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霖雨苍生

精品 霖雨苍生


作者:瑶夕韵 布衣,459.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655发表时间:2011-12-31 00:01:50

这是烟台蓬莱阁中龙王庙前殿的一块匾,小楼古朴,雕梁画栋,门前横梁之上,褪了色的房檐下,就是这块用黑漆漆过的木匾,四个被时光拂去了光泽的金字静静的注视着来来往往的人流,一波人群在导游的引导之下看过龙王看过雷公电母看过千里眼巡海夜叉看过雨神风婆看过顺风耳赶鱼郎看到龙王的后寝宫,然后被另一波人群冲出了龙王庙,冲进了天后宫,没有人在这块掉了漆的匾前驻足,蓬莱阁中这样的匾太多了,它太不扎眼了,太平凡了,太朴素了,连导游都不会慷慨的给它一句解说词。可就在那个不起眼的下午的不起眼的瞬间,我不经意的一抬头,看到了这块匾,看到了这四个失去了光泽的金字,就是这个瞬间,我迷恋上了这四个字,它们仿佛时空隧道一般把我深深地吸了进去,吸进了另一个带着历史的苍茫与沉重的维度。霖雨苍生,是一种怎样的胸怀才能包容苍生的万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霖雨苍生,是一种怎样的慈悲才能锻造七级浮屠,救众生于水深火热;霖雨苍生,其实我们就是这滚滚红尘祈雨众生中的一员,在生命的干涸里不断祈求新的希望和重生,如果一直不停行走的脚步便是希望的所在,那么那些不断路过的风景便是自我的救赎。
  
   【妖蛾子们】
   我很不情愿以这样一个小标题作为开篇,可是这样诡异的一次旅行就是以这样诡异的方式开始了。首先出场的人物是兔子和山姆,刚刚结束工作的兔子和山姆十万火急奔赴火车站买第二天出行的车票,由于大家都是刚解散,僧多粥少,出租车难打。兔子和山姆拖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走过一段N长的路,终于在路边拦住一辆空车,还没坐稳,一小姑娘拉开副驾驶的车门就上来了,看了看是一个单位的,再加上小地方,拼车也是司空见惯的事,便没说什么就一起走了。
   到了火车站,见过了僧多粥少场面的司机师傅乘机抬高车价,兔子和山姆都是本地人,深谙此段路价,自然而然要砍价,看是晚上了俩善良的孩子也没多砍,随口砍下了三块钱,结果在还没打开后备箱把行李拿出来之时,司机居然把车开跑了,完全无视兔子同学在后面大呼小叫。看着渐渐远去的车影,还穿着演出服没有卸妆的兔子站在原地傻眼了,就是拍电视剧也没有这样狗血的镜头呀,继而立马陷入漫无边际的绝望中,这趟旅行看来要化为泡影了,怎么回去还是个值得思考的大问题。
   就在兔子想七想八的时候,突然看着山姆同学拖着那个班尼兔的粉色行李箱仿佛从天而降一般出现了,整个世界在那个没有星星和月亮的夜晚大放异彩,号称短跑很牛掰的山姆居然追上了那辆出租车,居然抢回了行李,两个人相对无语,百感交集。踏着夜色,惊魂未定的两个人在百感交集中走进了售票厅。
   以上为妖蛾子片段一,有惊无险,虚惊一场,虽然出师不利,但是总算夺回来行李买到了车票可以出师了。
   接下来讲出行前的第二段妖蛾子。就在买好票的当天夜里,准确的讲是凌晨,熟睡中的兔子被强烈的疼痛感刺激醒了,摸起手机来看了看表才三点多,然后确认了一下巨疼的位置是胃,经常性出点小胃病的兔子同学也没在意,忍忍就过去了,出行前还是补充睡眠比较要紧。谁知那胃越来越不给力,疼痛如同浪潮一般,一波比一波激烈,直至最后发展为上吐下泻,急性肠胃炎的典型表现。
   虽然明白怎么回事了,可大半夜的地段不熟,医院都不知道怎么找,便强行忍着熬了整整三个小时,在六点多天微微放亮的时候出门去了医院,果真急性肠胃炎,流程般的拿药打吊瓶。由于火车是十一点多发车,不想耽误行程的兔子乘护士不注意,不断地将点滴速度放快再放快,可最后还是有一瓶生理盐水加葡萄糖输不完了,想来路上多喝点盐水和糖水就补充上了,便毅然决然的拔了针。
   当然,故事到这里还没有完,欧亨利的小说教育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往往在最后一段,再次重返酒店,刚下车的两个人不经意的抬了下头,彻底傻眼了,在酒店的隔壁就是一家医院,四面八方都挂着牌子,并且牌子要比酒店的牌子大上十倍。
  
   【遇到“梅花”】
   官方是这么定义“梅花”的,“梅花”是一种台风的名称,由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命名。该台风的序号为9-7,英文名Muifa,中文名梅花,名字来源于中国澳门,其意义为一种花,是2011年的第九号台风。
   出行前,兴奋过度的俩孩子根本没有想到天气这个问题,更何况还是忙得陀螺转的状态,直到在火车上听到两个列车员聊天,才知道自己就这样和“梅花”有了联系。
   列车员甲(看了一眼挤爆了的车厢):“怎么还有这么多人去烟台呢,烟台的人现在都在往外跑。”
   列车员乙:“就是,不知道烟台要来强台风了嘛……”
   一语惊醒了两个半睡半醒中的人,抬起头来相对无言,百感交集。半个小时之后,被大家鉴定为反应慢半拍的俩人想明白了这个无法改变的现实后,继而变得兴奋起来“哇,看台风呢。”“我从小到大没有见过台风呢。”“好激动噢,好兴奋噢……”
   下面该出场的人物是“梅花”了,借一借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学中的拟人手法。原谅一个从小到大没有见过台风的人初次见到台风的兴奋,在这里不免絮絮叨叨的有点多,这位大腕是千呼万唤始出来,追随着“梅花”从江浙而来的新闻报道一天更新十几次,台风预警也是一天提高一级,就怕这位大腕在这片海域玩高兴了直接登陆了。
   初到烟台的时候,烟台的天是晌晴晌晴的,甚至让我有种被忽悠了的感觉,蓬莱去长岛的海路被封了,台风不来就不解封,就得继续等,可假期只有七天,遥遥无期的等待让我不禁感慨,等台风的人伤不起啊伤不起。好在老天听到了我的感慨,第二天的下午,天气开始大变,小雨淅淅沥沥的下了起来,新闻也开始报道“梅花”来了。
   在淅淅沥沥下起的小雨里夹杂着八级的海风,走在街头已经撑不住雨伞,需要时刻拽紧没有拉链的外套的下摆,防止一不小心被海风放了风筝,头发散乱,顺不成缕,即使勉强用手捋顺了,即刻就被海风挠乱,雨点疯狂的打在全身,额前散乱的头发让眼睛睁不开,老天就让我以这样一副狼狈的模样去看他创造的翻云覆雨的景致。
   沿海的公路只有偶尔呼啸而过的车辆,海岸已经没有了游客和行人,与初到之时的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不可同日而语,想来有谁愿意冒着危险来看这繁华落尽之后的清冷落寞呢。天海一线全是灰沉沉的色调,油墨稍重的地方是压境的乌云,海面上遍布半米高左右的海浪,像是风烛残年的老人的褶皱的皮肤,海浪一波接着一波前赴后继的向着海岸汹涌而来,只是缺少了一点助力,远不如在远离海岸线的深海区域来得有气势。
   终于在全身的温度都要降到冰点之后开始往回走了,第一次在盛夏之中体验瑟瑟发抖的感觉,或许是电视纪录片看多了,潜意识里对“梅花”有些小小的失望,不过是一场并不激烈的暴风雨,那些在潜意识里近乎极端的毁灭性期待不过是受了某些艺术作品的误导,于一个平凡人的平凡一生里,极端是一个很难碰到的遥远的词汇。
  
   【烟台的街头】
   上午是黑云压境的情景,西游记妖精要来的镜头是啥样那情景就是啥样,都有点怀疑西游记的剧组是不是每次都要选在台风天气拍那些镜头,下午太阳迅速扯开乌云的一角露个笑脸,这变化的速度让向来善变的我还有点不适应。
   漫步在烟台街头刚刚被雨水冲洗过的街道,空气清透的直达肺部的每一个细胞,在林林立立的高楼大厦之间穿行,透过高楼间的空隙看一角天空,久违了的都市繁华,久违了的热闹生活。还记得参加工作之初,我抱怨那个世外桃源的地方,出门最近的市区四十分钟车程,周围一望无际全是田野,最近的村子也得十分钟路程,朋友说那多好呀,《瓦尔登湖》不就是在那种环境里写出来的。只是偏僻宁静不代表清闲,不是换个地方为生活忙碌。好在时间久了,什么都已习惯适应,只是依然压抑不住心底对繁华的向往。
   说起来也觉得有些悲凉,这世界上有什么力量能抵挡住习惯的力量,不管最初有多么的不甘心有多么的热血沸腾最终还是会被压制于生活平凡的习惯之下,有理想的人总是痛苦的,因为理想总是与现实相矛盾,难以调和,想起古人那句无才便是德,单从生活层面来讲,如果不曾读那么多书,不曾知道外面有着怎样的世界,彼处的生活理想不曾建立,此处的生活现实便不会毁灭,心甘情愿于触手可及的具体生活,上善若水,未曾不可。
   雨后的街头,清澈的阳光被高层建筑的钢化玻璃反射着温煦的光芒,人流量不大,繁华精致略显不足,即便是如此,内心也是满足的,被清幽宁静包裹了太久,还是向往恋恋红尘中的那份虚华。尤其是华灯初上的傍晚,像烟花一样盛开的灯火,轻轻诉说的是属于城市的气息。
   从商场出来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透了,沿着柏油公路再次漫步到了海边,我于大海似乎有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几乎每年都要来一次海边,如果可以,真想像某个诗人所希望的那般,建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岸迅速恢复了台风来临之前的喧闹,尽管是晚上,黑夜压抑不住兴奋的人群,于黑暗之中涌现出来的白色海浪像白龙一样在海面窜行,站在海水与沙滩交界的地方人们,被浪潮拍打出一阵又一阵的尖叫,夜晚是喧闹的,疯狂的,放纵的。手机里放起张惠妹的听海,心绪跟着暗夜一起低沉了下来,回忆似乎回到了很久之前,这趟烟台之行被推迟了一年有余,想起了一些一直回避着不愿面对的事情,想起了一些始终解不开的心结,一切都在这个夜晚开始释怀,开始溶解,开始灰飞烟灭。所谓的念念不忘终有忘记的那一天,想来已无遗憾,是时候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蓬莱阁】
   蓬莱阁的景色远没有蓬莱阁的名字美,在极地海洋世界和蓬莱阁之间,我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蓬莱阁,因为名字让人迷恋。事前的准备工作做得不足,导致一到地方就东西南北不分,旅游路线图也不明了,遇到一个旅行团就跟着导游走几步,居然也这样糊里糊涂的把蓬莱阁转了一遍。
   这个带着潮湿气息的古建筑群,与平时所见的古院庙宇并无异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院,分前后两院,前后的大殿各供一神,不同的是这里的神话氛围要重于宗教氛围,临海而建,海神居多,多以神话故事和秦汉时期的求仙问道典故为原型。
   每每走进此类的古建筑,我都喜欢迈那高高的大殿门槛,仿佛从一个时空穿梭进了另一个时空,一种近似于在历史中穿越的感觉。从来进了寺庙不拜任何佛神,一方面是听过一种需要还愿的说法,觉得麻烦,另一方面是不愿意把宿命这种超自然的力量寄托到具体可见的形象上,看到那些匍匐于神前的虔诚的求神者,总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那些不知是哪朝哪代的神仙,真的可以与时俱进的解决几个世纪之后的问题吗?信仰在某种程度上说不过是心理安慰的一种表现形式,我更加喜欢那个拜自己的观音的故事,求佛不如求己,自己尚且不能自救了,谁还能救你。
   蓬莱的人们亦或来蓬莱的人们必定会知道瀛洲,连瀛洲这个词都会经不经意的随口顺出“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嵯峨丹阁倚丹崖,俯瞰瀛洲仙子家”“轻举观沧海,眇邈去瀛洲”“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这点让我非常欢喜,至少不用担心别人不认识我的名字了。
   蓬莱阁内是草木葱翠欣向荣,蓬莱阁外是碧海连天一线牵,走过一遍之后没有云雾缭绕的仙境之感,也没有宣传中所描述的身到蓬莱即是仙的奇异之感,反倒是想起了鲁迅描写的那个百草园,也想到了杜丽娘家的后花园,天底下所有的园子去除了附加的人文内涵宗教内涵,都不过是茶余饭后看看春色如许,姹紫嫣红,聊聊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的休闲场所。
   出了蓬莱阁便是建在这海湾之上的索道,一向自诩不恐高,在吊车渐渐离开山崖悬浮于海湾上空之后,还是紧紧抓住吊车边沿的扶手,感觉到身体不自主的颤抖,不过很快适应了这种高空的感觉,开始放开胆子探出头去看垂直下空的海面。仅需一眼,便觉得终生都不会忘记,风景如画,画如仙境,蓬莱阁没有找到的仙境之感,索道上空找到了,御风而来的飘逸,脱离了大地束缚的洒脱,一面是秀丽的山峰,一面是静谧的大海,张开手来,触摸到的是风的脊梁,风从耳际从眼角从发梢划过,带着心神一起在这片海域之上游荡,真想腾空而起,张开双臂像人鱼公主一般回归大海母亲的温存拥抱。
   在出行之前,时尚的舍友静提醒我,在海边一定要带太阳帽,不要打太阳伞,要不会很土。入蓬莱阁之前我特意买了一顶太阳帽,以显得久别大城市的自己不是很土,结果进得蓬莱阁之后发现,海边美女们很少有打伞戴帽子的,尤其是戴帽子的,零零散散看到几个还都是大妈级别的。当面对大自然的最真诚最秀美的风景的时候,人们还是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自己最自然最素朴的一面,如同那场初来之时帮我卸去所有虚华的台风。
   下了索道,就是田横栈道了。田横栈道的修建也是为了一览黄渤海分界线这片海湾的美景,近代的土木工程单在材质方面就比古时候规整的多,所以单看这田横栈道觉得也是一道风景。走在田横栈道上的时候,觉得蓬莱阁最大的价值所在不是那群古建筑群,而是这片海,在大自然灵秀的创造力面前,人类的力量总是显得那样的苍白。

共 826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此篇文字给人的感受是多样的。它没有按照一般的游记那样记述,首先,它的行文很见特色,圆熟、谐趣之余,随处可见的是让人会心的独到的所感所悟;其次,便是浸润文本的那份氛围,自然清新,赏心悦目;另外,所见所闻给人很惬意的感受,几个景点,各见意味,读着的同时,是可喜的收获。一次快慰的烟台之行。赏读。【编辑:夏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11231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夏冰        2011-12-31 00:05:46
  按照正常阅读定势看,游记要写得耐读好看不容易。此篇洋洋洒洒八千余字,读来不枯燥,这便是作者的功力所在了。问候!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