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逝水流年*杂文』仁善是宝,恩德有报

精品 『逝水流年*杂文』仁善是宝,恩德有报


作者:西窗先生 秀才,1372.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73发表时间:2012-01-02 12:40:55

人们把“感恩”一词常挂口上,似乎这个世道那日下的世风已使人们忘记了“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也似乎人们饱偿了太多的“恩德”,过上了心意舒畅的生活,却是越来越不知“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古训了,人们总是希望他人有更多的“恩”施之于已,也更希望自己所施之“恩”能更多地回报于身,尤其是自己所给予的“仁德”未得到预期的回报时,人们便开始困惑了:有恩于人未必就有益于已。于是,越来越现实的人们便越来越多地给之愈少而取之愈多,把“仁德”日益功利化、商品化或物化,因而“仁德”便愈行愈远,人情便越来越冷,心,离钱财越近,就离仁德越远。
   曾一度怀疑,这到处充满尔虞我诈,陷阱密布,争名夺利,斤斤计较,睚眦必报的世道,还有何德尚存,还有何恩可感?然观今鉴古,乃知道心尚存,仁德尚在。西窗近日读书,深有所感,援引故事,结集归类,以图有所裨益。(典故标明出处以备考)
  
   一、衔环结草。
   受人恩惠后,人常言“当衔环结草以报”,把衔环结草当成一个成语使用了,其实,衔环结草是由“衔环”和“结草”两个典故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衔环的故事出自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杨宝,是中国廉政史上有名的杨震辞金故事中杨震的父亲,杨宝年少时在华阴山,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逐于树下,伤瘢甚多,不久黄雀又为蝼蚁所困。杨宝便把它抱回家放在梁上。黄雀又被蚊子咬得惨叫,便又把它移置在一个巾箱中,喂之以黄花。黄雀痊愈后飞去,杨宝于深夜读书时,有黄衣童子说:“我,王母使者。昔使蓬莱,为鸱枭所搏,蒙君之仁爱见救,今当受赐南海。”给他四枚玉环,说:“令君子孙洁白,且从登三公,事如此环矣。”果不其然,其子杨震,孙杨秉,曾孙杨彪,四世均列三公之位。杨宝仁爱之心推及黄雀,黄雀衔环以报,泽被子孙,是以德旌,实为世人榜样。
   结草之典故源于《左传·宣公十五年》:魏武子有一个未生孩子的爱妾,武子生病时曾对魏颗说:“我若是死了,你就把她另嫁他人”。可是到魏武子病危时却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那爱妾陪葬。”可是,魏武子死后,魏颗却没有让她陪葬而是让她改嫁了,有人不解,魏颗说:“父亲病重时胡言乱语不足信,我只按父亲清醒时的愿望行事而已”。
   不久,秦国和晋国在辅氏开战,魏颗见一老人结草把秦国大力士杜回绊倒,魏颗俘获杜回。是夜,梦中一位老人对他说:“我是你所嫁妇人的父亲。你用你父亲清醒之时说的话而保全了我女儿的性命,我今天就结草以报你的活命之恩。”在东汉时期,王公贵族视百姓生命如草芥,妾女是嫁是殉,全在魏颗一念之间,魏颗的再生之德,感动了在冥府为鬼的妾女之父,结草以报,既解魏颗之围,又成就魏颗之功,实出于仁善之力。假若当初魏颗应了父亲临终之命,杀妾殉葬,辅氏之战,魏颗性命能否保全,也未为可知,由此可见,救人便是救已,德人便是佑身,仁人之心不可无也。
  
   二、报食马之德。
   司马迁《史记·秦本纪》中记述:昔日,秦穆公丢失了一匹良马,结果马被歧山下的三百多个山里人捕获后杀掉分着吃了。官吏抓住这些吃马人,准备依法严惩。秦穆公很大度地说:"君子不会因牲畜而伤害人。我听说吃良马肉如果不喝酒的话,会伤人的。”于是,“赐酒而赦之”。秦穆公十五年九月,秦国与晋国会战於韩地,秦穆公亲自参战,率麾下驰追晋惠公,反被晋军所围,穆公也受了伤,危急之际,窘困之时,这时歧山之下偷吃良马肉的三百多人,飞驰冲向晋军,“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不仅解了穆公之围,反而还活捉了晋国的国君。食国君良马,不是死罪也得坐监,而秦穆公却是悲悯情怀,仁慈有加,不仅不惩罚反而还赐酒防病,被赦免而还,这三百余人是感恩戴德,伺机图报,危急之时,能不“推锋争死”,舍命报效?所以,穆公舍一善马,而得万民拥戴,也是德政取民之妙着,同时也应了佛语中“善有善报”之言。
  
   三、绝缨报效。
   明代的俞琳在他编著的《经世奇谋》中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楚庄王和群臣宴饮,天黑了,一阵大风吹灭了灯烛,有一个人突然拉了一下美人的玉手,美人便扯下了那人帽子上的缨带并告诉了庄王。庄王不露声色,机智地说“今已饮,不绝缨者不欢。”命百官都要扯断帽缨,再重新点燃灯火并命名曰:“绝缨会”,又叫“平安宴”(不然就会有人有血光之灾,人头落地)。两年后,晋楚交战,有一将士勇猛异常,在阵前五次交战五次获敌首级,庄王感到奇怪,便问缘由,此将回答说“昔者绝缨会上,蒙王不杀之恩,思以头血溅敌久矣!”此战,楚国取得了胜利。假若楚庄王为顾王者尊严而无安抚和体恤之心,没有仁爱之德的话,当时严查牵美人之手而绝缨之人,则晋楚之战中必少一员虎将,再者,如若楚庄王是一个为顾颜面,心胸狭窄,表里不一,秋后算帐之阴险小人的话,也必看不到“五合五获首”的壮阔画面,也必听不到“头血溅敌久矣!”之誓言。活人一命,活命之人定当舍命相报,恩泽一方,被恩之士定当鼎力相帮,且恩德不忘。
  
   四、叔敖埋蛇。
   刘向《新序·杂事一》:孙叔敖年少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之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到任而国人都知道他的仁德了.。见两头蛇的人会死,这虽是一迷信说法,却吓坏了年幼的孙叔敖,可是善良的他不愿更多的人遭此“厄运”,便“杀而埋之”,可见心地之纯美,还是其母说得对“有阴德者,天报之福”,孙叔敖不仅未因见两头蛇而死,反而因他的善行,上天赐福于他,好人有好报。长大后让他做了楚国的令尹之职,并且仁德广播,美名流芳千古。
  
   五、庾亮留马。
   白的卢马是额上有白色斑点的马,古人认为这种马妨主。伯乐在《相马经》里这样描述白卢马:“的卢,马白额入口至齿者,名曰榆雁,一名的卢。奴乘客死,主乘弃市,凶马也。”意思是说,谁得这样的马谁就倒楣,正因为相马大师伯乐也这样说,所以,在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德行》中就有了东晋时期庾亮留马的故事,庾亮驾车的马中有一匹的卢马,有人告诉他,此马会伤主,叫他把马卖掉。庾亮说:“卖它必定就有买主,那就要害那个买主,难道可以因为对自己不利就转嫁给他人吗?从前孙叔敖打死两头蛇而埋掉,以免后来的人看到,成为古之美谈。我效法他,不也是很旷达的吗?”瘐亮的豁达大度睿智与仁德,史书中有记载,可以参考《晋书》中有关内容,而在此故事中,庚亮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宁可不安己,也不移于他人”的做法,让人心生敬仰,这样的人,难怪他一生享尽荣华。
   仁德之人,上天佑之,鬼神敬之,民众信之。人皆有向善之心,有感恩之德,行善积德,总有回报,近者裨益已身,远者泽被子孙,故不以善小而不为,和谐社会,仁德先行。

共 271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仁义行善、知恩图报都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提倡、发扬。文章针对“仁德”日益功利化、商品化或物化,造成“仁德”愈行愈远、人情便越来越冷的现实,提倡行善积德、仁德先行,表达了“仁善是宝,恩德有报”的观点。对典故恰当的引用佐证,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及可读性,避免了此类说理性文章易于陷入空谈乏味的的俗套;同时,根据目前人情冷落、诚信滑坡、公德倒退的社会现状,文章的论述自由一番不浅的意义。好文,荐赏!【编辑:喜有此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105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喜有此李        2012-01-02 12:41:37
  仁义行善、知恩图报都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提倡、发扬。文章针对“仁德”日益功利化、商品化或物化,造成“仁德”愈行愈远、人情便越来越冷的现实,提倡行善积德、仁德先行,表达了“仁善是宝,恩德有报”的观点。对典故恰当的引用佐证,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及可读性,避免了此类说理性文章易于陷入空谈乏味的的俗套;同时,根据目前人情冷落、诚信滑坡、公德倒退的社会现状,文章的论述自由一番不浅的意义。好文,荐赏!
2 楼        文友:喜有此李        2012-01-02 12:42:04
  新年快乐!问好西窗!
3 楼        文友:静听        2012-01-02 17:14:38
  仁善是宝,恩德有报。一看题目就喜欢的不得了,仔细拜读下来,果然受益菲浅。感谢呈现美文分享,祝福新年快乐。
淡然静美悟禅花
4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2-01-05 09:06:16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精华典藏。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