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江南小说】幸福,渐行渐远

精品 【江南小说】幸福,渐行渐远


作者:雪山灵儿 进士,6787.6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09发表时间:2012-01-10 12:08:46

曾经以为有儿就能幸福,那些没儿的不幸在长长的期盼憧憬里淡作丝丝的痛。后来知道,儿不是幸福,是今生的债。
   ——题记
  
   一
  
   在一个丰硕的季节,树上坠满了果,压得树枝儿颤颤悠悠腰弯背弓,背负着一天大似一天笑盈盈的果实,灿若春花的笑脸一直挂在技头。
   树,无悔。春天一树繁花,秋季硕果累累,那是一季的幸福。
   二伯一生养育了五个女儿一个儿子,却在凄楚悲凉的秋色里看树叶在风中凋落。
   ……
  
   二伯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脾气极好,温和敦厚,脸上总是有丝丝的笑意。他在一个大家庭里生活了半生,和老伴相依相伴,和和美美,女儿一个接一个地出生,愁绪也就随之一层层地加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谦和的二伯脸上浮动着淡淡的哀伤。两个女儿后期盼能生个儿子,偏偏又是一对孪生姐妹,只好将其中的一个送人,依然期待,四女儿出生,已生了五个女儿的二妈决定不生了。
   那时计划生育抓得紧,也不能再生了。二伯是那种守规矩的人,他不能违背国家的政策法规。
   在农村传统的东西总是很长久很深入,根深蒂固到了骨子里。二伯脾气再好人缘再好人们再欣赏再钦佩,孩子们之间玩乐怒骂时一句:“你家断子绝孙。”小孩的诓语,本无所谓,可对于二伯却是致命的一击,如针刺心扉,痛到每一根神经。没有儿子不是一般的缺憾,是一生的不幸。
   一种思想往往能桎梏人的一生,羁绊一生的幸与不幸。二伯也一样,跳不出这种束缚,现代文明中寄存的愚昧搅扰得二伯寝食难安,家庭的和睦幸福就笼罩在没有儿子的阴暗中,本是幸福的一家就是感到凄婉和不幸。
   二伯和二妈相濡以沫,虽没有儿子,二伯还是明事理的,没有将生不下儿子的罪过全怪在二妈身上,对二妈依旧体贴关爱,这个家依旧和谐温馨。二伯温文尔雅和蔼然可亲让家氤氲着民主自由的气息,女儿们在温暖的家中快乐地成长。
   虽说日子很温润,可二伯就是有一块未了的心病,想有一个儿子,一个顶门立户老有所依持续香火继承这份微薄家业之人,心中反复琢磨着,也时常与二妈唠叨这事,其实心里都很明白,别人的孩子不好养,轻不行重不能,育儿成人,成为手心里的宝成为贴心的儿,谈何容易。但转念一想自已的大哥过继给大伯,三弟过继给三叔,兄弟们相互提携,不都老有所养,一生躲避开了唾沫星飞溅和舌头低下的重压,生活得也很有嗞有味。
   大伯领养了一个女儿后,又生了一女三儿。都是同母所生,大伯很体恤二伯的心情,三儿出生后,也想过继给二伯,好去了二伯的心病,让他生活的更加踏实无忧。
   二伯也想这是最理想的办法,必定有血缘关系,有一份天然的亲情,侄儿和亲儿没有太大的差别。二妈和女儿们也很高兴,家中有个男孩儿就有了家的完美,那份幸福也就挣脱了笼罩在他们心头的阴霾。
   二伯一直很小心,就这样期盼着憧憬着,他还是怕,他不知道怎样待这个亲爹娘就在眼前的儿,万一伤着他或是管得重了点都会伤了两家的亲情和和气。
   两家就隔着一堵墙,你来我往很是亲密,从孩子会说话起,大人们有意无意的与三儿玩笑:“三儿,给二叔当儿子吧。”三儿毫不含糊:“好。”两家人就呵护着这个最小的三儿。三儿也习惯于在两家人里生活,想在谁家吃就在谁家吃,想在谁家住就在谁家住。
   时间飞转,三儿已是四岁了,依旧在两家之间盘旋。最小的三儿在两对父母和哥哥姐姐们融融的关爱里优越地成长,什么都先着他顺着他由着他,渐长渐刁蛮渐霸道。二伯也越发地担心,总也下不了领了他的决心。
   一日,大妈二妈和婶子们一起聊天,三儿过来依在大妈的怀里。大妈有意的说:“快去你妈那儿,不然你妈生气了。”三儿道是听话,顺势就挪进了二妈的怀里。其实大妈是有意说给大家听的,大妈顿了一下又悠悠地说:“有些人既然说了要领就领走,拖拖拉拉,眼看一天天地大了,懂点事了,倒让孩子都不知该咱称呼了。”大家微微地笑着,二妈反倒有点不好意思,抚摸着孩子的头说:“今天就领了,我这就拿准备好的长命锁给他戴上。”
   从此,二伯有了儿子,没有儿子的阴郁一扫而光。
  
   二
  
   二伯给儿取名志坚,小名没有。三儿三儿地叫,也就成了个名儿,大家还是习惯地唤他三儿。
   在农村人们苦惯了,就是累点也习以为常了,缺点吃缺点穿都无所谓,但就是不能没有儿,那就没有了继续苦下去累下去的希望,就连活着的那点光彩和兴奋劲儿也会被厚重的尘埃蒙蔽。二伯的脸上重新焕发出了只有在大女儿和二女儿出生时才有的灿烂的笑容,这个家完美了也就幸福了。
   三儿依旧在两家走来蹦去的,大人们纠正着他含糊不清的称呼,叫原来的爹妈为大伯大妈,称二叔二妈为爹妈,这一点不难,改了,很快也就顺口了。之后爹妈不再由着他想在那吃就那吃,想在那睡就那睡了,因为他有了明确的自己的家,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那能随便的住在别处呢。除此之外,二伯没再要求过他什么,四个女儿都已上学,大姐要大三儿十二岁,最小的三儿自然就成了家中的宝,姐姐们都让着他哄着他,还时不时地因他的哭闹挨骂。
   那时谁家也不富裕,刚刚能填饱肚子,但粮食主要是玉米和小米,二妈总是将仅有的一点白面做的白面馍仅着三儿吃,久而久之这个宝贝儿嘴变得越来越叼,脾气也是越来越坏,二伯有时和颜悦色地说他几句,生怕说重了传到大妈的耳朵。其实大妈不太管,既然是人家的儿了,就让人家去管。二伯从不打孩子,最多骂上几句。二伯总怕别人说三道四,不是自己亲生的,稍有不慎便会生出些流言蜚语。女儿们有时看不惯他们总是娇惯弟弟,生出一丝埋怨和不满,或是三儿与姐姐们发生一点磨擦时,二伯总是向着三儿,挨骂的自然是女儿。
   因着最小,因着是儿,因着特殊的亲情,也就特定了三儿成长的轨迹。二伯就这样爱着护着养育着,看他一天天的长大。
  
   三
  
   三儿上学了。
   大姐丁宁初中毕业回家,开始了在田野上的耕作和摸爬滚打。农村一个女孩儿能上学,且已上至初中,已是很满足的事了,况且丁宁的学习成绩平平。其实丁宁是愿意回家劳动的,一大家子人就靠爹妈苦着累着不停息地劳作着,就算还小多少能帮父母承担一些。父母的勤劳不知是遗传还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就渗透在了女儿的骨髓里,农村的孩子从小就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田间劳动,劳动很自然地就成了她们一种责无旁贷的任务。
   十六岁的青春,就像初生的太阳绚丽多姿,光芒四射,女孩儿有了最初的羞涩和悸动,仿佛出土的幼芽探头探脑,女儿家的心事就在心扉里纠结緾绕。白天丁宁和二伯二妈一起下地干活,回家后帮妈做饭扫地,将每一间屋子拾掇得干净整洁,但最盼望的还是晚饭后的时光。吃过饭丁宁便梳装打扮,抱着镜子左照右瞧,两条齐腰的辫子甩来甩去,就那么几件衣服也是穿了这件换那件,一切就绪,便悄然地一溜烟没了踪影。
   夕阳西垂,那半边快要沉下的笑脸染红了天际,那一抹晚霞绚烂得让人心醉,就连天边的云彩都红彤彤的耀眼。丁宁走在两边有枣树的玉米地间的小路上,玉米叶在轻轻的风中沙沙作响,树枝儿轻晃,绿色的枣儿繁繁的如铃铛儿挂满枝头,霞光在树的枝叶间穿梭,忽明忽暗地射向丁宁溢满微笑的脸颊,辫梢儿忽前忽后地荡漾。此时的村庄青蛙歌唱,小鸟如暮归的农人匆忙回巢,丁宁如欢快的小鸟蹦蹦跳跳,心儿激荡而又羞怯,一想到他,脸上便不由得发热飞腾起阵阵红晕。
   他是田鸣,比她大两岁,浓浓的大刀眉,高挺的鼻梁,线条分明的嘴唇,白晰的皮肤,有棱有角的脸庞,最重要的是那双透着碧波一样深情的眼睛,有穿透人心的力量,还有那一脸清清爽爽淡雅凝重的笑。临近毕业他火辣辣的目光总是肆无忌弹地投向丁宁,绽满脸颊的笑温暖而又舒爽,直让丁宁心跳脸红夜不能寐,他还趁别人不注意时不时地送一点小礼物给她,那些小礼物都是他的杰作,两只用细线丝拴在一起的蚂蚱或是刚转过味能吃的毛杏或用马莲编制的蛐蛐篓,总之都是一些很廉价很精巧的手工之作或是家乡的土地上生活着的物种,但也是有心之人方能为之的珍贵之物。毕业之时他送给她一对手工缝制的红丝绒心形荷包,上面分别绣着鸳鸯和喜鹊,这是他母亲绣制的,是给他玩儿的,他就一直珍藏着。递到她的手上脸如关公的脸一样红,憋了半天愣是没说出一句话,转身飞快地消失。
   丁宁小心地翻看,喜悦就在眉梢上颤动。掉出一个夹在荷包中的小纸条,折叠得很密很细,一折一折慢慢地打开,方露出那一行俊秀的笔体:小宁,无论在你村还是我村放电影,我都会在校园外东边的戏台前等你,不见不散。
   从那一刻起丁宁的心盛满了幸福激动和不安,每天的日子都灿烂,每天的阳光都温柔,夏日的骄阳不再灼热,坠满枝头的脆枣颗颗绽放着笑容,就连三儿吃饭时挑挑捡捡,她也不再理会和训斥。沉浸在幸福里,沉醉在梦一般美妙的时光深处。
   二伯看女儿如此懂事,回家务农竟然没有丝毫的怨言,地里干家里干,俨然是大姐的样,心里很愉快很满足。劳动之余任由她玩,女孩儿爱美,拾掇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看着心里也舒坦。
   丁宁思绪纷飞,想着搏动心弦的一幕一幕,望着天边静美无比的霞光,仿佛这世间的一切都美好都快乐都心醉。不知不觉已到了那个约定的地方,她四处张望,搜寻那个熟悉的身影,望着那历尽沧桑有些地方墙皮已剥落的戏台,这曾经是某个特殊的日子最为热闹的地方,是乡村的中心,如今村上有了放影机,电影放到了家门口,这儿也就少了旧日的繁华。
   田鸣从戏台旁边的小门跑进来,看到丁宁的瞬间脸唰地红了,那笑容凝结在脸上,额头上浸染细细的汗珠,两手背在后面,慢慢地走近丁宁。丁宁静静地站在那儿看着他,待他走来时低下了头,脸如桃花样含羞浮笑。
   田鸣嗫嚅地说:“我来晚了。”
   丁宁看着他挂着汗珠儿的额头,就知道他是跑步赶过来的,忙说:“我也刚到,不晚。”
   田鸣笑喜喜地拿出一包用报纸包裹的东西,慢慢地打开,是麻雀肉。他用了整整一下午的功夫掏麻雀,杀洗干净后用葵花叶子包好,外面再裹上泥,放在火里烧,小心地剥去泥巴。田鸣的用心让丁宁很是感动,任何的山珍海味也比不了这乡野特色的美食,浓浓的幸福嗞味随着佳肴浸透了身体的每一个细胞。
   田鸣拉着丁宁走到一处水沟旁的大树下,坐下来品尝这丰润的野味。
   天,拉下了夜幕,田鸣牵着丁宁的手奔向电影场地。
  
   四
  
   天刚蒙蒙亮,那只豆花大公鸡便扇动着翅膀站在鸡窝上高歌了,二伯出来看看天色,黑影般的天穹依稀挂着几颗星,朗月星辰,定是一个晴朗的天。不到五点,在毒日当头的农村夏日,这是最好的时光,是农人干活最舒爽清凉的时刻。二妈叫醒了女儿们,唯独没叫三儿。因着三儿小因着男孩儿,让他睡,其实小妹丁敏和他一样大,在一个班。放暑假正赶上夏收农忙季节,孩子们都要参加劳动。
   干了好一阵每个人的衣服都已被汗水浸透,天才大亮,太阳伸着懒腰火辣辣地从东方升起,丁敏跟在父母和三个姐姐的后面拾麦穗。丁敏嘟哝:“我都饿了。”
   二伯直起身子看看那一片倒下的麦穗,笑盈盈地说:“都过来喝点水,吃点东西。”
   大家围了一圈就地坐下,擦拭着脸上的汗,丁宁说:“还是早早起来干活好,凉爽,人也精神,不太累。”
   丁华吃着饼说:“睏死了,刚睡着就把人叫起来。”相对其它姐妹老二丁华的学习最好,极像二妈,勤劳能干,爱学习。
   丁兰伸个懒腰就势躺倒在地,二妈急切地说:“快起来,躺在湿地上是要生病的。”“妈啊,四点钟就起床还要不要人活了。”望着天空那淡淡的浮云,躺在大地上的感觉还真爽,一只虫子爬上面颊,兰儿迅即扑拉着坐起。
   太阳升腾着浓烈的热浪渐次高远,二伯看向二妈:“你回去做饭,我和孩子们把这点干完,快起来了,趁还不是太热抓紧干。”
   烈日烘烤着大地,草儿蔫蔫的低下了头,汗水顺着面颊或发丝滴落,粘粘的令人燥热难耐,大家谁也不说话只是一个劲地干活。
   当大家洗漱完毕准备吃饭时,二伯叫三儿,三儿还在睡。坐在桌前的丁宁望着三儿半笑半嗔地说:“小懒虫。”偏偏三儿不知趣,硬生生的说:“你不也一样。”看着顽皮懒惰刁蛮的弟弟,大姐白了他一眼,不想再说什么。可兰儿不依:“睡到太阳照屁股了,还好意思吃饭。”华儿也说:“晚上又不写作业还睡到现在,太不象话了。”这下可好,三儿不由分说,将碗摔在地上,碗碎了饭粒溅洒到丁宁和敏儿的裤子上。大家知道每到此刻挨骂的总是她们,都各自端着碗离开了饭桌。只有二伯好脾气有一句没一句地骂着姑娘们还得哄三儿吃饭。久而久之大家习惯了和谐音符中频繁的不愉快场景。
   兰儿走进伙房,向着二妈嘟哝,“好吃的尽他吃,活我们干,还不让人说,动不动就摔碟子撞碗,你们惯,惯坏了将来上墙揭瓦,有你们受的。”二妈叹口气,“你们就少说两句,你们是我生的轻点重点没啥,你大伯大妈就在跟前,得让着他点,等大了就好了。”俗话说:“三岁看老。”这样一味地顺着他,恶习不改,还有增无减,天长地久会怎样?

共 18872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乡土气息浓烈的乡村小说。小说以宁的爱情和三儿的成长为线索,描绘出了鲜活真实的农村生活,写出了一群鲜活的农村人,写出了农村的文化风俗,写出了老少两代人观念的变化,写出了农村的家庭教育和赡养老人的问题。宁他们是家族聚居,一切都是长房的老辈子说了算,他们有着浓厚的以儿为荣,以女为耻的观念,有着浓烈的子女服从父母的观念,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还很突出;宁这一辈开始了变化,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宁的婚姻和蓉的婚姻,虽然她们都有不错的幸福,一个是自由恋爱,享受到了恋爱的欢乐;一个是父母之命,机械麻木地结婚;这些故事描写表现出了农村思想婚姻自由思想的萌动,小说以宁的爱情婚姻为线索,写出了农村开始发生的变化。以三儿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写出了农村人浓厚的香火观念,写出了农村家庭对男孩的溺爱,教育的失误,写出了养儿不幸福养女反而幸福的现实。两条线索交错纠葛,把农村人对女儿和对男孩在生活和学习教育上的不同态度鲜明地表现了出来,通过二伯晚年的悲剧,有力抨击了虐待老人的丑恶行为,也抨击了重男轻女的风俗。小说对农村风光的描写,对宁的爱情场景的描写,写得清新流畅,美丽感人,很好地渲染了小说的气氛和人物心理。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二伯二审,宁,蓉儿,三儿,都有各自的性格,同时也是那个年代里一些人的典型代表,通过这些人物故事和形象的描写,很好地表现了小说主题。推荐!【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101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2-01-10 12:27:19
  小说中对丁宁爱意朦胧,幽会情景,看电影情景的描写很美,很感人,写出了一种幸福,这是父母强制婚姻没法得到的一种人性的美。另外,小说对农村风光的描写也很感人。
语文教师
2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2-01-10 12:30:06
  小说有记史的价值,写出了中国农村变化的痕迹记忆,丁宁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的过渡一代,她们思想的萌动,她的反抗意识的执着,这些都是过渡阶段中国农村青年人思想特点的再现。
语文教师
3 楼        文友:江边一碗水        2012-01-10 14:17:18
  相当赞同力哥对小说的解读。惟感觉小说标题可以换一下。另,小说可以改编成电影剧本。
喜欢读书写点儿字
回复3 楼        文友:雪山灵儿        2012-01-10 14:56:15
  江边老师:你的两点建议我都十分赞同,真希望将它改编成一个剧本,但我不行,没有写过剧本。嘿嘿,我笨。问好!
4 楼        文友:清露若水        2012-01-10 14:26:05
  20639239,灵儿,加入江南社团写手群啊。
5 楼        文友:雪山灵儿        2012-01-10 14:50:16
  谢谢春雨阳光老师:辛苦,你精准的点评让我感动,对于那个年代的爱恨以及身处其中的挣扎给我的影响是深刻的,农村的变化是缓慢的,一人一物一情一景本想更加的饱满和厚重,但必定我也有我认识的局限性,只是如此。望多指教。祝好!
6 楼        文友:雪山灵儿        2012-01-10 14:58:13
  若水:谢谢!我已加入。
7 楼        文友:九品幽莲        2012-01-10 18:50:36
  灵儿姐姐,小说这样长啊,抱歉,我没有时间来阅读了,这几天太忙了。问候姐姐!
回复7 楼        文友:雪山灵儿        2012-01-12 08:26:20
  莲儿:你好!非常理解!创作、编辑、工作、家庭等等的事,不忙才怪,好在你办什么事都神速,让我该崩溃了。问好,注意身体!
8 楼        文友:铁禾        2012-09-15 02:17:56
  有意思的作品了,也有很意味,欣赏故事,学习文笔。
铁禾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