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瓶颈

  瓶颈 ——关于某公司的调查报告


作者:红尘无泥 进士,7424.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81发表时间:2012-01-22 19:02:19

某网省公司三年素质提升工程已经开展近三年了,以前在国家电网公司的排名倒数一二名。不过,现在一跃而进入到中上水平了。
   排名是有了改观,但员工素质是否就真的成正比例的上升呢?回答是否定的,这正是素质提升的瓶颈。也是业内有识之士的忧虑所在。笔者就这个问题专程采访了该有关人士。
   一、公司素质概况
   某公司现有职员1000人。学历方面,大专不足35%,本科不足20%,研究生不足2%,其余为高中以下;职称方面,初级、中级、高级分别为20%、10%、2%;职业技能鉴定方面,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总数占整个公司员工比例不足30%。这就是该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由此可见,短时期内要扭转这种局面几乎不可能做到。
   二、素质提升壮举
   毫无疑问,要从上述数据的低谷中走出来,得先拿“学历”开刀。于是一场员工素质提升的“生死大战”在全公司范围内迅速拉开了序幕。
   中专起点学历教育便应运而生。
   率先开展的一个项目简称为“2+1”工程。所谓“2+1”工程,这是一种远程教学模式。它并不是网省公司的创举,但整个网省公司的大“战场”投放了三千多人的“兵力”,却是网省公司乃至中央任何一家大公司的历史上绝无仅有;其人数之多,分布范围之广,影响之大也都是空前的。
   这样大一个工程要顺利开展起来,有很多让人担忧的地方,例如是不是能吸引广大学员?教学能达到预期效果吗?人们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果然没有多久,学员听课率就明显下滑。
   学员抵触和厌学情绪很重,他们纷纷表示,只要不逼着他们坐教室,让他们干什么都行。事实上即使想利用这个机会学点东西的个别学员,也因为基础太差,学习起来普遍吃力。听不懂课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打瞌睡,或者看其他课外书,要不就借故逃学,一些调皮的学员则随意在课堂走动。主管人员来了,他们才被“勒令”强行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去。主管人员一走,他们又成了被猫放掉的老鼠。
   主管人员进退两难:考核他们吧,他们的工资待遇不高,不忍心;不考核吧,承办学校有监控录像,公司和管理人员很可能遭遇尴尬(在一次教学研讨会上,就被点名批评过)
   该项工程为期三年,中专起点阶段为两年,两年期满,除中途个别学员因年龄偏大,身体状况较差等原因退学的外,其他学员除都无一例外地拿到了文凭!
   目前大专阶段的课程也已结束,仅余毕业答辩一科即将开始。从了解一些学员的情况看,他们对于通过最后的答辩持乐观态度。
   也许你不禁要问:他们为什么如此顺利过关呢?原来,他们上课可以不用老老实实坐在教室,或报到后找各种借口离开教室。可是考试的时候,教室里总是满满荡荡,除非病了,除非个别学员要去应急抢险,其他在家的一个也不少。监考老师还一次又一次地夸奖他们考试的积极性很高呢。考生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喝着茶,唧唧喳喳开着小会,把老师早已为他们准备好的80%以上的正确答案抄在卷子上就算完事了,然后,有说有笑地潇洒地离开教室。这就是他们顺利过关的全部秘诀。
   虽然学不到什么东西,但确是一条提高人才当量的极好途径。虽然时间长一点,但效果却很明显,一下子就是上百人毕业,在1000人的公司中,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除此外,该公司还积极采取了其他办学形式来提高人才当量,例如与某大学联合办学,召了两个班,一个是“一体化”大专班,另一个是“专升本班”,一共70多人,经过三年的学习,他们几乎同时学完了所有的课程。跟“2+1”一样,他们也都皆大欢喜的毕业了。可是他们常常闹笑话。读了多年的函授班,不知道自己学的什么专业,读的哪所大学。他们并没有不好意思,每次填个表什么的,都理直气壮地去问主管人员这些“深奥”的问题,弄得主管人员哭笑不得。
   从学历上提高人才当量目标值,确实要算得一个类似运动中的“金牌大户”,但往往费用高,时间久。要想取得“短平快”的效果,则不如占领“职称”和“职鉴”这两大阵地,尤其是“职鉴”,更是突破困难的最为直捷有效的手段。因此公司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政策,极力鼓励员工申报各级别的职鉴考试。“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大家申报职鉴考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了过关,很多人投机取巧,钻政策的空子,例如跨工种、跨级别申报。职鉴部门并不是没看到这些问题,但仍然放水,过关率遂达到70~80%。
   职鉴考试看重的不是理论,而是实践,是考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按照这个要求,报考技师,必须满足从事某项工作达到一定的年限的条件。但居然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从来都没有做抄表核算收费的职员却报考参加了该工种的技师考试,而且顺利通过。可以想象把他放到实际工作中会是一种什么结果。
   职称也一样,申报中级以上,要过两道门槛,分别是外语和计算机,还得完成规定数量的论文。为了过关,大家不惜花重金请人写文章在某某省级乃至中央级刊物上发表;外语、计算机考试,即使偶遇监考严格,他们也能屡屡得手。在轻松地扫除所有障碍以后,随后摇身一变就成为可以享受津贴的工程师了。
   三、解决对策
   由上述事实可见,学历、职称、职鉴的高楼,均建立在非牢固的基础之上,表面雄伟,但已现坍塌之势,怎能不令人堪忧?!
   怎样才能使排名名正言顺的提高,又能让学员学到一点真知?笔者认为,不能用“非常时期,采用非常规的办法”作为提升员工素质的指导思想。那样就很容易滑入极左冒进的泥坑;也不能一说到学历,就不分年龄,不分基础,不分兴趣爱好,统统弄来教室强行灌输。让小学生学中专的课程,让从不沾抄表核算收费的员工去考抄核收技师,如果让这种现象在公司范围继续蔓延下去,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堕落,是变形的腐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采用“一刀切”的办法,都只有死路一条。这是其一。
   其二,淡泊排名,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过分看重排名,是会误事的。企业除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外,最重要的无疑是创利润。如果为了排名,也像市场上出售商品一样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即使在国网公司名列前茅,又有什么用呢?能够使利润最大化吗?员工的幸福指数能提高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提升员工的素质这个提法和做法都没错,但要从实际需要出发,为了提高他们的素质,要结合他们的现状进行教育培训,力求学以致用,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重中之重。这样,即使排名靠后,也无需自惭,比起排名在前,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要心里踏实得多。
   其三,重文凭,不唯文凭论。有文凭是好事,至少能证明一个人的学习经历。但不能唯文凭论,不要以为有文凭,就认为这人一定有本领。有没有本领,要让时间说话,要看他在实际工作中做些什么,和做得怎么样。对于真正靠自己努力学习取得的文凭,要表彰,包括精神和物资奖励;对于有真文凭,又能在工作中担大任,出大力的人,要重奖。以形成一种知人善任,任人唯贤的浓厚氛围,由此鼓励、带动更多的员工积极投身到学真知的行业中,最终使企业步入一个“比学赶帮超”的良性循环发展轨道。
   2012.1.22改定

共 277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瓶颈,是指在构成产业关联的产业系统中,那些不能适应其他产业发展的产业。文本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企业内部作了详细的调查,对员工的素质与公司培训、管理模式等作了全面的了解,由此得出客观、理性的结论与相关建议,在行文过程中,结构工整,行文严谨,点面结合,见解独到, 可供参考借鉴,值得注重。 【编辑:冰煌雪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2-01-22 19:07:42
  文本立足企业内部,实事求事,揭示弊端,探索改革创新的根源,对企业的全面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不管是行文方式还是作者的良苦用心,都值得注重,欣赏,祝福朋友新年快乐,龙年大吉!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2 楼        文友:红尘无泥        2012-01-22 21:55:24
  感谢雪舞认真阅读和点评!除夕之夜,恭祝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3 楼        文友:北国风        2012-01-24 11:55:37
  文章就当下企业发展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推而广之,结果必定令我们担忧。我们的社会,在很多方面,跟文中的企业何其相似,瓶颈也都存在着。因而感谢作者的思考,给我们以启发。另外,我觉得可以写得轻松一点,某网省公司,感觉不对。
北国风语,激扬文字
4 楼        文友:红尘无泥        2012-01-24 20:29:39
  谢谢北国点评!呵呵~我的笔法可能是重了一点,我原有犹豫的,怕发了这样的文字影响不好。我太爱说真话了。也许要吃勇气的亏呢!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