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石北景群

编辑推荐 石北景群


作者:绿叶草根 探花,19138.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00发表时间:2012-02-22 20:42:21

石北景群,即石堤街北除仙女望江之外的一系列景点,包括伏波祠(俗名“湖广庙”)、较场坝、天灯堡等一系列景点。
   一、伏波祠
   伏波祠,俗称“湖广庙”(因鼎盛时,多有湖广人前来朝拜进香),又叫佛保宫,位于北河将至两江口的西侧岸上,地名叫“北河坎上”。遗址在今陈军的现代酒店。
   该寺俯视北河,座东朝西。寺外原有一棵核桃、一棵檬子树,两棵大树相距甚近,一棵直径8寸的绵藤在两树之间缠来绕去,使两树一藤浑然一体。再往下一点,又有皀角树一棵,也有一抱多大,可惜后人以破除迷信为名,将三树一藤尽皆砍去,成了千古之憾事。
   伏波祠神堂内,上饰二龙抢宝,六夫人神像前供“金鸭子”一对、石马蹄一只。
   两只“金鸭子”,实际上是从河滩寻来的两块鸭形金黄色石头,可惜一只被洋人盗去(或许与住持勾结,用重金购去,也未可知),另一只也不翼而飞。石马蹄亦是一米长的马蹄形石头,传说乃伏波将军马援(一说彭白李马蔡田六将军)“骑马过河——湿蹄(石堤)”的马蹄石刻纪念物。石蹄用四块石板封在六夫人神像前,以表六夫人旧情不忘。
   伏波祠是为祭祀新息侯、伏波将军马援及他的六夫人而建的。东汉光武帝刘秀派马援征五溪,未打到酉溪,马援将军于半路患病身死,酉溪人认为是老天降福,遂为马援将军建伏波祠以祭祀。后来,酉溪人又把土王天子田佑恭当作马援的替身而祭祀。
   传说祠内原有巨大钢钉,钉住妖龙,免得它兴风作浪,以保航运平安。又传说竹园脚有独角兽,管水,亦不让洪水成灾。
   伏波祠山门对着大溪之白窝方向,乃是朝着马援将军故乡北国。庙中藏有“双珍”,一虚一实。虚者,即“金鸡报晓”之传说;实者,即一口大铁钟。如今,双珍均已成虚。
   先说“金鸡报晓”。传说该寺一位住持有仙法,能呼禽唤兽。伏波祠斜对面之婆婆山上有玉龙寺(又名玉佛寺),该寺之仙婆喂了一只金鸡。每到下半夜,住持就将仙婆的金鸡唤来伏波祠,司报晓之职。一日天亮以后,仙婆不见金鸡,知是住持所为,前来索鸡。住持抚掌笑曰:“谁要你的鸡,在你家里也!”仙婆无奈,回自己的玉龙寺一看,果见金鸡如常,对住持十分叹服。
   再说伏波祠内大铁钟,乃生铁铸成。此钟一敲,东至特长坳,南至马鞍山,西至公公山,北至婆婆山,周围传声数里,甚为有名。“伏波晚钟”曾盛传多年。人们赞之曰:“湖广庙的钟,马鞍山的风。”可惜,这口响彻四面八方的大铁钟,竟在文革中由石堤小学教师田济众率众学生(当时叫“红小兵”)将其砸碎。更有甚者,后来又有人拆庙毁墙,千年古寺伏波祠荡然无存,只留遗址矣。
   二、大江坪商周集市遗址
   现在石堤街粮菜市场在大江坪,是石堤街最热闹的地方之一。而传说石堤街早在商周时期已有集市,最初之集市在大江坪出现。
   三、较场坝及其它
   在仙女望江南麓,是古石堤之较场坝。石堤凡有驻军之时,必驻后营盘(即今背后街),而在较场坝练兵演武。
   与较场坝相傍,有关灵宫(关公庙),还有张飞庙,元时即毁。
   四、天灯堡遗址
   石堤自古有赞曰:“左有狮子岩,右有隘门口,下有岩梁拦江河,上有炮台景阳楼,半天云万盏明灯,船头上千人拱手。”
   前四句,狮子岩、隘门口、石梁拦江、景阳炮台,本书均有专目介绍,后两句即与天灯堡有关。“半天云一盏明灯”,就是指天灯堡上的清油航标灯;“船头上千人拱手”,就是指千百船只在酉水、梅江、龙潭河航行,数千驾船者之拱手姿势蔚为壮观。
   天灯堡遗址,在下码头旁边,书箱宝剑峡西岸,小地名叫堡上。天灯堡的夜栈明灯,乃是一盏长明清油灯。因挂在天空中之高台上,故称“天灯”。
   “天灯”用特制清明纸加光油(桐油熬制而成)制成,下雨时决不会被浸湿。夜栈明灯夜夜照耀书箱宝剑峡,使云集的船队往来有序,不致于发生事故。
   天灯与拦河寺隔两江东西相望,亦有永远光明、长保平安之意。
   五、三仙庙
   三仙庙(在今石堤北河桥附近)之三仙,即福、禄、寿三仙,各在一处,分别在三岩:三角滩上麻戗岩、书箱宝剑峡箱子岩、龙梯北河岩。传说三仙庙建成后,三岩之三仙常来此聚会。本地及过往船家,无不前来祭祀。三仙皆有情有义之仙,常各自为其夫人梳头,“三仙梳头”之佳话流传至今。为了梅江河航运安全,三仙托梦给当地人,让他们在梅江岸上凿了十八个石罗汉,一排排奉立在半边街下河岸边(后来亦荡然无存)。
   六、渔王庙
   渔王庙不在石堤街上,而在两江口上溯几十米(即今北河桥)处,即芹菜湾。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或十月十五,众渔家必驾渔船来此,杀猪、鸡、鸭、鱼以祭渔王。人们祭毕,吃得肉饱酒醉,号炮三声,各驾船启航,开始捕捞活动。渔王庙今已不存。
   七、神马钻洞
   神马钻洞,又称“马屁股”,位于石堤现代酒店下面北河之对岸一石洞中。石洞口可站数人。洞口往上,分成二洞,观左洞无景,观右洞则令人拍掌叫绝:一石酷似马臀(马屁股),圆鼓鼓、光溜溜的,笔直站立,镇定自若,不见其头腰,无尾。上内洞细观,才知神马转头夹尾,对酉水甚是眷恋。
   传说石堤半边街,有人在大川浩地方发现麦苗被牲口吃了,心痛异常,急忙查脚印,查出马蹄印,顺蹄印而追,追至上码头,马下河,游河面。那人从上码头经书箱宝剑峡追至两江口,看到神马又往北河逃遁,便继续追赶,眼看追上神马,一把抓住马尾,以为喜得神马,谁知马尾已经不见,神马亦不见,追至河岸石洞洞口,见神马已钻进上洞,站于石马厩中,只见其臀,不见全貌矣。
   八、婆山积雪
   婆山积雪在石堤大江坪街斜对面,北河东岸。因婆婆山海拔较高,冬天下雪天,四周积雪融化,惟有婆婆山头依然白雪覆盖,让人心驰神往。
   山上建有玉龙寺,寺旁石室土神——西谿柳州乐氏娘娘,传说宋朝时西谿蛮造反,乐氏领兵平定。这乐氏有如石柱女帅秦良玉一样的风采,却埋名在这荒僻野地。山腰有气如团团飞絮,飞进玉龙寺石室,人们以为是神的灵气。
   婆婆山与石堤古镇遥相对应,山峰挺拔,远望如一老妪,面带慈祥笑容。山以婆婆得名,传说婆婆姓白,在玉龙寺修行多年后坐化登仙。
   婆婆山,本名玉佛山,山上有一庙宇,庙中供一玉佛。传说玉佛山上古时有十多户人家,大多姓白。白家嫁出一漂亮闺女,婚后几年没有生育。丈夫笃信封建社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恶俗,先是冷言相对,后又在外沾花惹草,回家动辄对白氏拳打脚踢。公公婆婆也加入了虐待她的行列。最后,丈夫一纸休书,将她撵回了玉佛山。从此,白氏看破红尘,削发为尼,开始修行。由于她潜心拜佛,加之受庙内圣人指点,常给附近乡亲看病赐药,化解世间恩怨,几十年后修得正果,成为远近闻名的活菩萨。
   一个冬日雪后,白婆婆圆寂,白雪伴她化成了婆婆山。
   从此,人们每年冬天都来看婆婆山的雪景,好似在缅怀这位人生坎坷、热心做好事的白婆婆。
   山腰雪融后,山顶仍有积雪,远远望去,人们怀疑那是白婆婆头顶的一髻儿白花。

共 269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石北八景,每个景点都有它的传说和来由,且景景鲜活,内蕴丰富,体现了石北独特的人文风物,反映出旧社会时期,石北人的精神追求和向往。全文语言流畅,写景生动,以情入胜,可见作者热爱家乡山水的真挚情怀,欣赏,问候!【编辑:冰煌雪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2-02-22 22:19:59
  赏景怡情,介绍家乡。回顾历史,让人骄傲,欣赏!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