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天涯杂文】刘项原来不读书

精品 【天涯杂文】刘项原来不读书


作者:马贵毅 探花,16467.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74发表时间:2012-02-09 14:12:09

晚唐诗人章褐写过一首名叫《焚书坑》的七律诗:
   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首唐诗不是很有名,但喜欢读历史的人多半知道它,尤其是后两句,往往被无奈的书生长叹吟颂。已故毛主席泽东先生则对它厚爱有加。
   诗中“坑灰未冷”指的是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事。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意图“二世三世于万世,传之无穷”,所以怕儒生“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就大开杀戒,先焚书后坑儒。但仅过了十多年,“坑灰未冷”就天下大乱,造反的“刘项””,原来却是“不读书”之人。
   “学而优则仕”,是中国文人士大夫的传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为所以读书人的理想。但这是一般是在太平时期,读书人通过正常的渠道,一步一个脚印,按部就班走的。
   如果在动荡时期,读书人就没有没有什么用场了。
   乱世出英雄。动荡时期一般来说,都是英雄、枭雄、土匪、流氓、无赖等等的生存时代和“创业”乐园。
   因为乱世是没有秩序和游戏规则的时候,读书人读得书越多,所受到的约束就越多,在他们的潜意识中,伦理道德君臣父子等都是规范自身行为的规则。所以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其实,秀才造反三十年、三百年也成不了。
   因为读书人即使加入了造反的队伍,也不可能称王称霸,成为队伍中的领袖人物。多半做个军师之类二三把手的角色,以出谋划策,把自己的理想寄托于明君身上为己任。自己则希望以帝王师的荣誉而载入史册。
   秦始皇加强“思想文化“统治是必须的。但焚书坑儒确实不该——什么时候见读书人造反成功过啊?但反过来一想,秦始皇没有“历史知识”,他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啊,对中国书生几乎没有认识。
   所谓不读书的“刘项”,就是亡秦的两位主角:汉高祖刘邦和楚霸王项羽。
   秦末农民战争尤其是四年的楚汉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出大戏。其间的许多精彩故事历,历经两千年的流传,终于不成了若干与之相关的成语:破釜沉舟,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约法三章,霸王别姬,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孺子可教(张良遇黄石公习兵书),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受)胯下之辱,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中国最普及的棋类游戏象棋中,两军对垒,分界线上标注的就是:楚河,汉界。这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意蕴的。
   “刘项”是当时起义部队中两支势力最大的队伍。自然也就成了灭秦的主力。共同的敌人消灭后,二人就开始争夺天下。
   开始,项羽的力量要强大得多,但四年战争的结果,却是项羽自刎乌江,刘邦开创了汉家数百年的基业。
   刘邦是胜利者,项羽是失败者。但人们常说项羽是英雄,刘邦是流氓。
   清末的科举考试,有个题目叫《项羽拿破仑论》。
   有位考生实在不知道拿破仑是谁,冥思苦想半日后,终于提笔破题:夫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岂惧一破轮乎?项羽在民间的威望由此可见一斑。……
   司马迁是汉朝人,他在《史记·高祖本纪》中对汉朝的开国皇帝做了诸多的描述,虽不敢直言其为流氓无赖,但通过件件史实,还是基本上勾勒出了一个生动的刘邦真面目。
   如果仅仅从道德的层面来看,刘邦确实不堪。司马迁同时也给失败的项羽做了一个只有帝王资格才有的一顶“文帽子”《本纪》,这说明:司马迁对项羽还是持肯定态度的。而司马迁的这种态度,对后世却产生的巨大的影响。
   司马迁不“以成败论英雄”。其观点是值得肯定的。刘邦虽然不是英雄,但他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项羽是英雄,却不是政治家。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唐朝杜牧《阿房宫赋》)。
   按这个逻辑,亡项羽者,非刘邦也,是项羽自己的一系列错误使自己一步步走到了乌江岸边。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项羽出身世家,少年时即“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起兵时二十四岁,自刎乌江时也仅仅三十一岁,可以说是个少年英雄,热血青年。从他的年龄来看,还远非成熟,不可能是玩弄权谋的高手,他是个大力士,是个杰出的青年将领,打仗时身先士卒,勇武过人。事实上,从起兵到楚汉争霸那如烈火般灼热的七年之中,项羽一直是凭借个人的力量而作战。而无论是在鸿门宴、分封诸侯乃至最后的乌江自刎,他所表现出来的,都是一个尚未成熟的热血青年之真实性情。
   著名词人李清照曾有诗赞叹这位英雄曰“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由此可见项羽只是一个快意男儿,而不是一个政治家。
   相反,刘邦斩白蛇起义时,已经是近五十岁的人了(其出生年代一说是公元前256年,一说是前247年,其于前209年起兵),而且,可以说是老奸巨滑之辈。
   刘邦出身社会底层。关于他的出生有各种传说。一说他左屁股上有七十二颗黑子,上应天象。还有说他母亲刘媪有一次外出,在湖边休息的时候,“梦与神人交”,他父亲刘太公前去找刘媪,却看见湖被云雾罩住,隐约露出鳞甲,似有神龙往来,后来刘媪就生出了儿子刘三。还说刘邦起兵时曾于道上斩了一条大白蛇,后来就有一个老妇人哭着说:“我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却被赤帝的儿子杀了。”
   至于刘邦惹了祸躲在芒、砀之间,别人都找不到他,只有他太太吕雉能够根据他头顶上的云彩找到他之类的故事,就更多了。总之一句话,正因为其出身低下,所以才要大造各种舆论,以说明其是“真命天子”。
   刘项,怎么地就打下了江山呢?
   毛公泽东先生曾说过一句意义非凡电脑话:“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因此,马贵毅先就生严重地认为:这就是人不读书的坏处。
   如果当年刘项都饱读诗书,那,中国的历史不就拐弯了么?
   最后,希望中国政府能让所有的中国人都去上学,而且,60岁以上的至少小学毕业;50岁以上的至少初中毕业;40岁以上的至少中专毕业;30岁以上的至少大学毕业;20岁以上的至少拿到研究生文凭。
   因为:这样一来,中国的天下就可以太平啦!
  
   马贵毅12-02-08
   在月光书屋
  
  

共 265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真是一篇透彻的史论,虽然对作者所说的刘邦项羽自己并不是不熟悉,可是却无论如何得不出这样的高论,今天读之,耳目一新。作者写作的高潮在于,站在历史的角度,进行辩证的科学的客观的分析,引用资料,左右逢源。证明观点,头头是道。的确值得用心品读。推荐欣赏。----玉树临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209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ying13141819        2012-02-09 22:13:41
  欣赏美文,问好!
爱好文学,愿文学的殿堂永远追随我,独树一帜,书写靓丽人生!
2 楼        文友:庞广龙        2012-02-10 19:03:45
  学习阅读你的好作品,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欣赏了。问好。
流浪汉。五十年代末出生,壮族,插青,公务员。系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员文学创作协会作家诗人,中外散文诗研究会中国当代诗歌协会会员,有千多件作品在全国各地报刊发有30多件作品获奖;出版个人专集2部……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