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天涯随笔】永远也抹不去的记忆

编辑推荐 【天涯随笔】永远也抹不去的记忆


作者:马贵毅 探花,16467.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06发表时间:2012-02-04 12:03:33

永远也抹不去的记忆
  
   【马贵毅按:这是《重庆晚报》特派记者向军、罗玺、和摄影记者史宗伟当年对我的采访报道。
  
   【“5.12”特大地震后,我以灾民和志愿者的份被政府安置到了由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援建的都江堰市第一个板房安置点“重庆村赈灾居民安置点”,同时在安置点管委会办公室做主任。
  
   【“重庆村是我家,我们都要护她!”之类的“广告语”都出至我的手笔。
  
   【遗憾的是我传不了图片。
  
   “重庆村是我家,我们都要护她!”,进入重庆村,类似这样的横幅让整个板房区充满馨。
  
   重庆援建安置房
  
   地震后,我市投入资金600万元,在位于都江堰胥家镇高桥村的地方,搭建起总计500套的板房,解决至少2000位受灾群众住房问题,为四川省当时由外省援建的最大规模受灾群众安置房,被灾民称为“重庆村”。刘世前是第一批被安置到重庆村板房区的灾民。2008年7月底前,高桥村的灾民全部被安置到重庆村,剩下30%的板房安置了其他村的灾民。
  
   4月25午,都江堰市胥家镇予乐高桥综合农贸市场入,刘世前、王德夫一边与进进出出的熟人打招呼,一边忙着取货收钱,和一年前记者在“重庆村”采访时相比,他们忙碌的影里,几乎看不到地震带来的影。刘世前夫是都江堰胥家镇高桥村人,他们家在地震中受毁。
  
   灾民心态放宽了
  
   “重庆村是我家,我们都要护她!”进入重庆村,类似这样的横幅让整个板房区充满馨。一排排干净整齐的板房,不时有音乐飘来,一些通道的中间,有的在打麻将,有的在喝茶聊天,有的就着管在洗菜……大家有说有笑,显得很悠闲。
  
   “坐麻将桌,我就不想地震的事了。”在25栋和26栋板房通道打麻将的文芬说,刚住进重庆村时,他总是为地震中失去的房屋和财产难过,做什么事都没心思。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以及心理专家的疏导,在板房里安定下来的她开始思:长期萎靡下去不是个事儿。于是,她开始调节自己的心态,每天有意找点事做,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只要有空,她就邀约邻居的老人们一起打麻将,通过打麻将冲淡对地震的痛苦回忆。
  
   “走的已经走了,活着的要好好活。”文芬的邻居和牌友曹丽说,那么大的灾难都挺过来了,就应该珍惜时光,开开心心地过。因此,板房里的邻居、牌友只要在一起,都会相互劝解“想开点”。相在一起的子长,劝的次数多了,大家的心理就慢慢平衡了,心态也逐渐放宽了。“要是知道我们活得不开心,在地震中走了的人也不会开心。”邻居张生良说。
  
   邻里关系和睦了
  
   中午时分,是板房区里一天中最闹的时候之一,各家各户在一阵乒乒乓乓地锅碗碰响后开始吃饭,邻居们有的端着饭碗,或倚在门,或坐在屋外的通道,大家边吃边摆龙门阵,哪家煮了好吃的,大家都能吃到,左邻右舍相得像一个大家庭。
  
   文芬(高桥村女主任)说,刚住进重庆村时,大家在通道里堆放东西不规范,板房区显得很凌,为保持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25、26两栋灾民每家凑了400元,在两栋之间的通道搭起光棚,既能遮光蔽雨,又统一了东西的堆放,还增加了活动空间.每天白天,年轻人班了,光棚就了看家老人们的活动场所。看到这样的效果很好,有6栋板房的村民效仿,陆续搭起光棚。
  
   “住在板房区,邻里之间很少发生角言语。”重庆村安置点管委会办公室马贵毅称,以前,因为各家各户居住分散,加之各忙各的农活,村民很少串门,相互了解不多,经常因一点毛蒜皮的小事就又吵又闹。地震后,大家都觉得活着不容易,突然变得宽容了,加之居住在一起经常串门沟通,相互了解加深,也没以前那样斤斤计较了。
  
   不仅如此,以前相互有过节的村民,自住进板房区后,大家在朝夕相的过程中,也把矛盾化解掉了。“总之,住板房区,让村民们的关系走得更近了、更和睦了。”马贵毅说。
  
   生产走正轨了
  
   地震前,刘世前和妻子王德开了一家超市,家里住房不错,经济条件也不错。一场地震,他的超市和住房变废墟,50多万元的财产化为乌有。一段时期,刘世前和妻子居无定所,靠政府救援度。后来,这个当过兵的中年人在无数人的心关怀下迅速调整心态,决定从再来。尤其是住进重庆村板房区后,有了安定的住居,刘世前开始生产自救,他东拼西凑了万多元,在离板房区外的公路边摆起烟柜和副食摊。
  
   “只要信心不倒,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刘世前不但自己生产自救,还带动儿子儿媳也摆起地摊。直到去年10月1予乐高桥综合农贸市场开张,刘世前和妻子第一批租下摊位,搬进市场干起老本行,他信心十足地说:“只要两年时间,我就能恢复到以前的生意状态。”
  
   “我们6兄,5个在这个市场摆摊,都是大哥鼓励和带动的。”同一市场的一角,刘世群告诉记者,她和丈夫贾益均原来在都江堰当清洁工,地震后夫妻俩失业,被安置到重庆村板房区后,大哥刘世前召集5兄开了个家庭会,鼓励大家迅速调整心态,一切从再来。在大哥的建议下,大家第一批租下农贸市场的摊位,都做起小买卖。农贸市场位于三个大板房区和20多个零散板房区中心,人很旺,刘世群和丈夫忙碌一天,能进账500多元,利润有七八十元,收入比地震前要高得多。这让她看到了希望:“只要坚持,要不了几年就能过好了。”
  
   “村民的生活完全走正轨了。”重庆村安置点管委会办公室马贵毅告诉记者,村民搬进重庆村前,像刘世前一样摆地摊生产自救的就有五六十家,安置住进重庆村后,劳动保障部门就开始为村民收集各种就业信息,给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至去年十月止,重庆村里除老弱病残外,有劳动能力的几乎全部就业。他说,目前,重庆村还有千多名灾民,大家对生活充满希望。
  
   “毕竟,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等待大家的,将是一个更好的归宿。”马贵毅说,灾民安置房正在规划建设中,按市里提出的号,尽量不让灾民在板房过第二年节,村民都在安心等待住进安置房。
  
   特派记者向军罗玺、史宗伟(摄影记者)报道
  
  

共 235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真的是永远也抹不去的记忆,看到文中的种种,不由得又让想起那场天灾。文中通过报道中受灾群众之间的对话,一幕幕展现灾后重建的温馨景象,互相慰籍,互相帮助,体现人民和谐与共的风格。---安置房搭建好了,灾民心态放宽了,邻里关系和睦了,生产走上正轨了,一切都在善良的人们心里,手边进行着。可以看出祖国的伟大,人民的互相关怀,无不体现全民上下,齐心合力完成灾后重建的奋跃精神。推荐阅读。【编辑:枫红舞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枫红舞动        2012-02-04 12:04:01
  真的是永远也抹不去的记忆,看到文中的种种,不由得又让想起那场天灾。文中通过报道中受灾群众之间的对话,一幕幕展现灾后重建的温馨景象,互相慰籍,互相帮助,体现人民和谐与共的风格。---安置房搭建好了,灾民心态放宽了,邻里关系和睦了,生产走上正轨了,一切都在善良的人们心里,手边进行着。可以看出祖国的伟大,人民的互相关怀,无不体现全民上下,齐心合力完成灾后重建的奋跃精神。
2 楼        文友:庞广龙        2012-02-04 19:45:14
   感谢你的赐稿,有你作品而精彩!问好,祝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写出更多佳作!
流浪汉。五十年代末出生,壮族,插青,公务员。系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员文学创作协会作家诗人,中外散文诗研究会中国当代诗歌协会会员,有千多件作品在全国各地报刊发有30多件作品获奖;出版个人专集2部……
3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2-02-04 20:12:51
  呵呵,问好马老!元宵节快乐哈!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