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逝水流年*散文』如是山房

精品 『逝水流年*散文』如是山房


作者:枯荷雨声 进士,6306.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10发表时间:2012-02-18 16:54:58

以如是心,焚香抚琴,静观品茗,洗心涤情;
   入山房门,以禅入道,感悟人生,心得自在。
   山房不在深山中,没有溪水鸣涧,没有空谷余音,有的是北京二环路上人来车往的嘈杂喧嚣,有的是南来北往的香客在雍和宫外的川流不息。
   它就在路边,隔着一条长长无际延绵而去的绿化带,在一排古旧的四合院中,并不显眼,连如是山房的招牌不仔细看,也不会注意到它那么安静的挂在墙的一角,没有招摇与张扬,有的是如此的气定神闲,如此的旁若无人。
   朱红色的墙柱,在灰色的砖与白色的墙体的衬托下,好似远古的佳人,伫立在时空的画布上,那么沉静,那么端庄,由不得你不去停止疾速的脚步,在它的面前有稍许的端详。轻叩门环,未见有人回应。
   又沿墙向前走几步,豁然开朗,与沿路而来的逼仄形成了另一副洞天。几株紫竹,被一阵又接一阵的风吹得摇曳起来,好似在招呼我们这陌生的客人。
   我们的脚步惊动了屋内的主人,推开门来,是一个高大略有些富态的襟衫青年。满面的笑容,好似这冬后的暖阳,太过灿烂,把有些乍暖还寒的春风扫得无影无踪。
   他是山房的主人,台湾的叶书含先生。我的校友,北大中文系的硕士。这个名字好似在哪里见过,却一时有些想不起来。还是到了家中,在网上搜索,原来曾看见过台湾一个同名的学生写的一篇散文《归途》。能有记忆,是缘于该文的看似琐碎却稍纵即逝而又层叠不穷的那些生活的细节,归家的途中,并不寂寞,那些散落在各处的生活,是作者每日触目可及的风景。那样美好的心境,多少叫人有些向往,也许那是孩子才有的纯净吧。
   我并没有去求证他们是否同一个人,只是在看见他的那瞬间,有些很熟悉的味道,那种看似淡然,却对生活有着热情与细腻的情感。也许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对古老的文化传统有着与常人不一样的热爱。
   这里,是几位北大校友自助结下的琴社。名义上是传授古琴,其实更多的用意在传道,传中国千百年优秀的文化之道。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有这样的一些人,痴爱着古老的文明,真如这闹市中独僻一隅的山房,对照太过鲜明,便叫人有些黯然中的欣喜。
   山房内,静得几乎要忘却身在京城的腹地,也许是沾染了近旁寺院的清幽,也许是背靠国子监,书香与墨香早就把那些俗世的浮华涤荡而去,人坐在其间,真如深谷中的幽然。
   每件器具都叫人无比好奇,墙的一面挂着几张古琴,下面长长的矮几上是制作精美的各色茶具,这里除了琴音,便是散之不去的茶香。香炉里一柱香还没燃尽,想来弹琴人也才离席不久。
   叶先生指着地上的三枚方砖说,那是金銮殿上的金砖备砖,是此处的学员捐赠的。往里走,经过一排古籍书架,是一间专供客人与学员定期举办古琴音乐会和品茗会的所在,一张木质古琴谱屏风,一款敦厚沉重的几案,一把精巧素朴的古琴,弹指间,好似千年时光流过。弦音起,未成曲调亦有情。整个房间简单得几乎没有什么装饰,却一下把人带进了古典的世界,而那张可供十余人围坐的巨大无比的整块花梨木制成的长桌让人一下就惊跃而起,忍不住去抚摸它,心内好生艳羡。叶先生有些小小的得意,说,这也是学员捐赠的。真是都叫人嫉妒不起来了。
   拾阶而下,主人把原来的小庭院改装成了阳光琴室,专供学员学琴练琴。透过青蔓,斑驳的阳光倾洒进来,时光在影与影的移动中变幻,心在这刻有着无比的清宁。就是没有古琴音韵,茶香萦绕,也叫人好不惬意。
   叶先生说,这里的学员每周来学一节课,余暇时间都欢迎大家来此免费练琴,习国学,研茶道。这里没有任何的功利性,叶先生和他的同行者没有把这里办成商业所在,仅仅是想更多的人喜爱我们国家的古老文化,并能传承下去。
   听着这话,有些感动,感动于这荒芜的都市里小小的一隅,有这清丽的绿洲,有这样一些人,为灵魂寻一处隐遁的空隙。
   叶先生说,不学古琴也没关系,可以来清谈,来喝茶,来这里做饭,不会做饭会吃就可,慢慢你总是会喜欢上古琴的。那眼光中闪过一些狡黠,坏坏的一笑,叫人不能拒绝这样的一种相邀。
   走时,看见一些普洱茶,有些标注上都20多年了。叶先生说,前日他们才邀请大家来喝30多年前的普洱,我们错过了。30年的时光,我没有喝到,多少是憾事一桩。
   于是从山房买来两饼生紫条,叶先生说,现在不能喝,生茶劲道猛,一般人是受不住的,须得存放15年后再打开喝,切记切记。
   15年后,我在哪里,如是山房又在哪里,那时,我这一捧紫条普洱又在哪里?而彼时和我一起打开茶香,喝下这15年光阴的人又会是谁?
   也许,并没有把时间想那么远,也许买来的这两饼生茶,只是对未来的一个期许。
   只是,此时,我还站在山房的门口回望,回望这暮色渐来中的灰砖黑瓦,回望这一推红漆木门时的琴音扑面,茶香沁心。
   如是山房,如是我在。

共 187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北京繁华喧嚣的二环路上,有一家“如是山房”琴社,推开红漆木门,顿感琴音扑面,茶香沁心,好似走进深山幽谷,心瞬间变得清宁,灵魂仿佛一下子找到了隐遁的空间,一切世俗的烦扰都被挡在木门之外。这里是琴社,更是传中国千百年优秀文化之所在,你可以在这里听琴品茗,也可以在这里习学清谈。这里的主人热情好客,毫无功利之心;这里的陈设古朴优雅,让人爱不释手。古人说:“大隐隐于市”,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在嘈杂喧闹的都市,有这样一个世外桃源,怎不叫人心向往之。作者用优雅的文笔,细致地描写了山房的人、景、物,读者的心似乎也随着渐渐地沉静下来,进入一种清幽的禅境。一篇荡涤心灵的散文,表现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对宁静悠远的生活的向往。推荐阅读!问好作者!祝春天安顺!【编辑:燕剪春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219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2-02-18 16:55:39
  在北京繁华喧嚣的二环路上,有一家“如是山房”琴社,推开红漆木门,顿感琴音扑面,茶香沁心,好似走进深山幽谷,心瞬间变得清宁,灵魂仿佛一下子找到了隐遁的空间,一切世俗的烦扰都被挡在木门之外。这里是琴社,更是传中国千百年优秀文化之所在,你可以在这里听琴品茗,也可以在这里习学清谈。这里的主人热情好客,毫无功利之心;这里的陈设古朴优雅,让人爱不释手。古人说:“大隐隐于市”,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在嘈杂喧闹的都市,有这样一个世外桃源,怎不叫人心向往之。作者用优雅的文笔,细致地描写了山房的人、景、物,读者的心似乎也随着渐渐地沉静下来,进入一种清幽的禅境。一篇荡涤心灵的散文,表现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对宁静悠远的生活的向往。推荐阅读!问好作者!祝春天安顺!【编辑:燕剪春光】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2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2-02-18 16:56:20
  作者用优雅的文笔,细致地描写了山房的人、景、物,读者的心似乎也随着渐渐地沉静下来,进入一种清幽的禅境。一篇荡涤心灵的散文,表现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对宁静悠远的生活的向往。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3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2-02-18 16:57:41
  问好雨声!祝春天安顺!感谢你对流年一如既往的支持!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4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2-02-19 10:46:20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精华典藏。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