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征文*散文』如风的往事

精品 『流年征文*散文』如风的往事 ——妈妈的1966


作者:叶渔 秀才,1296.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69发表时间:2011-12-25 14:56:36

今年6月17日上午10点左右,天空飘着小雨,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前排着长长的瞻仰队伍。爸爸妈妈和我还有亲戚在内共6人也在队伍中,这时一个工作人员看到爸爸腿不方便,特许由妈妈陪伴从正门免检直接进入北大厅。在大厅里,爸爸妈妈把一束黄色菊花敬献在汉白玉雕刻的毛主席坐像前,深深三鞠躬,然后沿着右边的过道步入瞻仰厅。
   瞻仰厅里气氛凝重而肃穆,正面的墙壁上,镶着17个镏金隶书大字“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水晶棺里,毛主席身着灰色中山装,覆盖着鲜红的党旗,微弱的灯光下安睡一般神态安详。爸爸妈妈站在栏杆边默默注视许久,一直等到后面的队伍进来才依依不舍离去。
   站在天安门广场,妈妈感慨地说:“一眨眼44年了,那时毛主席挺胸健步、满面红光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红卫兵,巨人一般的伟岸身影是那样让人崇敬和激动。现在想起来,仿佛昨天刚发生一样。”
   作为进京串联的红卫兵见到毛主席的经历,既是妈妈那一代青年人心头最难忘的青春印记,也是永远值得后人深刻反思的历史。望着雨雾中的天安门,刻骨铭心的往事不由涌上妈妈心头,如回放的电影一幕幕在脑海浮现。
   一
   时间要回溯到1966年秋。
   妈妈当时在一所免费包分配的工读中学读书,教室设在县一中大院。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红卫兵组织在各地大中院校雨后春笋般崛起。妈妈由于中农成份,没能第一批加入,而是作为团结对象吸收进红外卫充当后备军。“八·一八”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首批接见红卫兵后,革命大串联活动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全国蓬勃兴起。
   9月初,县一中首批进京接受毛主席检阅的红卫兵胜利归来,在车站受到县城各界人士的隆重欢迎。回到学校,他们被同学们如众星捧月团团围住,兴奋地打听在北京的所见所闻和见到毛主席的细节。当时妈妈和其他同学听了心痒难忍,歆羡不已。心中无时不刻盼着下批进京的通知。
   一个多月后,班主任连老师从学校开会回来高兴地宣布,红外卫以红卫兵的名义和其他根正苗红的红卫兵小将们将由他带队一起进京串联,在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接受以毛主席为首的国家领导人和首都各界人民群众的检阅,求取革命真经,传播文化大革命火种。听到这从天而降的好消息,彼时彼刻,大家激动万分,以热烈纯洁的情感禁不住一遍遍振臂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那种做红色政权誓死捍卫者和革命坚定接班人的决心足以翻江倒海扭转乾坤。
   当时学校基本处于停课状态,学生平时就是写大字报,开批判会,向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作斗争,纠斗社会上的走资派,批斗地富反右坏分子。学校的墙上,教室,只要能贴到的地方,全是大字报和标语。同学们一个个激情澎湃,声讨二月逆流,识别香花毒草,大搞破四旧立四新运动,读毛选学马列,上街道下工厂到农村,跳忠字舞,宣传毛泽东思想,忙得不亦乐乎。
   妈妈当时18岁,正是花季年龄,因为学校下午开会宣布出行纪律和交代注意事项占用时间太久,放学有点迟了。本来学校是让学生明天回家,但她按捺不住激动连夜上路了。
   姥姥家住在距离县城15华里东边的大山上,路途不远,但山路崎岖,陡峭难行。至今胆小的司机轻易不敢驾车上去。平时妈妈在县城上学,每周六放假回家步行需要一个半小时。今天还没到山脚,夜色就暗下来,远处的山影伟岸地耸立在幽蓝的天幕中,轮廓在银白的月色下蜿蜒起伏。月光朗朗,静寂的山路和两边的空旷田野格外清晰,空气中清脆地回响着妈妈的脚步。妈妈象个小女孩一样哼着歌曲将山路轻快地踩在脚下,汗涔涔却一脸惬意。她想像着父母和弟妹听到这个消息惊喜的样子,她想像着火车的样子,想像着北京的样子,想像见到毛主席的情形,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家门口。
   推开家门,是姥姥惊奇的眼神,很少见到妈妈赶夜路回家,看到她一头大汗,连声问道:“你这是怎么了,怎么现在回来,有什么事吗?”妈妈脸上堆满笑意,眼睛熠熠生辉,一步上前拉住姥姥的胳膊往屋里走去,嘴里大声的喊着:“爸,妈,弟妹们,我要去北京了,我要去见毛主席了!”
   二
   妈妈的话像寒夜里点燃的柴火,热腾腾地瞬间温暖了小屋。5个弟妹把妈妈围在炕沿上七嘴八舌问这问那,连坐在墙角紧连炕头火台上,嘴里一直吧嗒着旱烟一向不苟言笑的姥爷,也笑眯眯地欠起身,用烟袋杆杵了一下最闹腾的大舅和二舅道:“乱什么乱,听你姐姐说话”。
   煤油灯搁在炕尾用砖和泥巴砌成的一人多高的隔断上,突突的串起火苗,喝彩似的越来越亮。妈妈通红的脸上浸满汗珠,青春的气息透出春风扑面的红润,她接过姥姥递过来的毛巾,揩了一把额头,搂住站在旁边的二姨的肩膀,说道:“爸,妈,我们这批红卫兵后天早上就要出发。本来学校让明天回来,我呆不住,就连夜赶来了。这次要走月把的,火车在郑州中转,然后到北京。串联吃住都免费。参观学习完了,还要见毛主席。”
   姥爷问道:“这次村上老许家的儿子也去吧?”
   妈妈说:“嗯,他明天回来,今晚和几个男生去班上一个同学家了。本来我还想叫他一起回,怕路上一个人害怕。”
   姥姥接过话,不由嗔怪妈妈:“也是的,一个女孩子,走这么晚的路也不担心。”
   妈妈笑嘻嘻的冲姥姥做了个鬼脸:“哪里啊,一想到见毛主席,我就浑身是胆,有使不完的劲,跟飞一样,不到半个时辰就回来了,呵呵!”
   瘦弱的二姨把刚四岁的小舅抱到炕上,脱掉鞋子,自己也圈腿坐上去,露出羡慕的神情:“大姐真行,都能见毛主席了,真了不起,我要是也能跟大姐一样上学就好了。”
   二舅和三姨你一言我一语地抢着说话,大舅只好笑着默不作声。二舅话音未落,快嘴的三姨一边用手使劲拽妈妈的袖管,一边高分贝地叫道:“大姐,大姐,别忘了在北京给我买好吃的东西啊。听见没有,听见没有?”妈妈推开她的手,假装训斥:“丑丫头,我还没走呢,心急什么。姐哪有钱啊,你只要好好的听话,长大了也能去北京,也能见毛主席。”
   小舅从炕上爬起来,妈妈张开双臂将他抱在怀里,轻轻捏一下他肉肉的小脸,故意做出夸张的表情说道:“让姐姐抱抱这个小邋遢鬼,哎呦,今天的鼻涕哪去了,是不是当凉粉吃了?”惹得弟妹们一阵大笑。已经懂事的小舅羞涩地搂住妈妈的脖子,头也不抬。
   姥姥跟姥爷说道:“闺女头一次出这么远的门,虽说吃喝花不着自己的,但多少也得给她备点,防个急用。眼看着一天比一天冷,走这么久,就穿上棉衣棉裤,别冻着就是了。”
   姥爷“嗯”了一声算作回答。
   晚饭过后,姥姥打发弟妹们睡下,和妈妈在煤油灯下拉起家长里短。那时家里穷,住的也不宽敞,里外两间三张土炕,一家八口挤在一起,日子虽然清贫,但因为热闹倒也很快乐。
   三
   妈妈穿着一件紫底粉花的棉袄和一条黑色棉裤,脖子上围着厚厚的方格围巾,怀揣姥爷东凑西借到的9元钱回校了。这年的十月下旬,太行山虽然还没有下一场雪,但凝重的寒霜如刀子一般穿过崖畔、山峰、田野,飕飕地插进每一个角落,一种异常的寒冷不留缝隙地席卷而来,把人们早早地裹进冬衣里。
   班主任连老师是一个态度和蔼的中年男人,他是县教育局委派来的老师。出发前他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纪律,要求同学们统一行动,严防走散。县一中的几个校领导在这场运动中被打倒了,一些平时在学生眼里古板刻薄的老师也靠边站了,这个时候出身不好的老师地位一落千丈,在学生面前唯唯诺诺,战战兢兢,生怕受到牵连。连老师很幸运,出身好,为人和善,受学生尊重。
   长治到郑州这趟列车是闷罐子车,大家像鱼虾一样被填进去,席地而坐。里面的空气很闷,昏天黑地、霉味、汗味、还夹杂着前面乘客弥留的劣质烟草味,憋得人们透不过气来。大家挤在一起背靠背或者枕着铺盖卷躺下。这种火车,没有厕所,没有窗户,没有开水间,只有摊开的凉席供人白天坐、晚上睡,速度非常慢。记不清是几点上的车,到郑州大约走了十几个小时。一路上见站就停,虽然拖沓的让人难受,倒是给解手提供了方便。
   车刚开的时候,大家还有兴致说笑,在一个女同学的起头下情绪激昂地合唱了几首革命歌曲,互相讲述各自出门时家里的嘱托。火车在铁轨上慢慢爬行,单调的咔嚓咔嚓声,让大家没有多久就昏昏欲睡。女同学挤在一堆,男同学挤在另一堆,两个班百把号同学混在一列车厢里,不到一个小时全部进入梦乡。
   到郑州站已经是第二天上午11点。火车一停,闷罐子车厢像开闸的洪水,人流汹涌而出。下了火车,大家发现站台四周到处是人。连老师让同学们排好队紧跟前面的人走。一出站台,只见车站前宽阔的广场,人山人海,密密匝匝像蜜蜂一样嗡嗡作响。在进站口前排队的外地红卫兵队伍,仿佛一条爬动的长蛇,从入口一直连到街边再折90度往后不断延续足有几百米长。广场上红旗招展,大喇叭广播不停,女播音员标准的普通话让妈妈这些山区来的学生听去格外舒服,似乎离北京已经不远了,心里被这恢弘气势完全震住,一下亢奋起来。远处的街道和大楼上贴满了大字报和标语,一队队穿着绿军装带着红袖章的红卫兵精神抖擞地走来走去,热闹非凡。
   下午四点多,火车进站,徐徐停下,大家发现车厢里早已人满为患。这时,本来秩序井然的队伍突然乱作一团,车门刚打开,不等上面的人下来,底下的人就蜂拥而上,力气大的男生和个头高的女生使出气力往上挤,一路路的红卫兵从四面八方围上来,形成一股强大的惯性把妈妈他们冲到一边。有的干脆从打开的窗户爬进,身体技巧不错的甚至扒住车门顶上的扶手,双腿跃过人头跳进去,整个场面混乱不堪,车站上的工作人员根本无法控制,只好在一旁耐心劝解没有挤上车的红卫兵,等下一趟再走。
   这趟列车妈妈的同学先走了15个男生和一个女生,那个女生其实是因为个子小夹在中间身不由己地被顺势推上去,铺盖卷却落在下面。梁老师和大多数同学望着开走的列车,无可奈何地默默祝福他们,希望到了北京能尽早联系上。
   四
   一天后,妈妈他们才上了车。上车前,大家已经知道这是一趟慢车,走走停停不说,近20个小时的行程,超载的列车沿途会一直上人,不吃不喝不是问题,但拉撒将是对他们最大的考验。当连厕所也挤满了人,过道里几乎是人贴人的时候,大家才知道实际困难远比想像的要大的多。
   火车开了,座位下面有人钻进去,行李架上也有人爬上来,两个人的座位挤着4个人,4个人的座位挤着6个人,坐着的被过道上的人紧靠着无法直身。五方杂地的口音混杂着各种体味的空气凝固在车厢里,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连老师上车前买了一块个头很大的烤红薯,爬在车座下的铺盖卷上竟然干啃了一路都没吃完。车厢里见不到一个乘务员,更无从谈起供应开水。实在憋不住的只好站在厕所门口央求里面的人开门,半天没反应,就连说带骂,甚至砸门,好不容易打开,却一下挤进好几个,难以想像地在那么促狭的空间快速解决。车到了下一站,只有门口的几位见下面候车的人不多才敢下去找水喝,或者痛快淋漓地把憋了好久的尿浇在铁轨和车轮上。
   也许是有备而战,妈妈这批同学基本在这近20个小时的漫长旅途中,向饥饿和内急挑战,无一受损的在第二天晚上胜利到达北京永定门车站。
   妈妈至今都清楚的记得,当列车开进北京城的时候,车厢里的喇叭响起了东方红的音乐,所有的人都变得神情庄重,不再拥挤和吵闹,静静地听播音员播报:“红卫兵小将们,你们是毛主席的客人,北京欢迎你们!”北京,我们终于来了,那一刻,妈妈和好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那以前只在梦里、书里、电影和报纸上亲近的伟大首都,我们终于走进您的怀抱。
   妈妈他们被接到了北京第三化工厂住宿,晚餐是烩菜大米。就这么在今天看来很简单的一顿饭,不过就是用宽粉、猪肉和几样蔬菜炒的烩菜,却是妈妈长那么大吃过的最香的一顿饭。清汤寡水的日子过的太久了,又饿了一天,那个香啊,感觉就是御膳房的山珍海味也不过如此。
   妈妈和班上的女生住的是一间宽大的厂房,四周围一圈地铺,中间烧着大火炉,被安排进来的还有一部分外地红卫兵。躺下后,负责她们食宿的工人大姐进来热心地为她们掖被子,添炭火。
   第二天早饭后,分管他们班的一个叫安排长的军代表仔细宣读了在京的纪律和参加各项活动的注意事项,带领大家乘车到北大和清华参观。
   两所名牌大学都是人山人海,道路上方挂着大红标语,墙壁上粘满了大字报和漫画,北京和外地城市的红卫兵大多身着绿军装,胸前佩戴毛主席像章,个个看去英姿飒爽、斗志昂扬。妈妈和那些男女生鼓鼓囊囊的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一眼看去就是土里土气的乡下人。
   当时北大清华是中央文革的左右手和前沿阵地,校园里散发的传单跟雪片似的吸引着大家争抢。挂在电线杆上的一群高音喇叭不是播放革命乐曲,就是宣读口号和批判文章,氛围十分浓烈。妈妈他们像虔诚的信教徒,认真地抄写大字报,专注地听演讲,浑身被一种新奇的感觉充斥,在一种顶礼膜拜的心态里,穿梭于散发着强大时代磁场的人流中兴奋无比。

共 958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如风的往事”是一篇纪实散文,作者描述了自己的母亲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热爱和崇拜之情。文章从今年六月,作者陪同父母亲去北京天安门广场瞻仰毛主席引申全文,用大量的笔墨讲述了1966年的秋天,母亲有幸进京得到毛主席接见的前前后后。文章语言质朴,感情饱满,首尾呼应,佳作,倾情推荐。【编辑:纷飞的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11226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1-12-25 18:27:47
  “如风的往事”是一篇纪实散文,作者描述了自己的母亲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热爱和崇拜之情。文章从今年六月,作者陪同父母亲去北京天安门广场瞻仰毛主席引申全文,用大量的笔墨讲述了1966年的秋天,母亲有幸进京得到毛主席接见的前前后后。文章语言质朴,感情饱满,首尾呼应,佳作,倾情推荐。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1 楼        文友:叶渔        2011-12-27 18:01:12
  谢谢好友点评支持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1-12-25 18:28:26
  感谢您赐稿流年,愿佳作不断!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3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1-12-26 20:52:56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精华典藏。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回复3 楼        文友:叶渔        2011-12-27 18:02:37
  谢谢逝水流年的支持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