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关于诗歌的赘述

精品 关于诗歌的赘述


作者:天城阿扁 秀才,2129.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47发表时间:2011-12-31 17:49:21


   有人问我,什么是诗歌?
   我想,这并不是一个很好回答的问题。在一些人的印象里,诗歌是一种分行的文字,用以抒发一些个人的情感,有韵、有意境之类的艺术元素,好读、且朗朗上口。
   当然,文科教本里也有回答,诗歌是世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
   这样的回答太过笼统,也并不能让人更直观地了解到诗歌的实质。
   如果你换一种方式提问,在你情绪低落时、在你悲愤时、在你爱了而需要表白时、在你有了不可言说的心事而羞于坦陈于他人时,你会选择怎样的渲泄方式?我会立马回答:当然是诗。
   这样就很直观了。诗是情感的渲泄。
  
   二
   上面说到了有韵、有意境之类的艺术元素,是诗歌的表象,是这种艺术形式的外在特征。我想补充的是,这些关乎技术层面的东西,我们很轻易就会掌握它们,比如通过阅读和模仿,我们会娴熟地掌握和运用这些技能进而写出一些好读且可称之为诗的诗歌。
   但对于一个真正的诗者来说,这是不够的。
   一首诗歌应该有它的灵魂。
   毛诗序说:诗言志。这里的志就是灵魂。我们往往把这个志狭隘地理解为志向或志趣。显然有些谬误,甚至把这个志理解为诗者在诗中所呈现的世界观都会显得片面。因为现实是真实的存在,并不因为世界观形成的差异,而让所观照的现实发生质的改变。
   所以,诗的灵魂既是你的观照所能呈现的那一部分,又是客观存在所补遗的那一部分。当然补遗的工作是读者来完成的。
  
   三
   举个例子,在人类文明的初始,人们刚开始为一些真实的存在命名以便约定俗成地一贯称某物为某物:如把石头称之为石头,结果延续至今,一说石头我们便知指的是什么。如果一开始,我们把石头命名为木头或者更奇怪的别的什么呢?结果延续至今,一说木头我们便知指的是山体中藏着的坚硬的那东西。
   指鹿为马在最初始是必然的,在约定俗成后再指鹿为马便是荒谬。
   在诗里,一些创造性的意象可以是荒谬的,这会给你带来出奇不意的效果。但一些约定俗成的意象,你若作方向上的改变,势必引出歧义。就如同玫瑰送情人,康乃馨送母亲,你试着换了宾语,结果会不伦不类。
  
   四
   所有的诗意表达,在技术层面上来说都将不成问题。问题在于怎样让表达成为诗意的。
   这便只能靠诗者的艺术修为,也即诗者对事物的把握,从自然存在的物和社会存在的事中找到艺术的敏感点,并借助一些技术,用语言的形式呈现它们。
   连绵不断的秋雨不会带给你舒适感,但和心情有了交汇,你从其中找到了这个敏感点,便会有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之类的诗句,这样的诗意表达便会带给读者美感。
  
   五
   美感是在观照中的一种愉悦,这种美由诗者创造而由读者领略。但如何呈现和如何领略,让我想起布洛教授在《作为艺术的一个要素与美学原理的“心理距离”》一文。他在这篇文中授阐述了这么一种心理现象,也即在审美过程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认同和相斥取决于你所处在的距离。有强调观照主体者认为: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强调客观存在者认为:你见或不见,我都在那里。当然,这里所说的王子和我,是指代的同一个东西,也即:美。
   他指出:在审美中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使得客观现象无从与现实的自我发生钩搭,因而能使它充分显示其本色。比如在航海业尚不发达的时代乘船遇雾,如果不能摆脱现实的利害,抛弃患得患失的心理,由海雾所造成的景象就会成为我们精神上的负担,使我们除了忧虑自身的安危之外,再也顾不了别的。反之,我们如将自身的安危置于度外,尽情观赏海雾所造成的奇观,眼前的奇景便可使我们获得前所未有的美感体验。
   布洛还指出,在日常的经验之中,事物总是向我们显示其实用的方面,我们也不能弃绝自身的欲望,以纯然不计利害的眼光来静观事物的客观特性。透过距离看事物的方式是特殊的观物方式,不使事物与我们的需求相钩搭,在这种情况下事物才单纯地为我们所观赏。由于一般人缺乏保持距离的能力,极容易达到距离的极限而产生失距的现象,所以他们每每不能像艺术家那样,不起利害不起意欲,但以纯粹无杂的审美眼光来观赏对象。
   (说明:以上“蓝字”来源于网络)
  
   这里还有必要解释一下布洛在他的“心理距离说”所阐述的“差距”和“超距”两个概念。
   “差距”是指主客体之间的距离太近,从主体方面说,是欣赏者不能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艺术品只能引动人的普通的情欲;从客体方面说,是因为过分写实。
   “超距”是指主客体之间距离太远,它给人造成不可能、造作、空洞、荒谬等印象。
   在诗歌创作和诗歌阅读的过程中,审美距离是很有必要被重视的,当你保持了恰当的审美距离,作为怍者你就不会滥情而让读者一览无余。当然也不会因为失距而游离于物象之外而造成联想的不可能,进而步入虚妄的境地。作为读者,同样不能在阅读中过分沉溺于诗给你的情感感受,比如一些幻灭的主题会带你进入死亡地带。当然也不能和诗歌太过隔膜,那样你将无法领略诗的妙处。

共 200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诗是情感的渲泄。诗言志。——作者对诗歌的本质,一言中的,无论是自我总结还是引用名人之语,都高度概括,精彩经典。如何从表象到灵魂生发优秀诗作,作者从理论的高度,实践的层面,对深奥抽象的诗歌和诗歌理论,做了可操作性的阐述和剖析。有理有据,条理明晰,既有感性之念,又不乏理性之说。受教。学习。推荐品读。——司药【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11231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司药        2011-12-31 17:53:34
  文中这个“说明”——以上“蓝字”来源于网络,因为投稿界面无法识别颜色,所以,如果方便,请作者在跟评栏摘录说明。
   问好作者。预祝新年快乐!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2 楼        文友:庞广龙        2012-01-01 09:43:18
  预祝新年快乐!---ok.
流浪汉。五十年代末出生,壮族,插青,公务员。系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员文学创作协会作家诗人,中外散文诗研究会中国当代诗歌协会会员,有千多件作品在全国各地报刊发有30多件作品获奖;出版个人专集2部……
3 楼        文友:司药        2012-01-01 11:27:09
  ——对在发表于系统的精品评(品)述作品,《美文共赏》栏目予以1000金神石的奖励,以示祝贺。
  
   问好阿扁。药祝你万事新,步步高,新年快乐!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