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江南评述】农民

编辑推荐 【江南评述】农民


作者:阿娜尔古丽 进士,9351.9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56发表时间:2012-02-16 13:52:14

去年初秋回了一次张家口,看到了近乎枯死的庄稼,也看到了如庄稼一样枯萎的农民,心中一阵隐痛。一位农民告诉我说:已经有1个月零28天没有下雨了,今年又是一个荒年!
  
   勤劳的中国农民,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主体,他们如黄藤一样缠绕着中国。其生活状况正如胡风所描绘的:“蚊子似的生活,糊糊涂涂地生殖,乱七八糟地死亡,用自己的血汗,用自己的生命肥沃了大地,种出了粮食,养出了畜牲,勤勤劳劳地蠕动在自然界的暴君和两只脚的暴君的威胁下面。”倘若勤劳能换来财富,那他们是最优秀的劳动者了。
  
   农民的一生是不能生病的,他们没有生病的资格,生病就意味着死亡,他们没有能力拿出大把大把的钞票住院治疗。只有带病坚持着劳动,直到死的那一刻。在列车上,我遇到一个到北京看病的山西中年妇女,她患了膝关节滑膜癌,已经到了晚期,医生说了只要用5万元的医疗费,把她的右腿锯掉,她还可以生活。但是,她拒绝了,只买了1千元的止疼药就匆忙回家了、等死了。5万元?在北京市的妇女眼中不过是一次医疗美容的数目,而在她眼中是天文数字,她的一生也难从黄土地中收入这5万多元。
  
   农民,一直遭受着鄙视,因为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唐代诗人李绅写过一首诗叫《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当然,这首诗反映的不仅是唐代农民的命运,其实也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的命运。他们勤劳来勤劳去,始终摆脱不了贫困的厄运。我在张家口教书的时候,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情:一个男青年大学毕业以后,始终找不上工作,就在危难之际,他的同学给他写来一封信,要他到北京的一所学校任教,他拿着父母最后的积蓄和希望去了。但是,让他预料不到的就是那所学校的负责人问他:“你的脸那么黑,手那么粗糙,是农民出生吧?我们这里的学生难管理,不需要你这样的教师”。男青年万念俱灰,回家以后谎称自己已经找上了工作。第二天父母亲自把他送上汽车,而他临走的时候泪水滚滚而下,边向父母挥手边说:爸爸,妈妈,儿子再不能害你们了,这些年都是儿子我害得你们一贫如洗。第二天人们发现在官厅水库边上漂着那位报国无门男青年的尸体。惨痛!中国农民的勤劳是中华民族性格最典型的体现。黧黑的皮肤,粗糙的双手,弯曲的脊梁和一种布满皱纹的脸庞。男青年不能容忍自己重蹈父亲的覆辙,选择了死亡。他有死的勇气,却没有活着的信念。这是为什么?就因为他是农民的儿子!
  
   农民的脸上好像贴着耻辱的标签,让人一眼就能看穿,他们昭示着自己低微的身份和生产力的落后。
  

共 101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农民,这个曾经的弱势群体,如今的部分弱势群体一直广受争议,那些一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的农民,确实值得我们去同情,去关注。现如今国家出台农村医疗合作,农民也可以使用医保的待遇,并且在耕地种植方面,国家已经给予大力的支持和众多的优惠政策,我国农村的生活水平正在逐年的提升,也就是说,在国家好的政策下,农民正在走向一个新的层次。生存难,就医难,就业难,难在农民的生命难。一篇短文,把深切的悲愤融于文字中,写出了作家对农民命运的深切关注。 作者!欢迎继续赐稿江南,欣赏!——竹叶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竹叶儿        2012-02-16 13:53:18
  农民,这个曾经的弱势群体,如今的部分弱势群体一直广受争议,那些一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的农民,确实值得我们去同情,去关注。现如今国家出台农村医疗合作,农民也可以使用医保的待遇,并且在耕地种植方面,国家已经给予大力的支持和众多的优惠政策,我国农村的生活水平正在逐年的提升,也就是说,在国家好的政策下,农民正在走向一个新的层次。
2 楼        文友:竹叶儿        2012-02-16 13:53:36
  生存难,就医难,就业难,难在农民的生命难。一篇短文,把深切的悲愤融于文字中,写出了作家对农民命运的深切关注。 作者!
3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2-02-16 14:18:18
  就业,就医,教育,修房,结婚,今天是仍然农民面临的经济压力,还需要大量的社会力量和职能部门像作者一样来关注、思考和呼吁。
语文教师
4 楼        文友:燮宇龙心        2012-02-16 14:29:12
  有人肯为他们动笔落墨,真好
眼孔淺时無大量,心田偏处有奸謀。正是“要知天下事,須讀古人書。”
5 楼        文友:难为水        2012-02-16 16:00:01
  我觉得文中引用材料有不足之处。
   文章第二自然段引用胡风作文之材料,是用以概括中国旧社会农民之普遍生活状况,现如今中国农民在计划生育的国策下,实难再有“糊糊涂涂生产,乱七八糟生活”之情形,所以材料并不足以言明当今中国农民虽勤劳而而悲凉之命运。
   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一位山西中年妇女的事情来证明“他们没有生病的资格,生产就意味着死亡”。正如“竹叶儿”所言,现如今国家出台农村医疗合作,农民已经有了医保的待遇,像这样的情况实难出现,而“终其一生也难以在黄土地中收入5万元”,这似乎是民国时期之中国。所以材料亦不足以言明中国农民关于看病之问题。
   第四自然段引用一位自杀的农民的儿子之事例来证明“他们一直遭受鄙视,因为他们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文中这位农民的儿子是位大学毕业生,这位大学毕业生也没有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工作,所以他并非“农民”,不足以证明“农民受人鄙视”。鄙视有则有之,亦是对一位大学毕业生之软弱无能之鄙视。
   由于本人因家庭情况而中途辍学,仅初中学历,在家务农。后因人生瞬息多变,经人介绍才自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尚未完全通过考试,又于2010年10月误打误撞在北京一私立学校通过面试,教授高中语文课,从而结束十年颠沛流离之打工生涯。二十七年如一梦,算而今一事无成,惟有文章数十篇,故颇多感慨。见谅。
6 楼        文友:北国风        2012-02-16 16:43:08
  作者怀着深切的同情和悲悯之心,来写农民和农民的悲惨,令人欣赏;但也还有不少幸福的农民的,虽然是少数,而且创造古往今来历史的主流的,也是农民。文章有点简短,故而有些没说,我以为,百姓永远是最苦的,但我们要看,主流上他们与昨天相比是否幸福。
北国风语,激扬文字
7 楼        文友:笔耕潇湘        2012-02-16 20:17:49
  三农问题,你得溶入其中,才能看得清楚,才能知道农民真实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的苦与乐,并从社会、制度和文化层面去思索农民艰辛与穷困的原因。农民是根,中国文化的根,值得每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去解读。但是,如果你只是以一个诗人的身份,站在岸上看风景,发感慨,只能看到表面的现象,产生片面而肤浅的理解。
正如哈代只写苇塞克斯,我的笔尖专耕潇湘大地。
8 楼        文友:周长        2012-02-16 20:53:19
  完全赞同7楼文友的观点!!!!!!!!!!!!!!!!
9 楼        文友:难为水        2012-02-16 22:22:32
  《书屋》二〇〇四年第二期
   回目录
    
  
  
    
  
    
  
    
  
    
  
   勤劳:中国人的宿命
  
   ? 谢宝贵
  
    
  
  
  
  
  
  
    
  
   也许中国人向来缺乏其他民族所具有的某些优秀的品格,却惟独绝不缺少勤劳。中华民族历来都是一个勤劳奋斗、生生不息的民族。无论是在鲁迅所说的“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还是在“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勤劳和贫困一直像黄藤缠绕大树一样缠绕着中国人,从来都是作为中华民族主体的中国农民,其生存状况完全如胡风所描绘的:“蚊子似的生活着,糊糊涂涂地生殖,乱七八糟地死亡,用自己的血汗自己的生命肥活了大地,种出食粮,养出畜类,勤勤苦苦地蠕动在自然的暴君和两只脚的暴君的威力下面。”倘若勤劳能换来富有,那么它就可以被接受,被承认,被肯定。然而中国历史上的农民们却没有这样的幸运,勤劳才是他们真正的生活状况。唐代诗人李绅有一首《悯农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它所反映的不只是晚唐农民的命运,其实也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的命运。中国农民的勤劳是中华民族性格最典型的体现者。黝黑的皮肤、粗糙的双手、弯曲的背脊和一张张布满皱纹的脸庞,是他们一生勤劳的标志。总之,中国的农民最大的悲哀就在于勤劳来、勤劳去,都始终未能摆脱贫困的厄运。
  
   勤劳,它已经作为一种性格因子渗透进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更像一张张的标签,紧紧地贴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脸上。它所昭示的是生产力水平的落后与人民生活的困苦。从这一意义上讲,勤劳已经变成了广大中国民众的一种生存方式。
  
   勤劳不是我们的骄傲与光荣,而是我们的悲哀和宿命。中国人何时能从这一宿命中解脱出来,何时就能将自身所争取的权利与自由昭示给全人类。
10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2-02-16 23:30:32
  走进农村,才会真切地体会农民子女读书的咬牙,就业的无奈;走进医院,才能看到国家的帮助帮助了谁,多少东西不能报销啊;走进农村的土地才知道农民永远摆脱不了命运——运气,而不是专家们说的科学。看看报纸电台,种植业的农民能把握他们自身的命运吗?深入“三农”才知道作家写的不是虚构。
语文教师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