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对文物实体的维修与保护何必拆除

编辑推荐 对文物实体的维修与保护何必拆除


作者:邬海波 探花,20262.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28发表时间:2012-02-18 17:39:35

北京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维修性拆除”余声未了,又有微博称“蒋介石行营拆了”,一张施工人员正在施工的照片与文字同时发布。这一“有图有真相”的微博迅速引起网民关注。这一抗战遗址的命运究竟如何?记者赶往现场核实并采访有关部门。(新闻来源:国际在线)
   此前,北京市相关利益部门“维修性拆除”了梁思成、林徽因故居事件,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目前国内资深文物专家的论断,要想将其恢复历史原貌,已是不可能了,即使以后修建起来更加可观的故居建筑,其历史文物的气息,也难以复元丝毫。梁、林故居的“维修性拆除”,其核心在一个“拆”字,拆都拆了,其原貌只可能在古旧发黄的照片上瞻仰一下了,“太太的客厅”的灵魂已然消散,——成了留存于后人记忆仓库里的一张遗照。
   现时重庆对蒋介石官邸的“保护性拆除”,跟先前北京对梁、林故居的“维修性拆除”尽管在说法上有些微的差别,但“拆除”二字是赫然在目的,无论是“保护性”的,还是“维修性”的,都必得在“拆除”的基础上来重建。所谓“拆”,是要将原始建筑体拆散;“除”,则是要将原始建筑体的构件除去。“拆除”一词,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拆掉、除去的意思,与之相近的词是“拆毁”,——将含有文物属性的原始建筑实体拆掉、除去,文物本身的灵魂自然就消散了,维修性也罢,保护性也罢,到头来都只会留下很多遗憾叫后人感伤。
   “2月14日傍晚6时,记者赶到位于重庆市渝中区解放路的行营旧址进行现场采访。记者看到,‘重庆行营’已成施工现场,工地周围修起了围墙,有铁门一扇可供进出,两楼一底的旧址屋顶已经完全被拆掉,仅剩砖木残体。现场有不少工人正在施工,搬运砖块、木条。记者在施工现场围墙上未发现有文物保护性修葺的公告。”这是记者实地采访时的现场情景,说明保护性未见具体行动,而拆除已变成了现实。重庆相关利益部门的如此举措,对这座建筑实体文物属性的损毁程度,估计比梁、林故居的遭遇好不了多少。
   山城重庆是一座光荣的历史名城,上世纪中华民族国难当头,就是在这个地方,国共两党以民族生死存亡为念,达成了共同抗日的意愿。南京失守后,国民政府的首脑机关入住这里,随同而来的还有许许多多的文化界名流,这些无疑大大地增加了重庆的历史厚度。只可惜当时留下的历史文物实体,因为后来的种种历史变故,很多被损毁得不见踪影。像“蒋介石行营”这样的建筑实体还能遗存至今,已是很难得的历史实物见证了。然而根据记者的采访资料显示,这里曾长期杂居着当地住户,形同于普通的老旧民居,随着岁月的风风雨雨,在等待着城市化建设的拆除,而今的业主也换成了重庆市复旦中学,——此次的“保护性拆除”的目的,是不是因为复旦中学校园的进一步整合与扩建?
   除了重庆复旦中学,还有一所在西南地区久负盛名的屡出高材生的重庆南开中学,这两所中学都是抗战时期随同国民政府首脑机关迁入这里的。笔者几年前参观过南开中学校园,里面还遗存了一些当时文化名流的住房,这些老旧的青砖砌就的小楼房,都有许许多多历史典故凝聚其中,有如此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无疑对这里的师生起到了很大的励志作用。如果“蒋介石行营”能够在这次“保护性拆除”的过程中得到妥善的“保护”,也可对复旦中学的师生起到很好的励志效益。
   但对此还是感到有些遗憾,如果不加以拆除,只对原始建筑实体进行保护性的修葺,以此延长文物原貌的保持时间,同时对周边环境加以合理的整治,本身的文物价值就不会有所损伤。跟北京的梁、林故居一样,既然要维修加保护,又何必硬要拆除了重建仿古类型的崭新“故居”呢?
   但愿“蒋介石行营”拆除后的保护,确确实实能够留下精华的文物给予后来者以民族精神气节的激励。
   在北涪,西南师范大学与西南农业大学之间,有一处梁实秋抗战时的住所,梁先生的名作《雅舍小品》即创作于此,但已见不到当时田野与山脉照应的乡村图景。现在的这处雅舍,是梁先生的后人在原有基址上重建的,当年房屋的原貌,自然是不可见的了,瞻仰之余,不由生发出世事沧桑之叹,但一想当年那么简陋的木结构房屋,实难抵御长时间风风雨雨的侵蚀,恐怕在重建之前,早已变换了昔时的模样,如今尚能有一处典雅的建筑给后人瞻仰那时风骨超然的中国知识分子曾经居留的空间,已是很感欣慰的了。
   诸如梁实秋故居之类的文物,如果能够保持当时的原貌,让那些昔时风流绝代的人物居留的所在,还能够有原生态的周遭环境,当然是很好的了,然而社会的发展,人世的变迁,有些文物古迹的毁坏消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国家都在所难免。
   历史的脚步是不会停下来的,过去的人事在今天是文物古迹,当时间过去了很久,我们当下的所有有形的或无形的存在,也都会变成后人心目中的文物古迹,恰如书圣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一文中所说的那样,“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因此,当下的我们,也不必老是哀怨在这些已经成为事实的现象上,将遗存至今的文物加以妥善的保护,同时努力创造出让后人景仰的历史文化遗产,才是更有价值的作为。
  
   新闻链接:http://gb.cri.cn/27824/2012/02/15/782s3558423.htm />  
   2012年2月16日

【编者按】先是北京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维修性拆除”,再是重庆对蒋介石官邸的“保护性拆除”,这桩桩件件,究竟说明了什么呢?是不是值得倡导的呢?拆除这些具有文化意味以及政治影响的建筑,真的必要吗?对此,编者与作者观点一样,“对文物实体的维修与保护何必拆除”?【编辑:夏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夏冰        2012-02-18 17:44:53
  拥有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建筑被这样拆除,不可再生,十分遗憾的事情。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2 楼        文友:新派指点江山        2012-08-21 14:10:18
  江山问好老朋友~
江山谁指点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