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能工巧匠龙焕新

  能工巧匠龙焕新


作者:绿叶草根 探花,19138.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50发表时间:2012-02-27 21:26:14

龙焕新,苗族,渝秀里仁乡老寨村二组人,1943年3月2日(农历正月二十六)生。当年,在报送干部呈批表时,县委书记龙正学看龙焕新年纪偏大,上级肯定不予批准,为了提拔重用这位农民出身的科技干部,龙正学令其“年轻5岁”,写作:“1948年2月出生”;与此同时,他在里仁乡初中毕业也改作:“1963-1966年在重庆市长寿县中学读书”。
   1977年7月,龙焕新以民工的身份到三角滩参加电站建设,主要做木工模型工作。当时,负责机组安装工作的总设计师陈某和工地指挥郭生扬让参加建设的所有木工按图纸施工。龙焕新之外木工因为文化低,谁也看不懂图纸,只有龙焕新一看就懂,但他建议按设计图纸简化模型,陈、郭二人听他说出了想法,就让他试做。龙焕新十年不鸣,一鸣惊人,他的简化模型,投入工地试用,既适用又标准,深受陈、郭二人称许,便要他当木工施工员兼木工组长,开始负起了木工技术指导责任。接着,龙焕新又做了三个尾水模型,同样一举成功。发电机安装施工指挥严天银又令龙焕新做发电机组蜗壳模型。这种模型的设计图纸相当复杂,连张希令从川汉路建设工地带来的木匠都做不来。严天银又叫龙焕新做蜗壳模型。
   木工组的人大多不熟悉此模型制作,又因龙焕新是地主子女(当时左倾流毒尚存,地主子女低人一等),不听他的指挥,逛街玩耍去了。严如钢铁、急如星火的三角滩电站工地副总指挥(突际全权指挥者)张希令到木工房检查工作,看到只有龙焕新在兢兢业业地工作,立即动了重用此人的念头。他马上向龙焕新询问蜗壳模型的有关问题,龙焕新对答如流,张希令十分高兴。
   蜗壳模型做好了,许多人都认为此物太大,要拆开后放入发电机房安装。张希令坚决不准,要原物运输到发电机房边,并在与龙焕新作技术磋商后,令龙焕新主持搭跳工作。吊装蜗壳模型,要用绞磨和土办法把蜗壳模型吊放进发电机。为了保证成功,房张希令亲自作一线指挥,指挥起吊组起吊,安放。
   又一次成功了!
   此后,只要与木工技术或其它施工技术有关的问题,张希令都要找龙焕新商量。
   电站竣工后,因当时秀山县工业不发达,发电量根本用不完。龙焕新又帮助张希令为电源找销路。龙焕新建议向湘西重镇里耶送电。张希令欣然采纳,亲自派人把电杆送到里耶,请他们用电。
   但是,这只是杯水车薪,电源浪费现象仍然非常严重,令人心痛。
   张希令从一个材料上看到电解金属锰耗电多、效益高,便准备搞电解金属锰试验,龙焕新坚决支持。张希令亲自挂帅,让龙焕新带领倪光友、杨秀良、雷万成、白开军、涂春厚等七人组成试验组具体操作。
   在试验过程中,龙焕新、余家玉等人用电瓶盒做电解槽。后来,龙焕新模出了门道,又依照压液机发明了木制压滚板。经过夜以继日的百日苦战,试验初步成功。
   电解金属锰出来了,但大家不认识,用二锤一敲,冒火星,才认定是电解金属锰,但没有办法从压滤板上取下来。
   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听了汇报,立即派出一个阵容强大的参观团去重庆水轮机厂道角电解锰分厂(年产200吨)学习,由孟中秋带队,一行共九人,其中有朱钟鸣(县科委负责人)、郭生扬、龙焕新、吴丽蓉(化验)、石邦汉(压滤)、黄成河(电工)等,还有县政府交通局去了一人专买车票(当时买车票是件难事)。
   人去了,但技术学不成,因为人家保密。于是,小个子龙焕新装成一个工人“混”进去,“偷技术”,“偷”得一个东西,另八人就研究、探讨,从中悟出了一些技术内涵来。接着,又到贵州遵义观看了小型电解二氧化锰,回来后,电解金属锰就能从压滤板上敲下来了。
   这次“偷”技术回来后,对试验设备作了改进,用锅炉烧煤加温制液,在塑料板上作电解槽(外有1.3米长的木架作支撑),用抛光机代替整流器。给电解槽输电,得到的电解金属锰比前几次增多了。但这次的电解金属锰又敲不下来了。
   张希令又派孟中秋、龙焕新去湘潭学习。好不容易借得了一本技术资料,人家只借半天。孟中秋、龙焕新二人急忙赶往长沙(当时只有省城才有复印设备)复印好,火车去,火车来,半天后又把资料退还给了提供者。
   经过反复试验,电解金属锰试验成功,并经长沙、上海、成都、北京多处检验,都认定产品纯度达到99.9%。电解金属锰正式投产后,1984年,打出了“三角滩电化厂”的牌子,张希令任党委书记兼厂长(主管技术),龙焕新当副厂长(管产、供、销、财)。从此,张希令、龙焕新成了黄金搭档。为了使龙焕新安心工作,张希令把龙焕新的妻子杨竹英安排进厂当了工人。
   龙焕新在各方面都表现出了出色的才能。他1987年12月16日当选四川省第七届省人大代表,(1988年1月11日得代表证,证号第631号),同时,他又是秀山县二届、三届、四届政协委员。
   张希令1992年离休后,他与龙焕新的友谊日久弥深。1995年2月18日,两位老搭档在龙焕新的家里(秀城西八家院子)重逢,格外亲热,立即合影留念。1997年,三角滩锰业公司把张希令请到三角滩发挥余热,张希令与龙焕新再度合影。
   龙焕新有二女一子。长女龙梅在三角滩公司医务室工作,次女龙红梅,原在秀山福利厂工作,后在大华超市经营;其子龙泉,在里仁乡信用社工作。

共 205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字,是作者对龙焕新这个人的全面介绍,彰显社会底层的工作人员,不怕辛劳,刻苦钻研技术,哪里需要,便去哪里挥洒汗水,其朴实、勤奋、大公无私的精神,着实令人佩服。文本是对老一代工作者的讴歌,他们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令人深深感怀,致敬,致谢!【编辑:冰煌雪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2-02-27 22:12:31
  文中鲜活的人物形象,不朽的事迹,感动并震撼人心,致敬!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