抛开张小波自述的“植物性”特征,作者解读出另一从专属于张小波独特的文字腔调——偏重于对旧时光的回望。这种回朔式的写作里,呈现出的并不是一味完美的女作家,而是一个有所侧重,有所选择与偏好的性情中人。隔了时光的回望,因为岁月的沉淀,其情致更有浓酽的厚度与深度;当下虽近,却少了体验与慢煨的温厚。
   作者对张小波个人偏好、文字属性的独特做相关解读之后,再度切回到张小波秉诚的“天天阅读,偶尔写作”的为文之旨。因了阅读,而富于底蕴,因了底蕴而富于风华。对宋词独特的解读,对狄金森不遗余力的浸淫,对越剧倾情的投入,无一不与其“天天阅读”的习性相关,这是从作家的文字特征又切换到作家本身,来去间转换无痕,却已然清晰的勾勒出一个文字中人的独特、灵慧、清新。
   作者作为“看”的视角,在通篇评论中隐现自如,给一篇极富水准的文艺评论,灌注了作者一贯的轻灵,隽永的风格。
6 楼        文友:冽枫        2011-12-16 20:25:38
  作家通过写作展现她所窥见的社会,人生,人性,作者张看作家的文字,解读文字对世态曲折的折射,作者用轻隽灵透的文字,解读张小波笔下独特蕴籍的世情世态,曲折回环里,是对生活双重的智慧解读
000
7 楼        文友:杨亦秋        2011-12-16 20:29:07
  作者看张小波文字里的或蕴籍或清新的风景,不经意间书写出另一道轻灵隽永的风景,把文艺评论写到念人流连忘返的境界,这何尝不是一种难以复制的独特。
8 楼        文友:蔚风        2011-12-16 21:22:59
  不错的美文,拜读欣赏,问好作者。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善于积累素材,才能使作品更加完美。
9 楼        文友:秋梧飘絮        2011-12-17 00:05:40
  欣赏作者的文章,总有口齿噙香之感。用“涉笔成趣”似乎远远不能表述。把文评写得如此练达精锐、清灵俏丽,实属阅历和水准的叠加,隐约抵达“增一字太多,减一字太少”的精妙绝伦,无可替代。
   虽没机缘看到张小波的文,但是一叶知秋,一评明张,我已经可以从此评窥见这位植物性的女子其人其文、其品其质,而赏析角度的踏雪无痕,又处处展露出巧妙的腾转挪移,感和思打成一片,评和慨融为一炉,聆听处声韵叮咚,凝眸处意蕴跌宕,怎一个美不胜收。
10 楼        文友:清露若水        2011-12-17 00:26:02
  正如你读张小波篇章里潜蕴的月肤风骨,我们也在读你字句中氤氲的通透睿智。
   灵俏和深邃巧镶互嵌,是你独树一帜的文风,也是你从容淡定闲庭漫步般出世入世的赏景阅世。
共 16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