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走出国门的文学前辈

编辑推荐 走出国门的文学前辈 ——读张廉老师旅日日记摘录<<赏樱花>>


作者:山中野蒿 进士,6583.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73发表时间:2012-02-15 13:57:46

在我们礼泉文学界,张廉老师可谓是德高望重.这不仅因为他是礼泉作协的第一任主席,而且更因为他的人品与文品.应该说,张老师是我们礼泉土生土长的纯文化人.对于文学,从热爱到迷恋,又到后来的全身心的投入,期间他走过了一段本土文化人无法逃脱的曲折历程.而无论怎样,他的根却深深地扎在生他养他的故土,在这片故土上,他感受体验提炼升华,把一腔无限的情感无限的投入,不断地从民间文学中汲取精华,倾注于笔端,一步一个脚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攀登,走出了绚丽多姿的风采.退休后他不改初衷青春焕发,连续出版曲艺集<<夸家乡>> 散文集<<远近闻声>>等.今年,他把去日本探亲旅游的日记摘录整理一册结集出版取名<<赏樱花>>,更是让我们耳目一新,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一个中国文化人走出国门时的心境感受体验和思考."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长期从事民间文学的张老师,作为一个在历史苦难中成长起来的中国文化人,面对新世纪的浪潮;面对滚滚而来的时代洪流;不能不引起他内心的强烈震撼,他从历史中走来,有对未来有着无限的向往和憧憬.因此,他始终是一个追寻者,他企图运用自己的文化人格,从最小处做起,为我们的社会,为我们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做点什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深深地懂得放眼世界起飞远行的意义,从这一点讲,他的出国旅行,与其说是探亲,倒不如说是一种心仪已久的追寻.我想,这本<<赏樱花>>的出版,他的真正意义就在于此.准确的说,是张老师文学生涯上一次真正意义的飞跃.因而,他把这样的日子特别选定在樱花盛开的时节,这是处心积虑的,因为樱花是日本的象征,透过她的风采多姿,可以是我们感受得更多更多......
   正像著名文化学者梁澄清老先生所说的:他是"借助于某种老道的笔墨表现一种思想的成熟和觉悟".在客观上"他真正地在用一种比较的目光审视并研究一种全新的文化" "所展示的是一种开放的心态,是一种清醒的思考"."但是他的基本立场并没有动摇,仍然在中国,在黄土高原,在深深扎根的故乡,仍然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本来的声音."
   伴随着张老师这老道睿智凝重的笔墨,留恋在这扑鼻而来的樱花芳香中,我身同感受.他的感动便是我的感动,他的回味正是我的思考,他的思考更使我得到启迪....
   首先,他的心境是来自于一种内心的真正兴奋.开篇"再见北京"就把一种对祖国的深情深深地融入其中."今天是我和老伴多半生最难忘最高兴的日子".为什么难忘为什么高兴?此时此刻,作为一个中国人,张老师的感受应该是最深切的。没有改革开放,没有祖国的日新月异,很难说在他一生中能有这样的日子.因此一句"再见北京北京再见 "的真诚呼喊是他从心底里不由自主而发出的.而"险些开了个国际玩笑"
   "不知具体地址""行李寻不见"的记叙也正是这种壮态下的小插曲.而真正面对他的是含苞待放的樱花碧绿的稻田碧绿的树木-----一片怡人性情的异域风光......
   再看张老师的感受和体验.一个人对事物的感受和体验与他的性情素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张老师有了这样一次出国的机会,与其说是探亲,倒不如说是一种心仪已久的追寻.他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的文化人,所以始终以一个文化人的眼光来审视感受和体验眼前这全新的一切.他把这一切与国内的一切相互比较,他的真正目的是探询追问,他的意义在于这个国度与我们的国度,在文化的渊源流长和经济的发展繁荣中有什么共同有什么不同存在什么差异距离以及生活方式习惯等方方面面.而张老师的独特不象有些学者往往以长篇大论的形式连篇累读的逻辑探究.而是用这种日记题材,把每一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跳跃在字里行间.给人一种亲切真实可信可靠的启迪.如日本十大怪的描述:
   不睡木床和土炕,榻榻米上放铺盖;
   大钟秒针不蹦跳,匀速运动跑得快;
   家家门上挂木牌,户主姓名都分开;
   公寓楼房没围墙,自行车子放野外;
   独家住房木头盖,四面可把门窗开;
   路边都把树木栽,修剪还把原形改;
   邮局邮箱不在外,大红颜色涂起来;
   街道车多跑得快,方向盘在右朝左开;
   下妻吾妻我孙子,路上站名起得怪;
   相扑队员把肉卖,不穿裤头缠腰带.
   这正是张老师运用了他从事民间文学的优势,对日本现象的最好总结,读来朗朗上口,感性特强. 这里我不禁想到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余先生对外来文化地探究令
   我们望尘莫及,但与张老师的这次探究相比较,总感到余先生太理性化太抽象太遥远了,不象张老师这样亲切感性给人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因此我觉得张老师的探究是值得那些学者们学习的.
   那么张老师在审视感受体验的同时也在思考.他是以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在思考,是一种清醒的思考.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个国度与我们的国度,无论从近代还是现代都有着千丝万缕的恩恩怨怨,面对于此张老师有清醒的认识,而他所思考的更多是在这个国家里,他们的民族意识民族自信心民族奋斗历程,他们为什么在战后的短短几十年里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那些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那些做法还值得我们探究?比如日本人的认真工作狂表面的热情和背后的冷酷集体自杀以及武士道精神等.他是以他的所见所闻 感觉感受来思考的 不夸张不虚妄有来有源有理有据.看来他是不虚此行的.常言道:眼见为实.只有亲身体验了才是最真实的.有了真实做基础,那些思考自然而然的有了特别的意义.在这里我们才进一步明白,为什么唐三藏不远迢迢之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这是一种精神,一种真心求佛的精神.思考者应该永远是悟道者.感谢张老师-----一位从我们礼泉走出国门的悟道者,为我们取回了远在东洋的真经
   "祖国,我回来了."亲爱的家乡,我回来了."历经164天的日子,我们的张老师满载而归.这是他踏上自己的国土后又一次深情的呼喊.这就是我们的文学前辈----一位真实的中国文化人。
  
   ( 回想起来我与张廉老师还是有缘的.
   在我的记忆中,二十多年前张老师骑着自行车就来过我家.那时我正在读高中,可能是县上组织编写<<戏曲志>>,我的父亲是一位戏曲界元老,张老师是来采访的.正好是星期天,下午我要上学,他要回县,便一路同行.这一路给我的记忆特别深刻,他给我讲了许多关于读书做人的道理,使我很受启发.那时少年的我正在做文学的梦,从此我便记住了他,我知道,在县文化馆有一位张廉老师.
   后来,历经纷纭的二十年,听说县上成立了作协,主席是张老师,就兴冲冲的带着习作去找他,他见了我很高兴既问长又问短,我的一首长诗<<梦飞西部>>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大加鼓励,亲自提出修改意见.在他的指导下,这首诗发表后还在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六十周年征文中获奖,从此文学之梦插上了翅膀.
   虽然在以后的日子,忙于生计很少见面,但在我的心中却时时感激他,感激他的人品和文品.而张老师每出新书便托人稍来,读着他的文字如见着他的人,那亲切的声音永远回荡在我的心中,时时得到他字里行间的启迪.前些日子张老师又出了这本新书,
   收到书,我更是感慨万千,几天的品读,终于有些忍不住,于是这些不成熟的文字便
   涌了出来.我想,以此作为对这位文学前辈的回报吧.
   愿走出过国门的文学前辈,在这无限美好的夕阳中,为我们礼泉文学勾画出一道又一道美丽的风景. )
  

共 292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创立兄的文学评论,都写得很很好,总能发现作者的特点来。写张廉,他就通过张廉出游,对日本社会的认识,来表达张廉独特的写作角度。有道是: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不过前提是,旅行者要有自己的视角,要不光上一遍,什么也没有发现,既不是白跑了。张廉就是这样一个有心人,总是在路上不断思考。这是一个文人应有的眼光。欣赏问好。【编辑;兰陵美酒】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兰陵美酒        2012-02-15 13:58:30
  创立兄的文学评论,都写得很很好,总能发现作者的特点来。写张廉,他就通过张廉出游,对日本社会的认识,来表达张廉独特的写作角度。有道是: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不过前提是,旅行者要有自己的视角,要不光上一遍,什么也没有发现,既不是白跑了。张廉就是这样一个有心人,总是在路上不断思考。这是一个文人应有的眼光。欣赏问好
陕西作协会员,生于六八年,左腿因骨髓炎致残,双耳失聪,已经发表作品一百多篇,代表作为长篇小说《生命的微笑》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