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学 >> 短篇 >> 作品赏析 >> 【禅房花木】论“抄检大观园”中的人物描写

精品 【禅房花木】论“抄检大观园”中的人物描写


作者:ran.t 榜眼,28155.7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159发表时间:2008-12-21 22:29:47

《红楼梦》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是全书的一大重点。因为它涉及到前八十回里最重要的的一桩大事,也最为传神地活画出形形色色的人物,给人留下至为深刻的印象。
   七十三回中“绣春囊事件”给了刑夫人理由,也给了王夫人借口。贾府长房二房之争从来没有停息过。现在,突然出现了“妖精打架”的绣春囊,而且公然放在山石头上,不能不说是管理上的绝大失误。身为管理人的王人人自然难辞其咎。刑夫人本就器小易盈,又长期妒忌王夫人的地位,如今放着这样的把柄,用王熙凤说张华的话:“不告等请不成?”
   这件事使王夫有点被动,但对她来说,恐怕未必就是坏事。刑夫人不知道,王夫人早就对芳官、四儿,尤其是“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晴雯看不顺眼,既然刑夫人趁机发难,王夫人也就将计就计。于是她愤怒了,一半是真,一半也是做给刑夫人看的。她的处理手法甚为高明:请刑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一同参与。既多一个助手,又堵了刑夫人的嘴。
   七十四回的笔墨在迎春那里稍一停留,随即转至凤姐儿屋内。王夫人一到,山雨欲来。王善保家的不知她只是两位太太的棋子——某种程度上,连刑夫人也成了王夫人的棋子——还在煽风点火。
   有论者以为,凤姐儿对此次行动也是积极支持的。既然日后她可以使用掉包计,之前又设法杀贾瑞、杀尤二姐,这么毒辣的人没有理由不支持。其实这是一种相当不严谨的推测,其中破绽不少。只要对凤姐儿客观一些,就不难发现她是一个“多面人”,精明厉害,手段狠辣只是她的一个侧面。她对贾琏管得严,但未尝不爱;她对平儿有一点点酸意,然而大体上是信任倚重,不无感情;对巧姐,她更称得上是一位细心无私的好母亲。
   以大观园事件而论,凤姐儿的态度是非常令人玩味。首先挨了王夫人劈头盖脸一顿训斥,平时威风八面的她唯有哭着解释的份儿。亏得她口齿伶俐,总算洗刷了自己的嫌疑。但王夫人跟着就开始讨论裁丫头、逐晴雯、抄园子等事,显然她早就知道此事与凤姐儿无干。凤姐儿大概也没想到王夫人佛面慈心一“善人”,会这么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空有一肚子计谋,她也不敢在盛怒下的王夫人面前施展。王夫人羞辱晴雯,凤姐儿心里不见得赞成。她是最讨厌别人木讷呆笨、装模作样、说话像蚊子哼哼,而对晴雯这种千伶百俐、麻利便捷的“妖精似的东西”存有某种好感的。只是胳膊扭不过大腿,在最后的决策阶段,她只能含糊地说:“太太说的是,就行罢了。”从这一句话开始,大观园的权力阶层开始调整。向来的“凤姐儿——平儿”负责制被临时颠覆,王夫人收回了长期赋予他人的权柄。
   凤姐儿在晚上的抄检过程中一直持相对消极的态度。非但不是“积极的支持”,简直连“支持”也说不上。她只是碍于王夫人的严令,碍着王善保家的是刑夫人的陪房,不得已,跟在后面。我们可以看到,跳出跳进、得意非凡的是王善保家的。凤姐儿连秦可卿的丧事都操办得交口赞誉,哪里会指望从这得罪人的差使里体会到多少成就感?
   从婆子们那里抄了些无关紧要的蜡烛、灯油,真正的第一站是怡红院。凤姐儿安抚宝玉,坐下吃茶。王善保家的遂“细问这几个箱子是谁的,都叫本人来亲自打开。”袭人明哲保身,毫不抗拒,符合她一贯的个性,而且可能有些窃喜。因为从后文中可以发现,似乎她经常背地里向王夫人汇报晴雯等人的“劣迹”。连宝玉这样心无城府的人也疑心到她,可见不是空穴来风。晴雯的结局,不是王善保家的几句话就能造成的。
   晴雯闯进来,把箱子倒了个底朝天,这也符合她一贯的“爆炭”个性。她和宝玉并无越礼,否则也不会有日后“枉担了虚名”的话了。王善保家的觉得没趣,凤姐有句话值得注意:“你们可细细的查,若这一番查不出来,难回话的。”她这种皮里阳秋的话明明是将了王善保家的一军。此前格于形势,一直忍让,此刻终于小小地出了口气。她对小人得志的奴才看不上眼,这一点与探春是暗合的。
   七十四回之重要,除了在情节是一转折,改变了许多主要角色的命运走向;在气氛营造上张弛有度,跌宕起伏;在象征层面上作为日后大抄家的预演……最最引人注目之处是对人物性格的刻划。前八十回一直以编织细密的生活质地取胜,小儿女间争风吃醋,才子才女赋诗联对,老祖宗与大伙儿吃螃蟹、猜灯谜,刘姥姥两进大观园引来笑话无数……叫人感觉仿佛不是在读小说,而是在看生活本身。真正牵筋动骨的大场面其实不多(也许“宝玉挨打”算一个,贾琏偷娶尤二姐招致凤姐儿报复算一个),更难得在一个大事件中如此密集、如此精彩地展现这么多人的生动个性。
   西方小说往往以心理刻划、内心独白塑造人物,中国的《金瓶梅》、《红楼梦》、《醒世姻缘传》等世情小说却是以不同的人物互相磨擦、互相激发,由外而内,以言行来呈示人物。这一特点在七十四回体现得特别明显。
   在潇湘馆的查抄,表面上风平浪静,可有一点使人极为诧异:一向敏感自尊、孤高自许的林黛玉面对王善保家的这些“俗物”,面对自己人抄自己人这样最不堪的侮辱,她竟自始至终不发一言。既不哭,也不尖酸刻薄,更不阻止众人对紫娟的诘难。这与之前林黛玉的形象有很大反差。是曹雪芹无意中犯下这么大的错误吗?笔者看来不是,这恰恰反映出曹氏表现人物的细腻与精微。林黛玉再自尊,毕竟是寄人篱下的亲戚;再叛逆,毕竟是封建时代的贵族小姐。两方面原因使她既不好说什么,也不想说什么。有一种看法以为她当时是忍气吞声,搜了她不搜宝钗,一样的是亲戚,算是哪门子道理?这种说法乍一看倒也说得通,但我们不难发现,她在事后从未就此事有过任何不满的表示,即便与宝玉单独相处,也无任何微词。她心里倘若真的不忿,想来还不至于对宝玉设防;曹雪芹也大可让她在宝玉面前作一点流露。结果她没有。她的默然,事实上是对抄检恶行的一种认同——虽然不是声援。这使读者有机会看到林黛玉的另一面,不大可爱的,但更符合历史真实的一面。她若在此时奋起反抗,或是痛感封建家法的荒谬日后离家出走,那就不是林黛玉,而成了《家》中的觉慧了。她尚没有那么高的觉悟,限于时代,也不可能有。
   探春那里是唯一一处有备而战的地方。秉烛开门而待,更透出一股煞气。“玫瑰花”的本色由此可知。此前关于探春的描写不多,主要是料理大观园时显示了她的治家才能,降服迎春的乳母显示了她的机敏、善于应变。但是她的柔中带刚,她的过人魄力,她的唯护封建正统的决心,她的见人见事、判断形势的犀利透彻还是要在这一回方才显露得淋漓尽致。先是“故问何事”,又冷笑,替丫头们担待,又主动把箱柜敞开,以退为进,又有那一番著名的痛心疾首的话语:“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凤姐儿本来就不愿揽这个苦差事,碰上探春,更只能先陪笑,后沉默。平儿等忙着替探春的丫头关柜门。探春的境界使所有人相形见拙。当然最出性格的是给王善保家的那一巴掌。随之而来的一番数落掷地有声,划出了主仆之分,打掉了小人气焰,逼得不愿与王善保家的翻脸的凤姐儿也喝斥“妈妈吃了两杯酒就疯疯癫癫的”。到此地步,犹嫌不够,探春听王善保家的在外罗嗦,又命侍书出去追骂。凤姐儿是“伏侍探春睡下”,才带着人离开。
   有一点需要留意的是:探春虽然发脾气打人,似乎违逆了王夫人的意思,其实仍给自己留了余地。曹雪芹写得较为隐晦,往往使人会错了意。探春出于维护“主子”的权威才下了手,别人自然不好说什么;她抓住了正理,因而使其他借题发挥的举动也获得了合法性。她平日就一意向王夫人靠拢,疏远亲母,鄙视亲舅,在贾母错怪王夫人时为之辩解。这一切早给了王夫人非同寻常的好感。她偶尔撒个娇,发点火,又扛着“为家族着想”的大牌子,王夫人也不便太责怪她。更何况刑、王二夫人在抄家一事上同床异梦,各怀鬼胎。探春打了王善保家的,那是间接给刑夫人难堪,这一掌打下,足可使王夫人暗中称快。所以探春的精明缜密,算无遗策,直是非同小可。她能使凤姐儿也畏她三分,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一场重头戏中,她可谓性格全出。
   李纨生病,房中没有惊动,只到丫头们那里翻了翻,自是正理,凤姐儿的人情练达又得一证明。而接下来对惜春居所的搜查,突出表现了惜春的胆怯、冷酷、自私。对姐妹般的入画她可以没有丝毫回护,非但不帮,还急急划清界限,又供出“后门上的张妈”来,连累旁人。这与探春的言行形成了反差,甚至与凤姐儿对入画“得过且过,下不为例”的宽容也形成对比,真是黑的愈黑,白的愈白。惜春的性格此前一直不甚明晰,只知道有这么个人,会画画,别的都不大起眼。借着这次抄检,终于显出这个人弃情绝义的冷心冷肠。
   迎春处的搜检是一出悲喜剧。对于刚烈痴情的司棋,是悲剧。对于小丑般的王善保家的,是讽刺喜剧。司棋私情败露,并无畏惧惭愧之色。之所以如此,是她觉得追求爱情乃是光明正大的事,心底一片光风霁月。能不被发现,不被逐出园子固然最好(这就是她向鸳鸯苦苦哀求的原因),否则她也镇定的认命。这个从前为了一碗鸡蛋到厨房闹事,似乎颇为蛮横的大丫环表现出了令人可敬的一面。迎春倒是有心相救,奈何天性软弱,说不上话。王善保家的万没想到鸡飞狗跳却拿住了她的亲外孙女儿,只好自打耳光。“凤辣子”抓住机会,朝她“嘻嘻的笑”,使她又气又臊;其余凤姐儿的心腹自然心领神会,也都对她半劝半讽。凤姐儿这幸灾乐祝的态度再好不过的反映出她对抄家心底里的排斥,和她审时度势,一俟形势有利就骤加控制的手段。
   抄检大观园还有个小小的尾声,就是尤氏有心放入画一条生路,惜春执意不允。二人之间,又是一种绝妙的对称。
   这一回书波及的人物多达数十,得到浓墨重彩刻划的计有王夫人、凤姐儿、王善保家的、晴雯、探春、迎春、惜春、尤氏等八人,像对林黛玉这样不写而写的还有几人。从情感上,这是一场令人压抑憋闷的大戏,从人物描写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上,却是场高潮迭起的好戏。曹雪芹灵活调动语言、动作、神态及少量心理描写,辅以“无声胜有声”,类似国画中“留白”那样的描写,成功地写出了一批杰出的典型形象。这当中对有些人是第一次进行清晰着力的表现,对有些人是加重了表现的力度,对另一些则是更为周祥、细致的多侧面的加以表现。
   《红楼梦》是一部光耀后世的大书,也是中华民族文学成就的最高峰。即使只截取了其中的一段,即使只从人物性格描写这一个角度出发,也可感受到它的精细与博大。也难怪在张爱玲、巴金、白先勇、苏童、贾平凹等一代又一代作家身上都能看到它的深刻影响。
   在审美上,它给人巨大的愉悦;在创作上,则给了后人无尽的启示。

共 422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抄检大观园”是《红楼梦》中矛盾激化的集中描写、也是最精彩的一章,正如作者所说,其中有喜剧、有悲剧、也有讽刺喜剧,其实也是更大悲剧的预演,在这里各种人物出场、表演,各种个性和矛盾交替、碰撞,让人真正领教了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施展出来的艺术才华和文学技巧。【编辑:曲新同】【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曲新同        2008-12-21 22:31:31
  《红楼梦》百读不厌,每次都能深有品味。
风雨路,人间爱,江山情! 这妩媚,这崎岖,这葱茏, 都是我的风景!
2 楼        文友:纳兰鼎成        2008-12-22 09:37:27
  分析明澈,探春一巴掌打得痛快。
3 楼        文友:柴门月色        2008-12-24 20:32:58
  ran.t老师可以到央视开坛讲课哪!
   一直忖度,在那场“抄捡”闹剧中,心性敏感的黛玉何以保持了缄默?老师的分析,果然透彻。
   欣赏并学习!
4 楼        文友:小人鱼在天堂        2010-06-19 09:05:05
  其实黛玉之所以保持沉默,还是因为她并不把自己当贾府亲戚,应该和宝钗不一样的。这点儿上,至少凤姐儿是肯定的——早晚她是贾家人,洗清自己,未必就是一件坏事。
河南省作协会员。西平县作协副主席、《西平文学》副主编。
5 楼        文友:李学民        2011-09-07 04:49:50
  看出作者在红学上的研究之深。
发表文章近百篇
6 楼        文友:浅泠        2012-02-28 21:47:59
  《红楼梦》七十四回的“内抄”,从大的格局和情节走向上讲,最为核心的作用自然在为后面的“大抄”、“外抄”做伏线,为一干人物的命运与贾家的命运转折做的过渡。
   然而在作者的细致入微的剖析下,一干人物原本隐藏或者伪饰起的个性,也在这一章节里,得以深入的强化展现,最难得的是,在一个章节里展现的并非限于一二个人的隐性情,而是借由“抄”的起因与过程,由上到下全面普及的展现深化贾家并大观园一众主仆上下各色人等的个性。
   性格决定命运,这样全面的性格展现,也是为后面情节的转换与一众人物的悲怆结局做极为重要的,又一层次的铺垫(虽然后文的轶失使得我们无缘得见作者的原意,这仍不妨碍我们去揣测轶文部分的精彩与从容)。在众人性格全出之余,评者又紧扣着作者将人物性格与贾家内部“暗战”相勾连的紧凑笔致进一步的加以探讨解析,让人见识到曹公的胸有成竹与刚柔并济之外,也足见评者在阅读时的用心之深之切。
7 楼        文友:浅泠        2012-03-02 17:16:19
  “抄家”一回里,黛玉与探春的表现截然,我倾向于同意作者的关于黛玉默认的抄家的说法,这还要从“抄家”的起因说起,惹祸“绣春囊”是关于成年男女的物什,一度被疑心为已婚的王熙凤所有。而黛玉虽与宝玉情意互许,却是在青春纯洁范围内的耳鬓厮磨,从未有逾矩之行。是以对于成年男女的性事,于黛玉而言是一片未能也不能触及的惊恐,她的叛逆只是起萌阶段的人性复苏,是人性对自由本能的向往,以她的出身和所受教育的背景而言,她还不至于大胆到无视当时的所有道德规范。
   所以,抄家一事因由,于黛玉而言是未知的不被许可,是她经验范围内无法判断的畏惧,因为未知所以她持认可的态度,并深觉是她一个深闺少女不该触及的羞耻之事。是以,尽管她知晓在此事件中自己与宝钗受到不一样的对待,在事后全然不提及此事也在情理之中。
8 楼        文友:浅泠        2012-03-02 17:40:52
  再说到探春对抄家之事的认知,我则以为探春身上本就有超越众姐妹的男儿心性,虽说就性情与外在来讲,湘云似乎更有男儿的英爽率性;但是探春内里深蕴的却是男儿之志的韧性,这一点上她与凤姐儿类似,是万个男人不及。
   黛玉在贾家想到的是自己的处处不得自遂心,想到的是若是在南边自己的家里唯我独尊,又将如何如何,她从来都觉得自己所遭遇的是因为寄人篱下的处境,她的感伤都限于个人的际遇的不平,她更多的怀念更为美好优渥自在闲适的日子,却从未想过要改善或者改变自己的处境。
   就在黛玉为着宝玉淌眼抹泪,一众姐妹闲适的消遣吟风弄月时,探春早就已经认清自己庶出的身份,并且在为改变自己庶低下地位而努力着,这份对自现环境的清醒认知就远远越过了大观园的一众女子。
   而探春,虽说她的思想境界仍局限在与宝钗类似的,对贵族家庭的繁荣的卫护之上,但是,她能认知到家族的命运决定着她与一众姐妹的命运,并显露出治理革新衰朽的家庭的才能,这未尝不是她对当时大的社会环境的清醒认知,以及试图自主掌控自身命运的思想趋势。
   探春没有从唯我独尊到寄人篱下的命运变迁,从一开始她们就是庶出的小姐与迎春一般,但她从来不若迎春一般安于现状,她取悦王夫人有方,为自己争取到尊崇的地位。相较黛玉一众女儿的安于深闺,探春曾给宝玉银两,请宝玉为她选几件可心的玩物,这自然是贵族少女对外界的向往,这种对未知阔大的世界与自由的本能渴望的复苏,相较于黛玉对人性与爱情的自由向往一般的可贵。
   一众女儿随贾母至赖大家时,所见的那种欣荣仅仅触动了探春,也只是因为众姐妹里唯有她复苏那份,敏锐的感受周遭,不限于闺阁的本能。探春之后管家时,便是借鉴赖家的管理之术并加以发扬,她的治理一定程度上革新了贾家庸肿的用人体制,客观上延缓了贾家的富裕。
   探春早有对社会和家族的理性认知,再有抄家时那一番越过众家脂粉的不俗言论,就不足为奇了。巧在,同样有治世之能的凤姐儿,也是偌大的贾家里为数不多的与探春一样,对“内抄”之事持相左意见的人,只是凤姐儿的抗拒要朦胧一些,也因此,探春的那一番审时度势见识卓绝的言论,才会赢得凤姐也敬畏之心。探春那一巴掌扇在王善保家的脸上,更扇在那一众混溃奢靡不谙现实情状的贾家人身上。
9 楼        文友:钱九掌        2015-09-12 19:29:57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10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22-02-02 16:55:28
  抄捡事件中,各色人物全情呈示,剖析精微,立论有据,佳作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